核心提示:打耳洞和愛滋病,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你在非正規醫療場所穿耳洞,也許愛滋病就會尾隨而來。即使逃過了愛滋病一劫,還有感染肝炎或者爛耳朵的風險。<br>
人手一把穿耳器
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各大商場等人氣集中的地方,發現許多商鋪都提供替顧客穿耳洞的服務。各家飾品店店員人手一隻穿耳器,只要你肯掏錢,多打幾個也無妨。
在新一代商城一樓,記者在一家飾品鋪駐足片刻,馬上有人熱情地過來招呼,記者表示自己沒有穿耳洞,純粹看看。「我們可以給你打耳洞」,女老闆轉身變戲法似的從身後櫃檯上拿出一隻穿耳器說,10元錢就可以打一個耳洞。記者詢問如何消毒,女老闆稱用酒精消毒,但記者在其櫃檯上並沒有看到酒精。隨後記者藉故離開,女老闆以為記者嫌貴,跟隨記者追出數米,嘴裡不停壓價:「10元錢給你打一對,你打不打?」
隨後記者在很多飾品鋪看到 「無痛穿耳」的牌子。在一家攤位前男老闆打開自己的「手術箱」,裡面除了穿耳器,還有一些耳釘以及幾瓶看上去像酒精的東西,另外還有一管紅黴素眼膏。男老闆稱現在用槍打耳洞已經不流行了,「現在只有一些學生還在用槍打耳洞,因為這種便宜。」他向記者介紹了一種「新技術」:直接手工將銀針穿進耳洞。記者問怎麼穿進去,「那我們自然有工具和技術,」他指著法寶箱裡看上去像指甲鉗的東西告訴記者,用這種方法穿一個耳洞收15元錢。他稱會用酒精和紅黴素眼膏將耳釘和銀針擦一遍,「絕對安全,保證你穿完耳朵不發炎。」記者問他打耳洞槍和其他工具怎麼消毒,他稱那些東西不會接觸耳朵不用消毒,只需將耳釘、銀針消毒就行。
這個男老闆說的「絕對安全」是否真的安全呢?很多無痛穿耳的小攤點,其使用的器具,如打洞槍所用的耳釘或類似針頭的穿耳工具根本沒有經過徹底消毒,頂多用酒精簡單處理一下。使用未經嚴格消毒或感染了愛滋病病毒的器具穿耳洞有傳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一旦其中某一個人有愛滋病或肝炎等傳染性疾病,其餘的人就可能被感染。
打耳洞屬醫療美容
飾品店老闆人手一把的穿耳器,其實不過是很廉價的器具。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不少正在銷售的穿耳器,每把售價七八十元,飾品店老闆只要為兩三名顧客打耳洞即可收回成本,這個買賣簡直就是一本萬利。不過,就是這七八十元的穿耳器,帶給消費者的風險卻是大得驚人。
記者在一家標著「專業藝術穿孔文身」店鋪內未發現掛有任何執業證件。女老闆兩隻耳朵上各穿了四五個孔,分別帶著各式耳環,她現身說法,指著自己耳朵不同位置講解不同的收費標準。記者問如何對穿耳洞工具進行消毒,她稱用從廣州進的特殊藥水消毒,但記者要求看看藥水時卻被她拒絕。她拿出記帳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來該店打耳洞的顧客信息,僅6月28日當天就有近20人來打耳洞,一般人都是兩隻耳朵各打一個耳洞,但也有人一次在耳朵上打四個洞。女老闆稱來自己店打耳洞的都是熟客,「要是消毒不好顧客耳朵化膿了,我這店還能開下去嗎?」
事實是否真如該女老闆所說的這樣呢?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了10多名女生以及身邊的朋友,得到的答案驚人得一致:在這些小店穿過耳洞的人,幾乎沒有耳朵不發炎的,只不過各人膚質和抵抗能力不同,有些人發炎程度較輕,有些人則耳朵化膿,最後只有上醫院就醫。
街頭的飾品店穿耳洞的生意紅火,其實都屬於違規經營。根據衛生部發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根據該辦法規定,大到整容、隆胸,小到文眉、文唇、文眼線、穿耳孔等均屬於醫療美容。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施行醫療美容項目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水平的從業人員才能實施,消費者在進行美容整形手術前,首先應審查該美容機構是否獲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中國醫學科學院某整形外科醫生提醒消費者,即使再簡單的醫療美容比如穿耳洞也是有風險的,因此一定要到有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並在專家的指導下接受醫療美容手術。
-愛心提示
打耳洞注意事項
穿耳洞前必須先諮詢穿耳洞設備是否為可拋棄式,穿孔前應常規消毒耳前、耳後和耳孔等部位。
穿耳洞時,手術器械必須經過嚴格消毒,手術中要注意無菌操作,才能避免細菌及其它傳染病的感染。
打完耳洞後,一周內應保持耳垂處乾燥清潔。洗臉、洗頭時應避免接觸汙水、汙物,睡覺時要避免擠壓耳朵,並保持耳洞乾燥通風。打完耳洞一周左右就可以換防過敏或純銀耳釘了,要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純銀的耳釘其實大多都有其他金屬的成分,很容易造成耳洞發炎。另外,打完耳洞後不要喝酒、不要吃海鮮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造成耳洞紅腫、發炎等情況。
女性月經期間應禁止穿耳洞,因為此時全身各器官充血,抵抗力相對下降,穿耳眼容易導致出血和感染。耳垂患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膚疾病的人,應在炎症控制和皮膚病治癒後方可穿耳洞。疤痕體質的人穿耳洞容易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疤痕疙瘩,影響美觀。
(實習編輯:戴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