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發燒怎麼辦?——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2021-01-13 騰訊網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USA另一面》原創首發,作者狼媽,分子醫學博士,轉載請在後臺留言聯繫作者)

2018年我家狼寶在美國出生。在這舉目無親的地方,對於沒有老人在身邊的我們這新手爸媽來說,慌亂可想而知。好在我們還略有準備,提前學習了一點兒育兒知識,參加了美國這邊相關公益機構系統的育兒培訓,並且從國內準備了大量的應急藥品。

狼寶生下來很乖,很爭氣,身體一直都不錯,很少生病。在一周歲之前,他除了打疫苗發過一次短暫的低燒外,只生了兩回病。這篇文章講第一回——感冒發燒。

美國的每個寶寶在出生時,都可以由父母指定或請醫院分配一個專屬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的職責是負責寶寶的定期體檢和疾病的初級診治,對寶寶的成長進行全程監控。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去醫院,必須先和兒科醫生預約。在狼寶發燒的當天,我跟他的兒科醫生預約了第二天過去看病。

第二天我們如約來到診所。診所人不多,但看上去很繁忙,要見到醫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比如預約時間是早上8:0點,你可能在1:0點左右才能排上號去做正式看醫生前的體檢,比如量身高、體重、頭圍什麼的。這些「規定動作」都是由護士來做。做完後進入單獨的診室繼續等待,直到醫生到來。

狼寶的兒科醫生是一位墨西哥裔美國人,說話語速非常快,做事也很麻利。她問了一下狼寶的症狀,聽了聽肺音,查看了一下寶寶的發育記錄,量了一下體溫,然後就告訴我不用擔心,可能只是感冒了。

她給寶寶開了些退燒藥,囑咐我多給寶寶喝水,如果寶寶發燒超過了38攝氏度,就給寶寶吃退燒藥(美國嬰兒退燒藥僅推薦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她還讓我離開前帶寶寶去趟診所的實驗室,抽點兒血留下檢測。如果寶寶持續高燒三天不退,再預約回來複查。醫生的整個診治過程大概15分鐘。

美國的這種預約機制讓看病過程變得很漫長,而真正治療的時間卻很短,讓人覺得醫生有點兒漫不經心。然而在這一年與狼寶醫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原有的認知被顛覆了很多很多。

在國內,當冬天來臨,流感進入高峰期的時候,醫院、診所的輸液大廳裡總是人滿為患。很多孩子一感冒發燒,父母就到醫院給孩子輸液退燒,門診輸液率高達70%,但其實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必要的。

這種過度輸液的現象有一部分是因為國內事實上存在的「以藥養醫」制度,另一部分則是因為有些家長過度迷信輸液的療效,拍桌子摔凳子地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殊不知輸液對治療感冒發燒的作用微乎其微,反而大大增加了感染風險。很多兒童病例輸液後死亡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另外,長期輸液的給藥方式也降低了孩子的免疫力。

在美國,當你的孩子感冒發燒後,醫生最常告訴你的就是多休息多喝水多觀察。如果家中備有退燒藥,他們常常不會開任何藥物給你。

如果孩子感冒發燒持續不好,或者變得很嚴重,你可以複診或者去急診。

如果僅僅因為感冒發燒就想輸液,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的普通門診沒有給病人輸液的權限,只有在急診或者住院的時候才可以輸液,而且負責輸液的護士需要有靜脈輸液專職護士資格證。

這一管制措施十分有效,美國的門診輸液率不到10%。

美國的兒科醫生會告訴家長,寶寶發燒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一項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發過燒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對各種東西產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比較小。

通常我們總是很擔心孩子發燒,覺得如果不及時退燒會不會燒壞寶寶的腦子。

但其實發燒僅僅是疾病的症狀,並不是疾病本身。

發燒通常意味著孩子的免疫系統正在抵抗外界感染,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打了疫苗以後會發燒的緣故。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要著急去醫院輸液,因為一般的感冒發燒並不需要靜脈輸液。

只有在孩子嚴重脫水、進食困難或有嚴重感染的時候才需要輸液,但這時的輸液通常也與治療發燒無關。

發燒本身並不危險,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發燒的同時孩子是否有其他部位的繼發感染,這些可能存在的感染才是有害的。

這些感染有可能是細菌或者病毒引起的,單純的退燒不會使感染消失。

孩子感冒發燒38度以下時,父母可以先通過各種物理措施提高孩子的舒適度,並密切觀察孩子的症狀。

至於我們經常聽到的發燒燒壞腦子的傳說,這種病例很罕見。一般都是孩子燒到了41度以上才偶有發生,或者孩子有繼發的腦膜炎等嚴重感染時才會導致腦損傷。

在5歲以下的孩子中,有2%-5%的孩子發燒可能引起「高熱驚厥」(寶寶身體抽搐、不停抖動、眼球上翻,短時間內似乎失去意識)。這時候最大的風險其實是孩子可能跌倒引起頭部撞傷或類似的傷害,而不是腦損傷或智力損傷。

