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世界上第一艘專業航母竟然是日本製造: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服役
日本海軍是後起之秀。早在英美法的軍艦橫衝直撞時,閉關鎖國的江戶幕府已經意識到海權問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大力發展海軍。
同英國一樣,作為島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保衛自己的基本生存。
島國可以沒有利害的陸軍,但海軍是必需品,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日本海軍發展速度雖快,但相比列強還是有差距的。
在1895年的甲午海戰中,日本雖然獲勝,卻無法在黃海海戰擊沉北洋水師的2艘鐵甲艦。
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也沒有裝備鐵甲艦。
在鐵甲艦成為英美法俄德等國制式裝備的時代,日本明顯落後很多。
到了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有著長足的發展,擊敗了世界準一流海軍沙俄艦隊。
自然,日本海軍的勝利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最初的全軍偷襲獲得大勝,還有俄國人蠢到讓太平洋艦隊繞過半個地球增援等等。
打敗沙俄海軍只能證明日本進入了世界準一流行列,不能認為他們已經能夠和四大海上強國抗衡。
到二戰爆發之前,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美、英、日三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
可見,日本是明顯落後於英美的。
更倒黴的是,日本試圖建立夢想中的大東亞共榮圈,就一定要和英美正面交手,海軍的決鬥不可避免。
而主力艦不是對手,日本海軍諸如山本五十六之流的軍官,都很從新的領域趕上甚至超越敵人。這個新領域,就是航空母艦。
戰艦艦炮的有效射程最多不過10多公裡,也就是說,艦隊的火力半徑也就是十多公裡。
而即便是雛形的水上飛機,作戰半徑至少也有數十公裡,比艦炮遠很多倍。
水上飛機可以投擲炸彈或者魚雷,一旦擊中敵艦就會造成嚴重損傷。
那麼,採用這種作戰模式,就可能讓敵人的戰列艦、巡洋艦的艦炮都成為擺設。
在那個時代的低技術條件下,這只是紙面上的東西。
客觀來說,日本對於航母方面的思維是非常先進的。
在一戰中的青島戰役中,日本的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起到了一定的偵查和空襲作用。
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有5000多噸,由一艘英國商船「萊新頓」號改裝而成,可以攜帶4架水上飛機。
航母極為原始,根本沒有飛行甲板。起飛時,用起重機將雙翼水上飛機吊入海中,然後飛機自己從海裡起飛。
降落也是一樣,水上飛機降落在航母附近海面,用起重機吊上去。
有意思的是,日本這艘航母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戰的航母。在一戰青島戰役期間,水上飛機曾經對德軍倉庫投炸彈,也有些戰果。
另外,水上飛機持續的偵查,為日本陸軍作戰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非常落後,但畢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可惜,此時的水上飛機性能落後,難以對主力艦隊構成威脅,也不能和陸地戰鬥機作戰。
想要突破這種技術瓶頸,解決方法就是採用航空甲板,起降固定翼艦載機。
日本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試圖走在英美法之前。
那個時代,英美也都立足於航母的研究。世界第一的英國海軍,1919年下水了競技神號航母。
不過,該航母有很多問題,直到1923年才正式服役。
在競技神號航母製造之前,英國人已經建造了百眼巨人號航母。雖然這艘航母是用商船改造的,畢竟是直通甲板航母,而不是水上飛機航母。這為英國人積累了很多設計和製造的技術。
