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喆:2018年中國GDP達13.6萬億美元 一年增長一個澳大利亞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2018年,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美經貿摩擦複雜演變,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結構調整陣痛釋放。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經濟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社會發展大局和諧穩定,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積極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強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積極穩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中美經貿摩擦,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一)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強化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目標,增速連續16個季度運行在6.4%—7.0%區間,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性明顯增強。經濟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之首,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加1.4萬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我國經濟總量2016年突破70萬億元,2017年突破80萬億元,2018年突破90萬億元,一年一個新臺階。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已達到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比重繼續提高。這樣的成績令國人振奮,令全球矚目。

(二)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切實保障重要商品供給,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市場供求形勢總體穩定。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低於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與民生相關的消費品和服務市場供應充足,價格漲幅較低,居民得到更多實惠。食品菸酒、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比上年上漲1.9%、1.2%和1.6%,均低於全部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2018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漲幅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

(三)就業形勢總體良好。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就業大局的穩定。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全年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實現了低於5.5%的預期目標。2018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為近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四)國際收支平衡改善。積極拓展外貿多元化,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大幅降低進口關稅,進出口實現了穩中向好。201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首次突破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出口增長7.1%,進口增長12.9%;貨物貿易順差23303億元,比上年收窄18.3%。利用外資規模大於對外投資,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3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205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2018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30727億美元,持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86元/美元,比10月末升值1.48%。

(五)發展質量效益提高。堅持「放水養魚」,深入推進減稅降費,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政府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首次突破1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2018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16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快於人均GDP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值比上年下降0.02。

二、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轉型升級蹄疾步穩

越是形勢複雜嚴峻,越是要觀大勢謀大局,打好戰略主動戰。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打好三大攻堅戰,新動能快速成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步伐加快,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一)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宏觀槓桿率趨穩,2018年,M2/GDP為202.9%,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2018年末,全國銀行業境內總資產261.4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9%,在可控範圍之內;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183862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規範金融秩序力度加大,金融亂象治理效果明顯。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8年,預計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超過1000萬人,28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28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順利完成。汙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約1.3個百分點。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下降9.3%。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去產能,提前超額完成全年去產能目標任務。全年共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以上,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去槓桿、去庫存穩步推進。2018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商品房庫存繼續下降。201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241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0%。持續推進減稅降費,企業成本有所下降。2018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降低0.21元。補短板力度加大。2018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社會領域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43.0%、15.4%和11.9%,增速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7.1、9.5和6.0個百分點。

(三)創新引領作用增強。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首顆地震監測衛星「張衡一號」升空,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中國科技上天入地、通江達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積極打造高水平「雙創」,催生了大量市場主體。2018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70萬戶,比上年增長10.3%,日均新登記企業1.84萬戶。新產業新產品不斷成長,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2018年1—11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9%,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3.4個百分點。2018年,新能源汽車、光纖、智能電視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40.1%、23.0%和18.7%。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供應鏈、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技術相互融合,有效帶動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發展。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5.4%,增速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8.4%,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

(四)需求結構調整優化。消費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43.8個百分點。服務消費佔比提高,國民核算的居民消費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9.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增長加快,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實際增長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相關消費快速增長。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4%,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國內旅遊人數預計達55.4億人次,旅遊收入約5.1萬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0.8%和12.3%。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8.7%,增速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9.5%,加快4.7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1.1%,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6.1%。貿易結構改善。2018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2.5%,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五)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服務業「穩定器」功能更為突出。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第二產業快1.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第二產業高23.6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2018年1—11月份,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增速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3.5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4%,增速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1.9個百分點。工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增速快於規模以上工業5.5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1%,增速快於規模以上工業1.9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六)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外資企業設立程序進一步簡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第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財稅、國企國資、價格、投融資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擴大。2018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3.3%,增速快於全部進出口總額3.6個百分點。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比上年增長8.9%。製造業吸引外資勢頭良好。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比上年增長20.1%,佔全部利用外資的比重提高至30.6%。

