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2020-11-23 央視網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原標題:

  初夏時節,穿行在中原大地鄉間,四下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應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時代大背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正邁出堅實的步伐。

  「只要牢牢把準鄉村振興的目標方向,沿著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發展之路探索實踐下去,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就一定能開闢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日前,在河南省委十屆九次全會上,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說。

  提升糧食產能,讓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在滑縣萬古鎮杜莊村田間,煥永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永向記者介紹:「我們流轉的2000多畝地,全部屬於高標準糧田,由於地塊好,種的又都是優質專用小麥,產量和收購價比起普通小麥都要高10%左右。」

  近年來,河南省切實履行保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建成5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平均每畝提升糧食產能150斤,持續推進科技興農,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提升農業機械化率,保證了糧食持續穩產增產。其中,2018年糧食產量達1330億斤,創歷史新高。

  「今年小麥長勢要好於往年。」在項城市丁集鎮關莊村,項城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高級農藝師王立華告訴記者:「作為基層農技員,我們一直在項城市推廣小麥等農作物的綠色高效栽培模式和新技術新品種的示範,讓更多農民通過土地增收致富。」

  調結構、轉方式,讓農民種地「種」出好日子、讓各地抓農業「抓」出積極性,河南省探索推進「四優四化」,其中,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1204萬畝,優質花生種植2200萬畝,優質草畜走出了一條秸稈換肉換奶、循環發展的路子,畜牧產值居全國前列,食用菌產值全國第一,蔬菜、中藥材產值全國第三,靈寶蘋果、西峽獼猴桃、溫縣鐵棍山藥、寧陵酥梨等聞名全國。

  優質農產品的充分供應,也培育出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據統計,河南省2785家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主要分布於肉製品、麵製品、油脂製品、乳製品、果蔬製品等五大產業,生產了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雙匯、眾品、三全等品牌叫響全國,成為河南「農」字號的靚麗名片。

  「我們要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築牢大糧倉、豐富大廚房、做優大餐桌。」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真正回應市場和百姓的期盼。

  建設美麗鄉村,突顯生態環境優勢

  一湖清水倒映著綿延的峰巒,不遠處擺渡划槳的村民驚起了三兩隻水鴨,光山縣潑陂河鎮東嶽寺村正處在湖的岸邊。「憑藉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推動東嶽寺村走『文化+旅遊』路線,使之成為信陽市首個美術寫生基地。」潑陂河鎮黨委書記餘效前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環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農村才更具吸引力、農業才更具競爭力。」光山縣委書記劉勇介紹,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守住生態環保紅線,把綠水青山、田園風光變成「聚寶盆」,繪就村美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畫卷。

  近年來,信陽郝堂、孟州莫溝、陝州北營等一大批美麗鄉村依託自然風光,保留傳統元素,引入時尚氣息,發展生態觀光、休閒體驗,把美麗轉化成了生產力、競爭力。同時,堅持農業與旅遊融合,原陽縣、寧陵縣等不少地方依託當地特色種植業,開展「賞花遊」、組織「採摘節」,把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

  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也已成為河南很多地方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成功實踐。「我們落實鄉鎮工作『三結合』與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銜接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加快構建『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新型市場主體』格局,加大農業投入,引入市場主體,鄉村『顏值』提高了,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錢包也鼓了起來。」尉氏縣張市鎮黨委書記楊民強說。

  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河南省深入實施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積極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並緊盯三年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開展垃圾、汙水、廁所「三治行動」,積極創建「四美鄉村」「五美庭院」。

  同時,一些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在全方位向農村滲透,農村產業鏈條延伸和農業功能不斷拓展,對農產品的供給從單一的糧食向休閒旅遊、農事體驗、農村電商等轉變,一二三產業融合進入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8年底,河南省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6萬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營業收入440億元,帶動從業人數34.3萬。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加速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城鄉正在加速融合。

