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17座萬億GDP城市,另外還有7座GDP在9000億規模區間的城市向「萬億俱樂部」發起衝擊。
而除了城市之外,有市轄區也提出了「十四五」GDP達到萬億的目標。
1月12日,深圳南山區七屆五次黨代會上的消息顯示,根據「十四五」戰略安排,到 2025 年,南山區GDP將力爭達到1 萬億元,基本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成為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先行區。
2019年,南山區GDP為6103.69億元,首次突破6000億元,連續7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而2020年南山區GDP增速預計將達到5%左右,若將其視為名義增速來計算,2020年南山區GDP有望達到6409億元。
按照「十四五」GDP達到萬億的目標來計,即未來5年內,南山區的GDP名義增速年均要達到9.3%左右。
南山區是深圳有名的科創產業聚集地,在全國範圍內也頗有知名度,「網紅」粵海街道正是地處南山區。截至2020年12月,隨著深圳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南山區上市企業總數達178家。
因為強勁的科創基因,南山區以深圳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產出了超過全市1/5的GDP。
如果說南山區距離萬億GDP尚還需要幾年去衝刺,北京海澱區或許將更快實現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目標。
2019年,海澱區GDP距離8000億元僅差臨門一腳。而不久前,海澱區透露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8500億元大關,為衝刺1萬億元大臺階打下堅實基礎。簡單計算可知,2020年海澱區的GDP增量超過了500億元,名義增速約為7%。
除海澱區之外,北京在2019年還有兩個市轄區GDP超過了5000億元,分別為朝陽區和西城區,其中朝陽區GDP亦超過了7000億元,西城區則剛剛突破5000億元。
事實上,若以市轄區作為統計單位,上海浦東新區的GDP已經在2018年突破了萬億,在2019年達到了1.27萬億,約佔上海全市GDP總量的1/3,且較上一年同期增長了2274.1億元,名義增速高達21.74%。
與北京的「多點開花」不同的是,上海的格局更像是「一枝獨秀」,在浦東新區之外,經濟總量排在第二的市轄區為嘉定區,2019年GDP為僅2608.1億元,與浦東新區有數倍的差距。此外,還有黃浦區、閔行區、靜安區、徐匯區和楊浦區2019年GDP在2000億到3000億區間內。
另一個國家級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的GDP也曾表現亮眼。但2018年,濱海新區經歷GDP擠水分,將201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由10002.31億調整為6654億,縮水近三成。
2019年,濱海新區政府工作報告稱,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部分指標增速沒有達到預期,但並未披露詳細的GDP數據。2019年,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但同樣未披露具體數據。
廣州天河區2019年的GDP首次突破了5000億元,對比上一年的4608.8億元,大約有440億元的增量,名義增速約為9.5%。
2019年GDP超過5000億元的市轄區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及公開信息,天津濱海新區2019年未有公開的GDP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