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耳朵很重要 寶寶中耳炎典型症狀及治療方法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保護耳朵很重要 寶寶中耳炎典型症狀及治療方法

--寶寶中耳炎症狀

中耳炎是由於耳咽管( 連通中耳腔和鼻腔後壁)功能不良或阻塞,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引起聽力障礙,甚至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和學習能力差。有以下這些表現,寶寶可能患上急性中耳炎了:

1、發燒

發燒是急性中耳炎的代表症狀。寶寶連續3 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儘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2、撓耳朵

孩子在2歲以前是說不清自己什麼地方疼的,不過,他會用行動告訴你。如果他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左右搖頭

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因為耳朵裡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5、耳朵積水

急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內會積水,鼓膜腫脹。鼓膜穿孔時,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幹皮,就要注意了。

6、聽力不好

鼓膜裡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 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寶寶中耳炎治療方法

<急性中耳炎>

-定義

幼兒罹患上呼吸道感染(俗稱的感冒)後約三周內,中耳腔出現發炎的狀況,則可稱為急性中耳炎。

-引發原因

原因1:上呼吸道感染

專家表示,中耳炎是嬰幼兒常見的耳道疾病,感染途徑經常是因為嬰幼兒本身已有上呼吸道感染(流鼻涕、咳嗽)的徵兆,加上嬰幼兒的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耳咽管的位置和鼻腔幾乎是平行,呼吸道的病菌容易經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進而造成中耳感染髮炎。

六歲以內的嬰幼兒是罹患中耳炎的高危險群,秋冬、初春則是好發季節。專家解釋,因為小朋友的免疫力較差,加上秋冬氣候寒冷、初春早晚溫差大,小朋友多處於密閉空間內,容易互相傳遞病菌(尤其是在託兒所或幼兒園),不僅提高上呼吸道感染(俗稱的感冒)的機率,也更容易引發中耳炎。

原因2:過敏性鼻炎

專家表示,容易引發幼兒罹患中耳炎的原因除了「上呼吸道感染」以外,「過敏性鼻炎」也是引發中耳炎的原因之一。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是一直打噴嚏、擤鼻涕、流眼淚,尤其當患者在搓揉鼻子或遊泳、大哭時,鼻腔分泌物容易被再次吸入或逆流進入中耳,進而引發感染。

一般來說,引發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以花粉和黴菌為主,但是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或過敏體質的幼兒,也會比一般體質的小朋友更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因此無形當中,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也更容易罹患中耳炎。

-症狀

觀察點:發燒、幼兒一直拉扯耳朵、哭鬧不停

「耳朵明顯疼痛,且伴隨發燒」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狀,不過,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家長可以藉由下述幾點來觀察寶寶:

1. 幼兒已經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鼻涕)的跡象。

2. 幼兒半夜突然哭鬧不休,臉色漲紅,且伴隨拉扯耳朵的動作?

3. 幼兒的頭部會一直轉動、磨擦枕頭,尤其是靠近耳朵的地方?

4. 幼兒的耳膜漲紅,且有點腫脹。

使幼兒出現上述情形,請儘速帶寶寶前往就醫,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

-併發症

急性中耳炎假使沒有給予適當治療,導致中耳腔長期發炎,那麼則可能會並發傳導性聽力障礙、顏面神經麻痺、內耳迷路廔管、內耳迷路發炎、腦膿瘍,腦膜炎等。

-治療方式

1. 口服抗生素治療

專家表示,通常醫生會先開立抗生素治療,並搭配鼻咽管黏液抽吸,療程約10天,假使幼兒服用抗生素2~3天後,仍持續有發燒(退燒之後,隔一陣子又發燒)和耳痛的狀況,那麼請家長帶寶寶複診,醫生可能會考慮更換抗生素治療。

