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厭食、頸部歪斜怎麼辦?松江兒科醫生為你支招

2020-11-24 澎湃新聞

小兒推拿,近幾年越來越常見,很多家長朋友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出現感冒發燒或者積食等情況都會選擇帶著孩子去進行相關的小兒推拿,以此來緩解孩子的身體狀況。但是也有人說,小兒推拿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嘗試的,本期節目,我們邀請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王開萍做客廣播直播間,與市民朋友一起科普小兒推拿!

本期節目主講嘉賓:

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王開萍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

主治方向:小兒斜頸、腹瀉、厭食、易感保健。

什麼是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又名小兒按摩,是指運用特定手法作用於小兒特定部位,以調整小兒臟腑、氣血、經絡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種外治法。

小兒推拿的療法對象一般是6歲以下的小兒,尤其適用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小兒推拿常用於肌性斜頸、感冒、發熱、咳嗽、鼻炎、哮喘的緩解期,反覆呼吸道感染,腹痛,腹瀉,嘔吐,便秘,厭食,疳積等以及小兒保健與預防。

小兒推拿有沒有相關禁忌?

雖然小兒推拿操作安全、運用廣泛,但也有一些不宜推拿的,應予注意。

1、各種皮膚病患處,以及皮膚有破損(發生燒傷,燙傷,擦傷等)、皮膚炎症、疔癰瘡癤、不明腫塊以及有傷口疤痕等。

2、有明顯的感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如水痘、猩紅熱、結核。

3、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4、嚴重的心、肺、肝、腎等臟器疾病。

5、有嚴重症狀而診斷不明者慎推。

寶寶出現斜頸該怎麼進行推拿?

小兒肌性斜頸是指頭向患側歪斜,前傾,顏面旋向健側,頸部活動受限的臨床常見病。

臨床上,除極個別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斜頸和頸部肌麻痺導致的神經性斜頸,一般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

推拿治療小兒肌性斜頸有較好的療效,是本病的首選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對局部肌肉尤其是經筋結節點充分放鬆十分重要。此外,對該肌肉起始點的治療及被動運動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治療本病時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一般小兒出生10天後即可進行治療,但早期不宜過早過多使用牽伸及頸部旋轉手法,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手法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出生3個月內,3至6個月的患兒仍可以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病程太長如超過1年且胸鎖乳突肌攣縮嚴重,甚至纖維化,或推拿治療半年無效應考慮手術治療。術後還要繼續推拿,最大限度恢復該肌的彈性。斜頸重度會面部及頭顱不對稱,患側腮及眼裂變小,甚至胸椎代償性側凸。

家長注意培養小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採取與斜頸方向相反的動作和姿勢。

寶寶腹瀉該如何推拿?

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腹瀉,尤其是小兒的非感染性腹瀉、秋季腹瀉和小兒使用抗生素後導致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療效較好。治療一般每日1次,較重時每日2次。脫水患兒採用液體療法。輕度、中度脫水可採用口服補液鹽,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重或腹脹的患兒應當靜脈補液。

治療上有:

1、傷食瀉

證見洩瀉前傷食病史,大便量多,氣味酸臭,常夾不消化食物殘渣,伴口臭、腹脹。

推拿清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中脘,天樞。

2、寒溼瀉

證見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樣,色淡臭味小,苔白膩或薄白,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

推拿脾經,大腸均用補法,推三關,揉外勞宮。

3、溼熱瀉

證見大便水樣或蛋花樣,瀉下急迫,大便臭穢,量多次頻,或夾粘液,伴發熱,煩躁口渴。推脾經、大腸經,小腸經用瀉法,退六腑,揉天樞。

4、脾虛瀉

證見洩瀉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夾不消化食物殘渣,多於食後作瀉,伴形體消瘦、乏力。推脾經、大腸經,均用補法。加推三關,捏脊,按揉足三裡。

5、脾腎陽虛瀉

證見洩瀉日久不愈,或五更洩瀉明顯,伴畏寒肢冷等陽虛表現,多為脾腎陽虛瀉。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加揉二馬,補腎經。

小兒疾病的病理特點決定了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影響疾病的愈後轉歸,故推拿療法應由專業醫師執行,且必要時需配合內治法協同治療,不建議家長自行操作。

詳細節目內容,請點擊音頻進行收聽吧!

