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增速達標「穩增長」無近憂存遠慮

2021-01-15 網易財經

「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這是國家統計局在7月15日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同時,為半年經濟運行形勢做出的註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

對於這份「成績單」所反映的經濟形勢,在稍早前7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上已經有所定調: 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結構向好。二季度經濟延續了一季度平穩增長的態勢,國內需求起到了頂梁柱作用,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新經濟等快速發展,帶動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0萬人等。

受訪經濟學家表示,當前經濟增長呈L型,GDP窄幅波動。下半年仍需要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來對衝經濟下行壓力,需靠投資發力,尤其有賴於公共部門和基礎設施投資發力。而國債、政策性銀行專項債、推廣PPP等都是可能的政策選項。

「穩」中顯憂

從已經披露的就業、物價等多項經濟數據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判斷得到支撐:1~6月,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1%,處於全年3%左右的目標之內;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4個百分點 。

在「平穩」的表象背後,來自基建、房地產等領域的投資帶動效應不容忽視。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1~6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增速比1~5月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0.9%,增速比1~5月加快0.9個百分點;同期,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1%。

不過自5月開始,這類投資增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這也成為這份經濟「半年報」中透露出的潛在「穩增長」壓力。

「第二季度需求側穩增長力度明顯減弱,但GDP同比增速與前值持平,核心動力是前期資金和項目天量投放,基建投資王者歸來、房地產投資繼續慣性增長。」對於二季度GDP數據,民生證券研究院高級宏觀研究員朱振鑫表示。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7.1%,增速加快3.6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6.6%,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3.5%,增速加快3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9%,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呈現繼續回落態勢。1~6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1%,增速比1~5月回落0.9個百分點,前值7.0%。銷售面積增速從33.2%下降至27.9%,新開工增速從18.3%下降至14.9%,而土地購置面積同比跌幅收窄(-5.9%到-3.0%)。銷售高增速帶動待售面積小幅回落,降至7.13億平方米。

在業界看來,目前房地產仍面臨不斷攀升的地價、銷售增速下滑、熱點城市調控加強、三四線城市庫存去化低於預期等壓力。「在調控收緊,房價高企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下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或繼續回落。」山西證券研究員平海慶預計。

「隨著銷售增速的放緩,未來庫存可能被動增加,維持地產投資繼續下滑的判斷。」朱振鑫也稱。

傳統「三駕馬車」的另外兩級:消費和進出口相比投資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平穩發展態勢。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138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一季度持平。

外需總體仍保持弱勢平穩態勢: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2.1%,收窄3.6個百分點;進口下降4.7%,收窄3.7個百分點。

「全球貿易量持續萎縮和外圍風險事件仍在發酵的大背景下,出口難以顯著回升。而近期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貶值對出口增速形成支撐,出口將延續弱勢平穩態勢,難以成為經濟企穩的主動力。」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而隨著政策將向「穩增長」回擺,資金面改善和投資意願回升將一起帶動內需上漲,推動進口增速回升。在外圍需求繼續疲弱環境下,經濟企穩仍將主要依賴穩增長政策回歸帶來的內需改善,因而政策著力點也將集中於國內需求。

向投資要效率

「下半年穩增長仍需靠投資發力,而在房地產投資或繼續呈現回落態勢以及民間投資短期難以企穩的背景下,可能仍需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對記者表示。

就在半年經濟數據發布之前,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7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家發改委近期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關於提高投資有效性 保持有效投資力度 著力補齊短板工作方案》,並按照有關要求,抓緊推進專項建設基金工作,優化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等,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結合「十三五」專項規劃抓緊制定分領域實施方案。

從上半年的投資數據看,儘管投資保持一定增速,但1~6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比前5個月回落1.1個百分點,前值為3.9%;公共投資同比增長20.40%,前值為20.37%。「產能過剩、利潤下滑、資金向公共部門聚集避險導致民間投資加速下滑。」朱振鑫分析稱。

從投資效率看,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儘管截至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但狹義貨幣(M1)餘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速創紀錄地達到了24.6%。

M1和M2的增速背離意味著大量的資金其實是「沉澱」在企業帳戶中,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企業對於未來投資預期的不樂觀。

