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2020-11-26 網易新聞

(原標題: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之前有不少媒體分析稱,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現在傳說中的海軍節馬上就要到了,國產航母真的會在這一天下水嗎?

央媒:海試才是最精彩的時刻

其實,航母下水只是建造好了「毛坯房」,而舾裝是進行「精裝修」。舾裝,就是進一步填充具備各種作戰用途的裝備,如彈射器、必要的電子設備、武器系統、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各種生活必需設施等。在「精裝修」的基礎上航母基本達到「入住」標準,而要形成作戰能力還需假以時日。

整個航母建造和交付過程中,最令人興奮並緊張的時刻是什麼?就是海上試航!試航時,會有幾艘拖船將這艘龐然大物拖離碼頭。離開碼頭後,拖船陸續駛離,新航母將第一次靠自身動力駛向大海。這時,檢測人員分成幾組對不同的系統進行檢驗,從動力系統、各種升降機、武器系統、指控系統到士兵居住的艙室,不放過任何角落。

潮汐或成阻礙

中國軍事專家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23日海軍節當日並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為 「潮汐不答應」。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必須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才可安全下水。

中國知名航母專家李傑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型船舶下水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越深越安全。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水深11米足夠,但因為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是重大盛事,除了它本身具備了下水的各項條件外,如何保證安全就成了重點。同時,它設計的一些指標和參數還需要實際檢驗,如空載排水量時的最大安全吃水就需要在下水時來實際進行驗證。所以航母應該要擇大潮日下水,以確保安全可靠。而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不是最好『窗口期』。

按照潮汐規律,4月19日是農曆三月二十三,20日至22日會是小潮日。4月26日是農曆四月初一,27日至29日都是大潮日。如果說航母下水日定在4月份,那4月27日至29日是最適合航母下水的日子。否則將要等到下一個大潮日。

海軍節除了航母,還有什麼?

據報導,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覆決定,以華東軍區海軍成立的日期(1949年4月23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將江蘇泰州白馬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

海軍節成立以來,軍方每年都有相關紀念活動。在海軍成立67周年、第8個海軍節當天,其分別在青島、旅順、上海、舟山、廈門、湛江等地組織艦艇開放活動。艦艇開放日當天,市民免費登艦參觀。

海軍節成立至今,規模最為宏大的兩次活動分別是2009年的多國海上大閱兵,以及2014年的多國海軍演習。

據新華社報導,2009年是我海軍成立六十周年,故邀請多國海軍舉行友好交流活動。在海上大閱兵活動中,人民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均有部隊接受檢閱。同時,北海艦隊是這次海上檢閱活動中我國參閱兵力的主力。

2014年4月23日是中國海軍成立65周年紀念日。作為紀念活動,「海上合作—2014」多國海上聯合演習在青島舉行。演習以海上聯合搜救為主,演習科目包括編隊通信、編隊運動、海上補給、聯合救援、聯合反劫持、輕武器射擊等。

中國海軍裝備史

海軍成立後,1954年,中國政府在財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巨款,採購了蘇聯製造的四艘驅逐艦(鞍山級),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驅逐艦大隊,後又升級為驅逐艦第一支隊。

1962年,第一艘國產獵潛艇研製成功;1971年,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飛彈驅逐艦「濟南」艦服役;1975年,第一艘國產飛彈護衛艦交付部隊使用。從引進到製造,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民海軍的武器裝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994年,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哈爾濱」艦列編海軍,是我國第二代飛彈驅逐艦,近年來,有著「中華神盾」美譽的新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使水面艦艇部隊同時具備了點防空能力和區域防空能力,使中國海軍的遠洋綜合作戰能力得到大幅躍升。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目前,我國潛艇的數量與總噸位比初建時期增長了幾十倍。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靜音性能取得突破,戰術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實現了智能化、信息化,海軍潛艇部隊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為祖國在水下建起一道堅固的盾牌。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合肥」號飛彈驅逐艦和「豐艙」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首次出訪巴基斯坦喀拉蚩港、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和孟加拉國吉大港,這是中國艦艇編隊首次出訪。此後,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海,從蔚藍走向深藍,中國軍艦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

步入21世紀,海軍航空兵部隊更取得了長足發展。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全面的新一代艦載機與海軍水面艦艇密切配合,進一步提高了海軍的搜反潛能力和攻艦的能力;偵察機、加油機、轟炸機等部隊作戰能力全面提升,為取得海戰場的制空權、電磁空間的主導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飛豹」戰機編隊巡航南海島礁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

央視:傳說中的海軍節就要來了 國產航母馬上下水?

