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窺的是天道,說的卻是人心百態

2021-01-08 麻辣火鍋加飯

《易經》號稱群經之首,是一本神秘莫測的哲學書籍。國內的所有哲學書,基本上都收到了《易經》思想的影響,就比如道家的《道德經》,儒家的《論語》,還有近代馮友蘭先生的《近代哲學史》等經典哲學書籍,都蘊含有《易經》的思維。

有人說,《易經》六十四卦,窺的是天道,道出了天地運轉的規律,可如果你把它讀完,你會發現,它其實說的是人心百態。演繹千年,至今不變的人心百態。

第一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二卦: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第三卦: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

第四卦: 「山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第五卦: 「雲天需,君子以待陰陽結合」。

第六卦: 「天水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第七卦: 「地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第八卦: 「水地比,君子以建萬國,親諸侯」。

第九卦: 「風天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第十卦: 「天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第十一卦: 「天地泰,君子以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第十二卦: 「天地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第十三卦: 「天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第十四卦: 「火天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

第十五卦: 「地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第十六卦: 「雷地豫,君子以作樂崇德」。

第十七卦: 「澤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第十八卦: 「山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第十九卦: 「澤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第二十卦: 「風雲觀,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教」。

第二十一卦: 「電雷噬嗑,君子以明罰敕法」。

第二十二卦: 「山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第二十三卦: 「山地剝,君子以明盈虛消長之律」。

第二十四卦: 「雷地復,君子以靜致動」。

第二十五卦: 「天雷無妄,君子以動機純正贏得四方」。

第二十六卦: 「山天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第二十七卦: 「山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第二十八卦: 「澤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第二十九卦: 「水洊至,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第三十卦: 「明作離,君子以繼明照於四方」。

第三十一卦: 「澤山鹹,君子以虛受之」。

第三十二卦: 「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第三十三卦: 「山天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第三十四卦 : 「雷天大壯,君子以非禮勿履」。

第三十五卦 : 「火地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第三十六卦 : 「地火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第三十七卦 : 「風火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第三十八卦 : 「火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第三十九卦 : 「山火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第四十卦 : 「雷雨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第四十一卦 : 「山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第四十二卦 :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第四十三卦 : 「澤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第四十四卦 : 「天風姤,君子以施命浩四方」。

第四十五卦 : 「澤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下虞」。

第四十六卦 : 「地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第四十七卦 : 「澤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第四十八卦 : 「水風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第四十九卦 : 「澤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第五十卦 : 「火風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第五十一卦 :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第五十二卦 :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第五十三卦 : 「山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第五十四卦 : 「雷澤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第五十五卦 : 「雷電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第五十六卦: 「火山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第五十七卦: 「隨風巽,君子以申令行事」。

第五十八卦: 「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第五十九卦: 「風水渙,君子以享於上帝立廟」。

