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光環下的雨,卡西尼號嘗了嘗

2021-01-08 果殼網

在任務最終階段,卡西尼號探測器飛行於土星及其光環系統之間。圖片來源:NASA

(Shea/譯)土星上會下雨。每一秒,土星環都會向土星的雲層播散大約數百千克的水冰、有機分子和其他微小的顆粒。

在卡西尼號執行任務的最後幾周裡,它先後22次從土星和它的光環之間穿過,品嘗了光環雨,讓科學家終於有機會直擊土星及其光環間驚豔而複雜的相互作用。

認識這一複雜性,並非只是一項難懂的學術研究,還朝著揭開土星系統最亙古不變的謎題邁進了一步。這個謎題便是——太陽系中最著名的這個光環系統是如何起源的,它的年齡又有多大?了解光環的成分及其播散粒子的速率,可以為了解土星歷史提供關鍵線索。

「是不是我們足夠幸運,才剛好生活在這樣一個土星擁有華麗光環的時期?」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肖恩·徐(Sean Hsu)問道,「如果大質量的光環是新近才形成的,它會對土星其他的冰質衛星施加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想來也很有意思。」

卡西尼號墜毀前的圖像,顯示了土星的夜晚側,它會在那裡墜入土星的大氣層。可以看見,土星的雲層被光環反射的光照亮。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下雨天

有物質會從土星環降落下來,這並不讓人意外;幾十年來,理論和觀測都支持這一論斷。但這些物質究竟如何在該系統中運動,有多少會從土星的天空中落下,以及它們會如何改變雲頂下方的化學特性,這些問題的答案此前並不清楚。

現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3篇論文報導了土星上光環雨的細節。這些論文採用了2017年底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前「偉大終章」軌道後期的一系列觀測數據。

在從土星及其光環間的縫隙呼嘯而過時,卡西尼號的運動速度高達每小時110 000千米——遠遠超出了星載儀器設計所能應對的上限。對於力圖解釋這些數據的科學家來說,如此高的速度著實是一項挑戰。

「他們為此作了各種努力,最終非常聰明地弄清楚了儀器返回的數據,」NASA的傑克·康奈尼(Jack Connerney)說,「這完全超出了科學家最初的設計和經驗。」

2017年9月14日,卡西尼號在墜毀前拍攝到了土星及其光環的華麗影像。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在這個窄縫中,卡西尼號測量了環的質量、土星的重力及磁場,還「品嘗」了數百個光環顆粒。它攜帶的3臺設備迅速研究了這些顆粒,每一臺都可以「嘗出」顆粒的不同味道。不出意外,結果與預期並不相符。

首先,土星的天空中漂浮著一個意料之外的粒子層,其中納米尺度的粒子會與土星大氣分子發生碰撞,最終向內漂移,沿著土星赤道降落下去。

肖恩·徐說,「在卡西尼進入『偉大終章』軌道之前,我們完全不知道還有這些粒子存在。」

其他設備發現,下落的光環顆粒中包含有機分子,例如甲烷、丁烷、丙烷,以及一些富含矽酸鹽的顆粒。帶有強電荷的顆粒,由於會沿著土星的磁力線運動,絕大多數都降落到了土星南半球。其他的顆粒則沿著土星的赤道下落。

根據卡西尼號最新的數據,這幅圖顯示了土星環雨的化學構成。圖片來源:NASA/JPL/SWRI

水冰佔據了土星光環的95%~99%,但科學家在光環雨中發現的水,卻沒有預期的這麼多。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傑夫·庫齊(Jeff Cuzzi)對此有一個解釋:一個此前未被探測到且緊靠D環的輻射帶把冰質顆粒物中的水剝離掉了。根據這個解釋,在更靠近土星的地方探測到的粒子很可能是能抵禦輻射的物質,例如矽酸鹽和有機物。

降雨量

更令人困惑的是,對於有多少物質正在落入土星大氣層,3個科學家小組都作出了估計,結果卻差別巨大。這很可能是他們是在土星周圍不同位置對不同物質進行測量的結果。

一個團隊認為,每秒鐘約有4.5千克的納米顆粒正從土星的D環落向土星——這是最低的。另一個團隊則發現,光環雨每秒包含了45 000千克的水冰、有機物和矽酸鹽粒子——這是最高的。

科學家認為,後者也許是光環物質降落量臨時增加所致,很可能源於最近的一次彗星碰撞。但如果這個值是穩定不變的,庫齊指出,那就說不通了。光環中並沒有足夠多的物質,能夠維繫光環中的顆粒以如此高的速度下降。

