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解鎖孔府年俗

2021-01-21 讀我網

    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孔子博物館將於近期推出「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依託「孔子故裡」曲阜孔府傳統的年俗文化,按照「源起——臘八——祭灶——過年——元宵」的年俗時間軸,通過相關孔府文物展示,傳遞孔府從臘八節到元宵節完整複雜的特色過年禮儀,帶觀眾在博物館裡了解孔府年俗,感受聖裔家風。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許倩

 

 

 

孔子博物館藏 明代文門神年畫和清代「大吉」掐絲琺瑯葫蘆瓶


    展現孔府年俗記憶


    春節是華人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孔府曾是孔子後裔世代居住的地方,始終秉持「詩禮傳家」的古訓,傳承著規模盛大的春節禮儀。「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分為臘八、祭灶、過年和元宵四個單元,全方位展現孔府年俗。


    展覽的第一單元為臘八。歷史上,臘八節是曲阜城西大莊花行開市的日子。臘八作為一個節點,臘八過後,孔府上下開始為過年而忙碌,年節臨近,內外官吏不再辦理公務,按照朝廷統一規定封存印信,衍聖公也可以正式放年假。


    祭灶為農曆臘月二十三,即俗稱的「小年」。孔府也有祭灶的習俗,第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曾作詩《祀灶》,「尊神主司命,五祀之最先。鑑察同屋漏,明鏡分媸妍。世人存敬畏,此日神朝天。」來說明孔府祭灶的有關情況。


    祭灶結束後,孔府年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張貼春聯與門神了,這是孔府過年的一大特色。孔府的春聯非常講究,其文辭、用紙、尺寸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文化底蘊深厚,處處展示著「禮門義路家規矩」的風範。


    值得一提的是,孔府的門神不僅尺寸較大,且分為文、武兩種。一般來說武門神多張貼於孔府前衙和內宅門等處,以求保家護院;文門神多張貼在府內各房裡門上,有「加官進爵」「帶子上朝」「福祿壽喜」等題材,寓意美好吉祥。孔府檔案中至今仍保存有府內春聯文本和關於門神張貼位置與類別。屆時,與此相關的年畫也將展出。


    文物寓意大有講究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歲末年初的這兩天,孔府上下張燈結彩,人們換上新衣,是過年活動中最熱鬧的高潮部分。此次展覽將展出許多寓意吉祥美好的精緻文物以及孔家後人的生活場景縮微模型。


    清「大吉」掐絲琺瑯葫蘆瓶為一對,銅胎鍍金,可合二為一體。束腰飾鍍金飄帶,鏤空「福壽如意」紋銅座,以淺藍色琺瑯釉為底,上部飾暗八仙紋,下部飾八吉祥紋,間飾朵雲紋,上、下腹中心鎏金楷書「大」「吉」二字。葫蘆瓶因形似葫蘆而得名。「葫蘆」音近「福祿」,並書「大吉」二字,皆為祈求吉祥福祿之意,寄託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乾隆款粉彩「福祿壽」鹿頭尊,造型端莊凝重,釉色潔白,釉面肥潤;螭形雙耳仿商周青銅器,其上鹿的形態各異,生動傳神,布局疏密有致;裝飾圖案採用了清代瓷器裝飾中慣用的吉祥紋飾。


    此外,展覽還將展出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及第七十四代衍聖公孔繁灝的生活場景縮微模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兩處縮微模型做工精巧細緻,內置桌椅板凳等諸多類型的微型家具及掛飾,結構精美,做工巧妙,值得一觀。


    「詩禮傳家」年味深厚


    安富尊榮公府第,文章道德聖人家。孔府作為中國少有的傳承千年的文化世家,秉承「詩禮傳家」祖訓,形成了豐富深厚的禮儀習俗。


    舊時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六,從孔府門前直到鼓樓門的街道上,每天上午都有集市,稱為「鼓樓門會」。整條街道上掛滿了燈,有說書的、唱戲的、雜耍的、賣藝的,下午則有龍燈會。孔府開放大門、二門,在大堂前表演,孔府花炮戶會燃放焰火。府內差人還會將府內藏的兩套十八羅漢和龍、虎、鶴、彌勒佛等頭型面具拿出一起玩耍,湊熱鬧。元宵節過後,春節這一年中最盛大的狂歡節宣告基本結束。衍聖公開印辦公,孔府內外開始了正常的活動。


