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專業航母竟然是日本製造: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服役

2021-01-11 薩沙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世界上第一艘專業航母竟然是日本製造: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服役

日本海軍是後起之秀。早在英美法的軍艦橫衝直撞時,閉關鎖國的江戶幕府已經意識到海權問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大力發展海軍。

同英國一樣,作為島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保衛自己的基本生存。

島國可以沒有利害的陸軍,但海軍是必需品,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日本海軍發展速度雖快,但相比列強還是有差距的。

在1895年的甲午海戰中,日本雖然獲勝,卻無法在黃海海戰擊沉北洋水師的2艘鐵甲艦。

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也沒有裝備鐵甲艦。

在鐵甲艦成為英美法俄德等國制式裝備的時代,日本明顯落後很多。

到了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有著長足的發展,擊敗了世界準一流海軍沙俄艦隊。

自然,日本海軍的勝利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最初的全軍偷襲獲得大勝,還有俄國人蠢到讓太平洋艦隊繞過半個地球增援等等。

打敗沙俄海軍只能證明日本進入了世界準一流行列,不能認為他們已經能夠和四大海上強國抗衡。

到二戰爆發之前,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美、英、日三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

可見,日本是明顯落後於英美的。

更倒黴的是,日本試圖建立夢想中的大東亞共榮圈,就一定要和英美正面交手,海軍的決鬥不可避免。

而主力艦不是對手,日本海軍諸如山本五十六之流的軍官,都很從新的領域趕上甚至超越敵人。這個新領域,就是航空母艦。

戰艦艦炮的有效射程最多不過10多公裡,也就是說,艦隊的火力半徑也就是十多公裡。

而即便是雛形的水上飛機,作戰半徑至少也有數十公裡,比艦炮遠很多倍。

水上飛機可以投擲炸彈或者魚雷,一旦擊中敵艦就會造成嚴重損傷。

那麼,採用這種作戰模式,就可能讓敵人的戰列艦、巡洋艦的艦炮都成為擺設。

在那個時代的低技術條件下,這只是紙面上的東西。

客觀來說,日本對於航母方面的思維是非常先進的。

在一戰中的青島戰役中,日本的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起到了一定的偵查和空襲作用。

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有5000多噸,由一艘英國商船「萊新頓」號改裝而成,可以攜帶4架水上飛機。

航母極為原始,根本沒有飛行甲板。起飛時,用起重機將雙翼水上飛機吊入海中,然後飛機自己從海裡起飛。

降落也是一樣,水上飛機降落在航母附近海面,用起重機吊上去。

有意思的是,日本這艘航母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戰的航母。在一戰青島戰役期間,水上飛機曾經對德軍倉庫投炸彈,也有些戰果。

另外,水上飛機持續的偵查,為日本陸軍作戰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若宮號水上飛機航母非常落後,但畢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可惜,此時的水上飛機性能落後,難以對主力艦隊構成威脅,也不能和陸地戰鬥機作戰。

想要突破這種技術瓶頸,解決方法就是採用航空甲板,起降固定翼艦載機。

日本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試圖走在英美法之前。

那個時代,英美也都立足於航母的研究。世界第一的英國海軍,1919年下水了競技神號航母。

不過,該航母有很多問題,直到1923年才正式服役。

在競技神號航母製造之前,英國人已經建造了百眼巨人號航母。雖然這艘航母是用商船改造的,畢竟是直通甲板航母,而不是水上飛機航母。這為英國人積累了很多設計和製造的技術。