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之前有不少媒體分析稱,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本文來源:北京時間 責任編輯:馬婧雯_NN2479

相關焦點

  • 您踮腳看別人航母的樣子,看哭多少中國人…
    70多年來中國海軍從漁船到航母從黃水到藍水,到走向深藍今天的中國海軍航空母艦接連下水新型戰艦批量入列今天的中國海軍劉華清將軍,您看見了嗎?一邊為他們做思想工作一邊爭取為他們恢復名譽因此,七院很多老專家都十分感激劉華清
  • 2035年,中國將擁有多少艘航母?美專家各有說法
    目前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了兩艘航母,一艘是遼寧艦(001型,舷號16),另一艘是山東艦(002型,舷號17)。據山東艦副總設計師孫光甦在央視綜合頻道《開講啦》欄目中披露,通過前兩艘航母的研製,我國已經完全具備了研發航母的三大能力。一是完全自主的航母研製設計能力。
  • 中國海軍或傳捷報,不是國產航母
    近日,網上流露出了一張055二號艦的圖片,圖中顯示二號艦已經刷完漆、橫幅和小旗幟已經全部掛起,處於一種即將下水的狀態。有分析就表示,055型飛彈驅逐艦二號艦極有可能明天下水,首先,拉橫幅與掛滿旗表示其已基本完工,可以下水。
  • 您踮起腳看別人航母的樣子,看哭了多少中國人……
    70多年篳路藍縷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中國海軍從漁船到航母從黃水到藍水,到走向深藍今天的中國海軍航空母艦接連下水新型戰艦批量入列今天的中國海軍向海圖強,寸海不讓!劉華清將軍,您看見了嗎?他感到非下決心改革不可「再不改革,我們就要犯歷史性錯誤。」他開展海軍教育改革進行海軍後勤改革,創建基地化保障組建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這樣的高級智囊機構他還設立法律顧問處,依法治軍!
  • 8萬噸航母在船塢裡燃起大火,猛燒了12小時,灌入15000噸水才撲滅
    在紐約船廠裡歷經劫難的超級航母——美軍「星座號」航母的故事。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航母等超大型水面艦船防火防爆面臨很多困難。其實,不用笑話印度和土耳其,就連航母兵力最強大、使用經驗最豐富、艦機融合程度最好的美國海軍,在這方面都吃過很多虧。其中,還出現過「星座號」航母這樣的慘劇。
  • 二戰德國航母被「壓箱底」:中途「夭折」的齊柏林伯爵號
    當然,這些「動物園」裡的「珍奇異獸」,幾乎都屬於陸上裝甲作戰平臺;海軍方面,後人能想起來的,大多是跟U-boat有關的狼群戰術,除了潛艇之外的德軍水面艦船,尤其是航母方面的軍備,往往鮮為人知。其實,就航母方面,雖然德國沒用上,但也曾經用心造過一艘——「齊柏林伯爵」號。
  • 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取名大鯨!又是舊日本戰艦名,曾改裝成航母
    「大鯨」號潛艇,取自日語中的「大鯨魚」,於14日在日本本州島兵庫縣神戶船廠下水。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Nobuo Kishi)、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相當於海軍司令)山村浩(Hiroshi Yamamura)等約150人參加了下水儀式。大鯨級潛艇的設計與蒼龍級潛艇非常相似,艇長84米,寬9.1米,水下排水量高達3000噸,配備鋰離子電池以延長潛航時間。
  • 中國行我也行,國產003航母曝光後,日韓印法紛紛要下水7萬噸航母
    據悉,這艘新航母尺寸較現有的「日向」級和「出雲」級航母來說有很大提升,滿載排水量會在7萬噸左右。印度航母謀劃多年12月4日印度海軍節當天,印度海軍上將宣布,已經開始第三艘航母的建造計劃。根據計劃內容顯示,印度的第三艘航母名為INS Vishal,排水量將超過6.5萬噸,將是一艘採取常規動力並且配備電磁彈射裝置的新型航母。
  • 世界上第一艘專業航母竟然是日本製造: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服役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歷史上的今天世界上第一艘專業航母竟然是日本製造: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服役日本海軍是後起之秀。早在英美法的軍艦橫衝直撞時,閉關鎖國的江戶幕府已經意識到海權問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同英國一樣,作為島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保衛自己的基本生存。
