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耳炎的發病率僅次於感冒,很多家長並不知道

2021-01-10 父母堂

很多家長覺得,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孩子最多見的疾病,但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病,多發於幼年,卻常因為孩子無法充分描述病情而延誤治療,疾病由急性轉成慢性,跟隨孩子步入成年,伺機發作。

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在臨床上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並與上呼吸道感染有著密切關係。它就是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發作的第一高峰是6-11月齡之間,第二高峰在4-5歲之間。

據調查顯示:62%的寶寶在1歲內都患過急性中耳炎,3歲以內的比例更是高達83%

早知道

什麼是中耳炎?

我們的耳朵裡有一層薄薄的鼓膜,把耳朵的通道分隔成兩部分,外側的叫外耳道,內側就叫中耳。中耳包括鼓膜、聽骨鏈、鼓室和咽鼓管等結構。中耳炎就是發生在中耳腔的各種炎性病變,是耳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病程6周以下,外傷、感冒引起細菌感染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病程6周以上,外傷、感冒引起細菌感染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非化膿性中耳炎,往往繼發於用力擤鼻、乘飛機後、潛水或者感冒以後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非化膿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免疫反應等引起;病程較長;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預防

為何孩子容易得中耳炎?

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以咽部為中心彼此相通。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打呵欠時開放,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

寶寶的咽鼓管寬、短而平直,寶寶免疫力較差,遇到傷風感冒,炎症會沿著咽鼓管黏膜侵犯中耳;家長在養育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當護理,都可能成為中耳炎的"誘因"。

忽視感冒

錯誤原因:感冒後,炎症會沿著咽鼓管黏膜侵犯中耳。

正確做法:讓孩子加強鍛鍊,營養均衡,增強體質,避免感冒。

不當護耳

錯誤原因:頻繁挖耳、硬物掏耳、進水後過分清理耳朵,造成刺激性炎症。

正確做法:不用硬物掏挖;耳朵進水時,可把寶寶的耳朵側過來,把裡面的水倒控出來;也可用棉籤輕輕吸乾水。

躺著喝奶

錯誤原因:寶寶躺著喝奶或哭泣,奶液或淚液會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正確做法:千萬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寶寶哭泣時,應把寶寶抱起來,避免眼淚流進耳朵。

隨意捏鼻子

錯誤原因:我們的口鼻眼耳是相通的,捏鼻子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逆行進入中耳,導致感染。

正確做法:不要隨意捏孩子的鼻子。

錯誤擤鼻涕

錯誤原因:同時捏住雙側鼻孔擤鼻涕,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正確做法:可以用手指按住孩子的一側鼻孔,讓孩子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一側;或者將紙或手絹放在鼻孔下,兩手輕放於鼻兩側,稍用力將鼻涕擤出。

物品不衛生

錯誤原因:毛巾等物品使用時間過長,細菌超標,嚴重時也會引起中耳炎。

正確做法:毛巾等物品應保持清潔,至少2~3個月更換一次。

常吸二手菸

錯誤原因:吸入二手菸會使寶寶中耳炎感染率增加19%。

正確做法:避免在寶寶居住生活的環境裡吸菸,不帶寶寶到吸菸的場所。

早發現

如何判斷孩子患上了中耳炎?

這幾天,貝媽家附近的兒童泳池開放了,貝媽帶著2歲的貝貝來戲水。孩子本來在水裡玩得好好的,可有一天突然之間不肯下水了,還把耳朵搓得通紅,一直叫"癢"。貝媽趕快帶孩子去檢查,發現是感冒引發了急性中耳炎。

正是因為貝媽重視孩子的反常表現,使炎症得到及時控制。除了耳朵發癢,孩子還有哪些症狀提醒家長,"我的耳朵不舒服了"?

耳部疼痛

特別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起病非常快,孩子會突發耳痛,逐漸加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有輕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繼發感染時出現耳痛。

中耳積液

分泌物積聚在中耳腔,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症狀。

聽力受損

耳朵積膿或中耳積液,都會影響聽力,造成耳悶、耳鳴並伴聽力下降。

發熱等併發症

特別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可伴有高熱、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症狀直到耳朵流膿後緩解。

小貼士

嬰幼兒中耳炎症狀

嬰幼兒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感受,怎麼辨別可能得中耳炎了?

1. 孩子用力撓耳朵,搖頭,家長觸碰耳部就哭鬧。

2. 孩子對聲音不敏感,比如開電視的時候聲音要放很大,叫他也不理會。

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

誤區

乘飛機、遊泳會得中耳炎?