庫齊說,雖然土星上肯定有光環雨,但現在就嘗試用不同的雨量來估算光環的年齡還為時過早。

「原則上,通過測量來自光環的物質量來估計光環的年齡是個很好的想法,」庫齊說,「但就像許多的好想法一樣,實現起來卻很複雜。」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探測器墜入土星自毀。在它拍攝的最後一批圖像中,可見土星的冰質衛星土衛二躲在土星的後面。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瓦解的衛星

不過,卡西尼號的新結果仍有助於解答另一個謎題:土星環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根據共有的成分,目前科學家手頭的數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答案:有一顆衛星或彗星解體了。

此外,庫齊指出,土星C環中包含奇怪的富矽酸鹽物質,這與有一顆衛星被瓦解所留下跡象相符。在衛星形成和成長的過程中,其內部會被加熱,富含矽酸鹽的巖石會熔化並沉入核心,而較輕的冰質物質會形成衛星的地幔。

在土星瓦解這顆假想衛星的時候,來自該衛星核心的碎石逗留在較厚的C環中,而冰質且含水的地幔則形成了明亮的A環和B環。

在一個已經相當穩定地存在了數十億年的系統裡,這一事件如何在最近的幾億年裡發生,仍是個開放的問題。另一個問題則是,土星究竟如何與這顆被瓦解的衛星相互作用。

「最終的答案還不得而知,」康奈尼說,「但其中許多部分的輪廓已經浮現。」(編輯:Steed)