總之,在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運行仍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較好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努力奮鬥的結果。這一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複雜演變,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堅定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以主動開放的姿態贏得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及時採取「六個穩」政策措施,較好地抵禦了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成績來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從國際看,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際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中美經貿摩擦影響逐漸顯現。從國內看,長短期問題交織疊加,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並存,需求潛力釋放制約較多,實體經濟仍較困難,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對此,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三、加大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綜合研判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我們既要看到矛盾、困難、挑戰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機遇、光明的一面。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促進經濟穩定運行,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

(一)狠抓逆周期調節政策落實,促進經濟起好步、開好局。針對經濟下行壓力,要加大逆周期調節政策實施力度。繼續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實好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運用好定向降準、全面降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定市場預期。全面正確把握宏觀政策、結構性政策、社會政策取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形成有利於經濟平穩運行的政策合力。

(二)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增強經濟內生動力。要穩定並擴大有效投資,挖掘並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有效投資,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入,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建設。加快落實促進消費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發展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推動消費升級。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

(三)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把握好政策實施的節奏和力度。堅持結構性去槓桿的基本思路,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突出保基本兜底線,解決好重點人群就業。

(四)著力深化創新驅動,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傳統產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大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

(五)大力降低成本費用,紓解企業發展困難。推動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千方百計降低企業成本。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金融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促進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六)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激發市場活力潛力。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關鍵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潛力。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有效管控各類風險。

