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發燒增多,發燒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2020-11-22 澎湃新聞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醫院裡人滿為患,很多小朋友都發燒了。有些家長心急如焚,連忙送孩子到醫院打吊針,而有些家長則很淡定,認為小孩發燒是好事,應自己扛過去。那麼,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時該怎麼辦?

什麼是發燒

發燒,醫學上稱為發熱,是指人體口腔溫度(口溫)高於 37.3℃,腋下溫度(腋溫)高於 37℃,或者直腸溫度(肛溫)高於 37.6℃。

一般來講,正確測量體溫後,最高溫度在37.4℃~38℃的,稱為低熱;而高於39℃ 的,就是高熱了。如果一天之內溫差大於1℃~1.2℃,也算發燒的。如果燒到 41℃ 以上了,就是超高熱了。據說人類記載的最高體溫是49℃,要是還能活著,真要感謝上蒼。

為什麼會發燒

人為什麼會發燒?這還得從體溫的自我調節說起。

1. 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

人類的骨骼肌和肝臟是主要的產熱器官,而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人的大腦有個體溫調節中樞,不斷發出指令協調兩種器官產熱和散熱,把體溫保持在36.2℃~37.2℃的狹小範圍內,有利於保持人體健康:

冷了怎麼辦?「取暖基本靠抖」,大腦說,骨骼肌你來產熱,抖抖就熱了。

熱了怎麼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大腦說,皮膚你把毛孔都打開,來不及排熱的話就流汗!

2. 是什麼導致了發燒?

「人食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呢?」是不是吃壞了我們暫且不表,人體確實會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病毒啊,細菌啊,往往喜歡往人體裡鑽,完成它們傳宗接代的任務。它們生前或者死後會產生一些東西,我們叫「外源性致熱原」,就是外來的導致發燒的「壞蛋」。

它們侵入以後,人體總得反抗啊。白細胞就產生一堆細胞因子去攻擊它們。可惜這些細胞因子很多也會引起發燒,叫「內源性致熱原」。腫瘤和其他一些疾病還會自己產生這些內源性致熱原。大腦受到這些致熱原的刺激以後,就像打了興奮劑,嗨了!就把體溫給升高了。

3. 體溫怎麼升高?

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唄。肝臟是人體的大工廠,打了興奮劑以後,工人們加班加點幹活,代謝旺盛,產熱就大大增加了;這時骨骼肌產熱相對比較少,除非您在「打哆嗦」(寒戰);然後,皮膚散熱速度跟不上,甚至關閉毛孔了(寒戰的時候它以為很冷)。這樣,就出現了發燒。

發燒真的是件好事嗎?

網上有傳言說,發燒是件好事,應該任由它發。真的是這樣嗎?

好處:說明身體在清除病原菌

受致熱原的刺激,身體像是打了興奮劑一樣,不僅把體溫升高了,同時還調動身體中的免疫系統,全身的細胞啊體液啊這些防禦部隊都動員起來了,把外來的病原該吃的吃掉,該殺的殺掉,不能幹掉的也讓你長得不好(細菌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在 35℃~37℃)。

所以,發燒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能夠不藉助外來藥物的作用,自己就能把身體內的病原菌清除了,短時間內毛病就好了。

壞處:發燒太久,身體消耗太大,有危險

但是,也不能一直讓身體處在發燒的狀態,就像是興奮劑打多了打久了也不行啊,消耗了大量的後勤補給,又產生了很多垃圾清除不掉。此時防禦部隊的作戰能力就逐漸下降了。

高熱時間太久,大腦不但指揮不動部隊,而且聲嘶力竭了半天,自己也不行了,最終進入抑制昏迷狀態。而小孩由於腦功能還不完善,甚至可以出現高熱驚厥。這些情況都是十分危險的,一定要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幫助。

如何處理髮燒?

首先 ,要正確地測量體溫,記錄每天的體溫變化情況,尤其是最高體溫的情況。在就診時,這記錄會是醫生的好幫手。

量體溫之前,不能吃東西,也不能進行走路等運動,安靜地在室內呆半小時以上。這樣測出來的體溫才是真實的體溫。相對腋溫會受出汗等影響而言,測量口溫得到的溫度更準確。將消毒後的體溫計水銀面甩至35℃以下,然後體溫計頭端放於舌下,緊閉口唇,5分鐘後看水銀柱升高到多少。由於正常人每天不同時間體溫也會有高低變化,可以多量幾次,或者您覺得體溫最高的時候量一下。每天最高的體溫,對病情來說,最有判斷價值。

如何正確處理髮燒?

