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升空後 再看中美阿聯「探火」新進展

2021-01-09 瘋範兒

中國、美國和阿聯分別在7月中、下旬探索火星。7月23日12點41分,搭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現時可說這數個國家熱門的「探火季節」。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得選擇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之時,而這樣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有一次。在這段期間,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抵達火星的時間最短,也最節省燃料,有助降低成本。正因如此,多個國家趕在7月至8月短短幾周內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天問一號」

中國今次任務名為「天問一號」。中國原定7月20日至25日期間發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最終選定在23日發射。它載有中國首個火星深測儀器,料於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

儀器分別有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軌道器預期在2020年2月到達火星重力場,並進入環繞行星的軌道。著陸器和探測車將降落至星球表面,後者預期會在火星工作最少90個火星日(相當於我們身在地球的3個月),期間會對火星大氣層及表面進行觀察,以及尋找水及生命的跡象。

火星自轉一次需24小時37分,意味著1個火星日相當於約1.02749125個地球日。

美國「火星2020」

美國「火星2020」(Mars 2020)任務的發射日期是7月30日。名為「毅力號」(Perseverance)的深測儀器預期會在火星表面逗留1個火星年,收集約40個巖石和泥土樣本,並將其中30個帶回地球研究。

「毅力號」任務目的是尋找可能存在於火星的生命、尋找古時它宜居的條件,以及尋找有微生物存在的證據。

它會攜帶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氧的裝置。如果成功的話,人類未來登陸火星會更方便,裝置製造出來的氧氣可供人們呼吸,以及成為其他裝置的推進劑。

美國相較於中國及阿聯,在火星上「作客」的經驗明顯較多。美國有3部太空船圍繞火星運行。此外太空總署已有4輛探測車在火星上行駛。它們都是在1990年代後期被送到火星;稍後加上「毅力號」的話,就是第5輛了。

阿聯「希望號「

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Hope Probe)在3天前、即7月20日清晨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成為阿聯史上首次,以及阿拉伯世界第一次的星際探索。

阿聯通過這個任務,爭取做到第一次進入環火星軌道。它將圍繞火星運行,但不會有探測器著陸。

「希望號」原定15日發射,但因天氣惡劣關係被逼延遲。在當地時間20上午6時58分,日本三菱重工的H2A運載火箭搭載「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升空,探測器預計約飛行7個月,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

它會環繞火星軌道運行至少一個火星年,以收集大氣數據及監察火星的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相關報導:踏上「天問」之旅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飛行4億km,「天問一號「有啥黑科技?比美國「毅力號「還牛?
    我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將發射升空,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將登陸火星。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生升空,就此離開地球母親的懷抱,承載著無數國人的「火星夢」奔向那顆遙遠的紅色星球。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我國航天再次迎來兩大新進展,哪兩大進展?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嫦娥五號返回器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傳出消息稱:「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軌道任務器將會前往距地球約為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新的任務。由此可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然而,就在大家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上的時候,我國的兩大航天任務也傳來了重大進展。第一個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現場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外界表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預計在下個月將會進入火星軌道。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勇氣號於2003年6月10日發射升空,於2004年1月3日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在大幅超過原本設計3個月的任務時間後於2011年3月22日失去聯絡。2011年5月25日,NASA在最後一次嘗試聯絡後結束勇氣號的任務。機遇號於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於2004年1月25日成功著陸火星。大幅超出原本設計3個月的任務時間並工作至今。
  • 已飛4億公裡,天問一號預計在2月10日前後到火星
    2020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我們國家在很多科技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在去年年末,我們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從月球帶回了月球樣本,在更早的7月份,我們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身著漢服的靳舒馨詩意科普中國首次探火
    身著漢服的靳舒馨詩意科普中國首次探火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開啟問天之旅 「我們的太空」聯合騰訊視頻 邀請靳舒馨錄製
  • 新型熱防護材料這樣守護「天問一號」火星...
    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屬於首例。搭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五遙四火箭點火升空。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天問一號」是通過一個著陸巡視組合體來完成著陸和巡視兩項任務的。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4億公裡!中外火星三兄弟預計2月10號前後...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圖/國家航天局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北京時間11月24日04時30分!
    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11月24日0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探月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採集樣本帶回地球,為我國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三步戰略畫上完美句號。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中國探火,2021航天科技更精彩
    2011年11月8日,「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2016年1月11日,中國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並將在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 美國新載人火箭「戰神一號」即將升空(圖)
    中廣網北京10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15分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30年來首支新型運載火箭「戰神一號」將於今天(27日)發射,美國媒體稱:它承載著美國人重返月球以至登陸火星的新希望。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再有一個月就要從火星發回答案了!
    &nbsp&nbsp&nbsp&nbsp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代號「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據悉,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
  • 「天問一號」已飛行3億公裡,想它了嗎?不得不知道的3個基本問題!
    大家好,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出發4個月了, 據了解已飛行3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挺想它的,下面來全面解讀一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 首先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都選擇火星為目標,美國跟前蘇聯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就開始探測火星了,埃隆·馬斯克的SpaceX計劃目標也是火星,它還聲稱最終要實現100萬地球人移民火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