    這一單元中,將展出明竹雕「萬象回春」圖擺件。象背雕兩個人長發披垂,面露微笑,單跪跨步,雙手捧抬盆栽萬年青,寓意為「萬象回春」。象與「祥」「相」諧音,在中國傳統風俗中,象代表了吉祥如意,表示和平、美好和幸福。


    特別的是,在展覽的元宵節單元中,還準備了猜燈謎遊戲,分為物品、字體、蔬菜、地名、成語、急轉彎等不同系列,觀眾可現場體驗猜燈謎,在新春佳節之時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相關焦點

  • 雙節期間西藏博物館推出7大年俗活動
    昨日,記者從西藏博物館了解到,今年春節和藏曆新年期間,該館將推出一系列的年俗文化活動。共有七項不同類型的活動供前來參觀的遊客和本地市民參與體驗,讓他們既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同時也能體驗更多的藏族傳統年節文化。
  • 年俗|春聯:貼在門上的「錦鯉」
    到了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開始推廣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換上新春聯迎新春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名家筆下記春聯 過年貼春聯是家家戶戶必有的「過年規定動作」之一。從古至今,時光輪轉,不變的是在紅彤彤的紙上手書新年的祈願,再整整齊齊地貼在門上的儀式感。名家筆下的春聯,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一起去看有「東方聖城」美譽的孔廟、孔府、孔林
    為紀念孔子的孔廟建於公元前478年一經過多次損毀和整修,如今存有100多座建築物。原為孔子摘傳後代府第的孔府現存廳、堂、樓、軒400多間。孔林中除孔子墓外還有10萬多座其後人的墓。2000多年中,歷代皇帝都注重對幾處與孔子有關景點的修建,使其具有不同凡響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位置山東省曲阜市。
  • 山東博物館對近50件館藏明代服飾啟動數位化保護
    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人員正在對一件仿製的文物拍照,進行信息採集。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7月15日電 (孫婷婷)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啟動儀式15日在山東博物館內舉行。該館將對館藏的近50件明代孔府舊藏服飾進行三維數據和紋理採集,完成服飾建模和紋飾提取工作,填補國內服飾類文物數位化採集的空白,為建設文物數位化採集標準提供樣本。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人員正在對一件仿製的明代服飾拍照,進行信息採集。
  • 蘇州博物館裡的才子風流
    文│羅米蘇州博物館想要理解蘇州為何被譽為天堂勝地,不僅要體驗這裡獨絕的風景,更要尋訪這裡的才子風流,最好的去處,自然是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的建築出自祖籍蘇州的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而館藏的吳門四家書畫,又體現著唐伯虎、文徵明這些江南文人的才情。現代與古代的蘇州才子們,在博物館這個特別的空間裡神意相融,為蘇州平添了綿延不絕的靈秀。
  • 曲阜孔府印閣拓展市場鏈條 推進復市復產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士忠 湯贇瑞)面對疫情衝擊,曲阜孔府印閣篆刻電商基地創新經營模式,拓展產業鏈條,經營業績穩步回升。「把材質、尺寸、用途等等一定要介紹清楚它,讓買家在選的時候沒有疑惑。」在孔府印閣篆刻電商基地,技術人員正在對開發的新產品進行線上推介。
  • 山東孔府大門的對聯中竟有兩個錯別字,專家:最有文化的出錯!
    歷代孔氏衍聖公都在今山東曲阜市的衍聖公府居住和辦公,又簡稱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初建於公元1377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多次重修,現在是我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佔地面積有240畝,為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府內包括廳 、堂、樓、軒共463間,九進院落。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和內宅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孔府也被時人和後世稱讚為「天下第一人家」。
  • 年俗| 春節年俗日曆一覽,很講究!
    年的腳步近了!「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除日……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宵」,這首春節民謠道出了「日子」裡的傳統年俗。這些年,年俗悄然變化,但年味兒裡面的思念和祝願從未走遠。看看老輩人的習俗,來計日迎新春吧!
  • 國家博物館裡過羊年 "三陽開泰"寓意深遠(組圖)