2. 耳膜切開引流手術

假使中耳炎患者經規律服藥超過六周,耳膜發炎的症狀仍未改善,醫生會視狀況建議施予耳膜切開引流手術,不過因為幼兒年紀太小,加上現今的抗生素治療相當進步,所以進行手術治療的機率較低。

<慢性積液性中耳炎>

-定義

患者感染急性中耳炎後,中耳持續出現積水的狀況,且持續約2~3個月,則可稱為「慢性積液性中耳炎」。

-引發原因

在急性中耳炎的發炎反應後,因為鼻咽腔、耳咽管等呼吸道黏膜受到感染,所以開始引發寶寶的耳道出現積水的狀況。

-日後併發症

觀察點:中耳炎持續感染超過2個月,寶寶聽力似乎受到影響。

專家表示,患者的聽力受到影響、頭痛、耳鳴是積液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狀。但是大部分的患童在痊癒後,聽力受損的部份也會逐漸好轉。不過需注意的是,長期積液性中耳炎對耳朵還是可能會造成諸多影響,包括耳膜永久性穿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硬化症、沾黏性中耳炎、聽小骨壞死、耳膜凹陷袋、膽脂瘤(珍珠瘤)及感音性聽障等,因此家長的密切觀察和專業醫生診斷還是相當必要的!

-治療方式

專家表示,假使經醫生觀察,幼兒沒有感染其他病症,約75~90%的積液性中耳炎可以經自體吸收而痊癒。抗生素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感染,以及預防後續的其他併發症,所以當寶寶的中耳發炎狀況演變成慢性的積液性中耳炎,醫生會先觀察寶寶的狀況,假使寶寶同時還有鼻咽腔發炎的狀況,或是經耳腔鏡觀察發現有混濁狀的膿狀物,醫生才會考慮開立抗生素治療,否則抗生素在積液性中耳炎上是不太有治療效果的。

