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稻香小鎮
老溫泉煥發新活力
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遊廳聯合開展第七批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示範點創建活動。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等程序,認定12個鎮為2019年度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50個單位為示範點。其中,我區溫泉鎮入選2019年度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艾米稻香小鎮、耕山小寨農業公園入選2019年度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這些入選的背後是我區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體現。近年來,我區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同時,作為廣東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我區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打造獨具嶺南風貌特色的廣州特色美麗鄉村群,以點帶面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鄉村旅遊逐漸成為從化旅遊的熱點和焦點。在鄉村旅遊的帶動下,全區旅遊發展向好,旅遊綜合競爭力2011年至2018年連續8年在全省67個縣(市)中排名第一。
以「農」促「旅」 打造廣州最美山地生態旅遊名鎮
山巒疊翠、河水清冽、竹韻松濤、美不勝收,說的就是溫泉鎮。這裡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區和療養勝地。這裡不僅有溫泉旅遊度假區、省級自然保護區,還有享譽世界的氡溫泉,眾多中外國家領導人和世界名人先後到此遊覽、度假。
溫泉鎮作為我區旅遊主戰場和養生谷項目所在地,依託「行、遊、住、吃、購、娛」等要素,滿足旅遊者休閒和回歸自然等需求。現在,溫泉鎮鄉村遊發展已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尤其在鄉村旅遊業方面,近年來,溫泉鎮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越來越受關注,成為旅遊熱點,發展勢頭強勁。其中,溫泉鎮以荔枝、龍眼、火龍果、無花果、葡萄、砂糖橘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為示範點,帶動全鎮休閒農業發展。荔枝是我區的另一張名片,我區以荔枝為主導產業,聯合6家水果專業合作社,包括溫泉鎮62768畝荔枝林,共同打造區荔枝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擦亮溫泉荔枝品牌,有效帶動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我區增加對鄉村旅遊的投入,將招商引資與自籌資金相結合,開展鄉村旅遊發展項目編制、策劃和包裝;通過農民自辦、家庭聯辦等多種形式,開發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
如今,人們印象中的「老溫泉」正悄然發生著「新變化」。紅色歷史文化在新建成的溫泉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再次呈現;環湖綠道旁建起了集婚姻登記、婚慶服務、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站式浪漫產業園;灣區設計開放大學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世界招生,源源不斷地吸納、培養人才……在溫泉地區新一輪升級改造工作中,溫泉鎮著力將老溫泉建設成為以環境「生態核」、歷史「文化心」、經濟「創新帶」、旅遊「風景區」、生活「宜居地」為目標的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地、生態經濟核心區。同時,擴大溫泉財富小鎮輻射效益,創新招商方式,以家族辦公室為亮點,主動對接並積極參與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家族辦公室業態為突破口,重點打造「家族辦公室2.0服務平臺」。
現在的溫泉鎮以「農」促「旅」,借「旅」興「農」,以「生態、休閒、康體、商務」為基調,以特色農產品與宜人自然生態為突破口,開展溫泉旅遊、生態旅遊、山地休閒度假旅遊和農業旅遊,打造廣州最美的山地生態旅遊名鎮,成為集溫泉旅遊、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旅遊目的地,以及自駕遊的首選地。
稻米飄香 構建「稻田上」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體系
通過農田數字採集站,實時監測稻田的大氣溼度、土壤溫溼度等數據,相關數據經5G傳輸到終端「智慧大腦」,生成稻田的「體檢報告」,最後進行科學判斷、科學種植……位於風雲嶺山腳下的艾米農場是我區新增的艾米稻香小鎮的核心啟動區,這裡用數位化和生態種植的實踐重新定義未來農活。
由於現在大部分年輕一代人更願意到城市工作,造成農村大部分農田被荒廢,艾米農場的前身就是一片被閒置的農田。2014年,艾米會創始人唐飛與街口街籤訂農田租用協議,開啟了艾米小鎮的建設,艾米農場在種植生態稻穀的同時,還設立了休閒農業旅遊觀光體驗景點,通過「農業+旅遊」的經營模式,利用產品帶動消費者來農場旅遊,通過遊客推動產品的銷售。小鎮核心區——艾米農場先後獲得了廣州市農業公園、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等殊榮和稱號。
艾米通過智能農業管理體系,在種植全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且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防腐劑,實現了大米的安全、營養和新鮮。基於生態稻田的打造,艾米稻香小鎮通過營造自然、生態的淳樸鄉村生活氛圍,以旅遊產業為驅動力,實行0門票體驗式消費模式。艾米稻香小鎮通過營造農業消費場景,以線上自媒體為傳播渠道,吸引城市端消費者前往線下農場進行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體驗,促進農產品(艾米胚芽米)的銷售,打造新型農產品的消費場景,實現農業新零售的創新模式。
艾米稻香小鎮建成後,將以「生態水稻種植」為核心產業,對上下遊產業進行深入資源挖掘,實現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以休閒旅遊為驅動力,最後建成集「生態農業種植」「米食加工體驗」「自然科普教育」「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產業集聚」「山林拓展運動」「手工文創購物」「鄉村休閒度假」八大功能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實施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路徑,以鼓勵村民入股的合作方式帶動更多農民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示範點。
回歸原生態 從23個遊客到單日超過1500人
「我們曾在北上廣深等擁擠的城中村中生活多年,逐漸發現家鄉那種原生態的生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體驗。」耕山小寨農業公園負責人馮文彬說。
2015年,馮文彬、李志平和李德生3個返鄉大學生在良口鎮蟠溪村籌備成立廣州耕山小寨農業有限公司。從開業當天的23個遊客到單日超過1500人,他們用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耕山小寨實現了「蝶變」。
耕山小寨讓大家體驗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遊客可以在田野追逐嬉戲燒火摘野果,體驗包括瀑布玩水、抓魚野餐、淺水河漂流、繩梯爬樹、滑草、戰壕射箭、迷宮尋寶、採摘應季水果等眾多項目。目前,農場佔地2000多畝,專注於自然教育理念的親子休閒農業,讓孩子們撒歡過後有所收穫!這裡為珠三角地區的少年兒童提供安全的傳統農耕教育、自然研學和愛國教育,讓他們體驗原汁原味的自然鄉趣。
耕山小寨現有正式員工30人(不含純土地入股股東),兼職村民100多人,兼職的周邊大學生超過200人,還有眾多直接受益於該公司客流的銷售農產品和特產的村民。耕山小寨的發展離不開村民的支持,因此該公司也「反哺」村民,拿出20%的營業額,讓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方式一起共享收益。同時,也促使大家有更好的環保意識,一起去維護周邊的生態和衛生環境。「其中一戶家庭原來靠果樹年收入約為1.5萬元,入股後2016年分紅總額為22萬餘元,2017和2018年均在30萬元左右。耕山小寨實現了對農村精準扶貧的效果。」馮文彬說,由於蟠溪村的主要勞動力老年化,原有大量果園被丟荒,大量果樹被廢棄;土地入股後,公司請了專職的老果農,組建團隊統一管理起這些經濟作物,讓其發揮更大的價值。
在發展的過程中,耕山小寨還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利用科技去創新項目和宣傳。2018年起通過抖音、快手等小視頻APP進行宣傳。截至目前,可查的抖音標記在耕山小寨發布的視頻播放量達5.5億次,位於廣東省單一景點播放量前列,單一短視頻播放量達5006萬次。這些數字足以印證鄉村的吸引力,也激勵馮文彬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鄉村振興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