    粉彩三陽開泰碗四羊方尊小燕供圖職貢圖  春節除了逛廟會,逛博物館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羊年正月初二,國家博物館的觀眾突破了2萬人次,「大部分是大人帶著小孩來看展覽,這是一個可喜的景象」,副館長陳履生告訴京華時報記者。而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有關羊文化的館藏作品,對於了解羊的藝術同樣不容錯過。京華時報為你羊年說羊,看過了這些「羊」,春節才圓滿。
  • 羊年說羊:博物館裡的羊文物
    寶物充公後,被放在了時任湖南省主席張治中的辦公室裡,張治中雖然知道這是個寶物,但並不知道它有什麼價值,竟把其作為筆筒放在几案之上達3個月之久。後來戰事緊迫當局撤離,四羊方尊也在戰亂中遺失了。解放後,周總理於1952年親自責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最後得知四羊方尊在隨湖南省銀行內遷途中,車隊遭日機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
  • 25家博物館(院)傳遞《國家寶藏》印信:心手相託 薪火賡續
    走遍華夏文明的「腹心」25家博物館(院)接力傳遞國寶印信安陽殷墟: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殷墟博物館位於中原的河南是二里頭遺址所在地,陶寺遺址則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內,這兩座遺址所代表的都是華夏文明源頭之一。而距今有3300年歷史、因發掘甲骨片而聞名於世的殷墟,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 2018 年新開的 62 家博物館,你去過幾家?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展示人類文明、促進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增長達14倍,從1978年的349家,增長到如今的5000餘家。
  • 2018年國際博物館是主題是什麼 今年博物館日主題內容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2016年國際博物館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
  • 年俗小知識get!初一到十五,雲南年俗大不同(第一彈)
    不知不覺已經大年初四啦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家是不是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著不同的年俗風情呢?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而滇西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造就其異彩紛呈的年節習俗。雲南昌寧更戛境內山高谷深,群山延綿,較為閉塞的區域位置使得年節習俗得以完整保留。過年期間吃年豬、舂粑粑、插年松、祭祀祖先亡靈等一系列年節習俗體現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特徵。迎年年俗雲南昌寧縣更戛鄉。
  • 【志載年俗】大年初六,開門大吉
    【志載年俗】大年初六,開門大吉 2020-01-30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神4》白金攻略 全獎盃解鎖教程
    導 讀 展開 《戰神4》如果想要解鎖白金獎盃就要完成金銀銅共計36個獎盃,這些獎盃解鎖起來較為繁瑣,很多朋友都在白金之路上多多少少遇到了問題,下面就為大家帶來
  • 宋尚學:蔚縣年俗文化之一
    蔚縣年俗文化之一文/宋尚學蔚縣歷史悠久,文化底縕深厚。這裡曾經是古代國的都城,代郡的都市,蔚州的州治,蔚縣的縣衙所在地;縣境內史上有八百村堡,1983年版《蔚縣資料彙編》記載有738個自然村。這些古老的村莊,歷經千年沉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有著「五裡不同風,十裡不通俗」說法,凡流傳下的都是村裡的精華。
  • 「博物館裡過大年」系列活動預告來啦!
    2020年春節即將到來,為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使廣大市民和遊客朋友在博物館裡感受溫馨、享受別樣的參觀體驗,城市博物館精心策劃「歡聚迎新春 共敘雄關情」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誠邀廣大市民和遊客朋友歡聚城市博物館,共度新春佳節!
  • 再也不怕宅在家裡無聊了,足不出戶看遍世界十大博物館
    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徜徉在烏菲齊美術館(Uffizi Gallery)的大廳裡,親眼目睹美第奇(Medici)家族的藝術收藏。博物館位於一棟16世紀的建築內,是喬爾喬-瓦薩裡(Giorgio Vasari)為科西莫-美第奇(Cosimo I de』 Medici)設計的,也是一件藝術品。
  • 博物館裡話生肖(身邊的年味)
    臨近春節,蘇州大街小巷的空氣中似乎也飄蕩著糕團糖果甜膩的年味。漫步在山塘景區,踏著腳下的石板路,穿過一棟棟粉牆黛瓦。一處曲徑通幽的巷子,把我引到了「玉涵堂」面前。最西側是一座三進兩層的古建,掛著一個匾額——蘇州生肖郵票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