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孔令凱 丁香媽媽
開始降溫以後,很多孩子都被鼻涕和鼻塞所困擾:鼻涕呼哧呼哧往下流,家長恨不得走幾步就給擦擦。鼻塞的孩子更遭罪,吃不香也睡不好……
流涕和鼻塞是普通感冒的典型症狀,眾所周知,普通感冒是不用吃藥也可以自愈的。但看著娃難受,爸媽那個焦心啊,有什麼法子能讓孩子更舒服一些呢?當然有!
今天,丁香媽媽就請兒科醫生孔令凱,教大家一個有效緩解鼻塞鼻涕不適的神奇妙招——物理洗鼻。
左鼻孔進右鼻孔出
孩子鼻腔更輕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洗鼻,就是使用海鹽水或者生理鹽水,從一個鼻孔進入,然後把鼻涕從另一個鼻孔衝洗出來。
為孩子洗鼻可以輔助治療鼻炎、鼻竇炎等鼻部疾病,能增加舒適度,改善症狀。
感冒或過敏會讓孩子鼻腔黏膜腫脹,鼻涕增多,導致鼻腔堵塞,影響呼吸,小寶寶吃奶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各種病毒、細菌、炎性介質等刺激物在鼻腔鼻竇裡聚集,通過洗鼻清理鼻腔,能有助於炎症消退。
特別是對於太小的寶寶還不會主動擤鼻涕,及時洗鼻可以衝走這些髒東西,能緩解鼻塞並減輕鼻黏膜腫脹。
圖片來源:網絡
看上圖是不是神奇又驚訝?孩子小小的鼻腔裡竟然藏了這麼多髒東西!(真是又萌又噁心)
讓我們來看看洗鼻時鼻腔內部的變化。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洗鼻,可以把鼻涕、過敏原、病毒、細菌等刺激物衝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質的濃度,改善鼻腔通氣,讓孩子呼吸順暢。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情況下需要洗鼻呢?
只要孩子鼻涕多、濃,導致鼻塞不適都可以洗鼻。
無論是過敏性鼻炎還是感染性鼻炎,無論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洗鼻統統都適用,鼻塞、流鼻涕等不適都可以在洗鼻後有效改善。
不同年齡的孩子
洗鼻方式有講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 新生兒和嬰兒
1 歲以內的寶寶推薦用鹽水滴鼻劑進行洗鼻。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App
讓寶寶側躺,滴鼻劑衝洗朝上的鼻孔,注意對著鼻腔擠,不要對著鼻中隔(鼻孔中間的軟骨)擠,「biu」地一下把鹽水擠乾淨就行了,給娃擦乾淨流出來的鼻涕,再反過來側躺,洗另一側鼻孔。結束後把寶寶抱起,給寶寶擤鼻子。
操作時記得要保證被衝洗的鼻孔始終在上面。
家長可以按照視頻中的方法來操作
▼
除了滴鼻劑,還能使用海鹽水噴霧、鼻吸球或者注射器的洗鼻器來給寶寶洗鼻。
圖片來源:網絡
寶寶稍大能坐穩後,可以選擇坐著洗鼻,讓孩子稍微向前低頭就行了,保證鼻涕能流出來,儘量保持孩子張著嘴,這樣孩子鼻腔內、耳部壓力沒那麼大,能舒服些。
2. 幼兒( 1~3 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可以選擇用注射器式或者擠壓式的洗鼻器洗鼻。注意,孩子如果之前沒有接觸過洗鼻的話,可能不樂意讓你給他洗,這就要注意方法策略啦。
洗鼻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張著嘴,或者一直發「啊」的聲音、哈氣,能舒服些,也能避免鹽水進入氣道發生嗆咳。
3. 3 歲以上的大孩子
如果孩子鼻涕比較黏或濃稠,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用注射器式來操作可能鹽水量不夠,那麼就需要使用鼻噴劑或洗鼻壺了,具體姿勢和上面的方法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以上洗鼻器等都配有專門的洗鼻用鹽水,更推薦大家直接購買,不要在家裡自行配置!操作不當會不衛生!
也千萬不要用清水給孩子洗鼻,清水屬於低滲透壓水,衝洗反而會引起鼻塞加重,長期使用對鼻腔黏膜有損害。
*目前關於洗鼻治療,沒有統一的權威指南,以上方式方法,由作者在各種洗鼻文獻中摘錄,結合臨床經驗推薦。
洗鼻會不會嗆到?
會不會得中耳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在給很多家長推薦洗鼻的時候,大家都比較關注安全方面的問題。
1. 孩子洗鼻會不會嗆到?
孩子洗鼻時確實會有些不舒服,但是這個程度是可以忍受的。
只要姿勢正確就不會嗆到——把孩子的頭向前傾,不要仰著頭,迅速地把水噴入鼻腔,記得讓孩子張嘴,發「啊」或哈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 給小寶寶洗鼻會不會導致中耳炎?
很多家長會擔心,洗鼻的時候壓力大,容易把鼻涕衝到耳朵裡導致中耳炎。
鼻腔衝洗比較溫和,目前沒有發現造成中耳炎的病例。
鼻腔和耳朵之間有一個組織叫做咽鼓管,是可以通過「打開—閉合」來調節耳朵內外壓力。洗鼻時一定要讓孩子張開嘴,或長喊「啊啊啊」,就可以讓耳朵內外的壓力一致了,這個道理就和我們坐飛機起飛降落的時候張開嘴一樣,會讓耳朵更舒適。
即使不慎把鼻涕衝進了耳朵,鼻涕也會由咽鼓管向鼻腔排洩功能而排出來,所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而且孩子患有鼻腔炎症時,咽鼓管在鼻咽處的開口多因為腫脹而閉合了,更不容易把鼻涕噴進去。
圖片來源:網絡
3. 孩子不接受洗鼻怎麼辦?
家長可以自己親身操作演示給孩子看,或者玩過家家拿娃娃做演示,大一點還可以給孩子看看視頻,邊看邊講解。
洗鼻時一定要讓孩子張開嘴,或長喊「啊啊啊」,讓耳朵內外的壓力一致,孩子舒服了,可能就能接受了。
建議儘量正面引導,不要強迫,如果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以後再想嘗試就難了。
孩子實在不願意也可以等娃長大一點再試,有些寶寶經過幾次洗鼻,覺得洗完特舒服後,還會搶著要做呢。
如果孩子洗鼻時,出現頭疼、耳朵疼等不適表現,也不要強迫孩子。
本文經由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副主任醫師 馬學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治醫生 潘春晨 審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