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2021-01-15 澎湃新聞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2021-01-12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年來

開遠市全面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堅持把「綠色」作為生態發展底色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著力打造

美麗宜居新開遠

綠色開遠

清泉城中流

如今的瀘江河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滿目如畫

雖已是隆冬時節

但河道兩岸仍樹木蔥蘢、花草繁茂

生機盎然

瀘江河(開遠段)在開遠市境內全長25公裡,流域面積331平方公裡,由於流經的村莊眾多,排汙口也較多,瀘江河一度成為了治理難度最大的河流。該市本著「治河促發展」的理念,先後對瀘江河實施了5.36公裡的河道治理工程和3.7公裡的生態治理工程,通過疏通河道、加固河堤、綠化美化河岸,實施濱水空間功能、景觀、環境、設施等綜合性建設,大幅度提高植被覆蓋率和蓄水保土、淨化水質的功能。

開遠市河庫管理站城區管理所所長 馬雪波:

我們聘請7名河長制專管員,每天進行兩次巡查及日常保潔,抽調一批具有執法資質的人員組成水政監察隊伍,加大執法力度,同時開展聯合執法,加強河道排汙和亂倒垃圾等現象的打擊力度。

為將瀘江河沿岸打造成最美綠色景觀

該市沿河道兩邊按照高、中、低3個類別

種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

豐富綠化層次

建設「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態河岸

荒山披綠裝

樹成行,林成片

在白土牆林場二臺坡造林基地

1500畝山地全部披上了綠裝

山上植被繁茂

山中林草鬱蔥

開遠市林草局副局長 初濤:

以二臺坡造林基地為育苗基地,開遠市將在城市的西部面山實施8萬畝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在育苗基地培育大徑級苗木的方式,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將西部面山的荒山荒坡變成綠水青山。

近年來,該市積極加大林業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創新林業發展模式,以實施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天保工程、長防工程等重點林業建設項目為契機,著力推進城市面山和通道綠化建設,加大全市植樹造林、護林防火工作力度,全市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

為達到造林成林、增加植被、改善生態、增收致富的目的,該市採取先設計後施工,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的方式,將旱東瓜、滇楊、溼地松、合歡等作為主要造林樹種,將群眾接受度高、經濟效益較好的蘋果、橙子、沃柑等作為經濟林樹種,提高群眾參與種樹的積極性;按照「三分種、七分管」和「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開遠市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0.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34.04%,提高到2020年的43.07%,淨增9.03個百分點。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瀘江河的美麗蝶變、森林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只是該市生態發展的一部分,2020年,開遠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4%,榮獲「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啟動三角海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開展南洞流域生態治理等國土綠化項目,創建「美麗河湖」4個;35公裡城市綠道、南洞帶狀溼地相繼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5.48平方米……

河流變清

荒山染綠

生態發展之路

讓「綠色」真正成為

開遠高質量發展的幸福底色

生態開遠(張文海 攝)