當然如果長時間的驚厥,會增加孩子得癲癇的風險。如果孩子高熱驚厥15分鐘以上,並且出現呼吸困難,需要果斷看急診。

我們這個時代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狂轟亂炸」的信息讓很多年輕的父母變得非常的緊張和焦慮。微信的發達也造就了各種各樣的育兒群、媽媽群,廣告長期的洗腦和各種植入,讓很多年輕的父母難以判斷信息的真假以及科學的育兒方式。

在孩子出生後,有些家長給孩子的奶瓶消毒,衣服消毒,空氣消毒,竭力追求寶寶生活在一個乾淨無菌的環境中。殊不知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免疫系統的建立並不是好事,這跟溫室裡的花朵經不住摧殘是一樣的道理。

狼寶出生後,他的兒科醫生經常叮囑我,給嬰兒洗澡不要用任何沐浴露和洗髮水,只可以用溫水,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

除了考慮沐浴露和洗髮水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外,根據「衛生假說」,嬰兒清潔得越是乾淨,他們越有可能出現腸道和肺部的各種不良問題。

很多科學研究都支持這一假設。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與非無菌的環境中飼養的小鼠相比,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鼠更容易患哮喘和腸易激綜合症。

如果你覺得這些科學術語難以理解,那麼記住一句話就好了:適量地接觸微生物會增強你孩子的免疫能力。

所以當你的孩子想要玩泥巴、玩沙土的時候,請放輕鬆。當你的孩子想要洗碟子洗碗的時候,盡情地鼓勵。

撒貝寧在一檔節目中說,他與妻子李白會經常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發生爭執。因為妻子在面對孩子拿著地上的拖鞋啃的時候,態度十分淡定,他受不了。

我並不鼓勵孩子去啃拖鞋,但可以推定的是,歐美父母的這種淡定與他們長期接受的另一種「育兒經」不無關係。

在這種真假難辨的信息轟炸時代,作為父母的我們,只能努力擦亮眼睛,豐富學識,爭取不讓少數無良的醫生坑了自己的孩子,不讓自己的無知害了自己的孩子。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健康長大。

以下分享美國兒科學會給發燒寶寶家長的一些建議:

1.一般來說,寶寶直腸溫度高於38度,口腔溫度高於37.2度,可以判定為發燒。

2.新生兒或3個月以下的嬰兒,如果發燒,請立即去急診室。

3.避免在嬰兒熟睡時叫醒他給他服用退燒藥。嬰兒年齡在3個月到2歲之間時,服用退燒藥需先向兒科醫生諮詢。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這樣的退燒藥只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寶寶發燒同時伴有脫水或嘔吐,不能服用布洛芬。嬰兒的體重決定劑量,所以必須按照醫囑服用。

4.監控嬰兒的活動水平和整體舒適度。發燒38度以下,看起來快樂、活潑、舒適的嬰兒可能不需要治療。

5.確保嬰兒保持水分充足。發燒會增加脫水的風險,需要適當護理或給予配方奶。大一點的嬰兒應該喝大量的水。在某些情況下,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能建議使用電解質飲料來防止脫水。監控嬰兒是否有脫水跡象,包括不像平常那樣排尿,眼睛凹陷,嘴唇乾裂,皮膚非常乾燥等。

6.給嬰兒,特別是生病的嬰兒服用新藥之前,要先打電話諮詢醫生。

7.不要將生病的嬰兒送去託兒所等容易感染其他嬰兒的地方。

8.如果嬰兒發燒並且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請致電醫生或尋求醫療護理:

——嬰兒情緒低落,嗜睡不醒;

——2歲以下的嬰兒發燒持續超過24小時,但沒有其他任何症狀;

——發燒升至40度以上;

——服用退燒藥後沒有任何改善;

——嬰兒正在服用抗生素,但吃藥一兩天後症狀沒有好轉;

——嬰兒有脫水跡象,包括嘴唇乾燥或頭頂凹陷。

9.如果寶寶發燒時處於以下情況,請立即去急診室:

——嬰兒首次高熱驚厥發作;