求是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進口乾乳製品保持增長
    2018年,中國共進口大包奶粉80.14萬噸,同比增長11.6%;進口額24.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平均價格為3030美元/噸,同比增長0.4%。其中,從紐西蘭進口58.78萬噸,佔73.3%,同比增加6.9%;歐盟進口10.09萬噸,佔12.6%,同比增加17%;澳大利亞進口5.28萬噸,佔6.6%,同比增加14.8%;美國進口2.82萬噸,佔3.5%,同比減少16.6%。
  • 佔美國GDP的80%!中國2023年GDP預計達19.5萬億,意味著什麼?
    據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GDP將達24.5萬億美元,而中國2023年GDP預計達到19.5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80%,在2018年,這一比例僅為65%。據專業人士分析,2023年,美國依舊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其將失去相對的經濟影響力,經濟規模將被金磚五國超10%。五年內,GDP佔美國比例從65%上升到80%,意味著什麼?1、中國GDP增速3%,美國二季度GDP增長呈「腰斬」?
  • 2018年中國人均gdp多少?看看自己屬於哪個收入群體?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  據資料可知,2017年GDP總量為82.71萬億元。與2017年相比,2018年GDP增加了近8萬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2018年經濟總量達到13.6萬億美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位置妥妥的。
  • 32.16萬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202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相當於GDP30%以上
    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出口表現可圈可點。1月18日,國新辦就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據介紹,2020年全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2.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並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0%;進口14.2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為3.7萬億元。
  • ...明年6月1日起施行;美國2020財年財政赤字達3.1萬億美元,創歷史...
    1丨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經表決通過,明年6月1日起施行據中新網,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17日經表決通過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該法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在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方面亮點頗多。
  • 20年前日本GDP是中國的7倍,如今不到中國的一半,發生了什麼?
    日本2018年的GDP總量為548.5萬億日元,折合成美元大概4.97萬億美元左右,距離5萬美元僅一步之遙,比第四名的德國高了近萬億美元。不過,早在20多年之前(1995年),日本的GDP總量就已經上了5萬美元(5.45萬億美元),雖然當時日元兌美元的匯率要比現在高一些,但即便是以日元來計算,也達到了512.5萬億,不比現在低多少。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減幅在下降(全文)
    剛才已經介紹了,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名列前茅的,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是位居第一的。大家可能已經拿到一些數據,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於1%,印度增長5%多一點,所以中國增長6.1%,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冠軍。
  • 一圖看清中國2018年宏觀經濟數據 這些產業變化明確
    來源:Wind資訊中國2018年宏觀數據全部出爐。其中,2018年GDP增速6.6%,實現預期發展目標。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續創6個月新高,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連續11個月超過9%。2018年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表示,2018年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 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國際論道)   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增長6.9%。這是中國經濟持續6年放緩後的首次提速。中國經濟何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成績,2018年中國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海外媒體高度關注。
  • 「上海暴發戶」,GDP近「萬億」,連閔行靜安都「避讓三分」
    旅行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通過接觸一些新人新物樹立新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樂觀地面對生活,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說到上海,其實很多人覺得這個城市非常繁榮,每後都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所以很多人覺得上海人可能在外面穿金銀,甚至出入也是豪車住在別墅裡。
  • 1978年,中國GDP為1495億美元,美國是我們15倍!現在差距有多大?
    【1978年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那一年在鄧小平爺爺的帶領下我們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通過吸引外資、允許資本主義經濟存在,從而刺激我們的國內市場,帶動我們社會整體發展!至此以後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2018上半年GDP排名:中國各省市區經濟數據排行榜
    2018上半年GDP排名:中國各省市區經濟數據排行榜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上半年GDP數據。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江蘇上半年GDP超過4萬億元,位居前二;從經濟增速來看,16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表現搶眼,東北經濟趨穩回升。
  • 全球股市市值再超GDP,這次會發生什麼
    繼2007年、2018年之後,日前全球股市總市值/GDP再度超過100%,前兩次市場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在此次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和全球貨幣極度寬鬆下,會發生什麼?截至8月12日,全球股市市值攀升至88.06萬億美元,而2019年全球GDP為87.75萬億美元,全球股市市值/GDP達100.35%。
  • 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附答記者問)
    剛才已經介紹了,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名列前茅的,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是位居第一的。大家可能已經拿到一些數據,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於1%,印度增長5%多一點,所以中國增長6.1%,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冠軍。
  • 2019.1.19 周六 農曆臘月十四 中國這個省的GDP,超過了西班牙澳大利亞和俄羅斯!
    在近日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上,江蘇省省長吳政隆表示,預計2018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左右,總量達9.2萬億。
  • 2019年發達國家GDP總量為51.74萬億美元,若不算美國那是多少呢?
    2019年發達國家人均GDP高達4.825萬美元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接下來,南生給大家解讀下。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開的信息,2019年全球經濟總量約為86.6萬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的GDP就達到了51.74萬億美元,佔比約60%。
  • 萬億GDP城市之後,有市轄區也瞄準了「萬億俱樂部」目標
    截至2020年12月,隨著深圳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南山區上市企業總數達178家。 因為強勁的科創基因,南山區以深圳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產出了超過全市1/5的GDP。 如果說南山區距離萬億GDP尚還需要幾年去衝刺,北京海澱區或許將更快實現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目標。
  • 美國要求中國償還108年前債務,由中華民國發行,共1.6萬億美元
    據美媒周四(8月13日)最新報導,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麥克薩利(Martha McSally)提出了一項決議,呼籲中國償還美國債券持有人超過1.6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務(包括利息),這些債務的歷史要早於中國共產黨政府。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達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
    繼續保持這樣高速增長的狀態,2025年方有可能突破萬億關口,屆時,南山的每平方公裡的土地,將產出53.5億元的GDP,堪稱名副其實的「寸土寸金」。證券時報記者測算了一下,按每平方公裡等於100萬平方米,53.5億元的GDP意味著每平方米就將產出5350元。而第5套50元人民幣尺寸約為150*70釐米,大約100張50元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幣剛好可以鋪滿1平方米。
  • 萬億中國平安年報來了 更有出手100億回購自己股票
    摘要 【中國平安:2018年淨利1074億元 同比增20.6%】中國平安3月12日晚間披露年報,公司2018年淨利潤1074億元,同比增長20.6%。每股收益6.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