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航空母艦乃是當今世界最為強大的軍事裝備之一,以航母為核心的海空作戰體系,是當下海軍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美國就是依靠航母,實現了近乎覆蓋全球的海上霸權。
然而,航母不是誰都能用的,一方面,其建造要求很高,需要數百個工種行業合作完成,涉及零件不計其數。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而且完備的工業體系,是無法完成它的建造工作的。曾經造出過航母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在蘇聯解體之後,就再也沒有造出過航母。
強如我國,也是在近些年才擁有了獨立建造航母的能力。而且這還是在通過研究改造瓦良格號這樣的半成品航母,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之後才有著這樣的進度。
再者,航母太貴,一般國家買不起更用不起。隨便一艘航母,造價都是非常高昂的,需要以億美元為單位。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其造價更是突破百億美元。而且航母不是造好就完事了,其在使用過程中也是需要花錢的,每年的燃料、維護等成本,都是數以億計。
正是因為航母超高的建造和使用門檻,導致其數量並不多。當今世界擁有服役航母的國家,滿打滿算也就八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印度以及泰國。上面這些擁有航母的國家,要麼是發達國家,要麼是地區強國,擁有航母也在情理之中。
唯獨泰國是個例外,雖然其軍事實力不算弱,但也僅限於東南亞地區。其海軍的影響範圍,更是被限制在泰國灣內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怎麼看都算不上種子選手的國家,卻能擁有一艘航母。而且泰國裝備航母的時間,要比咱們早上許多。
泰國的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母,在1998年就已經開始服役於泰國海軍,並使泰國成為二戰後繼印度後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
納呂貝特號航母是一艘輕型航母,滿載排水量僅僅11450噸,在當下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連咱們的055大型驅逐艦,其噸位都要比他大。咱們的遼寧艦超過六萬噸的滿載排水量,一艘能抵它六艘。
雖然納呂貝特號航母很小,但畢竟也是航母,垂直升降機、航空操作雷達,滑躍式甲板,一般航母應該有的東西她都有具備,而且具備普通航母應有的基礎功能,能支持海鷂戰鬥機的短距離起降,滿足成為航母所謂海上起降平臺的這麼一個基本功能需要。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當初泰國海軍以納呂貝特號航母為核心所打造的一個航母戰鬥編隊,可以說是讓泰國海軍出盡了風頭,令包括咱們在內的周邊國家海軍羨慕不已。
不過,如今這艘航母已經是處於停用狀態,泊在港口等待退役,泰國航母已經「名存實亡」。因為航母這種裝備,實在是不適合當前的泰國海軍。
事實上,當初泰國海軍就沒打算要一艘正經航母。他們想要買的是一艘直升機航母用,打造一個直升機海上機動平臺。一方面利用其強大的護航能力,打擊當時猖獗的海盜勢力,為商船和漁民護航。另一方面則是利用其超大的空間和直升機的空中救援能力,來達到一個救災的目的。海盜和救災,乃是當時泰國最為頭痛的兩個問題。
然而,泰國海軍在尋求合作船廠的過程中,卻看中了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的「輕型航母」方案。巴贊造船公司的給出的方案雖然不是直升機航母,但卻能滿足泰國海軍的所有訴求。
首先,航母甲板上有直升機的5個停機位置,可供5架直升機同時作業,機庫在平時也可以改造為醫院和臨時安置場所,完全可以勝任直升機航母的救災工作。
其次,輕型航母本身所具備的武力優勢,完全可以讓泰國海軍的戰力上升一個檔次。有著航母的泰國海軍艦隊,別說是打海盜了,稱霸東南亞海域都不成問題。
當然了,最為重要的還是便宜,其報價不超過4億美元,僅相當於西方建造一般中型護衛艦的價格。而且建造速度很快,當時巴贊造船公司承諾5年即可交艦。這對於當時財政狀況尚可,而且對於航母有著迫切要求的泰國來說,絕對算是最佳方案。便宜又划算,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還能讓自家實力更上一個臺階,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我們前面講過,航母不僅造價貴,使用起來也非常費錢。航母的維護成本、配套設施、人員調配這些,都是花不少錢的。而隨著97年金融危機席捲泰國,導致泰國軍費緊張,納呂貝特號航母也隨之變成了一個雞肋般的東西。
首先,當初為其配套的核心成員海鷂戰鬥機,在退役之後就沒有買新的了。隨著2006年全部艦載機的退役,納呂貝特號航母成為了一艘沒有艦載機的航母。艦載機都沒了,更別提諸如預警機、護衛編隊、區域防空飛彈等必要裝備了。搞得這艘「小航母」,其功能甚至還不如普通的船艦。
顯然,缺乏配套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就猶如一隻猛獸被拔掉了牙齒一般,要用作救援平臺還行,真正介入軍事衝突,分分鐘就是被動挨打的活靶子。
其次,如果將這艘輕型航母當做直升機航母來救災和護航,有些大材小用。泰國後來裝備的一些艦艇,明顯比它更專業而且更便宜。比如2019年購自我國的071型綜合船塢登陸艦,可以搭載4架輕型直升機或者2架大型直升機,完全可以替代納呂貝特號航母的救災功能。
久而久之,費錢還不好用的納呂貝特號航母,就被泰國海軍棄用,停泊在港口供遊客參觀,等待退役。當然,這其實不失為一個好的結果,畢竟現代海軍屬於一個非常燒錢的軍種,不僅要有雄心壯志,更需要相適應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才能真正維繫的下去,量力而行才是最理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