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喜歡咬手指?兒科醫生表示:「長牙期」是禍首

2020-11-22 騰訊網

在孩子處於幼兒期的時候,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成長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很多大運動都是在這個階段習得的。

當然與此同時,孩子身上也有可能會發生一些父母們不能"理解"的行為舉動,比如說很多孩子都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喜歡"咬手指"。

萌寶喜歡咬手指,寶媽懷疑寶寶患上怪病,醫生檢查後淡定表示:孩子長牙了

此前在論壇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寶媽莉莉發現自家的寶寶最近喜歡上了咬手指,看著孩子被咬的紅紅的手指,莉莉很是心疼。

聽其他的寶媽說"孩子咬手指是因為缺少微量元素。"於是莉莉便趕緊買來了各種補充微量元素的藥品,每天給孩子按時服下。可是孩子咬手指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莉莉又趕緊跟家裡的老人"取經",老人們表示"孩子的手指上有蜂蜜,孩子把手上的蜂蜜吃沒了就不會再吃了!"

顯然老人的說法並不能說服莉莉。思來想去莉莉懷疑孩子可能是有某種心理疾病或者是其他隱藏病症,於是莉莉便忐忑地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醫生認為孩子咬手指可能是到了口欲期,此時孩子喜歡通過嘴去感知環境刺激,所以咬手指的行為表達比較常見。

不過導致孩子咬手指的原因有很多,還是應該再仔細檢查下再確定。最終,在詳細地檢查後,醫生認為莉莉家寶寶咬手指完全是因為小傢伙在長牙!

醫生指著孩子牙床上的小白點說道"這就是快要萌出的小牙齒,長牙的時候孩子會有不適感,而咬手指就成了緩解這種不適感的誘因。"

孩子出牙期除了咬手指還有哪些常見表現?父母如何改善孩子出牙期喜歡咬手指的行為習慣?

一、孩子出牙期除了咬手指還有哪些常見表現?

1.口水增多

在寶寶出牙的時候,牙齦神經會受到更多的刺激,這使得寶寶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再加上寶寶的吞咽能力有限,這就使得寶寶流口水的情況明顯增多。

如果流出的口水沒有被及時擦乾的話,就有可能會導致皮疹的發生。

2. 小動作增多

寶寶出牙的時候,牙齦的不適感有可能會蔓延到臉部、耳朵等部位,於是寶寶為了紓解這種不適感,便會有"抓耳撓腮"的舉動。

在出牙期,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身上類似的抓撓的小動作變得多了起來。

3. 情緒變得急躁

因為出牙的時候寶寶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不適感,但是因為不會表達,所以寶寶無法及時地從父母處獲得幫助,這些不適感讓寶寶的情緒變得異常煩躁。

父母會發現寶寶身上哭鬧的舉動非常的明顯,情緒也變得敏感起來。這時候父母們需要對此有所留意,及時地體悟到孩子的不適感。

二、父母如何改善孩子出牙期喜歡咬手指的行為習慣?

1. 為孩子準備磨牙棒

當孩子感受到不適感時,磨牙產品的使用會讓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得到緩解。

所以父母完全可以選擇磨牙棒來替代手指,這樣既不用擔心孩子的手指被咬傷,也不必擔心孩子無法紓解不適感。

不過在給孩子使用磨牙棒的時候要保證磨牙棒的乾淨衛生。

2. 適當地按摩牙床

寶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來幫助寶寶按摩牙床,這對於緩解長牙的腫脹感有一定的幫助。而寶寶因為覺得舒適也不會對此有所牴觸。

按摩牙床時,紗布沾涼水的搭配是比較適宜的,按摩時寶媽也要注意力度,不要弄疼寶寶。寶寶覺得舒服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咬手指了。

