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兒推拿可謂是父母圈中最受歡迎的星。
再加上有不少的診所或基層醫院號稱,小兒推拿可以不用讓寶寶吃一劑藥、打一次針就能治好寶寶的病。
於是,寶寶一感冒發熱,父母一言不合就會帶寶寶去「推」熱。
對此,我只想說一句話:這些父母的心可真大!
要知道,小兒推拿不是想推就能推的,而且推錯了還可能會造成無法承擔的後果。(想提出反駁意見的,先看完下面這些內容再說也不遲)
什麼是小兒推拿?
目前幾乎所有的小兒推拿機構都號稱能夠治療寶寶發熱、咳嗽、便秘、腹瀉、腹痛、哮喘、遺尿、厭食、消化不良、發育緩慢等等。(好像小兒推拿就是寶寶所有疾病的剋星一樣,讓不少家長為之心動)
但實際上,小兒推拿並不治病!
而且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兒科推拿師都是速成班學的,甚至只經過短短15天的簡單培訓,就能「帶證」上崗。
所以,當你帶寶寶去推拿治病時,很可能你將寶寶交給的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資質的「假冒牌」推拿師,小心延誤寶寶病情。
還有,寶寶的身體本來就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推拿的手法不對,力度掌握不好,不但不治寶寶的病,甚至還有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此前有個2個月的寶寶就只是有點腹瀉,結果在推拿的過程中,寶寶出現了大聲哭鬧,呼吸衰弱等症狀,而等急救車趕到時,寶寶已經停止了呼吸。
而另一個6個月大的寶寶在接受推拿時,就被推出了兩腿多處骨折……
所以,想要通過小兒推拿給寶寶治病的家長不但要「三思」,更要寶寶衡量一下這其中的利和弊。
為什麼會覺得小兒推拿很「有效」?
這些年,關於小兒推拿的宣傳在網絡上、書籍上頻繁出現,而宣傳語無非是「簡單易學」「包治百病」之類的虛詞。
只要推一推、按一按,就能治好寶寶的病,這樣的宣傳對寶爸、寶媽來說,確實很有誘惑力。
但是,醫學靠的不是宣傳,而是證據。
小兒推拿是以傳統醫學中的經脈穴位為基礎,通過一些特定的技法刺激所謂的穴位,期冀產生治病的效果。
我也很希望有這樣對寶寶副作用小的治病方法,但從未有任何一項科學研究能證明經脈穴位的存在。
以子虛烏有的理論為基礎,得出的必定是荒謬的結論。
醫生在進行外科手術時,以現代醫學解剖學為基礎,從不考慮什麼經脈穴位,也沒見破壞了病人經絡而導致恢復不好。
的確,有些寶寶在推拿以後,病確實好了,但這跟推拿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有些疾病是能自愈的,卻以為是小兒推拿的功勞。
比如說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常見的感冒,不論治療還是不治療,病程都在一周左右。如果在感冒的第6天被車撞了,之後感冒好了,難道就能說被車撞可以治療感冒嗎?
醫學上的疾病數以千計,同病不同症或同症不同病的情況太多了。二話不說,上來就是推拿治百病,這絕對是21世紀最大的笑話。如果推拿這麼有用,那麼多醫學院、醫院只開一個「推拿科」不就足夠了?
很多嚴重疾病的症狀並不明顯,如果一味去做推拿,希望推拿治病,最終延誤了正規治療,才真是得不償失。
再比如咳嗽,引起咳嗽的疾病有很多,結核就是其中一種,這種情況還要天天去推拿,就可能誤人性命。
小兒推拿的流行,究竟是誰之過?
醫生在治療疾病時,首先考慮的原則就是收益/風險比。有的治療方法,可能是「殺敵1000,自損20」,但有的家長會因為「自損20」而放棄「殺敵1000」的治療效果。
這時候,有人宣稱有一個「自損為0」的治療方法,家長自然會去嘗試,但這背後,往往隱藏的是「殺敵也為0」。
小兒推拿就是如此,由於某些不便透露的原因,傳統醫學被冠以毒副作用小的優勢,小兒推拿變得流行自然不足為奇。
實際上,寶寶生病了選擇去做小兒推拿,就像生病了希望通過吃保健品治病,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了正規治療。
如果是感冒這類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花點冤枉錢;可要是像結核這類非自限性疾病,延誤治療就等於「慢性自殺」。
寶寶生病了,家長著急、焦慮都是人之常情,去三甲醫院又擔心交叉感染、過度治療,那就做做小兒推拿吧。
小兒推拿,推的不是寶寶身上的疾病,而是家長心裡的焦慮。
正因為焦慮,家長才會病急亂投醫,而這也是小兒推拿賴以生存的土壤。
有人曾經問我:作為醫生,你覺得自己最有價值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我想了想,沒有回答他。醫者,無所謂什麼時候最有價值。
還記得我第一次門診的時候,來的是一個發燒3天的寶寶,第一天家長給吃了布洛芬,體溫降了下來,到第2天體溫又升到了38℃,家長來門診時,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但孩子精神狀態都挺好,吃奶也正常。
其實孩子就是感冒引起的發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就囑咐家長回去繼續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可以適當喝布洛芬。之後第4天,這個家長帶著孩子又來了,說回去以後,孩子睡了一覺第二天就退燒了,幸虧當時沒聽家裡老人去做小兒推拿退燒。
我想,一個醫生最有價值的時刻莫過於此。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