其實,遊泳和中耳炎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正常完整的鼓膜和外耳道對耳朵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少量的水都可以自發排出。反而是遊泳以後,頻發的挖耳和清潔破壞了外耳道正常的微環境或造成刺激性炎症,導致"發炎"。

同遊泳一樣,乘飛機並不會直接導致中耳炎。但是,如果乘飛機時伴有感冒,降落時在睡覺,或者用力擤鼻涕,則可能引發中耳炎症。如果孩子已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等耳疾,為了避免病情加重,建議不要乘飛機出行。

早治療

急性中耳炎會反覆發作嗎?

急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時徹底的治療,發病時間過長,並且反覆發作,容易轉為慢性中耳炎。另外,嬰幼兒免疫力低,急性中耳炎也易轉為慢性。所以,如何不讓中耳炎侵犯孩子,家長要始終堅持4原則:

早知道,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焦點

  • 如何知道孩子是中耳炎,還是一般感冒?這些徵兆別輕視
    孩子常常拉扯耳朵、挖耳朵、電視音量越開越大聲,跟他說話卻聽不懂,時常反問你在說什麼?…這些現象爸爸媽媽可別輕視,因為這可能是孩子中耳發炎的徵兆。什麼是中耳炎?為什麼我家孩子會得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腔因感冒、過敏的細菌感染而發炎。
  • 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的症狀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而耳科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中耳炎,中耳炎的危害特別大,幾乎是遍布全身的,如果患有中耳炎,您一定要重視。但是我們並不了解中耳炎到底是什麼?它的症狀是什麼?又有哪些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些關於中耳炎的知識。中耳炎是什麼中耳炎,屬於耳科疾病,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耳科疾病。它主要是耳朵的內部炎症病變,主要包括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然後累及中耳。
  • 孩子經常揉鼻子竟然是這種病 家長千萬別忽視
    小孩子喜歡玩耍,身上玩的髒兮兮的就會用手去觸摸,揉揉眼睛、揉揉鼻子嘴巴等等,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簡單。由於孩子歲數小,很多都是語言功能沒有完全成熟的兒童,在身上出現不適的時候更多的是通過動作來表現,而並不能準確把自身的感受說出來。所以很多家長就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到哪裡不對勁。
  • 盲目當感冒治就毀了!這三種情況常被忽視…
    過敏性鼻炎多發於2歲以上的寶寶,到4歲以上發病率會更高。如果寶寶不僅經常出現鼻塞清水鼻涕,還伴有陣發性噴嚏、鼻癢(皺鼻子、揉鼻子等),建議就醫確診,找到過敏源,避免過敏源,寶寶才可能治癒。過敏性鼻炎是清水鼻涕,而鼻竇炎是膿鼻涕,且會影響寶寶的精神狀態,比如頭暈、精神不振等。
  • 耳痛可能是這樣引發的 夏天帶孩子遊泳家長請注意!
    今年入夏以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平均每天要接診至少20餘例因遊泳耳道進水引起的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患兒,醫生建議,遊泳前,家長應先給孩子清理外耳道,若有感冒、鼻竇炎、耳朵發炎的孩子暫時不宜遊泳。  家住南岸區5歲的男孩翔翔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重醫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
  • 如何判斷是不是中耳炎?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遊泳後竟然得了中耳炎!中耳炎是咋回事,這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根據中耳炎的不同類型,易感人群有所不同: 01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小兒的發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發病機制與咽鼓管解剖發育未成熟、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
  • 保護耳朵很重要 寶寶中耳炎典型症狀及治療方法
    有以下這些表現,寶寶可能患上急性中耳炎了: 1、發燒 發燒是急性中耳炎的代表症狀。寶寶連續3 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儘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2、撓耳朵 孩子在2歲以前是說不清自己什麼地方疼的,不過,他會用行動告訴你。如果他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 孩子玩兒著玩兒著突然不會走路了,多半近期都曾患上感冒……
    王甦 高軍震 ZAKER 哈爾濱記者 楊豔" 孩子幾小時前還玩得好好的,不一會兒就說腿疼,不想下地走路,現在走路還一瘸一拐的,這是怎麼回事啊 ……" 近日,幾名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就診,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 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別讓耳朵裡的小毛病變成大件事
    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診了一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李小姐,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她的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導致需要進行耳內鏡微創手術。 醫生指出,急性中耳炎第一次「犯病」多是由於兒童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每年冬春上呼吸道疾病高發,12歲前的兒童如出現相關症狀,家長需特別注意,切忌把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 流鼻涕,打噴嚏,我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