如果市民朋友有任何有關健康方面的問題想要了解或諮詢,歡迎您關注松江廣播FM100.9兆赫《健康智慧屋》節目,節目的播出時間是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1點到12點直播,歡迎撥打直播熱線電話37683768,與松江地區各大醫院名醫進行現場對話!

文字、圖片、音頻:劉竑籲昱

主編:王虹

原標題:《小兒腹瀉、厭食、頸部歪斜怎麼辦?松江兒科醫生為你支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天然無副作用?但為啥這個「好東西」兒科醫生不推薦
    (想提出反駁意見的,先看完下面這些內容再說也不遲)什麼是小兒推拿?目前幾乎所有的小兒推拿機構都號稱能夠治療寶寶發熱、咳嗽、便秘、腹瀉、腹痛、哮喘、遺尿、厭食、消化不良、發育緩慢等等。(好像小兒推拿就是寶寶所有疾病的剋星一樣,讓不少家長為之心動)但實際上,小兒推拿並不治病!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不同類型腹瀉的小兒推拿方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不同類型腹瀉的小兒推拿方 在夏季孩子出現腹瀉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當孩子出現水樣便大便次數增多等情況時,寶媽媽既擔心又著急擔
  • 兒科Dr.Chen告訴你:不停乾咳真的只是咳嗽?頻繁擠眉弄眼就因為眼睛...
    抽動障礙是現代兒童、青少年中較常見病,男孩為多見。以不自主、突發、無節律性的多個部位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病程較長,症狀多變,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又稱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症候群。
  • 寶寶能吃不長怎麼辦?來金昌德生堂中醫館試試小兒推拿
    8、順摩腹位置:腹部。操作:掌或四指擘,稱摩腹,順時針摩為瀉。賈元秀(高級小兒推拿師)單翠雲(高級小兒推拿師)【成人理療】中醫理療乃國本之最近年來,中醫理療也成為當下最火熱的保健項目,以五行陰陽、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
  • 小兒推拿,您了解多少?
    小兒推拿是中醫外治法的一部分,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推拿按摩小兒身體特定穴位,調和陰陽,調整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小兒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療法具有見效快、療效好、痛苦少等特點,廣泛受到家長的歡迎和信賴。小兒推拿手法小兒推拿之所以有別於成人推拿是因為手法的不同。小兒推拿手法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 耳鼻咽喉頭頸部20種常見病 兒科專家一次為你說清
    「疫」期減少去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部20種常見病,兒科專家一次為你說清  鼻  鼻出血  患兒如遇到鼻出血時,父母不要驚慌,正確的止血方法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是耳道癤子的疼痛,多為觸碰疼,即當觸碰耳廓或按壓耳周會加重疼痛。  1、對症止痛:首先要對症緩解疼痛,可採用美林等藥物對症。多數急性中耳炎在對症後,同時治療呼吸道感染可治癒。  2、當出現發熱或耳內流水溢液等症狀時,應根據血常規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以及耳局部點藥治療。並應到專科醫生處就診。
  • ...Dr.Chen告訴你:不停乾咳真的只是咳嗽?頻繁擠眉弄眼就因為眼睛癢?
    抽動障礙是現代兒童、青少年中較常見病,男孩為多見。以不自主、突發、無節律性的多個部位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病程較長,症狀多變,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又稱抽動穢語症候群、Tourette症候群。
  • 孩子感冒發燒怎麼辦?——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美國的每個寶寶在出生時,都可以由父母指定或請醫院分配一個專屬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的職責是負責寶寶的定期體檢和疾病的初級診治,對寶寶的成長進行全程監控。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去醫院,必須先和兒科醫生預約。在狼寶發燒的當天,我跟他的兒科醫生預約了第二天過去看病。 第二天我們如約來到診所。診所人不多,但看上去很繁忙,要見到醫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 兒科醫生:別只會拍背了,教你多種做法