——嬰兒的高熱驚厥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

——嬰兒的體溫升至41°C或更高。

相關焦點

  • 天氣忽冷忽熱感冒多 醫生:有這些症狀儘快就醫
    在醫院走廊等候的家長和孩子。  西部網訊(見習記者 馬晴茹)近期,西安天氣忽冷忽熱,導致患感冒的人較多,而小孩免疫力相對較弱,更容易生病。今天(5月20日)上午,西部網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看到門診掛號處、霧化室、輸液室、醫生診斷室、醫院走廊擠滿了帶著孩子的家長。
  • 孩子高燒排隊10小時,寶媽崩潰大鬧醫院,網友:看兒科最心酸
    一、孩子高燒排隊10小時,寶媽崩潰大哭每逢秋冬變溫的時候,孩子就極容易感冒發燒。溫女士的兒子剛剛滿五歲,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平時都是奶奶在家接送孩子,她和丈夫都在上班。丈夫就是甩手掌柜,下班回家也很少照看孩子,只是偶爾逗逗孩子。一場大降溫,兒子班裡很多孩子都病倒了,剛開始溫女士還沒有在意,覺得兒子的抵抗力很強,而且那些孩子都請假回家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 小兒腹瀉、厭食、頸部歪斜怎麼辦?松江兒科醫生為你支招
    小兒推拿,近幾年越來越常見,很多家長朋友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出現感冒發燒或者積食等情況都會選擇帶著孩子去進行相關的小兒推拿,以此來緩解孩子的身體狀況。但是也有人說,小兒推拿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嘗試的,本期節目,我們邀請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王開萍做客廣播直播間,與市民朋友一起科普小兒推拿!
  • 天氣忽冷忽熱怕孩子感冒發燒?關於兒童發熱這些你不得不了解!
    面對這樣的天氣,不少家長害怕孩子給天氣「忽悠」到感冒發燒。不要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李思濤來給大家講解,如何預防孩子發熱以及如何應對孩子發熱狀況。讓我們來聽聽他的解答。兒童發熱與成人相比的話,還是有些自己的特點。
  • 特殊時期孩子發燒怎麼辦?這幾種錯誤護理方式要避免!
    結果小診所不知道給開了什麼藥,孩子身上成片起疹子,嚇得媽媽心臟都快不跳了,直奔急診,又折騰一通。孩子病好了,媽媽又病了……糕媽聽了這個故事,先是心疼,然後又覺得生氣,一個簡單的普通感冒,幾十塊錢的退燒藥就能解決的事情,結果搞成了藥物過敏,大人孩子都受罪。這時候就覺得,雖然糕媽沒有做醫生,但幾年醫學院沒白讀,年糕去年流感高燒快 40℃,也沒有慌了陣腳。
  •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5-05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孩子是冷感冒還是熱感冒?醫生教你幾招,這幾方面兩者區別很大
    文|秘籍君小侄女前幾天感冒,嫂子出差不在家,我哥也不是很懂,剛開始就沒注意,結果感冒又引起發燒,情況還挺嚴重,最後還住院觀察了。說到孩子感冒這件事,應該每位寶媽都很熟悉,畢竟這種疾病太常見。可是你對感冒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真的能夠分清楚冷感冒和熱感冒之間的區別嗎?
  • 寶寶感冒發燒怎麼辦? 正確處理三階段
    該不會發燒了吧?」「哇!燒到38度,要不要趕緊給寶寶吃退燒藥啊?」家長們常為了寶寶發燒而焦慮不安,總是想立即求助於醫生,深怕發燒會讓寶寶的頭腦燒壞掉;其實,許多觀念與作法都是錯誤的,清楚發燒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是最正確的!
  • 忽冷忽熱發燒增多,發燒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醫院裡人滿為患,很多小朋友都發燒了。有些家長心急如焚,連忙送孩子到醫院打吊針,而有些家長則很淡定,認為小孩發燒是好事,應自己扛過去。那麼,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時該怎麼辦?人的大腦有個體溫調節中樞,不斷發出指令協調兩種器官產熱和散熱,把體溫保持在36.2℃~37.2℃的狹小範圍內,有利於保持人體健康:冷了怎麼辦?「取暖基本靠抖」,大腦說,骨骼肌你來產熱,抖抖就熱了。熱了怎麼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大腦說,皮膚你把毛孔都打開,來不及排熱的話就流汗!2. 是什麼導致了發燒?
  • 兒科大夫:燒開水裡放1勺它,連喝3天,孩子積食「一掃而空」
    上周帶仔仔去醫院體檢,發現兒科診室擠滿了家長和孩子,很多孩子都"中招"了,聽見好幾個寶媽在討論,孩子的情況一直反反覆覆,一個月已經跑醫院好幾次了。仔仔的好朋友樂樂最近也生病了,聽樂樂的媽媽說,孩子最近一直發燒、感冒,也是反反覆覆的,沒吃什麼熱氣的食物,孩子也一個勁的咳嗽,而且最近樂樂上廁所很不規律,便秘了好幾天也不上一次廁所,胃口也變得很差,平時什麼都吃的孩子,竟然開始"挑食"了。
