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上海鄉村振興:超級大都市的鄉村走向何方?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連民村「烘焙」主題民宿中,市民遊客與村民共享烘焙樂趣 申海 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11日電(樊中華 鬱玫)「1958年之前,上海本沒有鄉村,」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朱建江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當年,江蘇的10個縣被劃歸上海,其鄉村成為上海的副食品工業生產基地。在改革開放後,物資全國流通,上海鄉村與城市的關係便不如之前密切了。」

這便是上海大都市與其鄉村的「緣分」溯源,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上海鄉村的尷尬之處:上海城市經濟發達、產業興旺,「虹吸效應」易將周邊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掏空;由此,上海鄉村振興的方向究竟應是鄉村價值再造,還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

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有1500餘個自然村,郊區鄉村面積佔上海陸域總面積約85%。其中,既坐擁了陸家嘴金融中心、張江科學城等高精尖城市未來,又囊括著廣域鄉村田野的浦東新區,是上海城市與鄉村共生的一個縮影。

「上海的城市與鄉村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相輔相生、平等發展的關係。」朱建江表示。那麼,這種「平等」的關係如何體現?

在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蘇錦山看來,鄉村振興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脫離鄉村的本色,要以現代農業作為底板和基礎,疊加二三產業的發展。

「2014年之前,上海鄉村致富多是依靠大量村企,但從5年前『五違四必』整治開始,村企被全部清除,雖然鄉村集體經濟銳減,但這是正確的道路,」川沙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邵世志表示:「一是還農村以農業本色,二是提高土地用地質量。」

但他同時表示,以川沙為例,當前農業產值佔比只有0.16%,依靠發展農業振興鄉村,實則任重道遠。

「當前,鄉村發展第一產業賺錢難的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城鎮化率不夠,」朱建江告訴記者,當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人均耕地面積將達到50-100畝,第一產業從業者收入將與二三產業等量齊觀,甚至更高。這在世界發達國家已得到了證明。

蘇錦山認為,在當下,需要通過打造產業鏈,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他表示,當前的重點在於打造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通過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之間的利益連結,實現共同發展,同時帶動集體經濟的增長。

川沙新鎮連民村是這一模式的先試先行者。以規範化的品牌民宿為平臺,依託連民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優質農場、文創產業、非遺手工業與休閒農業旅遊實現了遊客流量資源共享。

如連民村「東方瓜果城」,農業年產值300多萬;接待遊客5萬人次,年產值約500多萬;遊客帶動農產品銷售200多萬。

鄉村產業的振興帶來了人口的城鄉雙向流動,改變了多年以來農村單向輸出人口的狀況,為鄉村增添了活力。

在連民村,這種現象格外明顯。除了大量遊客,「宿予」民宿吸引了20餘名80後、90後年輕人工作、生活於此;上海閩龍實業有限公司開設的玫瑰書屋裡,學設計的姑娘劉喜鷗日日採摘玫瑰、萃取花茶、插花裝飾,將一方空間做成了藝術品。

「山臻果蔬」農場新近招聘了本科畢業的孟麗虹負責對外宣傳工作。「我本來在上海市區一家公司做白領,但感覺鄉村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慢節奏更加吸引我,」孟麗虹說:「我想在鄉村紮根下去。」

年逾六旬的萬根飛夫婦是「青花瓷」主題民宿的業主,夫妻倆住在民宿旁。村子美了,居住條件好了,口袋也富裕了。從前兒孫很少回來長住,如今每逢寒暑假,外孫都會急著回村裡度假。

當前,川沙新鎮還在規劃發展「文創部落」,藉助迪士尼大IP帶來的客流,將文創人才引入附近鄉村,挖掘本地文化,打造屬於上海和浦東自己的文創IP,激活文旅產業,與村民共享發展果實。

朱建江指出,5000年的農耕文化有著與城市文化平等的地位,當城市在追逐趨同化的現代文明時,民族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非物質遺產以及人文情懷恰恰都留在了農村的土壤上。這也是當今城市市民企圖尋找的「鄉愁」。