  夯實基層基礎,激發農村改革新活力

  行走在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村中道路寬闊整潔,別墅建得錯落有致,學校、醫院、工廠、商業街、酒店應有盡有。「俺在村裡的醫院上班,俺媳婦在村裡幹些雜活,一個月加起來有六七千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真是好啊!」57歲的村民李玉星高興地說,「村裡能有這麼好的發展環境,還多虧我們村有個好書記,有個好帶頭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健看頭羊。李玉星口中的帶頭人正是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在基層,要當好農村帶頭人,要具備三個條件。」正在村裡乾果加工廠指導生產的李連成說,「一是有思路懂政策,會『接天線』;二是私心少,經得起全村人看;三是能幹會幹,還得不分白天黑夜地幹。」

  在南陽市臥龍區七裡園鄉達仕營村,正在這裡監督開展黨員民主評議活動的臥龍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建新認為:「要實施黨支部『堡壘工程』,突出政治引領,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陣地牢牢地掌握在黨的手中,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選優配強帶頭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培育本土人才、吸引在外人才,河南省積極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大展身手,其中,駐馬店通過開展「千名專家幫千村」活動,培育了新型農村實用人才5萬餘人。

  在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下,近年來,河南走出去的「民工潮」正在變成引回來的「創業潮」,實現了由「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應向「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創業效應轉變。目前,全省返鄉創業累計130萬人、帶動就業814萬人,有3875名返鄉創業人員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幹部,成了農村發展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的領頭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濟源市承留鎮花石村,村黨支部書記周全喜近段時間一直在忙著接待前來村裡遊玩的遊客。自從今年三月底,花石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辦出來以後,周全喜真正甩開了膀子帶著村民幹了起來。「只有登記賦碼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金融部門才認可,村裡的集體資產才能到銀行作抵押貸款,才真正能盤活農村資產,增加集體收入。」周全喜高興地說。

  如今的花石村依託獨特的山水風景及特色農業產業等旅遊資源,在周全喜的帶領下,村集體經濟發展正式步入了快車道,先後舉辦了「槐花節」「山地自行車比賽」等活動,村集體也賺了個「盆滿缽滿」,花石村村民真正享受到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紅利。

  「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濟源市農牧局農經站站長段德龍介紹,目前,全市統籌做好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真正推動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當前,正處於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型的河南,農業正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讓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軌,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的活躍也讓農民從身份化向職業化轉變,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力推進,新時代「三農」新局面正在打造,鄉村振興進行曲也將越奏越好。本報記者張培奇範亞旭