第六十卦: 「澤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第六十一卦: 「風澤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第六十二卦: 「雷山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第六十三卦: 「水火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易經》六十四卦,看似晦澀難懂,如讀天書。可當你讀懂了之後,你會發現,它講述的天道,不過就是人心小道理。在我們的生活隨處可見,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呼應著它。這也是《易經》的奧秘,這也是它為什麼被稱為「大道之源」的原因所在。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所以大家要讀,還是建議去讀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最好還帶有配圖,這樣圖文並茂更便於理解《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圖解版易經,名叫《圖解易經》。它採用圖文解讀的方式,一一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69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易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如感興趣,點擊下方「商品卡」可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華子龍:《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精闢——九維易
    >把握時機憑邂逅小人防範莫輕隨3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地否天地不交因阻塞反常世道亂必生小人得勢欺君子陽去陰來事不成4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山遯三十六計走為上君子必須遠小人凡事忍隱多退避問求小利亦欣欣5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 從《易經》六十四卦看愛情
    《易經》是一部天書,囊括了天下萬物,時間和空間,當然也少了講述愛情。《易經》六十四卦,其中上經三十卦講的是天道,下經三十四卦,講的就是人道。而人道自然也就是從愛情開始,因為有了愛情才會有人道的延續,愛情就是人道的基礎。《易經》第三十一卦,也就是下經第一卦,鹹卦,講的就是少男少女之間的愛情,少男少女之間的愛情,是最純真的,也是最動人的,最值得紀念和留戀的。
  • 《易經》六十四卦第六卦——訟卦
    訟卦原文天水訟sòng yǒu fú zhì tì zhōng jí zhōng xiōng訟, 有 孚 窒 惕,中吉,終 兇;lì jiàn dà rén bù lì shè dà chuān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卦」是由陰爻和陽爻按一定規律組合到一起的,每三個爻組成一卦,共八卦。八卦重疊而成六十四卦。卦卦是為《易經》特定的佔卜目的而排列成的符號,是《易經》的基木組成單位。而爻則是組成卦的元素,每卦六個爻,分為陽爻和陰爻,它們是構建《易經》理論大廈的磚瓦。學《易經》時,最先出現於面前的就是卦的符一號。「卦者,掛也」,卦是一種掛在我們眼前的現象。
  • 澤水困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47):有言不信
    >風天小畜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9):積蓄力量,伺機而動天澤履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0):剛健守中,前途光明地天泰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1):天地交,萬物通也天地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2):否定不一定是壞事天火同人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3):重視大同,不計小異
  • 詳解八卦卦象-易經為什麼是六十四卦
    上一次講了學習易經的第一把鑰匙是:起卦佔卜。因為這是一種直接可以應用於實踐的方法。起卦的方法,介紹了比較簡單的數字除餘法。根據數字,可以起出「單卦」、「重卦」。應用「單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八卦」;應用「重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六十四卦」。周易的精髓並不在於卦爻辭。精髓在於它這套符號系統。
  • 最新梳理《易經六十四卦錯綜關係》,尋找易經隱藏著的規律
    從古至今歷代易經愛好者、研究者都在不斷的努力去尋找易經隱藏著的規律,尋找易經隱藏著的秘密。易經六十四卦之間的關係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六十四卦之間的關係有:變卦(之卦、動卦)、錯卦(對卦、旁通卦)、互卦、綜卦(覆卦、反卦)等。
  • 【周易】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上卦是什麼
    易經中有六十四種卦象,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吉兇禍福含義。其中有四種卦象是最為吉利的,我們稱其為四大吉卦,即坤艮謙卦、山火賁卦、火地晉卦、火天大有卦。 從上古時候起,人們就已經通過六爻八卦來進行算命了,後來衍生出了易經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代表著吉利,有的代表著兇險,其中最為吉利的卦象要屬四大吉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謙卦、賁卦、晉卦、大有卦等等。
  • 《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奧秘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我們的祖先用演卦來進行算命,而不是用別的方式來算命呢?比如,他們完全可以靠類似於今天投硬幣的辦法來預測吉兇啊!把一個硬幣投到空中,落地的時候,正面表示吉,反面表示兇。這樣豈不是更簡單?何必還那麼繁瑣地去演卦?就拿今天來說,一個人如果很囉嗦,喜歡牽強附會、捕風捉影,傳小道消息,我們就說這個人很「八卦」。