而鄉村振興中,更加重要的平等還在觀念上。「鄉村不是城市的附屬品,也不是為了城市人而振興,」川沙新鎮黨委書記呂雪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鄉村振興的本質是為了使鄉村宜居、農民富裕。而城鄉文旅是一種模式,讓市民和農民共同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完)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理想中的鄉村,如同母親的懷抱,是能讓人心靈放鬆的地方。 來自富陽東洲街道黃公望村的婦女朱梅娟,經營一家民宿,是「公望女管家」負責人。 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潘阿婆,被朱梅娟認作了「乾媽」,她在這裡一住就是6年多。朱梅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窗邊輕聲問候:「老媽,你醒了嗎?」晚上哪怕再忙,也會去探望。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現場。 潘沁文 攝中新網溫州11月20日電(記者 潘沁文)德行高尚、澤被鄉裡,是為鄉賢。11月20日,「賢聚鄉裡·和美滿家」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啟幕,鄉賢齊聚一堂,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獻策。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大寨旅遊景區內的景觀(三)重返大寨·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的大寨全面振興計劃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如何在新一輪社會改革浪潮中,實現大寨的再次輝煌,為山西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探索出一條新路徑,成為大寨未來發展之重。2018 年 7 月,華漢旅受昔陽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委託,就昔陽縣全域旅遊進行全局謀劃,而大寨則是此次全域振興的突破口與主抓手。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認為,當前鄉村發展難題可概括為「四缺五弱」,即科學規劃、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和創業人才缺乏,以及建設主體、資源支撐、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相對弱勢。還有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基礎不牢固、「鄉村病」日益嚴重等現實問題,也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 王永利:《超級新農人》——高光展現新農人技能和風採,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推出的季播節目《超級新農人》近日收官,以新農人農業技能比拼為內容、以競技形式,高光展現新農人技能和風採助力鄉村振興,融媒體創作思維和傳播,成功探索出「三農」類電視節目破圈突圍的新路徑,創新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精神賦能。
  •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國文明網
    鄉村,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與不舍,許多人對「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若能一世安穩,誰願顛沛流離」產生了共鳴。而恰在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了鄉村振興新藍圖,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   在與時俱進中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
  • 漫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而恰在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在與時俱進中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批批人走出鄉村,在城市各個崗位中耕耘,成了新的城市人,鄉村曾因人員的流失,發展面臨諸多困境。
  • 鄉村振興——讓農民錢袋鼓只是鄉村發展的一部分
    其實現在很多人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總是說讓農民錢包鼓就是鄉村振興的全部,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說到一句話德不配位,鄉村振興也一樣,不但要讓他們錢包鼓起來,還要讓他們精神生活充實,如果只是讓錢包鼓起來,實際上就是暴發戶的表現,沒有精神生活的充實,可能他們會因為增收而失去太多太多。
  • 鄉村振興,村民沒收益,美麗鄉村就是做夢
    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歸根來講就是理順,解決好「人、地、錢」的互聯關係。 中國農村現狀中最大的問題在農村收入低,為了生活,只能外出。振興首先要把人留下來,要有什麼項目,要有產業,能夠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養家餬口的錢,這才是解決中國農村空心村的根本。
  • 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四談用科學方法推進鄉村振興
    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  有人把鄉村振興喻為一片新藍海,要抵達新的開闊水域,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不行,誇誇其談、空喊口號更不行,必須抓住要害、精準發力,找到鄉村振興戰略行穩致遠的「橋」或「船」。
  •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中國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18—2019)|新書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在中國農業大學統籌下,我校人文與發展學院於2018年成功動員並組織了首次鄉村振興系列研究活動——「百名師生鄉村振興系列調研」。
  • 湖北恩施市盛家壩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近年來,該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吹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這片廣袤的田野,正悄然發生著美麗蝶變。 楓香河——涅槃重生山水間 清晨,清脆的鳥叫喚醒了沉睡的村民,不久便嫋嫋炊煙升起,金燦燦的陽光傾灑在半山腰。
  •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09 星期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本報11月8日訊 為進一步暢通「三農」領域表達訴求渠道,青島市近日啟動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活動
  • 鹽城選派「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2019年4月,我市在常態化選派「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選任渠道,專項選派45名政治素質過硬、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熱心服務群眾、溝通協調能力較強的改任職級和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堅守與擔當履行崗位職責,用奉獻與實績推動脫貧攻堅,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基層落地見效。
  • 【小孟鎮】小孟鎮鄉村振興出新招
    兗州區小孟鎮堅持以黨建為根本,突出「工業立鎮、工業強鎮、強鎮富民」理念,圍繞「選準突破口、明確主路徑」,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道路。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核心提示:乘著三水打造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新機遇,樂平鎮作為三水中部片區的領頭羊,率先探索整片聯動、連片振興的鄉村振興模式,以「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拉開鄉村振興示範區新格局。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了錦繡藍圖。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指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步履不停|鄉村振興指導員-「忙人」陳大姐
    來源:《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 播出時間:每晚18:30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寧德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