1. 吃感冒藥:如果剛剛開始發燒,還有流涕、鼻塞、噴嚏等症狀,體溫高得很難受,可以適當用點感冒藥。在不舒服的時候吃就可以了。不需要定時吃,也不要超量服用。

2. 多喝點水:如果只是急性發燒(短於2周),不伴有其他症狀(比如劇烈咳嗽、咳膿痰、頭痛等等——這些往往是身體自己處理不來的信號),精神狀態不錯,可以先等等看,多喝點水(幫助防禦部隊工作)。但還是建議要及早就診。

3. 儘早就醫:如果您發燒持續 3 周以上,體溫多次超過 38.3℃,經過醫生至少 1 周的初步檢查,還不能告訴您是什麼診斷的話,那我只能遺憾地告訴您,這叫「發熱待查」。這是醫學上極富挑戰性的一大類疾病,需要有經驗豐富的醫生給你對症檢查了(此時還不是對症下藥),甚至最後還是有可能查不清楚。您能做的,只能是配合醫生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天氣忽冷忽熱 小心BB發燒(二)
    天氣忽冷忽熱,加上秋天天氣乾燥,爸爸媽媽要記得多讓寶寶喝水,細心呵護寶寶,寶寶才不容易生病哦。 嬰兒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病,
  • 天氣忽冷忽熱 小心BB發燒(三)
    天氣忽冷忽熱,加上秋天天氣乾燥,爸爸媽媽要記得多讓寶寶喝水,細心呵護寶寶,寶寶才不容易生病哦。 發燒嬰兒的護理方法1、休息和睡眠高熱會增加小兒的能量消耗,此時增加小兒的睡眠時間
  • 寶寶感冒發燒怎麼辦? 正確處理三階段
    該不會發燒了吧?」「哇!燒到38度,要不要趕緊給寶寶吃退燒藥啊?」家長們常為了寶寶發燒而焦慮不安,總是想立即求助於醫生,深怕發燒會讓寶寶的頭腦燒壞掉;其實,許多觀念與作法都是錯誤的,清楚發燒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是最正確的!
  • 孩子發燒,烏龜背上了黑鍋
    但現在居然有謠言說孩子玩烏龜會讓孩子發燒生病的!真的會是這樣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吧。寵物龜,特別是巴西龜每年在國外都會有許多烏龜引起人類感染沙門氏菌病的報導,讓很多家長談龜色變!據說龜殼小於12釐米的寵物龜引發沙門氏菌病的風險尤其高,而且攜帶有沙門氏菌屬的寵物龜通常不會表現出患病狀態,其糞便裡的細菌也不能被檢出。
  • 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推薦太子金顆粒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寶寶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呢?應該如何應對如果確定孩子是積食發燒,各位家長一定要冷靜對待,引起積食發燒的根源在積食消化不良造成的內熱不退,因此,必須要先化積通便,排出體熱,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法應對:適量運動助消化。
  • 天氣忽冷忽熱怕孩子感冒發燒?關於兒童發熱這些你不得不了解!
    面對這樣的天氣,不少家長害怕孩子給天氣「忽悠」到感冒發燒。不要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李思濤來給大家講解,如何預防孩子發熱以及如何應對孩子發熱狀況。讓我們來聽聽他的解答。兒童發熱與成人相比的話,還是有些自己的特點。
  • 孩子感冒發燒怎麼辦?——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但其實發燒僅僅是疾病的症狀,並不是疾病本身。 發燒通常意味著孩子的免疫系統正在抵抗外界感染,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打了疫苗以後會發燒的緣故。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要著急去醫院輸液,因為一般的感冒發燒並不需要靜脈輸液。
  • 疫情當前,孩子發燒就醫指南
    最令人擔憂的便是孩子的身體了,生怕孩子發燒。因為孩子的免疫力比較低,家中一旦有孩子發燒一家人就會手忙腳亂!疫情期間有些家長對於是否到醫院給孩子看病非常茅盾。一方面擔心孩子的病情會加重另一方面更擔心到醫院後會感染到其他病菌!孩子生病發燒了到底要不要去醫院呢?答案是肯定的。現本人帶孩子看病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我家孩子前幾天因扁桃體發炎發燒到37.5℃。
  • 天氣忽冷忽熱,發燒感冒增多--大河網
  • 實用口語:該死的「感冒發燒」的英語怎麼說?
    我感覺有點發燒。   「feverish」一詞是從 「fever」變過來的,意思就是「發燒的,發熱的」。   舉個例子: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aby?   ----Oh, I feel feverish. (= I have a fever.)
  • 為何寶寶發燒了,醫生讓檢查尿常規?對此,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
