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年來
開遠市全面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堅持把「綠色」作為生態發展底色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著力打造
美麗宜居新開遠
綠色開遠
清泉城中流
如今的瀘江河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滿目如畫
雖已是隆冬時節
但河道兩岸仍樹木蔥蘢、花草繁茂
生機盎然
瀘江河(開遠段)在開遠市境內全長25公裡,流域面積331平方公裡,由於流經的村莊眾多,排汙口也較多,瀘江河一度成為了治理難度最大的河流。該市本著「治河促發展」的理念,先後對瀘江河實施了5.36公裡的河道治理工程和3.7公裡的生態治理工程,通過疏通河道、加固河堤、綠化美化河岸,實施濱水空間功能、景觀、環境、設施等綜合性建設,大幅度提高植被覆蓋率和蓄水保土、淨化水質的功能。
「
開遠市河庫管理站城區管理所所長 馬雪波:
我們聘請7名河長制專管員,每天進行兩次巡查及日常保潔,抽調一批具有執法資質的人員組成水政監察隊伍,加大執法力度,同時開展聯合執法,加強河道排汙和亂倒垃圾等現象的打擊力度。
」
為將瀘江河沿岸打造成最美綠色景觀
該市沿河道兩邊按照高、中、低3個類別
種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
豐富綠化層次
建設「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態河岸
荒山披綠裝
樹成行,林成片
在白土牆林場二臺坡造林基地
1500畝山地全部披上了綠裝
山上植被繁茂
山中林草鬱蔥
「
開遠市林草局副局長 初濤:
以二臺坡造林基地為育苗基地,開遠市將在城市的西部面山實施8萬畝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在育苗基地培育大徑級苗木的方式,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將西部面山的荒山荒坡變成綠水青山。
」
近年來,該市積極加大林業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創新林業發展模式,以實施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天保工程、長防工程等重點林業建設項目為契機,著力推進城市面山和通道綠化建設,加大全市植樹造林、護林防火工作力度,全市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
為達到造林成林、增加植被、改善生態、增收致富的目的,該市採取先設計後施工,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的方式,將旱東瓜、滇楊、溼地松、合歡等作為主要造林樹種,將群眾接受度高、經濟效益較好的蘋果、橙子、沃柑等作為經濟林樹種,提高群眾參與種樹的積極性;按照「三分種、七分管」和「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開遠市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0.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34.04%,提高到2020年的43.07%,淨增9.03個百分點。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瀘江河的美麗蝶變、森林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只是該市生態發展的一部分,2020年,開遠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4%,榮獲「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啟動三角海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開展南洞流域生態治理等國土綠化項目,創建「美麗河湖」4個;35公裡城市綠道、南洞帶狀溼地相繼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5.48平方米……
河流變清
荒山染綠
生態發展之路
讓「綠色」真正成為
開遠高質量發展的幸福底色
生態開遠(張文海 攝)
通訊員:胡語珊 詹大發 國福祥 楊雪 文/圖
原標題:《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