3.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媽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和寶寶做遊戲時,寶媽會發現寶寶咬手指的情況會有所改善。這是因為寶寶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對於不適感的敏感度沒有那麼專注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感冒發燒怎麼辦?——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美國的每個寶寶在出生時,都可以由父母指定或請醫院分配一個專屬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的職責是負責寶寶的定期體檢和疾病的初級診治,對寶寶的成長進行全程監控。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去醫院,必須先和兒科醫生預約。在狼寶發燒的當天,我跟他的兒科醫生預約了第二天過去看病。 第二天我們如約來到診所。診所人不多,但看上去很繁忙,要見到醫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5-05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孩子高燒排隊10小時,寶媽崩潰大鬧醫院,網友:看兒科最心酸
    到了醫院排隊,才發現可能是大流感的原因,很多孩子都生病了。她拿到手的號碼已經是一千多號了,護士說四個兒科醫生都在座班,醫院已經下達命令今天出的號不看完,醫生是不會下班的。溫女士看著自己的兒子睡得越來越沉,心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根本坐不住,於是想衝到醫生的辦公室先看病。護士攔住她:「大家都很著急,你插隊其他人怎麼辦?
  • 兒科醫生變身科普達人,守護數萬孩子長高夢想;@家長們,收好這份...
    作為我省兒童生長發育專業的「領軍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冬季也是孩子長高「黃金期」,一定要把握好。對醫生而言,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規範診療,不會盲目為正常兒童增高。家長切莫心急給孩子胡亂服用各種保健品、濫用生長激素,擾亂正常生長發育。
  • 陳曉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定檔,搭檔王子文,化身白衣天使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這部劇從孩子生命出發的,會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看此劇備好紙巾哦。
  • 這個兒科醫生酷愛寫歌詞
    石碣醫院兒科主任醫生黃見可在黃見可首個專場音樂會上,歌手演唱他作詞的歌曲。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周三晚上下班後,黃見可和朋友聚餐,席間觥籌交錯。黃見可喜歡喝酒,他覺得喝酒後人會更放鬆、自然,更能顯露本性,而這些本性都可以被寫到歌詞中。黃見可的本職工作是石碣醫院的兒科醫生。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主創曾近距離觀察醫生生活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將於今日起開播。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  據片方介紹,《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從2015年開始策劃,到2019年1月開拍。
  •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長痤瘡?醫生給你揪出誘發痤瘡的禍首,要規避開
    醫生解釋到,臉上的痘痘又叫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青春期人群。但也有人因為壓力太大過了青春期還在長痘痘,這個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比較漫長而且還需要進行多次的治療。醫生還強調說,痤瘡的發病原因是因為基因異常,如果一個人痤瘡現象非常嚴重,那麼遺傳的概率會很大。還有就是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應,這種原因在痤瘡發病的病因中佔據主導地位,還貫穿著整個發病的過程。
  • 寶媽別急,兒科醫生有話說
    風風火火跑到醫院,我的兒科醫生朋友用她專業的知識解了我心中的疑惑:1、寶寶走路內八字是否正常?醫生說寶寶走路內八字一般都是正常現象,因為一兩歲的寶寶剛開始學走路,這種現象大多數都是生理現象,不用太過於擔心。
  • 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個部位,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家長別不知道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茁壯成長,成為人中龍鳳。但智商除了會遺傳父母的之外,有一部分也是可以靠後天培養的。並且在一些特定的行為上,能夠某種程度上幫助孩子的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智力。那麼,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個部位,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家長別不知道!
  • 若孩子突然喜歡這種顏色,很可能心理出了問題,父母要引起重視