如果幼兒有顯著的聽力受損,鼓膜或中耳有變化,則需施以中耳通氣管置入,如果有增殖體發炎或後鼻道阻塞、慢性鼻竇炎,則會考慮施以增殖體切除手術。

關注「寶寶育兒親子課堂」,提供最全面的孕期知識、親子、早教、育兒等內容!讓寶寶健康成長!微信公眾號:yuerqinzi888,掃描下面二維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的症狀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耳朵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一旦耳朵出現病症,會影響人正常的生活。而耳科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中耳炎,中耳炎的危害特別大,幾乎是遍布全身的,如果患有中耳炎,您一定要重視。但是我們並不了解中耳炎到底是什麼?它的症狀是什麼?又有哪些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些關於中耳炎的知識。中耳炎是什麼中耳炎,屬於耳科疾病,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耳科疾病。
  • 耳朵如果出現這3種狀況一定要注意,可能是中耳炎的症狀!
    中耳炎是非常常見的耳朵的炎性病變,在臨床上分為化膿性中耳炎和非化膿性中耳炎兩種類型,好發於兒童。很多人都對中耳炎並沒有多少了解,乃至症狀發生的時候不能及時的接收到信號,從而引發較為嚴重的後果,導致聽力的永久性下降,甚至耳聾。中耳炎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中耳炎的發病率僅次於感冒,很多家長並不知道
    據調查顯示:62%的寶寶在1歲內都患過急性中耳炎,3歲以內的比例更是高達83%早知道什麼是中耳炎?我們的耳朵裡有一層薄薄的鼓膜,把耳朵的通道分隔成兩部分,外側的叫外耳道,內側就叫中耳。中耳包括鼓膜、聽骨鏈、鼓室和咽鼓管等結構。中耳炎就是發生在中耳腔的各種炎性病變,是耳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 耳朵不舒服?如何判斷是不是中耳炎?
    02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也是小兒常見,與分泌性中耳炎區別在於前者的中耳積液不含細菌或很少檢查到細菌,臨床症狀比較平穩,後者為膿液,為細菌感染所致,患兒會有明顯耳痛等急性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容易產生併發症。
  • 急性中耳炎有什麼症狀
    耳朵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且中耳炎的危害極大,發現中耳炎的症狀儘早到醫院檢查治療,避免因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加重,那麼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有哪些呢? 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症狀: 化膿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說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能的發熱、嘔吐等。其後果是併發症,嚴重的併發症有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
  • 寶寶經常抓耳朵,真是癢那麼簡單嗎?可能在傳遞這些信號,要重視
    如果家長一旦發現寶寶有抓耳朵的行為,千萬不要大意,這也許是寶寶傳遞的「信息」,寶寶身體不舒服。寶寶經常抓耳朵,家長可不能不在乎,也許是寶寶在「暗示」什麼1、長牙。當寶寶長牙的時候,牙齒會頂破牙齦,破齦而出,牙齦紅腫疼痛。牙齦的腫痛會刺激到牙齦周圍的神經與組織,當這種感覺傳到耳朵附近時就會造成一種錯覺,讓寶寶以為是耳朵瘙癢引起的。
  • 寶寶鼻塞流鼻涕?比打針吃藥更好的方法是這個
    鼻塞的孩子更遭罪,吃不香也睡不好……流涕和鼻塞是普通感冒的典型症狀,眾所周知,普通感冒是不用吃藥也可以自愈的。但看著娃難受,爸媽那個焦心啊,有什麼法子能讓孩子更舒服一些呢?當然有!今天,丁香媽媽就請兒科醫生孔令凱,教大家一個有效緩解鼻塞鼻涕不適的神奇妙招——物理洗鼻。
  • 耳朵不舒服卻要治鼻子?分泌性中耳炎是個啥?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場感冒之後,感覺耳朵堵堵的, 然後聽力也開始下降了,耳朵悶悶的,但是好像不痛也不癢, 更有甚者在耳朵覺得堵了一陣子之後,開始整個耳朵內部疼痛,連帶著頭疼, 喉嚨發炎等症狀。 去醫院就診後,醫生說是「分泌性中耳炎」,然後開了一些治療鼻子的藥物。
  • 成都民生耳鼻喉科普:「膽脂瘤型中耳炎」——耳朵裡的破壞王
    通常我們對中耳炎的印象有三點——耳痛、耳流膿、鼓膜穿孔。其實,並非所有的中耳炎都具備這三個特點,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中耳炎——中耳膽脂瘤,也叫「膽脂瘤型中耳炎」,它還有個稱號——耳朵裡的破壞大王。  膽脂瘤雖然有「瘤」字,卻不是真的瘤子,而是能產生角蛋白的鱗狀上皮在中耳、上鼓室、乳突、巖尖的聚集。
  • 耳朵流膿,都是中耳炎?
    耳朵流膿,都是中耳炎?楊醫生,聽說中耳炎好不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此可見,耳朵「流膿」並不一定是中耳炎,也可能是外耳道的細菌或者真菌性感染的炎症或者繼發的溼疹,甚至有時候只是耳道裡面有耵聹的時候,耳朵進水以後耵聹泡水流出來,
  • 耳朵內疼痛是什麼原因,可能是三種疾病導致,早發現及時治療
    很多人經常會出現耳朵疼的現象,有的人也可能是耳朵裡面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治療,但其實耳朵裡面疼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如果出現類似症狀的話,應該及時到醫院去進行治療。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耳朵裡面疼是怎麼回事,經過醫生的指導我們可以知道,耳朵裡面疼可能是因為一些原因引起了外耳道發炎,有可能是因為經常掏耳朵或者是耳道進水而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可能是因為感冒上火引起了中耳炎,或者還有一些其他外在的原因,比如說經常用耳不當也會引起相關的症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具體看一下耳朵疼都可能患了哪些病。1.