而日本鳳翔號則是在1921年下水,1922年服役,成為世界第1艘正式服役的專業航母。

鳳翔號設計時,日本方面的技術力量過於薄弱,只能向盟友英國人取經。

英國人提供了很多的設計經驗和技術,鳳翔號有著鮮明的英式風格。英國人的一些理念是正確的,一些則是錯誤的,導致鳳翔號有了先天不足。

而且,鳳翔號是有淺野造船廠負責製造。該淺野造船廠從沒有製造過軍艦,還瀕臨破產。日本海軍認為淺野造船廠有很強的的實力,倒閉的話會嚴重影響日本造船業。

明知道淺野造船廠沒什麼能力製造航母,海軍仍然把訂單交給它,就當做扶貧了。

今天看來,鳳翔號性能很一般。它的滿載排水量只有1萬噸,作為航母來說這不夠大。

航母的最大航速25節,也偏慢了。

最關鍵的是,鳳翔號只可以攜帶6架戰鬥機、9架攻擊機以及9架備用戰機,一共24架。這個艦載機數量相當少!二戰期間,美軍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可以攜帶103架戰機,差距太大。

鳳翔號沒有採用全通式機庫設計,機庫分為前後兩塊,大大限制了後續的改進,機庫無法擴大。

航母甲板是木製的,上面一層柚木、下面一層杉木。這是非常落後的,在20年代勉強可以接受。

有意思的是,日本飛行員並沒有掌握航母起降技術,被迫高價聘請英國教官來指導。

第一個從鳳翔號航母上降落的飛行員,竟然是英國海軍退役上尉威廉·喬丹。喬丹不是為了挑戰自我,而是為了1萬5000日元的巨額賞金。

1個月後,鳳翔號飛行隊長吉良俊一成功在航母降落,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人。第二次降落時,他就連人帶飛機衝入海中,靠神奇的好運才保住了性命。

1927年,鳳翔號上起飛的13式艦載攻擊機,投擲炸彈擊沉了靶艦:參加過甲午戰爭大東溝海戰的老艦,千代田號巡洋艦。

這標誌著,鳳翔號航母正式形成了戰鬥力。

隨後,鳳翔號參加了一系列的實戰。

早在1932年128事變時,鳳翔號轟炸了上海,還同國軍戰機空戰。

中國空軍實力非常薄弱,無力爭奪制空權。2月20日,見日軍艦載機肆意轟炸民用目標。來華推銷波音戰鬥機的美國飛行員羅伯特·肖特,憤怒與日軍的獸性。明知道敵眾我寡,肖特仍以美國軍人特有的大無畏精神,駕機決戰。

他的波音218型戰鬥機剛剛升空,就遭到3架三菱B1M雙座攻擊機和3架中島A1N2戰鬥機的圍攻。

1:6,肖特仍然咬住一架敵機奮力開火。這架是艦戰隊長所茂八郎的座機,共中彈數十發,後座機槍手也被擊斃。

不過,肖特的戰機也被擊中,墜毀在蘇州。

這應該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第一個擊落戰果。

27歲的肖特被國民政府稱為義士,隆重舉行葬禮,上海市政府下半旗致哀,數萬中國人為他送行。中國政府還在上海虹橋機場入口處為他樹立了一塊紀念碑,並追授他為中國空軍上尉軍銜。

全面抗戰爆發後,鳳翔號也披掛上陣,進行了一系列戰役。

鳳翔號宣布,他曾經擊落過11架中國戰機,但沒有中國方面的數據給予印證。

此時,鳳翔號的艦載機,已經是最先進的九六戰鬥機和九六式轟炸機。

由於鳳翔號過於老舊,已經無法起降更先進的諸如零式等新戰機,逐步成為二三線的預備軍艦。

參加了諸如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等大戰,鳳翔號主要是作為偵查機和反潛機母艦使用的。

中途島海戰後,鳳翔號被認定出海就是活靶子,被留在日本近海,再也沒有進入遠洋。

說起來啼笑皆非,鳳翔號在戰爭最後1年,主要用於讓神風敢死隊模擬自殺性撞擊,丟盡了臉面。

由此,鳳翔號也因禍得福,成為戰爭結束時唯一還可以行駛的航母。

鳳翔號不先進,但意義是很大的。

日本海軍同中國滿清海軍幾乎同時起步,後者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很快從海上消失。

而日本海軍則從購買軍艦、仿造軍艦、自造舊式軍艦,最終自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鳳翔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擁有的航母數量超過美國,艦載機也是世界領先水平。

