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成功下水

2021-01-09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1月3日,隨著船閘緩緩打開,由中國交建所屬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航局」)投資並聯合設計,上海振華重工建造的6600千瓦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天鯤號」的成功下水,標誌著中國疏浚裝備研發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建成後它將取代「天鯨號」,成為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

 

自主設計  開啟中國疏浚裝備製造新時代

早在2015年,中交天航局就啟動了新一代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的建造工作,此時距離赫赫有名的「天鯨號」交付使用不過5年時間。其原因主要在於近年來疏浚和吹填造地工程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同時也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建設海洋強國之重器的要求,中交天航局進一步提速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研發創新工作。

挖泥船除了在航道疏浚和港口碼頭建設領域發揮重大作用外,還催生了經濟的新一輪發展。像連雲港海濱新城項目、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項目等,其用地大都來源於挖泥船的「填海造地」。

相比「天鯨號」,「天鯤號」無論在技術性能上,還是裝備國產化程度上都更進一步。「天鯤號」不僅是國內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也是國內首艘採用全電力驅動型式的自航絞吸船。

 

據介紹,「天鯤號」挖掘系統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絞刀電機額定功率6600kW,最大功率可達9900kW。絞刀轉速可根據土質的變化進行無極調速,兩臺驅動電機可根據挖掘功率的需要選擇單機或雙機運轉,其挖掘功率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泥泵電機總功率17000kW,最大排距15000m,輸送系統能力世界第一。

為了說明「天鯤號」挖掘能力的提升程度,中國交建企業文化部副總經理查長苗形象地打了個比方:「假設『天鯨號』是一個壯漢,靠肩膀平地運沙子,500米範圍內,他每天可以運1方沙子,『天鯤號』則是可以在30米水深底下,1小時多運1500方沙子,並且還能多運10公裡,就是這麼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天鯤號」擁有全球最強的適應惡劣海況能力,船橋架重量高達1600t,可滿足挖掘高強度巖石的需要。重型橋架採用上下雙耳軸形式,可實現6.5-35m挖深範圍,該船35m的最大挖掘深度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天鯤號」橋架配置的世界最大的波浪補償系統,可保證船舶在大風浪工況下的施工安全,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並且全球首創在重型自航絞吸船配置鋼樁臺車/三纜定位雙定位系統。

 

「天鯤號」在疏浚三維土質建模與顯示、實時潮位推算、能效管理、大數據分析和智能自動挖泥控制等方面也進行了創新研發,形成國際領先的新型自航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

「這標誌著我國疏浚裝備製造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文煒這樣表示,「『天鯤號』是在上海振華重工製造的,兩家的合作表明中國交建在疏浚行業具有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天鯤號』的建造成功實際上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種展現。」

不忘初心 天航人矢志創新終圓夢

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的背後,凝結的是幾代天航人辛勤的汗水。

自古以來,我國是疏浚大國,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然而,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國的疏浚技術裝備慢慢落在了後面。「中國疏浚業的120年裡,其中100年的時間裡我們的船都是靠進口的」,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明感慨道。

1964年,我國僅引進的航津浚102輪就花了4噸黃金。主力疏浚船舶的引進不僅花費昂貴,國外廠商還對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所有參數均嚴格保密。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疏浚裝備產業,以曾任天津航道局總工程師的李毓璐為代表的老一輩天航人走上了疏浚裝備國產化的道路。

進入21世紀,受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基本建設投資的拉動,深水航道建設和填海造地工程開始大規模的興起,國內疏浚市場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蓬勃局面。

「真正的國產化是從2005年之後。」顧明表示。2006年,天航局成功建造中國第一艘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現代化大型絞吸挖泥船「天獅」船,徹底打破了國外挖泥船的技術壟斷。以此為開端,天航局自主設計建造各種類型挖泥船30餘艘,其中包括現役亞洲最大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鯨」。這些船舶的成功建造,使中國挖泥船建造水平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並帶動了我國挖泥船絞刀、耙頭、泥泵等關鍵機具,裝備及零部件的國產化之路,帶動了我國疏浚裝備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21世紀初,我們就分專業組建團隊開始了研究,現在這支隊伍有400來人,形成一心一院一室一站五機的研發體系。這才為後期天航局幾十艘大船的建造奠定了基礎,其中就包括功勳船舶『天鯨號』,還有我們今天下水的自主設計建造、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代表中國疏浚業最高建造水平的『天鯤號』。」顧明表示。

 

敢於創新,善於創新,這是天航局能夠迅速提升我國挖泥船建造水平的關鍵所在。「天鯤號」的成功研製,實現了我國重型自航絞吸船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填補了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空白,使我國挖泥船設計和建造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創新驅動 打造建設海洋強國利器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鯤號」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豐碩成果之一。

 

我國的疏浚裝備先後走過了整船進口、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等階段的曲折道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十九大報告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二千多年前,莊子夢見鯤鵬水擊三千裡,扶搖直上九萬裡。如今,名為「天鯤」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成為我國建設製造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質量強國、建設交通強國、建設海洋強國路途中邁出的堅實一步。