朱振鑫認為,當前仍型需要政府加槓桿託底。5月以來集中打擊「走老路」(比如《關於進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基建和加槓桿並不友好。隨著下半年地產降溫,居民加槓桿放緩,企業去產能加速,經濟將更依賴基建和政府加槓桿。

「國債、政策性銀行專項債、推廣PPP等都是可能的政策選項。」他表示。

莫尼塔(北京)投資公司有分析師發研報也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仍在繼續探底之旅,似乎還未看到「L型」走勢的底部橫軸。今年實現6.5%以上的GDP增長目標,有賴於公共部門和基礎設施投資發力。

在政策走向上,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稱,「下半年貨幣政策依舊會保持穩健來創造一個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但在執行層面會更多的配合財政政策的實施。」在他看來,政府更多的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接棒穩增長,以期增強政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徐高也對記者表示,6月的物價數據顯示,通脹繼續處於下行通道,對貨幣政策制約空間減小。在經濟下行仍有底線的背景下,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將推動政策向穩增長回擺。

6月CPI重回「1時代」。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6月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2.6%。

在財政政策上,有跡象顯示,目前財政穩增長作用也在加大。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從2月的15.71%增至5月的19.75%。「五六月份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數量環比明顯增多,從歷史看,發改委批覆基建項目數是基建投資增速的領先指標,預計未來基建投資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同時,6月地方債務發行規模(包括新增債和置換債)增至10283億元,從資金來源也可以看出穩增長再發力跡象。」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發研報稱。

李克強總理在7月11日召開的座談會上指出,穩定宏觀政策取向,加強相機調控和預調微調,積極防範和穩妥化解各類風險,通過促改革、調結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在合理區間運行。

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顏色對記者表示,穩定宏觀政策取向可能主要體現在:首先穩增長,保持適度的增長率;然後促改革,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在這兩者之間達到一定平衡;還需保持人民幣匯率大體穩定與防範金融風險等。

因而在他看來,這需要相對穩定的政策,包括落實穩增長的財政政策;同時,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貨幣政策能夠切實地為穩增長服務,以及保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促進民間投資能夠平穩增長等,旨在通過穩定的政策形成穩定的預期。