通訊員:胡語珊 詹大發 國福祥 楊雪 文/圖

原標題:《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牢牢牽住綠色發展「牛鼻子」 續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本
    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好這一戰略部署,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本。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一起來看看,昌平未來的底色是——
    2019年以來 我區積極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圍繞打造「兩城、一區、百村鎮; 一屏、一脈、三綠楔」的森林城市建設空間布局 以重點工程為支撐 擴大城市綠色生態空間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白銀:守好「綠色動脈」 再現綠水...
    清澈河水蜿蜒向前,彩色步道伸向遠處,樸實村民臨河而居,在白銀區,有一條金溝河像一條綠色飄帶連接著城區和鄉村,像一根動脈血管一樣,滋潤著兩岸的每一寸土地和善良的人們。昔日臭水溝,今日景觀河,一個只屬於金溝河的故事從這裡講起。
  • 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會議提出,2021年要紮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保護好黃河、治理好汙染、建設好生態,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會議提出了2021年全區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其中明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時代使命,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決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保護海洋原色 彰顯青春底色
    保護海洋原色 彰顯青春底色 2020-06-19 0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開遠發電公司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公眾開放日」活動
    雲南開遠發電公司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公眾開放日」活動 發布時間: 2020-06-18 19:22:5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唐建、楊靜波
  • 讓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鞍山考察,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的發展定位,這讓我們備受鼓舞。」日前,市人大代表,市藝術劇院副院長、黃梅戲劇團團長仝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近幾年,仝婷經常參與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代表視察活動。
  • 閔行區七寶九星地區(東塊)順利通過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評審
    閔行區七寶九星地區東塊綠色生態城區(以下簡稱「七寶九星」)評審會於12月8日在九星村委會召開,會議由市綠建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許解良主持,市住建委節能與建材監管處副處長俞偉、區建管委副主任何月秀、七寶鎮副鎮長王留忠等參加了會議。
  • 長江保護法3月1日起施行 生態優先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長江保護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針對長江流域的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特別的制度措施,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認為,長江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問題。單靠一部法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這為保護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法律途徑。
  • 呵護好生態 奔向好生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開欄的話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濱海新區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新聞中心-北方網
    這個昔日重度汙染的「臭水潭」,在經過長達三年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後,變身為人們可親近的「清淨湖」。如今,春夏秋時節,這裡棲息的鳥類越來越多,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而在冬日,整個湖面都結了冰,冰面平滑而又清澈,與岸邊的蘆葦交融,唯美如畫。  這只是濱海新區加強生態環境整治、建設宜居城市的一個縮影。
  • 診療城市土壤 上海研發「配生土」修復綠色生態
    答案也許你猜不到:垃圾填埋場、工廠搬遷地、拆遷的城中村……城市綠化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不要小看種樹種草,這是一門技術活。城市裡的樹木草地、公園林帶,無時無刻不為城市提供氧氣,增加空氣溼度,殺菌滯塵,為城市提供生態服務價值。  10月17日,城市綠色空間營建暨城市困難立地生態修復與綠化工程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國內外200多位「土壤醫生」濟濟一堂,探討城市土壤「診療」技術問題。
  • 代表心聲|張憲民:依託生態資源優勢 發展綠色稻米產業
    發展「綠色稻米」的建議就是您首先提出來的,是嗎?【張憲民】 是的。魚臺大米以優良的品質享譽全國,遠銷河南、天津、上海等十幾個省市的100多個地區,部分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受到媒體曝出的個別企業無良加工事件的影響,魚臺大米陷入品牌雜亂、口感退化、市場萎縮、品牌價值低的困境,重塑「魚臺大米」品牌也成為了魚臺人民心中都在企盼並努力實現的「魚臺夢」。
  • 海賊王:生命卡圖鑑的底色不同,有不一樣的含義,你發現了嗎
    海賊王:生命卡圖鑑的底色不同,有不一樣的含義,你發現了嗎《海賊王》為了紀念生命卡設定出現10周年,特地為網友們準備了生命卡實物圖片,每張卡片代表一個角色,卡片上標註著這個角色的個人信息、主要經歷以及官方的介紹,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 一文學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當前,這一思想成為我們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遵循和最高準則。2018年第12期《求是》文章《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 堅決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刻剖析了這一思想背後的深刻理論邏輯。筆記君及時摘編了本文精華,和大家分享。
  •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
    「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 2020-11-30 2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全黨同志都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習近平同志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 新華網評:生態文明建設要嚴守三條紅線
    宋 燕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重要原則、進行了具體部署,發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進軍號令。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生命的底色應該是哪些?
    而底色則是被一些人和一些事改變不了的,你只有在底色的基礎上進行添加,有的人加上的是一筆快樂和安穩,有的人加上的是愧疚、擔心和關愛,還有的人在底色上不經意地塗上了自己的顏色,想擦掉,使勁擦,卻連同底色一起擦掉了,露出難看的一道白色的疤痕,卻是濃鬱底色上最重的一筆。就是這樣,我們認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那樣輕易地淡忘了,我們一輩子都不想再記起的事情卻充斥著自己的記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