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之前有不少媒體分析稱,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現在傳說中的海軍節馬上就要到了,國產航母真的會在這一天下水嗎?
央媒:海試才是最精彩的時刻
其實,航母下水只是建造好了「毛坯房」,而舾裝是進行「精裝修」。舾裝,就是進一步填充具備各種作戰用途的裝備,如彈射器、必要的電子設備、武器系統、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各種生活必需設施等。在「精裝修」的基礎上航母基本達到「入住」標準,而要形成作戰能力還需假以時日。
整個航母建造和交付過程中,最令人興奮並緊張的時刻是什麼?就是海上試航!試航時,會有幾艘拖船將這艘龐然大物拖離碼頭。離開碼頭後,拖船陸續駛離,新航母將第一次靠自身動力駛向大海。這時,檢測人員分成幾組對不同的系統進行檢驗,從動力系統、各種升降機、武器系統、指控系統到士兵居住的艙室,不放過任何角落。
潮汐或成阻礙
中國軍事專家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23日海軍節當日並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為 「潮汐不答應」。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必須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才可安全下水。
中國知名航母專家李傑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型船舶下水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越深越安全。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水深11米足夠,但因為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是重大盛事,除了它本身具備了下水的各項條件外,如何保證安全就成了重點。同時,它設計的一些指標和參數還需要實際檢驗,如空載排水量時的最大安全吃水就需要在下水時來實際進行驗證。所以航母應該要擇大潮日下水,以確保安全可靠。而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不是最好『窗口期』。
按照潮汐規律,4月19日是農曆三月二十三,20日至22日會是小潮日。4月26日是農曆四月初一,27日至29日都是大潮日。如果說航母下水日定在4月份,那4月27日至29日是最適合航母下水的日子。否則將要等到下一個大潮日。
海軍節除了航母,還有什麼?
據報導,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覆決定,以華東軍區海軍成立的日期(1949年4月23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將江蘇泰州白馬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
海軍節成立以來,軍方每年都有相關紀念活動。在海軍成立67周年、第8個海軍節當天,其分別在青島、旅順、上海、舟山、廈門、湛江等地組織艦艇開放活動。艦艇開放日當天,市民免費登艦參觀。
海軍節成立至今,規模最為宏大的兩次活動分別是2009年的多國海上大閱兵,以及2014年的多國海軍演習。
據新華社報導,2009年是我海軍成立六十周年,故邀請多國海軍舉行友好交流活動。在海上大閱兵活動中,人民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均有部隊接受檢閱。同時,北海艦隊是這次海上檢閱活動中我國參閱兵力的主力。
2014年4月23日是中國海軍成立65周年紀念日。作為紀念活動,「海上合作—2014」多國海上聯合演習在青島舉行。演習以海上聯合搜救為主,演習科目包括編隊通信、編隊運動、海上補給、聯合救援、聯合反劫持、輕武器射擊等。
中國海軍裝備史
海軍成立後,1954年,中國政府在財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巨款,採購了蘇聯製造的四艘驅逐艦(鞍山級),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驅逐艦大隊,後又升級為驅逐艦第一支隊。
1962年,第一艘國產獵潛艇研製成功;1971年,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飛彈驅逐艦「濟南」艦服役;1975年,第一艘國產飛彈護衛艦交付部隊使用。從引進到製造,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民海軍的武器裝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994年,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哈爾濱」艦列編海軍,是我國第二代飛彈驅逐艦,近年來,有著「中華神盾」美譽的新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使水面艦艇部隊同時具備了點防空能力和區域防空能力,使中國海軍的遠洋綜合作戰能力得到大幅躍升。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目前,我國潛艇的數量與總噸位比初建時期增長了幾十倍。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靜音性能取得突破,戰術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實現了智能化、信息化,海軍潛艇部隊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為祖國在水下建起一道堅固的盾牌。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合肥」號飛彈驅逐艦和「豐艙」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艦艇編隊,首次出訪巴基斯坦喀拉蚩港、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和孟加拉國吉大港,這是中國艦艇編隊首次出訪。此後,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海,從蔚藍走向深藍,中國軍艦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
步入21世紀,海軍航空兵部隊更取得了長足發展。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全面的新一代艦載機與海軍水面艦艇密切配合,進一步提高了海軍的搜反潛能力和攻艦的能力;偵察機、加油機、轟炸機等部隊作戰能力全面提升,為取得海戰場的制空權、電磁空間的主導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飛豹」戰機編隊巡航南海島礁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
央視:傳說中的海軍節就要來了 國產航母馬上下水?
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之前有不少媒體分析稱,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本文來源:北京時間 責任編輯:馬婧雯_NN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