而日本鳳翔號則是在1921年下水,1922年服役,成為世界第1艘正式服役的專業航母。
鳳翔號設計時,日本方面的技術力量過於薄弱,只能向盟友英國人取經。
英國人提供了很多的設計經驗和技術,鳳翔號有著鮮明的英式風格。英國人的一些理念是正確的,一些則是錯誤的,導致鳳翔號有了先天不足。
而且,鳳翔號是有淺野造船廠負責製造。該淺野造船廠從沒有製造過軍艦,還瀕臨破產。日本海軍認為淺野造船廠有很強的的實力,倒閉的話會嚴重影響日本造船業。
明知道淺野造船廠沒什麼能力製造航母,海軍仍然把訂單交給它,就當做扶貧了。
今天看來,鳳翔號性能很一般。它的滿載排水量只有1萬噸,作為航母來說這不夠大。
航母的最大航速25節,也偏慢了。
最關鍵的是,鳳翔號只可以攜帶6架戰鬥機、9架攻擊機以及9架備用戰機,一共24架。這個艦載機數量相當少!二戰期間,美軍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可以攜帶103架戰機,差距太大。
鳳翔號沒有採用全通式機庫設計,機庫分為前後兩塊,大大限制了後續的改進,機庫無法擴大。
航母甲板是木製的,上面一層柚木、下面一層杉木。這是非常落後的,在20年代勉強可以接受。
有意思的是,日本飛行員並沒有掌握航母起降技術,被迫高價聘請英國教官來指導。
第一個從鳳翔號航母上降落的飛行員,竟然是英國海軍退役上尉威廉·喬丹。喬丹不是為了挑戰自我,而是為了1萬5000日元的巨額賞金。
1個月後,鳳翔號飛行隊長吉良俊一成功在航母降落,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人。第二次降落時,他就連人帶飛機衝入海中,靠神奇的好運才保住了性命。
1927年,鳳翔號上起飛的13式艦載攻擊機,投擲炸彈擊沉了靶艦:參加過甲午戰爭大東溝海戰的老艦,千代田號巡洋艦。
這標誌著,鳳翔號航母正式形成了戰鬥力。
隨後,鳳翔號參加了一系列的實戰。
早在1932年128事變時,鳳翔號轟炸了上海,還同國軍戰機空戰。
中國空軍實力非常薄弱,無力爭奪制空權。2月20日,見日軍艦載機肆意轟炸民用目標。來華推銷波音戰鬥機的美國飛行員羅伯特·肖特,憤怒與日軍的獸性。明知道敵眾我寡,肖特仍以美國軍人特有的大無畏精神,駕機決戰。
他的波音218型戰鬥機剛剛升空,就遭到3架三菱B1M雙座攻擊機和3架中島A1N2戰鬥機的圍攻。
1:6,肖特仍然咬住一架敵機奮力開火。這架是艦戰隊長所茂八郎的座機,共中彈數十發,後座機槍手也被擊斃。
不過,肖特的戰機也被擊中,墜毀在蘇州。
這應該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第一個擊落戰果。
27歲的肖特被國民政府稱為義士,隆重舉行葬禮,上海市政府下半旗致哀,數萬中國人為他送行。中國政府還在上海虹橋機場入口處為他樹立了一塊紀念碑,並追授他為中國空軍上尉軍銜。
全面抗戰爆發後,鳳翔號也披掛上陣,進行了一系列戰役。
鳳翔號宣布,他曾經擊落過11架中國戰機,但沒有中國方面的數據給予印證。
此時,鳳翔號的艦載機,已經是最先進的九六戰鬥機和九六式轟炸機。
由於鳳翔號過於老舊,已經無法起降更先進的諸如零式等新戰機,逐步成為二三線的預備軍艦。
參加了諸如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等大戰,鳳翔號主要是作為偵查機和反潛機母艦使用的。
中途島海戰後,鳳翔號被認定出海就是活靶子,被留在日本近海,再也沒有進入遠洋。
說起來啼笑皆非,鳳翔號在戰爭最後1年,主要用於讓神風敢死隊模擬自殺性撞擊,丟盡了臉面。
由此,鳳翔號也因禍得福,成為戰爭結束時唯一還可以行駛的航母。
鳳翔號不先進,但意義是很大的。
日本海軍同中國滿清海軍幾乎同時起步,後者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很快從海上消失。
而日本海軍則從購買軍艦、仿造軍艦、自造舊式軍艦,最終自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鳳翔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擁有的航母數量超過美國,艦載機也是世界領先水平。
可見,日本每一步走的都得很穩。人家說百年海軍,日軍倒也沒有花費一百年,卻足足花費了50年時間。期間,日本堅定執行者最初的海軍戰略,絕不動搖,才完成了質的變化。花費了至少2代人的心血,讓日本海軍佔到了世界前列。
就這點來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