本文由National Geographic授權果殼翻譯。

相關焦點

  • 卡西尼即將完成土星的探測任務
    卡西尼項目科學家Linda Spilker在卡西尼項目上工作將近三十年了,土星也公轉了整整一周。
  • 土星光環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2008-06-02 09:22 作者:佚名 來源:出處:pckids 錄入:shenjietu   收藏本文導讀: 自「卡西尼號」探測器進入神秘的土星家族以來,它已經在不斷地向人們揭開這顆神秘行星的本來面貌,其中土星光環最為引人注目。
  • 卡西尼號探測器開始最後任務 1個月後將墜入土星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卡西尼開始了在土星周邊最後5圈的探測」,BBC報導稱,由歐洲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射的「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即將在9月燃料耗盡,墜入土星。
  • 【科學美圖】「卡西尼」土星探測10大成就
    10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6月30日,卡西尼抵達了這顆帶有美麗光環的行星,開始環繞它運轉,就此展開了原定為期4年的土星探測任務。2008年以來,NASA已經3次批准任務延期,使得科學家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在長達10年,也就是土星環繞太陽大約1/3圈的時間裡,細緻地觀察土星及其扈從正在緩慢經歷著的季節變化。
  • [圖]在卡西尼號墜入土星之前 回顧其捕捉的一些精彩瞬間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花了七年時間飛行近22億英裡到達土星附近。2004年後它開始拍攝土星、土星環及許多土星衛星的一些驚人圖片。
  • 史上最悲傷自毀:卡西尼號探測器今日墜入土星
    第一個打入土星內部的人類探測器卡西尼號今天將和我們告別了。1997年10月15日它發射升空,走了7年,才到達土星,然後圍著土星工作了13年。根據推測,北京時間9月15日19時54分左右,將是超齡服役的卡西尼號的最後時刻,我們將再也接收不到來自卡西尼的信號。
  • 「卡西尼號」任務結束後,為何安排它墜毀土星?答案讓人害怕
    為了對未知的宇宙進行探索,科學家們發射了許多探測器,這其中就有「卡西尼號」探測器。「卡西尼號」是NASA和歐空局合作發射的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四個抵達土星的探測器。但是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卡西尼號」應該算是第一個土星的探測器,因為在它之前的三個探測器(先鋒11,旅行者一、二號)只是從土星身旁略過,根本沒有對土星進行仔細的觀察研究,只有「卡西尼號」一直環繞土星系統,進行了詳細的科學研究。
  • 星球物語|自帶光環的土星:比水還輕盈的星球
    土星光環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土星因光環而充滿魅力,也因光環而令人不解,直到今天。揭開土星光環這一層神秘面紗仍然是天文學家的神聖使命。在宇宙中,具有光環的行星不止土星,但土星光環最早被發現。首先發現土星光環的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伽利略。1610年7月的一個夜晚,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到了土星光環。毫無疑問,那個夜晚是伽利略的不眠之夜。
  • 迷人的土星光環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關於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誌,例如土星的「環」。作為一顆直徑和質量僅次於木星的氣體巨星,土星也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克龍尼」( Cronian)。關於土星有很多疑問。生成一個寬闊的土星環系統容易嗎?哪些關鍵指標表明土星「光環」的真實年齡?
  • 天文小知識:探索土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
    圖解:卡西尼號看見的土星,通過環看見的土星呈現藍色。在1659年,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在他出版的《土星系統》一書中對土星環有規律的消失和重現及他的觀察所見提出了合理的解釋。圖解:先驅者11號:1979年9月1日,光環背側,一個從光環背側看來最粗的部分2005年著陸在土衛六的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和惠更斯號著陸器對土星,土星環,和土星衛星的發現是最多的。
  • 從1997到2017,卡西尼同志的一生是鞠躬盡瘁的一生
    1655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利用解析度更高的望遠鏡,發現伽利略看到的「耳朵」其實是土星的光環,他還發現了土星的最大衛星——土衛六(Titan)。20年後,在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土星光環中存在一條暗縫,現在將其稱為卡西尼環縫。進入空間探測時代後,1979年9月1日,經過6年半的空間旅程,先驅者11號成為首個飛掠土星的宇宙飛船。
  • 卡西尼號墜入土星 航拍20年精美大圖鑑賞
    據美國航天局15日消息,探測土星的「卡西尼」號飛船在飛離地球20年後墜入土星大氣層,結束其光輝的一生。 (作者:馬聰 2017-09-19)
  • 土星探測:人類又一次科學壯舉
    緣起7月1日,「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經過7年的漫漫太空跋涉,順利進入土星軌道,成為首個繞土星飛行的人造飛船。「卡西尼 惠更斯」土星探測計劃,是繼阿波羅登月、「伽利略」探測木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又一次偉大的科學壯舉。最近幾天,「卡西尼」號飛船不斷地傳來與土星「親密接觸」的信息和圖片,這讓全世界的科學家為此興奮不已。
  • 太陽系最美的行星 土星 和她的主要衛星
    2016年10月卡西尼號在140萬公裡外為土星留下的全景照。這顆有著美麗光環的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於9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1.5億公裡)。土星質量是地球的95倍。體積是地球763倍。自轉周期10小時33分。公轉周期29.5個地球年卡西尼-惠更斯號空間探測器。
  • 土星——太陽系的璀璨瑰寶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土星停留了超過13年,隨著命運的終結,它與土星系統作了最後的告別——它打開廣角相機的快門,捕捉到了這最後一張完整的土星環照片(由抓拍到的一系列圖像合成)。兩天後,它壯烈地墜入了土星大氣層的懷抱。
  • 九大行星:土星
    這表明土星和木星一樣有內在能源。後來「先驅者」11號的紅外探測證實了這一點,測得土星發出的能量是從太陽吸收到的2.5倍。土星的光環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觀測到在土星的球狀本體旁有奇怪的附屬物。1659年,荷蘭學者惠更斯證認出這是離開本體的光環。1675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土星光環中間有一條暗縫,後稱卡西尼環縫。他還猜測,光環是由無數小顆粒構成。
  • 天文小知識:土星知識錦集
    它標誌性的光環讓它和其他行星不同。你猜到我們在說的是哪一顆行星了嗎?是土星!除了它壯觀的光環,土星在其他許多方面也是獨特的。畢竟,土星不是唯一一顆有光環的行星。儘管其他行星沒有像土星一樣壯觀並且複雜的光環。除了它的鄰居木星,土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像木星一樣,土星幾乎都是由氫和氦組成。這就是土星和木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的原因。
  • 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所攝照片:令我震驚說不出話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卡西尼號探測器奮力抓拍了土星的最後一張馬賽克合成圖片,標題為「再見,土星」。(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時刻所攝照片:令我震驚得說不出話)我無法用語言描述這張照片的崇高與壯麗。如果你能用全屏看看這張照片,也許也會和我一樣震驚得說不出話。卡西尼號於2017年9月15日墜入土星大氣,宣告其使命的終結。
  • 走近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土星
    由卡西尼號所拍攝到向日的土星,為接近真實色彩的影像土星周圍有六十多顆已知的衛星,擁有一些太陽系中最迷人的景色。土衛二撒出的水滴,土衛六上煙霧瀰漫的沼氣湖,這些都證明了土星系統是科學發現的豐富來源,這裡依然存在著許多謎團。
  • 天文知識——土星
    中國古代稱為填星、鎮星,它也是古代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最遠的行星,直到178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人們一直把土星當作太陽系的邊界。因為環繞赤道巨大的光環,以及表麵條紋霧狀的模糊的雲層,看上去安靜、美麗。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了。在這些美麗的外表下則是狂暴的天氣,狂風、雷暴包裹著這顆星球。土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僅次於木星,所以它看去也是扁球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