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加上秋天天氣乾燥,爸爸媽媽要記得多讓寶寶喝水,細心呵護寶寶,寶寶才不容易生病哦。
嬰兒發燒的原因
發燒不是病,它只是身體的一項示警徵兆,告訴我們身體內恐怕有問題,可能是疾病因素,也可能不是。為什麼幼兒容易發燒呢?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系統發布還不成熟,再加上身體的抵抗力比較差,受到感染的機率比較高,所以常會有發燒的情形出現。很多身體疾病確實會造成發燒,如各式病毒、細菌的感染髮炎、腫瘤癌症、自體免疫疾病、脫水等,這些都需經過各式檢查才能確知,且需加以適當的治療處置。
有許多發熱是屬於非病態性原因所引起的,例如:
1、運動過度,體內過量活動所產生的熱量無法散出,而使暫時的體溫提高。
2、預防針注射後的短暫發燒,是因身體對疫苗的反應作用。
3、嬰幼兒包裹衣物過多,體熱無法散去。
4、剛喝過溫熱的水(測量口溫)。
5、剛洗完熱水澡。
使用兒童退燒藥的方法
當然,在退燒方法中,最方便且迅速的莫過於使用退燒藥,而每位寶寶家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退燒藥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級,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
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父母不必一時性急,因小失大。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併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燒的效果。千萬要記住,「藥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藥物(包括退燒藥)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但卻沒退燒,反而燒得更厲害,因為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
總之,寶寶發高燒,父母不必愈來愈緊張,只要按照上述各種建議,觀察寶寶活動力、補充水分、必要時適度退燒,體溫多半可獲得降低,翌日再帶寶寶就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