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的情況下,父母都會比較著急,會第一時間帶著寶寶去看醫生,但許多家長在聽到醫生要求留尿時,總是會心生疑惑,孩子只是發燒而已,為何要檢查尿常規呢?對此,很多家長都非常的不能理解,今天就和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原因。
寶寶發燒,為何要檢查尿常規?
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個三個月大的男孩,以往身體都非常的健康,現在發燒了,測量溫度為39度,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並且精神狀態也還不錯。家長認為孩子狀態還行,所以在醫生要求檢查尿常規時提出了疑問,不太想進行尿常規檢查,認為是沒有必要的。醫生對此也給出了解釋,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很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引起的,但由於症狀不明顯,寶寶又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因此藉助尿常規檢查可判斷是否有尿道感染。經過檢查發現,寶寶的尿液中有大量的白細胞。
寶寶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當出現小便疼痛、夜尿、或是尿液有異味時,可能會知道告訴家長。但嬰兒出現不適感時,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來提醒家長,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家長就無法知道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因此發燒時是需要進行尿常規檢查的,通過收集尿液,可判斷是否存在尿道感染。
上文提到的3個月的男孩,經檢查尿液中白細胞數量較多,代表著孩子出現了泌尿道感染。腎臟負責人體內物質的過濾,可以將白細胞、蛋白質等等阻擋在裡面,如果是出現了泌尿道感染的現象,通透性會增加,當中的物質就可能會過濾出來,繼而出現某項指標異常的情況。
看到這裡,相信家長們應該明白了醫生讓檢查尿常規的原因,如果確診有泌尿道感染,可及時的採取措施來緩解寶寶的不良症狀,如果沒有,自然是好的,檢查一下,也能放心一些。如果是寶寶已經發燒了一段時間,精神狀態很差,建議抽血進行檢查,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感染了肺炎、中耳炎等等疾病,藉助抽血可知道血液裡一些成分的指數,繼而來判斷感染的嚴重程度。
通過血常規,可以知道是否有病毒感染,是否有貧血等症狀,醫生要求寶寶進行某些檢查時,都是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的,並不是不需要也讓寶寶檢查一遍,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太質疑。
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反覆發燒,持續幾天,且都是高燒,很可能是幼兒急疹,退燒後軀幹部位會出現丘疹,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消失。寶寶患上急性中耳炎時,會有發燒的症狀,部分寶寶會哭鬧,也會有寶寶不停的抓耳朵,出現這些症狀時,需引起警惕。寶寶皮膚軟組織受到感染時,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家長忽視,情況嚴重時寶寶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出現該現象時,需及時就醫。
由於發燒的誘因有很多,所以家長不能輕視。如果是三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咳嗽、不停的哭鬧等等,家長不要以為寶寶只是在鬧脾氣,如果感覺到不對勁,不管有沒有發燒的症狀,都最好是帶著寶寶做個檢查,避免存在潛伏嚴重的感染。如果是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出現了發燒的現象,可以先觀察一下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寶寶精神很好,能吃能玩,只是體溫比較高而已,可以先進行觀察。但要定時對寶寶的體溫進行監測,如果是發現異常,也需要及時就醫。年齡較大的寶寶病情穩定時,家長可以先自行處理,但如果反覆發燒,或是有其它異常症狀,則需要進行專業的檢查。
寶寶的身體和成年人不一樣,身體會比較虛弱,免疫力差,很容易被病菌侵襲。患病之後,恢復能力也沒有成年人好,如果某些問題得不到重視,情況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會給寶寶的身體帶來嚴重的損傷。看病時,該檢查的項目還是要檢查的,若是遺漏掉一些檢查,可能無法及時發現病症,自然也無法採取相應的措施,對寶寶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