    孩子喜歡這個顏色,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小妍和老公因為平時工作忙,所以很少陪伴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著她。但是,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小妍就準備將自己原來攢的假期現在一起休了,好好陪伴一下孩子,也彌補一下自己對孩子的虧欠。不過,這次的長時間陪伴也讓她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茵茵是一個女孩子,而且才7歲,卻非常喜歡黑色這種成熟的顏色。
  • 陳曉回歸 和王子文打造精品醫療劇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2020年,男神陳曉給我們帶了一個大驚喜,他將首次在熒幕飾演醫生角色,穿上白大褂的他風採依舊。 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陳曉首次演繹暖男醫生,想來已經做了父親的他,對待兒童醫療問題,可能會有更深層次的感觸了。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有感情戲嗎 王子文和陳曉有感情戲嗎
    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暖心開播!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誰和誰是一對?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誰和誰是一對?
  • 孩子兩歲前能吃「大人飯」嗎?兒科醫生:三歲前吃都算「毒輔食」
    就這樣,琳琳餵孩子大人飯直到兩歲半,在一次常規體檢中,醫生告知琳琳,孩子現在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和同齡小朋友差距明顯,甚至智力也有不足。在得知琳琳過早地給孩子吃大人飯,醫生怒斥琳琳說: 「高鹽高糖大人飯對孩子來說無異於「毒輔食」,孩子三歲前吃一次傷一次,你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琳琳這才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大禍。 孩子啥時候能吃「大人飯」?
  • 為什麼寶寶總是吐奶?兒科醫生:別只會拍背了,教你多種做法
    可為什麼寶寶總是吐奶呢?針對不到6月齡的寶寶,腸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和成年人相比,他們胃和食管接壤處的賁門還比較鬆弛,加上腸道接壤的幽門肌肉無法很好地放鬆,就容易出現反流現象。這種現象就好比是成年人患胃食管反流,從而引發的反酸情況類似。除此以外,寶媽們的餵奶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一天內多次餵寶寶喝母乳、配方奶,因寶寶胃容量較小,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就容易往上返。
  • 故事:我帶著寶寶去看病,對兒科帥醫生一見鍾情
    夏彬埋在口罩下的嘴角勾了勾,做兒科醫生以來他見過很多次了,像面前這種自己還像個孩子似的年輕媽媽,多半也是沒什麼生活常識的。「破點皮沒事的,也沒有留血,用酒精棉消毒一下就行了。」「噢噢,那就好。」女人像是稍微寬了心,擰著的眉頭鬆了下來,看一眼夏彬,又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這孩子一直說疼,我怕孩子說不清楚,又有什麼別的問題,所以還是帶來醫院看一看。」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孩子算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各個方面都是不能怠慢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多父母就開始為孩子做好了規劃,生怕孩子會被其他人拉落下。而孩子的智商高低是分先天與後天兩個條件造就的,正常來說,無論是先天智商高還是經過後天培養都差不多的,主要是取決於後天的努力,當然,如果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除了物質上的培養之外,你不經意的動作也可以幫助到寶寶,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 雙胞胎一個古靈精怪,一個沉悶安靜,兒科醫生:主責在家長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諸多雙胞胎雖然長得一樣,性格卻恰恰相反,就連孩子的父母也十分疑惑:「明明一起出生,一起長大,為什麼兩個孩子性格差距會那麼大呢?」案例瑩瑩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糖糖和果果,為了公平起見,從寶寶出生起,她在吃的、穿的、玩的等方面都是準備雙份,可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她發現兩個孩子的性格完全不一樣。
  • 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處,孩子聰明長得快,很多家長不知道
    在傳統教育中,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孩子智商高,未來才能夠學習好考上大學,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對「聰明」二字非常敏感,比如讓孩子上早教班、吃核桃、吃魚等等,只要是能夠提高孩子智商的,家長們總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嘗試。
  • 上海進入流感高發季兒科門診排長隊,專家:還沒到流感高峰期
    正確的打噴嚏示範動作與此同時,黃麗素建議,一旦家裡有孩子被明確檢測出流感,建議不要去學校、在家隔離為好,以避免交叉感染造成班級和學校的暴發,同時家裡要保持通風,一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保持在半小時到1小時。另外,由於60歲以上老年人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不建議老人們長時間陪孩子在醫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