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學習上特別沒有自信,不敢探索,不敢表達。很多事情還沒有嘗試就認定自己肯定做不好,結果就真的影響了表現,反過來就更加沒有自信了。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呢?
孩子沒有自信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什麼樣的家長會造成孩子學習自信心差呢?就是家長自身是自卑的,不足的。這種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是很高的期望,並且對自己的現狀十分不滿意。
這樣的家長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就會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誰誰誰怎樣怎樣。總是告訴孩子這些東西,孩子就知道自己是不能讓家長滿意的。尤其是當母親不停地嘮叨,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
因為母親是一個人的底線,連自己的媽媽都嫌棄自己,那全世界就都嫌棄自己了。大人都知道,媽媽的意圖是希望自家的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可是媽媽忘記了,他說了七八個孩子的七八個長處,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長處都沒有。做比較太多以後,不停地把這個高期望講出來的家長,孩子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放任自己。因為他知道,你的期望我是達不到的。
另外,在一個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也是他建立自信很關鍵的時候,因為他要找到那種我行的感覺。然而我們的家長,大大小小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了。所有的事情都被替代了。當孩子有動手的欲望的時候,家長是限制他的。這樣的孩子,內心深處的自信是遠遠不足的。因為家長在他形成「我行」的關鍵期,給到他的是我不行,所以他也覺得我不行,並且會養成一種習慣。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到小學,老師講數學難題,他會立馬反應我不行,你們行,他就迴避掉了。
怎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要讓孩子建立自信心,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你不能讓孩子覺得你在嫌他,你要是再嫌他,他不可能有自信心。你要打擊他的話,他更不可能有自信心。
影響自信心還有一個,就是孩子有太強烈的競爭意識,也會到後來失去自信心。因為在遇到競爭對手很多很強的時候,他的自信心會徹底垮掉。比如他是小學裡的優等生,第一名。進入重點中學,名詞掉到二三十名,這時孩子的自信瞬間就垮掉了。因為他建立了太強的競爭感了,這和家長小時候的培養有很大關係。
兩三歲的時候不要給到他過多的約束,這個時候他在探索、學習的時候,家長在一邊看可以了。孩子一路成長,家長不停地給他提要求,做到一個要求以後,又會有新的高度,孩子會感覺到家長的內心很焦慮。等到他沒有辦法學得更好的時候,家長就很失望,孩子也就沒了自信。
想讓孩子自信,就一定不能讓他們處於家長的關注下面。無論孩子做什麼,只要不出圈,家長少講話就對了,不要對他的行為有過多的評價。更不要把欣賞別人孩子的話講給孩子聽,在他面前描述,或者對孩子有很具體的期望。
在目前的形勢下,濫表揚、濫讚賞也是造成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因為表揚已經不值錢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天到晚,一群人圍著孩子讚賞。
家長欣賞孩子越多,表揚越多,他就覺得自己必須是這樣的,行為的動機變成了得到大人的誇獎。等到他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裡,別人比他做得更好,孩子立刻就會沒有信心。現在這樣的孩子很多。
其實小孩的行為評價的越少,反而對他越有利。小孩的行為被評價的越多,不管是過分的讚賞還是過分的批評,都沒有好處。反過來打擊他越多,批評越多,他越消沉。
放開孩子,讓他們輕鬆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