可見,日本每一步走的都得很穩。人家說百年海軍,日軍倒也沒有花費一百年,卻足足花費了50年時間。期間,日本堅定執行者最初的海軍戰略,絕不動搖,才完成了質的變化。花費了至少2代人的心血,讓日本海軍佔到了世界前列。

就這點來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焦點

  • 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取名大鯨!又是舊日本戰艦名,曾改裝成航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級(Taigei Class)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於14日亮相,這是繼日本親潮級潛艇和蒼龍級潛艇後的一型新型潛艇。首艦「大鯨」號將於2022年3月服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艦隊的第22艘潛艇。「大鯨」號潛艇,取自日語中的「大鯨魚」,於14日在日本本州島兵庫縣神戶船廠下水。
  • 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將服役,已完工76%,俄專家:領先至少50年
    據媒體消息,美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二號艦CVN-79「約翰·甘迺迪」號正在紐波特造船廠進行舾裝,已完工76%,預計在今年底下水。經過為期1-2年的系泊和海試後將在2023年左右進入現役。據悉,該航母整體噸位、尺寸和技術都刷新了此前「福特」號創下的紀錄,滿載噸位可達12萬噸,是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
  • 第2艘國產航母分段曝光?真假存疑但可告慰124年前甲午戰爭
    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正式爆發。這場戰爭不但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向,而且開啟了日本半個世紀蠶食、侵略中國的進程。以史為鑑,是我們對於中日關係經常說的一個詞。但是維護國家權益不受侵犯,保證國家發展進程不被打斷,光說是肯定不行的。
  • 中國行我也行,國產003航母曝光後,日韓印法紛紛要下水7萬噸航母
    韓國航母還在紙面韓國民主黨主席,在2019年的一次會議中表示,未來準備建造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的航空母艦,並表示在十年內,韓國新一代航空母艦會配備電磁彈射裝置。日本航母十年開建日本防衛省2018年公布的海上防務計劃中,首次公開了新一代航母的設計圖。
  • 核動力航母只能服役50年,已經有31歲高齡的遼寧艦,還能服役多久
    近日,不少網友在談及航母時,無意間提到了遼寧艦壽命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一直想知道答案,因為遼寧艦自下水那一天起,至今不足10年,而一艘航母正常的服役壽命大約是30年-50年之間。但是遼寧艦並非是一手航母,它的前身是瓦良格號,始建於1988年,至今已有31年的歷史了。
  • 英國明年派航母戰鬥群到亞太刷存在感
    【打腫臉充胖子】上周末,日本媒體紛紛以日本政府或防衛省人士為消息源報導,英國預計明年初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前往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範圍包括衝繩等「第一島鏈」區域,屆時日方將為英國航母編隊提供後勤補給和武器裝備維護。這一消息印證了上月英國首相詹森的表態。
  • 2035年,中國將擁有多少艘航母?美專家各有說法
    在克里斯多福卡爾森看來,到21世紀30年代初,中國海軍擁有3艘航空母艦比較合理。其實,海外媒體一直對中國航母的發展保持著高度關注。早在2018年年初的時候,日本《產經新聞》就曾發表過題為《中國到2030年將建4艘航母》的報導。如果按照日媒的報導來推測,那麼到2035年中國可能就不止4艘航母了,可能都5艘了。
  • 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在「精裝修」的基礎上航母基本達到「入住」標準,而要形成作戰能力還需假以時日。整個航母建造和交付過程中,最令人興奮並緊張的時刻是什麼?就是海上試航!試航時,會有幾艘拖船將這艘龐然大物拖離碼頭。離開碼頭後,拖船陸續駛離,新航母將第一次靠自身動力駛向大海。這時,檢測人員分成幾組對不同的系統進行檢驗,從動力系統、各種升降機、武器系統、指控系統到士兵居住的艙室,不放過任何角落。
  • 世界上最小的航母,排水量不如大型驅逐艦,還沒有艦載機
    正是因為航母超高的建造和使用門檻,導致其數量並不多。當今世界擁有服役航母的國家,滿打滿算也就八個。 泰國的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母,在1998年就已經開始服役於泰國海軍,並使泰國成為二戰後繼印度後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
  • 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65年前...
    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65年前下水服役  Winnie Lee • 2019-09-30 15:07:21 來源:前瞻網
  • 二戰德國航母被「壓箱底」:中途「夭折」的齊柏林伯爵號
