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GDP將達24.5萬億美元,而中國2023年GDP預計達到19.5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80%,在2018年,這一比例僅為65%。據專業人士分析,2023年,美國依舊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其將失去相對的經濟影響力,經濟規模將被金磚五國超10%。
五年內,GDP佔美國比例從65%上升到80%,意味著什麼?
1、中國GDP增速3%,美國二季度GDP增長呈「腰斬」?
自從1994年以來,中國便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然而今年5月22日,中國明確:2020年中國將不設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此舉一方面是由於全球疫情以及經貿形勢尚未明朗,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另一方面,在疫情下,不設定目標有利於將精力集中在「六穩」「六保」上。但不設置增長目標不代表不追求增長,據專業人士分析,隨著中國相關戰略的開展、投資的擴大,我國今年GDP增速可能達到3%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據專業人士分析,我國二季度GDP或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範圍內經濟第一大體。此番預測並非空穴來風,據亞特蘭大聯儲GDPNow5月29 日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長率將下降51.2%,呈「腰斬式」下跌,創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
另外,據美國官方發表的預測數據,受疫情影響,美國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或導致7.9萬億經濟活動的減少,而在未來的10年裡,GDP預計將減少15.7萬億美元。即使美國此前為了挽回疫情下的經濟損失,通過了2.2萬億美元的救濟金、開啟了「無限印鈔」「狂發美債」模式,但就目前各方面的預測數據來看,美國的各項動作收效甚微。
2、中美高新科技行業的「較量」
中美雙方GDP「較量」的背後是雙方產業的「較量」。據分析,中美二季度經濟或將反轉,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爆發時間的錯位,中國疫情在三月上旬基本上已經得到了控制,各項經濟活動得以恢復;而美國截止現在,抗疫措施仍未全面到位,疫情何時得到控制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是因為兩國之間經濟結構的不同,受疫情打擊最大的服務業在美國的經濟結構中佔比高達77%,遠高於中國的52%,因此,二季度期間,疫情對美國的經濟影響程度較深。
疫情對服務業的打擊只是短期的,中美雙方長遠的「較量」依靠的還是引領時代的高精尖產業。此前,據美國官方消息,美國計劃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先進通信等高新科技領域的研究;除此之外,美國還向公眾徵求5G戰略部署的意見,致力於實施5G安全國家戰略,以求搭上5G建設的快車。
對於美國對高新科技的投入,中國也不落後。據報導,我國目前已建立5G基站19.8萬個,預計在今年新建50萬個。另外,據business insider發布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
中美雙方的「較量」如火如荼,目前中國無論是在GDP總量還是在高新科技領域上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65%到80%的變化,意味著中國正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