    近年來,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特異性皮炎、食物過敏等的發病率呈日益增長的趨勢,威脅著世界上40%以上人口。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是過敏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性疾病,病人常以鼻癢、流涕、打噴嚏、鼻塞為主要的臨床症狀,很多人會伴發眼結膜炎、鼻息肉、鼻竇炎和中耳炎。
  • 經常流鼻涕,還在當作感冒治?當心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經常流鼻涕,還在當作感冒治?當心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會流鼻涕,流鼻涕也是分好多種的,遇上了冷空氣,我們就會流鼻涕,打噴嚏,有的時候感冒了也會流鼻涕,而且吃藥還是會一直流,沒有效果,這個時候就要想是不是過敏引起的流鼻涕。過敏性鼻炎是是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
  • 寶寶感冒好了,可是鼻塞不通氣,怎麼辦?
    如今感冒好了,可留下了鼻塞的毛病。這下當媽的可苦了,因為寶寶不會用嘴呼吸,這鼻子不通氣,還不危險?日夜為此無眠的媽媽別著急,教你一套小辦法,可以緩解寶寶的鼻塞大問題。在學習辦法之前,我們插播一段小提示。一般三個月一下的小嬰兒們如果出現鼻塞情況通常是生理性的。對於這一類的鼻塞,父母可以用蒸汽或溫敷的辦法來軟化和清理鼻子裡的凝結物。
  • 從鼻涕看健康狀況:孩子出現這4種症狀,家長應及時帶他去醫院
    對於身體嬌弱的孩子們來講,家長更需要格外注意,否則稍有不慎孩子就會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涕,折騰孩子也折騰家長。 對於新手媽媽來講,面對換季更是如臨大敵。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大多數家長都會走進的誤區:流鼻涕就是感冒。 其實鼻涕是鼻腔內黏膜的一種分泌物,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鼻黏膜分泌鼻涕來吸附灰塵、病原體、微生物等。
  • 天氣忽冷忽熱怕孩子感冒發燒?關於兒童發熱這些你不得不了解!
    面對這樣的天氣,不少家長害怕孩子給天氣「忽悠」到感冒發燒。不要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李思濤來給大家講解,如何預防孩子發熱以及如何應對孩子發熱狀況。讓我們來聽聽他的解答。兒童發熱與成人相比的話,還是有些自己的特點。
  • 急性中耳炎有什麼症狀
    耳朵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且中耳炎的危害極大,發現中耳炎的症狀儘早到醫院檢查治療,避免因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加重,那麼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有哪些呢? 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症狀: 化膿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說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能的發熱、嘔吐等。其後果是併發症,嚴重的併發症有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
  • ...兒童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女孩發病率高8倍!這項疾病家長可得當心了
    目前,我國兒童在青春期的脊柱側彎發病率為2.4%左右,女孩的發病率遠高於男孩:8歲以前,男女發病率比為1:2,8歲以後則為1:8!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家長的心肯定被揪了起來:自家孩子的脊柱是否健康呢?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一個簡單的動作(前屈實驗)進行自測。
  •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語言障礙?
    導讀:語言發育一直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比如:●我家寶寶說話比別的孩子晚,到1歲半了還只會說爸爸;●我家寶寶2歲時突然出現了口吃現象;●我家孩子大舌頭、口齒不清;●我家孩子聲音比較高尖;健康查體時,醫生說這些情況可以隨著生長而緩解,但心裡還是沒有底,到能需不需要專科醫生檢查呢
  • 分泌性中耳炎是個啥?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場感冒之後,感覺耳朵堵堵的, 然後聽力也開始下降了,耳朵悶悶的,但是好像不痛也不癢, 更有甚者在耳朵覺得堵了一陣子之後,開始整個耳朵內部疼痛,連帶著頭疼, 喉嚨發炎等症狀。 去醫院就診後,醫生說是「分泌性中耳炎」,然後開了一些治療鼻子的藥物。
  • 對此,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
    寶寶發燒的情況下,父母都會比較著急,會第一時間帶著寶寶去看醫生,但許多家長在聽到醫生要求留尿時,總是會心生疑惑,孩子只是發燒而已,為何要檢查尿常規呢?對此,很多家長都非常的不能理解,今天就和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原因。寶寶發燒,為何要檢查尿常規?
  • 怎樣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
    所以,中耳炎一旦發病,公益慈善,會劇痛難忍。嬰兒雖然說不出來,可是只要動動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動作,都會壓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寶寶可能會在吃東西時煩躁、哭鬧,也可能不願入睡。 二是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