    無奈各種陰錯陽差,直到德國戰敗,「齊柏林伯爵」號也沒能正式列裝服役。建造中的齊柏林伯爵號齊柏林伯爵號是在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的一年多後,1936年12月,才開始動工的,原本起步就不早。所以,德國搞擴張,首先得保證德國陸軍歐洲第一的位置,然後才能考慮海軍的問題。就這樣,一拖再拖,在多次向「隊友」日本取經後,1936年底,德國才開始著手建航母。到了1938年,「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主體建造完畢,下水實驗成功。「元首」希特勒親臨現場,站在上面興奮的向它行納粹禮。
  • 美國國會報告:未來10年,中國將再造65艘軍艦
    報告中聲稱,僅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就將新造約65艘各型軍艦,用以武裝航母戰鬥群從而維護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權益。 隸屬於美國第三艦隊的"尼米茲"級航母首艦"尼米茲"號 儘管,在美國國會的報告中提到,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實際上相比於美國早已形成戰鬥力的十一艘核動力航母
  • 「2020」年終盤點,這一年世界上發生了什麼軍事大事?
    一月  2020年剛開年時,疫情尚未引發整個世界的關注,人們的目光大都聚焦在美國和伊朗之間的交鋒上。  1月3日凌晨,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遭美軍無人機空襲身亡,與其同行的數名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指揮官也未能倖免。
  • 進來看一看:12月和1月都有哪些裝備首飛或者入列,值得期待
    海軍更熱衷於12月,但1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海軍的裝備往往更喜歡在12月下水或者服役,比如: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下水: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旅大級濟南艦舷號105:1971年12月31日服役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2019年12月17日服役。
  • 西方一強國曾讓中國人備受屈辱,未來還想把航母開到西太平洋耀威
    9月8日,英國皇家海軍正式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航母舉行命名洗禮儀式,從現場曝光的照片來看,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這艘大型航空母艦將正式下水,並可能緊接一號艦的進度,逐漸完成各項測試工作,直至交付使用。
  • 中國製造的八大震撼世界的大國重器!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首發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2017年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於26日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北京到上海的時間最快可在3小時左右,標準速度為400(km/h)。
  • 今天|4月15日,59年前,我國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輪「東風」號...
    59年前的今天,1960年4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自己建造、全部材料和設備都是國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提前下水。總長161.4米、載重量1.3488萬噸的「東風」號從投料到下水,只用了88天時間,比原定計劃提前11天,其中船臺周期只用了49天時間,創造了我國造船史上的奇蹟。1957年,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造的載重10500噸的「西風」號遠洋貨輪,從投料到下水花了4個月9天時間。「東風」號的命名,正是響應毛澤東提出的「東風壓倒西風」。
  • 美國「福特」航母整改3年,滿身黑科技卻落一身病
    上世界70年代,還在進行尼米茲級航母第三艘的採購時。美國海軍就已經在考慮下一代的航母,當時一共設計了50多個方案,最終確定下來未來航母時是排水量10萬噸以上的裝備彈射器的核動力航母,艦載機要到到75架。這就是現在「福特」級航母的設想,首艦「福特」號於2005年開工,2009年安放龍骨,2017年試航,同年正式服役。
  • 歷史上的11月27日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1895年11月27日,法國著名劇作家及小說家小仲馬逝世,享年71歲。其代表作有小說《茶花女》,戲劇《私生子》《放蕩的父親》《半上流社會》等。  1927年11月27日,中國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成立。蔡元培任首任院長。  1958年11月27日,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