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多和孩子親密一些,這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當孩子年齡不斷增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應該減少一點,讓孩子學會獨立,如果對孩子過度的關懷與寵溺,這樣的愛就是畸形的。
狄鶯是臺灣的女藝人,她生下孩子後就漸漸退出了娛樂圈,整天就圍著兒子轉,對兒子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每天都要花七小時看著兒子吃飯,每天晚上也要抱著兒子睡覺,直到兒子15歲有了生理反應後才知道分床睡,而且給兒子餵養母乳12年,這樣的育兒方式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在狄鶯過分的溺愛之下,兒子孫安佐已經喪失了自理能力,18歲之後才一個人出去逛街,當他在美國上學的時候,他揚言要攻擊學校,最後進了監獄,當外界評論兒子的時候,狄鶯還非常生氣地回擊。其實想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狄鶯的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最後讓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父母過分的親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一、模糊男女之別
很多父母每次想和孩子分房睡覺時,都被孩子的哭聲哭的心軟了,每次都對孩子妥協,但是這樣做並不是在幫助孩子,是在「害」孩子,有專家說過,孩子在5、6歲的時候都儘量要和父母分床睡覺了,如果超過這個年齡段就會模糊了孩子的男女之別。
現在的孩子成熟得比較早了,當孩子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需要進行男女之別的教育了,如果父母對孩子無界限的親密就會模糊性別觀念,在學校裡對異性小朋友就沒有界限了,容易走上歪路。
二、增加父母壓力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過度的親密,無微不至的關懷,總是擔心孩子離開了自己會有危險,什麼也不讓孩子做,要什麼給什麼,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也會非常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為父母增加了很大的壓力。
父母總是和孩子睡在一起,夫妻生活肯定會變淡,出現問題後沒有時間交流,只是一心一意地照顧孩子,忽略了另一半的感受,從而夫妻之間出現了裂痕,既害了孩子又孩子自己。
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一、讓孩子學會獨立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越早越好,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讓孩子獨自睡覺,獨自做事情,不要太依賴父母,因為父母是永遠都不可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總是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拼搏的,所以對待孩子的愛要鬆弛有度,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二、劃分空間
小時候孩子可以和父母一塊洗澡,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要與母親避嫌,女兒要和父親避嫌了,要學會自己洗澡;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該與父母分房睡了,孩子總歸要和父母分開的,應該趁早讓他適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父母也不要總是圍著孩子轉了,應該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給彼此一個空間,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其實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溺愛這種方式是最不可取的了,如果很多母親像狄鶯哪種方式對待孩子的話,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而且對這個社會都會產生危害,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種學問,特別是男孩子要多教育他尊重女性,主動照顧女性,教育他男女有別,不要對別的女孩做一些不禮貌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如果父母對孩子太過於溺愛,就是害孩子,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應該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講究科學育兒,狄鶯這種育兒方式最後形成了「巨嬰孩子」,讓很多父母都引以為戒,孩子需要學會成長,而父母也要跟著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