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到來,對與新手爸媽來說,迷茫、無措、欣喜,更多地是擔心,擔心自己沒有經驗照顧不好寶寶,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不知道哭鬧的原因,看著寶寶哭鬧,束手無策。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寶媽看見寶寶總是抓自己的小耳朵,抓得特別用力,耳朵紅彤彤的,甚至有時候抓破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很多寶媽很困惑。如果家長一旦發現寶寶有抓耳朵的行為,千萬不要大意,這也許是寶寶傳遞的「信息」,寶寶身體不舒服。
寶寶經常抓耳朵,家長可不能不在乎,也許是寶寶在「暗示」什麼
1、長牙。當寶寶長牙的時候,牙齒會頂破牙齦,破齦而出,牙齦紅腫疼痛。牙齦的腫痛會刺激到牙齦周圍的神經與組織,當這種感覺傳到耳朵附近時就會造成一種錯覺,讓寶寶以為是耳朵瘙癢引起的。所以,在出牙期就會經常看到寶寶抓耳朵的現象。
2、好奇。寶寶在長身體的時候,會對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外部的所有的東西很好奇。如果發現寶寶在拉扯自己的耳朵,很有可能是剛發現,對耳朵很好奇,好奇心驅使下,才會拉扯著想看清楚。六個月以內的寶寶,身體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遇到耳朵不舒服時,只能通過扯自己的耳朵,以引來家長的注意力。如果家長發現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帶寶寶去醫院做個檢查為好。
3、中耳炎。6個月~歲的孩子最容易感染中耳炎。小寶寶感染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有:一、餵奶姿勢不正確;二是耳道內進入髒水所致。當寶寶生病時伴隨著又發燒的症狀,吃退燒藥也不管用,此時家長就要注意,看看是不是由於寶寶患了中耳炎,炎症引起的發燒。中耳炎最常見的現象就是觀察耳朵內是否有異味和黃色的分泌物,若果沒有就要查找其它的原因了;如果遊客不要大意,最好是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是否是中耳炎,即使治療。
判斷中耳炎的方法:如果寶媽不確定寶寶是不是患有中耳炎,可以輕輕地用手按壓寶寶的耳朵,如果寶寶的有反抗、大哭的行為,極有可能是因為寶媽按壓到寶寶感染的部位,疼痛加劇,導致寶寶大哭。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切不可私自用藥。
4、溼疹。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的外耳廓前後有小紅疹、水泡等,這就是耳朵附近起的溼疹。寶媽不要一聽到溼疹就害怕,其實溼疹是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當耳朵附近起溼疹時,溼疹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瘙癢,寶寶忍不住用手起抓。如果溼疹不嚴重的話,不用刻意去治療,但是要牢記不要讓寶寶去抓,以防抓破結疤。如果溼疹比較嚴重,可以讓醫生開店清洗,塗抹的藥,減輕瘙癢,注意耳部的清潔。
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寶寶的行為舉止,通過寶寶舉動來獲取寶寶的身體信息,切勿粗心大意,一旦發現寶寶的行為異常,要排查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靠譜爸媽】,歡迎留言關注,如果喜歡也可以收藏起來或轉發給家人哦。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做靠譜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