    可新手媽媽看到寶寶吐奶的現象,既擔心又心疼,總是害怕寶寶得病,這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寶媽們不用擔心。據相關調查上發現,未滿一歲的寶寶出現吐奶現象很正常,尤其是在餵母乳、喝配方奶後,就容易出現吐奶。可為什麼寶寶總是吐奶呢?針對不到6月齡的寶寶,腸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
  •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5-05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頸部發現腫塊怎麼辦?頸部腫塊有「7」規律
    ,惡性則早做治療,良性也能落個心安●就診首選科室為耳鼻喉-頭頸外科,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頸部腫塊重要的確診手段,別盲目抗拒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張思毅教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頸部多了一個腫塊,不痛又不癢,該怎麼辦?
  • 耳朵得了「腳氣」怎麼辦?五官科醫生來支招
    耳朵得了「腳氣」怎麼辦?五官科醫生來支招 2020-08-03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兒腹瀉 試試煮個蘋果吃|腹瀉|寶寶健康|嬰幼兒護理_網易親子
    腹瀉俗稱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一般每天多於3次,且性狀改變,糞質稀薄甚至為稀水樣便,可夾有黏液及食物殘渣。在正確補液及用藥的基礎上,可以採用藥膳食療進行輔助治療。對於小兒腹瀉,若孩子不願吃中藥,可試試熟蘋果。將一個蘋果連皮帶核切成小塊,置水中煮3~5分鐘,待溫後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蘋果性平、味甘酸,含有豐富的鞣酸、果膠。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主創曾近距離觀察醫生生活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將於今日起開播。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  據片方介紹,《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從2015年開始策劃,到2019年1月開拍。
  • 小兒推拿,孩子受風寒,咳嗽,可按摩這6個穴位
    小兒風寒咳嗽通常是由風寒感冒演變而來的,如果感受風寒之邪,孩子在早期的症狀,一般會有發熱,鼻塞,流清鼻涕,如果咳嗽症狀不嚴重,那一般會診斷為風寒感冒。但若是伴有頻繁咳嗽,咳嗽加重,流清鼻涕,嗓子不紅,也可能診斷為風寒咳嗽,按風寒咳嗽,以清溫解表,止咳化痰來治療,所以會要加一些止咳化痰的這些穴位的推拿按摩。推拿操作第一步,清肺平肝。
  • 醫生說的「病情觀察」,究竟是觀察什麼?
    兒童患病的一個大特點就是常見病多,兒科急診就診的患兒80%以上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等症狀,其中大多數是一個良性的過程,3~5天的加強護理、對症支持治療就痊癒的。而且,痊癒後孩子的抵抗力得到了提升,身心健康水平都得到了發育。
  • 或是小兒肌性斜頸,越早發現越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黃智能主管技師通過體檢,頸椎X片及頸部彩超等檢查後,醫生診斷為:小兒肌性斜頸,建議到康復醫學科行康復治療。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寶頸部的包塊消失不見了,而且頭也不再歪了,看著寶寶治療後端正可愛,全家喜笑顏開。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新手父母不免手足無措,那我們怎樣科學、從容地怎樣看待斜頸,聽聽黃醫生怎麼說吧?
  • 1歲半的寶寶走路內八怎麼辦?寶媽別急,兒科醫生有話說
    我家二寶一歲半了,一歲兩個月時會走路了,剛會走路那會,為他學會走路歡喜不已,一歲4個月已經走得很穩了,現在能跑了,但我最近發現二寶走路有點內八,因為前段時間集中出牙,現在又是身體生長迅速的季節,頓時心裡有點疑惑,各種擔心也隨之而來,是不是缺鈣?是不是長太快營養跟不上了?
  • 陳曉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定檔,搭檔王子文,化身白衣天使
    陳曉扮演兒科醫生鄧子昂,他是童馨醫院最好的兒科醫生,他被稱為鄧大神,外表冷靜帥氣,是個「非人」的技術控。但是他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陳曉和王子文都將會在兒科醫生裡體會生命的脆弱和醫生職責的重大,為了演繹好這個角色,陳曉還去醫院體驗了實習醫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