「政府應該繼續加大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包括減稅,開拓新的低成本的融資渠道,以及推進改革降低壟斷性行業的門檻來引入民營企業等。」章俊表示。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前三季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專家建議保持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GDP)同比增長6.7%。專家認為,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從需求端看,擴大內需成為穩增長的關鍵;從供給端看,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
  • 周小川英文演講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審慎中性,在去槓桿和穩增長間...
    「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中性,並在穩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防範資產泡沫,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周小川表示。其實,金融部門和實體部門的去槓桿已經成為了貫穿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的主線,中國央行對銀行業推行的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以及近期銀監會的多個文件都意在防範金融風險。
  •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穩字當頭,淡化增速,強調質量
    二、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新增「量」和「質」的重要表述對於經濟增長目標,會議指出要「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與2019年6.0-6.5%的合理區間相比,這次會議雖然也強調了合理區間,但增加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我們的理解有三點:一是合理區間的內涵有新的變化。
  • 增長9.9%!前10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1—9月都快
    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6.9%,增速比1—9月份回落7.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9%,增速加快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3%,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增長14.2%,增速比1—9月加快2.7個百分點。
  • 寧吉喆:2018年中國GDP達13.6萬億美元 一年增長一個澳大利亞
    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強化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目標,增速連續16個季度運行在6.4%—7.0%區間,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性明顯增強。經濟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首,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 統計局:2020年全國固投增長2.9% 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
    從環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3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3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149154億元,增長0.1%,1—11月份為下降0.7%;第三產業投資356451億元,增長3.6%,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0.1%,1—11月份為下降0.8%。
  • 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速6.3%!國家統計局用了5個形容詞
    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速6.3%!  記者: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了,三季度增速會不會繼續下探?今年完成全年6%-6.5%的目標增速有沒有壓力,有沒有困難?  毛盛勇:上半年國民經濟實現了6.3%的增長速度,應該說還是不錯的。
  • 2019年,印度GDP增速跌到6%,那中國、美國呢?
    世界銀行:印度GDP增速或跌到6%! 值得一提的是,一牛財經注意到,在4月的最後一次預測中,世界銀行曾表示,今年,印度經濟前景強勁,預計今年4月開始的本財年,印度GDP增速將增長7.5%。 不過,就在2季度,印度GDP卻傳來「好消息」,即:2季度,由於消費者需求疲軟和政府支出減少,最終GDP增速跌到5年最低——5%!
  •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有多大?日本1970VS中國2009
    由於日本GDP增速的波動較大,因此筆者認為直接從GDP增長中樞的變化上尋找對標時間點並不十分精確,筆者在本文使用的一個指標叫做:貨幣和準貨幣(M2)佔GDP的百分比。貨幣和準貨幣(M2)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金融體系信用擴張的速度,GDP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實體經濟產出的增速,兩者的百分比可以度量經濟增長的泡沫化水平。
  • 統計局:2020年生產原油1.95億噸 比上年增長1.6%
    12月份,生產原油1627萬噸,同比增長0.9%,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日產52.5萬噸,環比減少0.7萬噸。加工原油6000萬噸,同比增長2.1%,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2020年,生產原油1.95億噸,比上年增長1.6%;加工原油6.7億噸,增長3.0%。原油進口降幅擴大,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上漲。
  • 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 環比增長0.17%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原標題:2019年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來源:國家統計局2019年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9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17%。
  • 財信研究評1-2月宏觀數據:一季度經濟負增長 疫情後將快速反彈
    2020年1-2月份國內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為-15.7%,較2019年末降低21.7個百分點,為近七年的最低值;考慮到製造業營收佔工業營收比重達90%以上,毫無疑問是拖累本月工業生產大幅下降的主因(見圖3)。相比之下,同期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業、採礦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1%和-6.5%,較2019年末的降幅均在10個百分點以上,但仍高出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6.4和9.2個百分點。
  • 1-8月北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實現「轉正」 較年初提升約21%
    剛剛,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1-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實現「轉正」、累計增速為0.6%,較年初大幅提升約21個百分點,完成47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億元。
  •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數1.3萬 增速跑輸平均意味著什麼?
    來源:新浪財經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數1.3萬 增速跑輸平均意味著什麼?文|8號樓工作室 李詩韻7月16日消息,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二季度GDP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
  • 【圖解中報】天科股份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2773萬元 同比增長19.68%
    1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73萬元,同比增長19.68%。 7.64 2017-09-30 3.24億 22.88 2729萬 94.48 0.09 2.57 -0.07
  • 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4%,官方解讀
    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專用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5.7%,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1%,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8.9%,紡織業增長7.5%,汽車製造業增長7.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4%;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
  • 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今年增長7.9%
    記者 聶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北京時間周五晚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及展望報告稱,在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經濟活動繼續回歸正常化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1.9%,2021年增速將達到7.9%。
  • 顏色解讀宏觀經濟數據:2021GDP增速或達8% 貨幣政策或在兩會後逐步...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3%,較11月份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環比較11月增長1.1%,2020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高技術製造業生產進一步加快。分門類來看,製造業增速高位持平(7.7%),其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仍保持快速回升,12月同比增速達13.1%,表現亮眼。採礦與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生產有所加快。
  • 2019-2020財年印度太陽能發電增28% 過去6年最低增速
    2019-2020財年印度太陽能發電增28% 過去6年最低增速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中央電力局(CEA)發布的數據,太陽能發電在2019-20財年佔501億單位(BU)。與2018-19財年的393億單位相比,這顯示了28%的同比增長。
  • 統計局:2020年7月太陽能發電下降0.6%
    7月份,生產原煤3.2億噸,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2.5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026萬噸,環比減少88萬噸。1—7月份,生產原煤21.2億噸,同比下降0.1%。煤炭進口下降。7月份,進口煤炭2610萬噸,環比增加81萬噸,同比下降20.6%,降幅比上月擴大14.0個百分點;1—7月份,進口煤炭2.0億噸,同比增長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