  • 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推薦太子金顆粒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寶寶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呢?應該如何應對如果確定孩子是積食發燒,各位家長一定要冷靜對待,引起積食發燒的根源在積食消化不良造成的內熱不退,因此,必須要先化積通便,排出體熱,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法應對:適量運動助消化。
  • 上海進入流感高發季兒科門診排長隊,專家:還沒到流感高峰期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上海步入流感高發季,各大醫療機構接診的人群也較上個月增幅明顯,不僅僅是流感人群,感冒發燒、咳嗽、肺炎患兒較上個月有明顯增多。12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多家醫療機構獲悉,較上個月相比,12月以來監測發現的流感病例數量明顯增多,但因流感引發的重症患者比例仍然很低。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孩子算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各個方面都是不能怠慢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多父母就開始為孩子做好了規劃,生怕孩子會被其他人拉落下。而孩子的智商高低是分先天與後天兩個條件造就的,正常來說,無論是先天智商高還是經過後天培養都差不多的,主要是取決於後天的努力,當然,如果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除了物質上的培養之外,你不經意的動作也可以幫助到寶寶,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 幼兒發燒注意7大危險情況,一出現應儘速就醫
    『醫生啊,我的小孩高燒不退怎麼辦?』、『小孩是否會燒壞腦袋?』入冬以來,氣溫偏低,病菌蠢蠢欲動,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兒科急診人數明顯變多,兒童發燒是兒科急診最常見的主訴,家屬常因小孩發燒不適,而焦慮不安。『幼兒發燒七大危險情況』,家長應立即就醫。
  • 但為啥這個「好東西」兒科醫生不推薦
    而且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兒科推拿師都是速成班學的,甚至只經過短短15天的簡單培訓,就能「帶證」上崗。所以,當你帶寶寶去推拿治病時,很可能你將寶寶交給的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資質的「假冒牌」推拿師,小心延誤寶寶病情。還有,寶寶的身體本來就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推拿的手法不對,力度掌握不好,不但不治寶寶的病,甚至還有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 1歲半的寶寶走路內八怎麼辦?寶媽別急,兒科醫生有話說
    風風火火跑到醫院,我的兒科醫生朋友用她專業的知識解了我心中的疑惑:1、寶寶走路內八字是否正常?醫生說寶寶走路內八字一般都是正常現象,因為一兩歲的寶寶剛開始學走路,這種現象大多數都是生理現象,不用太過於擔心。
  • 疫情當前,孩子發燒就醫指南
    最令人擔憂的便是孩子的身體了,生怕孩子發燒。因為孩子的免疫力比較低,家中一旦有孩子發燒一家人就會手忙腳亂!疫情期間有些家長對於是否到醫院給孩子看病非常茅盾。一方面擔心孩子的病情會加重另一方面更擔心到醫院後會感染到其他病菌!孩子生病發燒了到底要不要去醫院呢?答案是肯定的。現本人帶孩子看病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我家孩子前幾天因扁桃體發炎發燒到37.5℃。
  • 兒科Dr.Chen告訴你:不停乾咳真的只是咳嗽?頻繁擠眉弄眼就因為眼睛...
    精神或情緒因素可以影響症狀的變化4睡眠後症狀消失,白天較輕,傍晚開始加重5咳嗽病程超過4周,相關檢查無明顯異常,經抗感染、抗過敏等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無效如您的孩子符合上述症狀3條以上,請往下看很抱歉的告訴您,您的孩子可能出現了抽動障礙
  • 兒科醫生變身科普達人,守護數萬孩子長高夢想;@家長們,收好這份...
    作為我省兒童生長發育專業的「領軍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冬季也是孩子長高「黃金期」,一定要把握好。對醫生而言,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規範診療,不會盲目為正常兒童增高。家長切莫心急給孩子胡亂服用各種保健品、濫用生長激素,擾亂正常生長發育。
  • 實用口語:該死的「感冒發燒」的英語怎麼說?
    你的頭好燙。   「burn up」 這個短語的意思是「燒起來」,而 「up」 表示這個「燒」的程度越來越深。我們在新概念二冊第49課就學到一個類似的短語: 「blow up」,意思是「(暴風雨)出現並加劇」。通常,感覺自己發燒後會請人摸摸自己的額頭,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用這句話:   ----I feel feverish.   ----Re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