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處於幼兒期的時候,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成長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很多大運動都是在這個階段習得的。
當然與此同時,孩子身上也有可能會發生一些父母們不能"理解"的行為舉動,比如說很多孩子都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喜歡"咬手指"。
萌寶喜歡咬手指,寶媽懷疑寶寶患上怪病,醫生檢查後淡定表示:孩子長牙了
此前在論壇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寶媽莉莉發現自家的寶寶最近喜歡上了咬手指,看著孩子被咬的紅紅的手指,莉莉很是心疼。
聽其他的寶媽說"孩子咬手指是因為缺少微量元素。"於是莉莉便趕緊買來了各種補充微量元素的藥品,每天給孩子按時服下。可是孩子咬手指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莉莉又趕緊跟家裡的老人"取經",老人們表示"孩子的手指上有蜂蜜,孩子把手上的蜂蜜吃沒了就不會再吃了!"
顯然老人的說法並不能說服莉莉。思來想去莉莉懷疑孩子可能是有某種心理疾病或者是其他隱藏病症,於是莉莉便忐忑地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醫生認為孩子咬手指可能是到了口欲期,此時孩子喜歡通過嘴去感知環境刺激,所以咬手指的行為表達比較常見。
不過導致孩子咬手指的原因有很多,還是應該再仔細檢查下再確定。最終,在詳細地檢查後,醫生認為莉莉家寶寶咬手指完全是因為小傢伙在長牙!
醫生指著孩子牙床上的小白點說道"這就是快要萌出的小牙齒,長牙的時候孩子會有不適感,而咬手指就成了緩解這種不適感的誘因。"
孩子出牙期除了咬手指還有哪些常見表現?父母如何改善孩子出牙期喜歡咬手指的行為習慣?
一、孩子出牙期除了咬手指還有哪些常見表現?
1.口水增多
在寶寶出牙的時候,牙齦神經會受到更多的刺激,這使得寶寶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再加上寶寶的吞咽能力有限,這就使得寶寶流口水的情況明顯增多。
如果流出的口水沒有被及時擦乾的話,就有可能會導致皮疹的發生。
2. 小動作增多
寶寶出牙的時候,牙齦的不適感有可能會蔓延到臉部、耳朵等部位,於是寶寶為了紓解這種不適感,便會有"抓耳撓腮"的舉動。
在出牙期,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身上類似的抓撓的小動作變得多了起來。
3. 情緒變得急躁
因為出牙的時候寶寶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不適感,但是因為不會表達,所以寶寶無法及時地從父母處獲得幫助,這些不適感讓寶寶的情緒變得異常煩躁。
父母會發現寶寶身上哭鬧的舉動非常的明顯,情緒也變得敏感起來。這時候父母們需要對此有所留意,及時地體悟到孩子的不適感。
二、父母如何改善孩子出牙期喜歡咬手指的行為習慣?
1. 為孩子準備磨牙棒
當孩子感受到不適感時,磨牙產品的使用會讓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得到緩解。
所以父母完全可以選擇磨牙棒來替代手指,這樣既不用擔心孩子的手指被咬傷,也不必擔心孩子無法紓解不適感。
不過在給孩子使用磨牙棒的時候要保證磨牙棒的乾淨衛生。
2. 適當地按摩牙床
寶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來幫助寶寶按摩牙床,這對於緩解長牙的腫脹感有一定的幫助。而寶寶因為覺得舒適也不會對此有所牴觸。
按摩牙床時,紗布沾涼水的搭配是比較適宜的,按摩時寶媽也要注意力度,不要弄疼寶寶。寶寶覺得舒服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咬手指了。
3.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媽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和寶寶做遊戲時,寶媽會發現寶寶咬手指的情況會有所改善。這是因為寶寶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對於不適感的敏感度沒有那麼專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