    寶寶發燒的情況下,父母都會比較著急,會第一時間帶著寶寶去看醫生,但許多家長在聽到醫生要求留尿時,總是會心生疑惑,孩子只是發燒而已,為何要檢查尿常規呢?對此,很多家長都非常的不能理解,今天就和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原因。寶寶發燒,為何要檢查尿常規?
  • 體溫多少算發燒?燒到多少度需要用藥?很多人都沒有做對
    發燒,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一般吃藥後,情況就能逐漸緩解。對於發燒這個事情,其實很多人也存在誤解,就是覺得發燒了就要用藥,不管燒到多少度,覺得先用藥就是對的。卻不知道你理解的發燒,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發燒,隨便亂用藥,對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不想給身體增添麻煩,就要及時了解清楚。
  • 特殊時期孩子發燒怎麼辦?這幾種錯誤護理方式要避免!
    這個特殊的冬天,一旦娃生病、發燒,媽媽的生活就進入了 「極度困難模式」:一個朋友說,前不久孩子發燒,自己就沒怎麼合過眼,一會兒量一下體溫,看高了就趕緊拿毛巾用溫水給孩子擦手心、腳心。現在情況特殊,也不敢去公立醫院,心疼孩子做核酸檢測,也怕人太多再傳染了其他病。想著能不去醫院就不去,先找個小診所看看。
  • 蠍後遭「吻」發燒了
    倫敦《泰晤士報》26日報導,馬來西亞「蠍子女王」荷桑自22日以來,把自己置身於布滿6000隻蠍子的玻璃箱內,計劃與蠍子共處35天,以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不過,荷桑這項計劃才進行5天,她的臉部已被蠍子叮遍,並出現發燒症狀。  荷桑此舉在距離吉隆坡東北約250公裡的關丹市一座購物中心進行,她希望在近4米寬3米高的玻璃箱內,呆到9月25日。
  • 天氣忽冷忽熱感冒多 醫生:有這些症狀儘快就醫
    西部網訊(見習記者 馬晴茹)近期,西安天氣忽冷忽熱,導致患感冒的人較多,而小孩免疫力相對較弱,更容易生病。今天(5月20日)上午,西部網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看到門診掛號處、霧化室、輸液室、醫生診斷室、醫院走廊擠滿了帶著孩子的家長。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出現哪種情況需要馬上送醫?
    在某些疾病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發燒,如果留意到寶寶體溫不正常,有發燒的趨勢,最好馬上到醫院就診。通過醫生的診斷明確引發身體發熱的原因,對症處理,才能讓寶寶恢復身體健康狀態。這時就需要提前去了解相關的常識,那麼,寶寶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燒呢?在臨床上,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很多的炎症,感染情況出現就會導致寶寶發燒。
  • 寶寶發燒時最怕出現這3種情況,爸媽先別慌,3步教你輕鬆應對!
    每個媽媽最擔心的肯定就是自己的寶寶生病,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最害怕發燒,只要寶寶一發燒,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非常的焦慮,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發燒只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而退燒藥主要目的並不是降體溫,而是讓寶寶感覺舒服,有很多媽媽會擔心吃了醫生開的退燒藥沒用,其實這個沒用有很多的理解,下面把大家常說的「沒用」,拆解成三個具體的點
  • 幼兒發燒注意7大危險情況,一出現應儘速就醫
    入冬以來,氣溫偏低,病菌蠢蠢欲動,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兒科急診人數明顯變多,兒童發燒是兒科急診最常見的主訴,家屬常因小孩發燒不適,而焦慮不安。『幼兒發燒七大危險情況』,家長應立即就醫。
  • 日本男主持發燒38度堅持工作6天後,與兩名同事一同確診新冠
    富川悠太在4月3日出現了發燒的症狀,但只過了一小時就退燒了,到了4日又出現發燒症狀,並在當天通知了製作人自己第二天去檢查。沒想到第二天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因此他沒有去醫院,而是選擇繼續工作。直到7日工作時感覺嗓子有痰,8日爬樓梯感到呼吸困難,隨後在9日他向製作人作了報告,但綜合各方面後決定繼續工作播報新聞。9日過後是休息日,他前往醫院檢查,並在11日確診了新冠肺炎。
  • 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