  • 《易經》八卦為什麼是三爻卦?六十四卦為什麼是六爻卦?
    六十四卦為什麼是六爻卦,也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緣故。《繫辭傳》云: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經中認為,這三才中,每才均對應兩種狀態,分別是天對應陰陽、地對應剛柔、人對應仁義,共六態。只要這三才六態某一狀態發生了變化,便會引發其他連串反應,故而可以據此為基礎,演變八卦,這也是六十四卦中每卦的有六畫的緣故。這就是說,《易》這部書的內容之所以廣大而完備,博大而精深,就因為它專門系統地研究了天、地、人三才之道。
  • 巧妙運用錯、綜、交卦記憶《易經》六十四卦
    《易經》的六十四卦反映了人生哲理與自然運作法則。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反映了世間萬物變化的因果關係、相反相生的規律,在陰陽相生相剋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卦理推衍宇宙人生發展變化規律。《易經》的六十四卦彼此之間不是相互孤立靜止不變的,因此才會發展出錯掛、綜卦、交卦等等易理知識,理解和掌握了這些變化關係有助於我們理解和記憶易經六十四卦。01錯掛、綜卦、交卦的概念錯卦是將本卦的陰陽爻在位不變的情況下,本卦每爻陰陽互變後就是錯卦。
  • 《易經》六十四卦的背誦方法
    上期我們講了六十四卦的變化原理,本期我們該講六十四卦的背誦方法了,六十四卦看起來沒有章法看起來也毫無韻律可言,如果單靠死記硬背的話確實有些困難,而我相信大部分讀者又都是青中年人,平時生活上工作上的瑣事也不少,《易經》只能作為一項閒暇時的愛好,如果太難的話反倒容易令大放棄這個愛好,這也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情況
  • 易經六十四卦中為什麼說有四象生八卦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四象繼而產生八卦,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到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後的狀態。
  • 《易經》六十四卦中乾卦的爻辭告訴我們處世方法
    易經是一部傳古奇書,蘊含著很深的哲理。易經中包括六十四個卦象,每一個卦象代表著世間一種事態。每一個卦象中又包括六個爻,每一爻代表卦象中事態的發展。古人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來推測世間百態。其中乾卦的六個爻辭是滿滿的處世方法。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15:謙卦,謙受益,滿招損
    關注一下,開心永久謙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沒有之一,當夜這一卦也很有意思,我記得曾仕強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日本有個學者隱居在深山裡,有天傍晚,他發現很多青蛙都從池塘裡蹦出來,還有很多其它動物,也像大遷移一樣,從山裡往外走。他在奇怪之餘就卜了一卦,卜的就是地山謙卦。其實卜的什麼卦不重要,關鍵是看如何來解卦。
  • 【六爻八卦】四大吉卦是哪四卦,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上卦
    易經中有六十四種卦象,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吉兇禍福含義。其中有四種卦象是最為吉利的,我們稱其為四大吉卦,即坤艮謙卦、山火賁卦、火地晉卦、火天大有卦。 從上古時候起,人們就已經通過六爻八卦來進行算命了,後來衍生出了易經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代表著吉利,有的代表著兇險,其中最為吉利的卦象要屬四大吉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謙卦、賁卦、晉卦、大有卦等等。
  • 易經六十四卦排列有序,那麼屯卦位列第三卦的原因在哪裡?
    #易經#這一卦是屯卦,卦體「下震上坎」,卦名是「屯」。通常情況下認為卦名是對這一卦的解釋,其實嚴格的來說卦名並不是用來解釋這一卦的,按先後順序來說先有的「下震上坎」這一卦才有的卦名,所以「屯」是「下震上坎」意義的延伸,也可以說卦名是卦的衍文,將卦名賦之於卦體之上是易經由簡入繁的一個過程,其實從太極兩儀到六十四卦都是循序漸進衍生出來的。易經包含六十四卦,為何屯卦是第三卦?
  • 易經智慧:為什麼說謙卦是六十四個卦中最好的一卦
    提起「謙謙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句話是來自易經中的第十五卦「謙卦」,是初六爻的爻辭,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卦的客卦部分是坤卦,是地。主卦是艮,是山,山隱藏在地底下,說明山很謙虛,把自己的鋒芒都隱藏起來。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古老的中國《易經》是最早的文獻之一,讀起來宛如一部經典,闡釋人生時節的智慧。這張美麗的人類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包含了四種古老的文明奧秘系統,也就是早期的科學──四種了解生命韻律和流動、了解宇宙,以及人類內在本質的不同途徑。
  • 易經六十四卦,只有一卦的每個爻都是「吉」,是哪一卦,有何深意
    我們知道,周文王姬昌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經過潛心鑽研、反覆推算,最後推演創立了「易經六十四卦」,「易經六十四卦」是把「伏羲八卦」兩兩相疊,八八六十四,正好「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是地地道道的「無字天書」,而周文王的「易經六十四卦」則不但有圖像,還有文字,這些文字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釋,被稱為「爻辭」。當然,也有人認為「爻辭」並非周文王姬昌所寫,而是出於他的兒子,即周公旦之手,甚至還有人認為「爻辭」其實是孔子寫的。關於「爻辭」究竟是何人所寫,我們不去深究,因為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