  • 韓國曾賣中國一艘航母,認為找到了冤大頭,結果我國獲高額利潤
    在我國剛建國的那會,因為我國沒有先進武器的生產線,因此我們也經常從國外買武器,尤其是海軍方面的裝備,直到90年代我國海軍實力依然薄弱。當時為了確保能吃透航母技術,我國前前後後一共買了四艘航母,裡面有一艘從韓國手裡買來的退役航母,叫做明斯克號。
  • 4月23日,請對中國海軍說一聲:生日快樂!
    視頻:首架殲-10戰機出庫,劉華清上將看後眼睛泛淚花(來源:央視紀錄頻道)劉華清,被稱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這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是中國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象徵它的下水實現了幾代人大國重器的夢想兩個月後的2017年6月28日
  • 西方一強國曾讓中國人備受屈辱,未來還想把航母開到西太平洋耀威
    9月8日,英國皇家海軍正式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航母舉行命名洗禮儀式,從現場曝光的照片來看,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這艘大型航空母艦將正式下水,並可能緊接一號艦的進度,逐漸完成各項測試工作,直至交付使用。
  • 美國海軍遇瓶頸期?美媒自我安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超越美海軍
    當美國海軍看到卡爾森的報告時,非常開心,因為美國海軍正在確定和計劃投資於自己的艦隊擴張計劃。但是,也有不少軍事專家稱,美國媒體的言論或許是在自我安慰。不過,有不少專家們說,不論是從大小、質量,還是從實力方面來看,中國海軍與其他國家,甚至是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 美國防部長誇下海口,美海軍壓力山大!啟封戰艦砍航母造快艇
    美國防部長誇下海口不久前美國國防部長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海軍擴編計劃,打算在2045年前將海軍艦隻的裝備規最擴大到500艘!而目前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美軍現役潛艇水面艦隻的加在一起也僅有293艘,距離500艘大艦隊的目標,還空缺217艘的空缺幾乎相當於重建一支美國海軍!
  • 越南潛艇跟蹤我國航母群三天?
    而對於基洛級的性能,越軍更是大加讚賞,其軍方體曾發文稱:越南人民軍海軍基洛級首艇「河內」號,在2016年的一次例行巡航中,對他國正在相關海域進行的,「針對越南」的軍演中的航母編隊進行了監視跟蹤,在跟蹤過程中,因為「河內」號先進的技術以及艇上官兵高超的操作水平,整整3天都沒被他國航母編隊發現。越南這樣的說法,顯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忘記當年被教訓有多慘了!
  • 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將服役,已完工76%,俄專家:領先至少50年
    據媒體消息,美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二號艦CVN-79「約翰·甘迺迪」號正在紐波特造船廠進行舾裝,已完工76%,預計在今年底下水。經過為期1-2年的系泊和海試後將在2023年左右進入現役。據悉,該航母整體噸位、尺寸和技術都刷新了此前「福特」號創下的紀錄,滿載噸位可達12萬噸,是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
  • 這位孝感籍將軍,您踮起腳看別人航母的樣子,看哭了多少中國人……
    「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遺憾的是就在「遼寧艦」入列前夕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他就是劉華清1982年8月他出任海軍司令員確立了中國海軍戰略理論提出了海軍作戰方針和海軍裝備發展方針
  • 美軍「星座」號航母進行生物戰細菌檢測測試(圖)
    千龍新聞網訊 據美國《海軍新聞網》8月12日報導,美國「星座」號航母目前正在對生物戰細菌進行檢測測試,使該航母具備有反生物戰細菌的能力,「星座」號航母是五艘進行這種測試的第四艘航母。  一般來說,對於一艘部署在海上的航母來說,反細菌戰的主要武器是飛彈和飛機,9.11事件之後發生的碳疽病菌信件事件引起了美海軍高層的高度關注,因此,決定對細菌戰的各種病菌採取檢測、防禦等反制措施。細菌戰病菌包括細菌(瘟疫、碳疽病菌、布魯氏菌)、毒素、病毒(伊波拉病毒、天花、馬爾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