  • 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別讓耳朵裡的小毛病變成大件事
    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診了一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李小姐,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她的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導致需要進行耳內鏡微創手術。 醫生指出,急性中耳炎第一次「犯病」多是由於兒童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每年冬春上呼吸道疾病高發,12歲前的兒童如出現相關症狀,家長需特別注意,切忌把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 視頻|耳朵總癢是中耳炎的前兆嗎?
    中耳炎的症狀之一是耳朵癢,如果耳朵癢說明可能已經患上了中耳炎。
  • 得了中耳炎有哪些表現,3種緩解方式,看看是否適合你
    中耳炎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疾病,得了這種疾病之後,會對人們正常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認真展開對中耳炎這種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式的學習,對人們更好的認識這種疾病有著很大的幫助。如果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慎得了中耳炎,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 保護耳朵從現在做起來,防止耳背,聽不見!
    但是,我們日常其實很多的生活習慣都在不斷的損害著我們的耳朵,如遊泳進水,長時間戴耳機聽歌,為了時尚,滿耳朵大洞,都是非常不好的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日常如何來保護耳朵?【掏耳】有些人在耳朵瘙癢難忍的時候,都習慣使用耳掏進行掏耳,緩解瘙癢症狀,但掏耳其實是一個不良的習慣,因為人在掏的時候會容易對耳朵造成一定的損傷,外在的細菌會在掏耳的時候,慢慢進入衛道中,如果衛道裡有細菌的話,就會容易引起耳道的發炎,這種發炎是很難治療的,如果不甚造成了鼓膜穿孔,就會容易形成耳朵發炎,影響耳朵的聽力。
  • 如何判斷是小兒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是發生於兒童的中耳炎症,是由於咽鼓管功能障礙、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進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或免疫反應所致。那麼如何判斷小兒中耳炎?濰坊耳鼻喉專家介紹小兒中耳炎典型症狀有: 1.耳痛 急性中耳炎表現為夜間或睡後突發耳痛,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 耳朵長凍瘡的治療方法 冬天凍了耳朵又紅又癢怎麼辦
    凍耳朵也造成很多生活不便,耳朵感覺到很不舒服,有紅腫瘙癢的症狀,影響美觀,因此出現了凍耳朵的情況之後,要採取果斷的治療措施,為了大家的健康,下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1、藥物治療的方法  凍耳朵已經算是比較嚴重了,凍裂紅腫甚至流膿,危害肌膚,因此可以使用外用的金凍寶凍瘡膏進行治療,中藥草本配方 ,能夠對於耳朵的凍傷肌膚活血化瘀,生肌止癢,促進癒合,從而使耳朵慢慢恢復健康。
  • 我們的耳朵經常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我們的耳朵經常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們的耳朵發癢,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們的耳朵裡面有耳道皮脂腺細胞分泌出來的一些物質積聚,這些分泌物積聚多了就形成了耳屎。這些耳屎聚集多了,就容易引起我們的耳朵發癢。但是這些耳屎會在我們平時的說話,咀嚼食物,運動中都會帶動它,使它自然脫落。這也就是說明我們是不需要過度掏耳朵的。
  • 怎樣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
    羅仁忠說,耳朵的構造很特殊,裡面是骨頭,外面包著一層皮膚,兩者間沒有其他可起到緩衝作用的肌肉組織等。所以,中耳炎一旦發病,公益慈善,會劇痛難忍。嬰兒雖然說不出來,可是只要動動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動作,都會壓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寶寶可能會在吃東西時煩躁、哭鬧,也可能不願入睡。 二是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
  • 寶寶總是抓耳朵,不一定是因為癢,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不過並非所有的抓耳朵都是中耳炎引起的,具體還得看其它幾個表現。在《美國兒科學會 育兒百科》一書中,對中耳炎的症狀是這麼介紹的:中耳炎通常會造成疼痛,但並不總是如此的。大一點的孩子會告訴父母他的耳朵像被燒一樣疼,但是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扯著自己的耳朵哭鬧。尤其是吃奶時,哭鬧的更厲害,因為吸吮和吞咽會對中耳造成壓力,使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