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天鯤」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型裝備製造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改革發展帶來的歷史性進步,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工作時說,過去五年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孫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國之重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絞吸挖泥船家族科普-「天鯤號」與...
    如今,名為「天鯤」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的成功下水,成為我國建設製造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質量強國、建設交通強國、建設海洋強國路途中邁出的堅實一步。那麼,在「天鯤號」之前,我們國家還自主設計建造各種類型挖泥船30餘艘,下面就來一起認識下「天鯤號」及它的同胞們吧!
  • 1960年4月15日 「東風號」下水
    1960年4月15日,「東風號」下水。「東風號」總長161.4米,船寬20.2米,船深12.4 米,載重量達1.3488萬噸,排水量1.7182萬噸,是一艘名副其實的巨輪。它的船體使用了當時國內生產的高強度低合金鋼結構材料,主機採用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8820匹船專用重型低速柴油機,此外還增設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發電機組、通訊導航和艙室空氣調節等設備。
  • 亞洲最大郵輪"獅子星號"攜"白羊星號"抵滬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三日電(利鑫)今天上午,世界第四大聯盟郵輪公司「麗星郵輪」屬下的「獅子星號」與其身材略小的伴侶「白羊星號」一起駛進黃浦江,雙雙停靠在高陽路碼頭。「獅子星號」也成為迄今為止黃浦江上停泊的最大的郵輪,同時,也是通過楊浦大橋的高度最高的郵輪。  據悉,為了此次成功進出黃浦江,麗星郵輪此前耗資五十萬美元,在馬來西亞巴生港進行了模具性試航。
  • 亞洲最大的豪華郵輪「獅子星號」再次來滬
    「獅子星號」將從上海接走千名遊客  副題:1日首航價超5000  早報記者 葉佳雯 柏蓓 伍承波  一聲長笛,一座燈火輝煌的「宮殿」緩緩移進黃浦江高陽路碼頭———亞洲最大的豪華郵輪「獅子星號」再次來滬,昨晚7時搭載2000餘遊客和船員抵達上海國際客運碼頭。  昨晚20時30分,遊客們陸陸續續下船。
  • 號稱世界最大半潛船的「藍色馬林魚號」,拉軍艦都是小意思,海盜都...
    有一種船能直接拉走一個油井平臺。 大家都知道油井平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用於鑽探井的海上結構物,很多人好奇這種龐然大物是怎麼運輸的。那就不得不提海上巨物運輸「神器」—半潛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號稱世界最大半潛船的MV Blue Marlin「藍色馬林魚」號,它擁有驚人的7.6萬噸載重量,船長225米,寬63米,最大吃水深度22.1米,這艘船的甲板是沒有欄杆的,甲板長達178米左右,面積有7200多平方米,常備船員就有55人,船上配備了38個艙室,什麼健身房,桑拿浴室,遊泳設備都有,航程高達2.5萬海裡,航速14.5節,有12640
  • 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必須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才可安全下水。中國知名航母專家李傑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型船舶下水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越深越安全。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水深11米足夠,但因為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
  • 「蛟龍」號入水下潛備戰明年環球航次 有望「三龍」同船
    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員程斐是此次「蛟龍」號技術升級課題負責人,他介紹,「蛟龍」號每10年需要進行一次大修和升級,然後再進行海試以此來驗證升級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預計2030年,「蛟龍」號將再次進行大修和技術升級改造。
  • 深圳男子手掌被捲入絞肉機,消防救援人員1小時成功救出
    1月12日上午10時許,龍崗坂田街道崗頭市場內有一男子手被卡在絞肉機裡,動彈不得,男子痛苦萬分,救援人員馬上趕赴現場。 了解情況後,指揮員立即安排一組隊員做好安全防護,一組隊員用電動液壓剪、金屬切割機等工具對絞肉機進行破拆,外殼破拆後發現該名男子主要是手指部位被捲入絞肉機內部,考慮到如果繼續使用切割工具破拆較大機率會對被困人員造成二次傷害,在市場觀察了同類型的絞肉機工作轉動原理後,消防救援人員決定利用反向轉動絞肉機傳動軸的方法實施救援,在現場民警和醫護人員的安慰下,受傷男子忍住疼痛儘量配合,經過消防救援人員近1小時的小心處置
  • 臺媒:臺軍首艘沱江級巡邏艦下水,蔡英文稱要能不對稱作戰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15日下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了下水儀式,宣布這艘艦艇的名稱為「塔江」。臺海軍「塔江艦」飛彈巡邏艦下水(臺媒圖)報導稱,「塔江艦」飛彈巡邏艦15日在宜蘭龍德造船廠下水。
  • 預測3號艦會在9個月內下水!
    3號艦的一行一動都是重點關注的對象,其熱度的持續是絲毫不減的。期間最大的一次出人意料,就是3號艦的模塊居然沒有走水路,而是直接通過超級平板車運到了4號塢的延長線的生產準備區。期間用了大約1周的時間。因此在外界看來,3號艦的船體模塊似乎突然間失蹤了一周。其實是運到了下一道工序開始的地方。另外還有人判斷3號艦的模塊會先運到4號塢東側的吊裝準備區,然後再逐個吊裝入塢。
  • 亞洲最豪華郵輪「處女星號」開通 首航三亞(圖)
    4月1日,馬來西亞麗星郵輪公司旗下大型豪華郵輪「處女星」號(superstarvirgo)正式接替「天秤星」號首航三亞,這是一艘目前航行亞洲市場最大、最豪華的郵輪。據了解,該輪接替「天秤星」號執行4月至10月「香港—三亞-越南-香港」定期航線,排水量7.6萬噸,滿載客2800人,船員1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