相關焦點

  • 訪談|燕浩林:以鄉村振興為統領爭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要牢牢把握「五個振興」的要求,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作出東營貢獻。燕浩林說,市農業局將通過試點示範,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有序推進培養鄉村振興先進典型。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我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遠離家鄉在外創業已有30多年,自2015年回到家鄉發展,看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永嘉縣沙頭鎮水巖村新鄉賢、永嘉楠溪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樂宣說。位於永嘉縣沙頭鎮的珍溪田園綜合體即由林樂宣投資建設,該項目惠及沙頭鎮22個村,其中特別為水巖村制定了9項幫扶措施,幫助村民發展訂單農業和合作農業,將公司自建的農林基地的勞務分塊承包給村民,並無償為村集體規劃、設計和幫助建設營利性休閒活動項目等。溫州市「鄉賢助鄉興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五問上海鄉村振興:超級大都市的鄉村走向何方?
    這便是上海大都市與其鄉村的「緣分」溯源,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上海鄉村的尷尬之處:上海城市經濟發達、產業興旺,「虹吸效應」易將周邊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掏空;由此,上海鄉村振興的方向究竟應是鄉村價值再造,還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有1500餘個自然村,郊區鄉村面積佔上海陸域總面積約85%。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21世紀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宏觀戰略相繼實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國內城鄉二元體制和長期「重城輕鄉」的發展偏向,使得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依然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結構性矛盾。 如何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鎮弱村空」局面怎樣破解?
  • 慈利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抓基層黨建就是要為鄉村搭好臺、領好路,最終實現服好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型接續期,要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將基層服務平臺前置,讓基層更有壓力也更有動力。充分發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有效提升民事代辦、幫辦、包辦服務水平。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乘產業扶貧之勢促產業振興,以謀優產業為支點,撬動鄉村經濟「活」起來。
  • 人勤春來早 鄉村產業旺——榆次區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統領,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特色興農,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融合創新業態,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功能,提升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創造優勢產業和優質品牌,促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江蘇鹽城:「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 激活富民強村的「興奮點」
    2019年4月,鹽城市在常態化選派「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選任渠道,專項選派45名政治素質過硬、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熱心服務群眾、溝通協調能力較強的改任職級和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堅守與擔當履行崗位職責,用奉獻與實績推動脫貧攻堅,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基層落地見效。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大寨旅遊景區內的景觀(三)重返大寨·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的大寨全面振興計劃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如何在新一輪社會改革浪潮中,實現大寨的再次輝煌,為山西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探索出一條新路徑,成為大寨未來發展之重。2018 年 7 月,華漢旅受昔陽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委託,就昔陽縣全域旅遊進行全局謀劃,而大寨則是此次全域振興的突破口與主抓手。
  • 湖北恩施市盛家壩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楓香河新改造成的精品民宿 期間,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帶領的小雲助貧中心多次前來考察,決定改造特色吊腳樓,發展鄉村旅遊。 美麗鄉村二官寨。 2018年,二官寨成功申報為恩施州鄉村振興首批試點村。同年7月,在武漢創業成功的康鑄毅然回到家鄉,準備發展精品民宿,他的想法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兩個月後,他便開始著手設計動工。 房子建設時,除了技術工是外地人,其他都是當地人,給大家帶去「工作機會」。70多歲的康倫安去年掙了3.7萬元,是10多個工人中間掙得最多的。
  • 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寧津實踐模式
    1月13日,"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寧津縣專場,寧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冬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寧津縣鄉村振興在農業園創新、農業生產新發展、助農就業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寧津縣圍繞保障"糧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兜子"的目標,跳出"農業發展只能在農唯農"的固有模式,以工業思維、融合思維、共享思維三種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德州實現率先突破探索了可借鑑、可推廣、可複製的寧津實踐
  • 看菏澤特色農業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吳店鎮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以玫瑰花種植及深加工為特色的生態休閒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牡丹區吳店鎮群眾吳壯壯承包了多個扶貧大棚,進行大棚玫瑰鮮切花的種植銷售。他成立了牡丹區藝茂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帶動玫瑰產業發展,有效增加群眾收入。」吳壯壯說,種植一畝玫瑰的純收益在4萬元左右。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描繪「三農」發展新畫卷 鋪陳鄉村振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億萬農民朋友正在奔向更好的日子!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了錦繡藍圖。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指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漫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而恰在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在與時俱進中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批批人走出鄉村,在城市各個崗位中耕耘,成了新的城市人,鄉村曾因人員的流失,發展面臨諸多困境。
  • 看鄉村振興中的農民力量|農業觀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高素質農民隊伍,高素質農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水」。「昌平草莓」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能種出昌平草莓的農民究竟有何不一般,具備哪些高素質?日前,中國網記者走進北京市昌平區,近距離與高素質農民對話,看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十八般「武藝」。
  • 中國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18—2019)|新書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公布,提出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國文明網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大批人走出鄉村,在城市各個崗位耕耘,成了新的城市人,而鄉村也曾因人員的流失,發展面臨諸多困境。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共同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為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提供了堅強保障。
  • 鄉村振興——讓農民錢袋鼓只是鄉村發展的一部分
    其實現在很多人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總是說讓農民錢包鼓就是鄉村振興的全部,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說到一句話德不配位,鄉村振興也一樣,不但要讓他們錢包鼓起來,還要讓他們精神生活充實,如果只是讓錢包鼓起來,實際上就是暴發戶的表現,沒有精神生活的充實,可能他們會因為增收而失去太多太多。
  • 每經熱評|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這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出臺的一項指向性非常明確的重要文件,是深化需求側改革釋放消費潛能的有力舉措,在改變鄉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推進鄉村振興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對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挖掘中國經濟內生增長潛力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