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2021-01-12 半月談網

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王俊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1

「媽媽」的味道

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屆富春江江鮮大會在富陽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內啟幕。凍米糖、米餜、油麵筋……村民各自拿出絕活,比拼廚藝,吸引了數萬名各地趕來的遊客。

這是「媽媽」的味道。當然,「媽媽」的味道遠不止於味蕾和食物。理想中的鄉村,如同母親的懷抱,是能讓人心靈放鬆的地方。

來自富陽東洲街道黃公望村的婦女朱梅娟,經營一家民宿,是「公望女管家」負責人。

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潘阿婆,被朱梅娟認作了「乾媽」,她在這裡一住就是6年多。朱梅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窗邊輕聲問候:「老媽,你醒了嗎?」晚上哪怕再忙,也會去探望。

有一天,潘阿婆拉著她的手說:「梅娟,我在這兒養老,假如哪天不行了,老在你家裡了,要不要緊的?」朱梅娟毫不猶豫地說:「老媽,我就是你女兒呀,老在女兒家沒事的。」潘阿婆的心理包袱放下了,身體也逐漸好轉。

像這樣的乾媽乾爸,朱梅娟認了17個。「很開心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我會繼續像自己父母一樣地對待他們。」朱梅娟說。她與志同道合的姐妹發起成立「公望女管家」,制定了會員守則,在提高民宿服務能力的同時,讓「公望隱居地」成為更多人的心靈棲息地。

2

鄉愁的味道

古鎮,是歷史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富陽區龍門鎮是孫權後裔最大聚居地,積澱了獨具魅力的孫吳文化、三國文化、宗族文化等,是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地域縮影。

龍門之古,濃縮在歷史建築中。白牆黑瓦、書院牌坊,寺廟祠堂、高牆環列,馬頭翹角、河畔橋廊,處處是歷史,步步有文化。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44歲的何苗娣在龍門溪邊,開了家餛飩鋪。「我是本地人,沒離開過古鎮。以前鎮上老人孩子多,現在年輕人多,一到周末節假日就很熱鬧。」

更為可貴的是,「活態古鎮」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這裡既是配套成熟的景區,也是生活化氣息濃厚的古村落,7000多位原住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古鎮復興要做好提升文章,保護傳承是基礎,合理利用是方向,從而實現保護古鎮、發展旅遊、造福百姓的多贏。」龍門鎮黨委書記凌濤說,要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古鎮名鎮效應,做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民宿培育、優質項目招引等工作,努力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富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夏芬表示,富春山居式鄉村和小鎮面貌快速重現,出現了龍鱗壩、東梓關、黑山頂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挖掘並展示了周雄孝善文化、夏震武國學文化、施肩吾狀元文化等一大批傳統優秀文化,富陽真正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味道山鄉。

3

綠色的味道

富陽是我國傳統的「造紙之鄉」。「效益好的時候,造紙就像印錢。」當地一位多年從事造紙業的民企負責人說。

一面是「洋垃圾」變成「白板紙」,滾滾財富進了錢包;一面是管道直排富春江,汩汩汙水流進母親河。「必須要有取捨!」富陽區上下形成共識。近幾年,隨著城市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以及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高汙染、高能耗的造紙產業最終完成騰退轉型。

遊客騎行在富陽區新登鎮的油菜花海中 徐昱 攝

一束狗尾草,長在田間是雜草,擺上窗臺是裝飾。若是4月來到富陽,能看到「鄉村百花大會」打擂正酣。農戶窗臺上、牆角籮筐內、舊單車車籃裡,鮮花草木裝點著庭院——農民爭相把春天「搬回家」。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夏芬說,百花大會包含「最美賞花勝地」「幸福花開·最美庭院」等評比,讓農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進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助力鄉村振興。

富陽實踐的樣本意義還在於,通過把人人稱羨的「顏值」,轉化為村民實打實的「產值」,提升老百姓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多年前,富陽區湖源鄉壺源溪沿岸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化工廠、養殖場,汙染嚴重。當地投入近10億元治水,關停了壺源溪沿岸64家汙染企業。隨著綠水青山逐漸恢復,湖源鄉開始尋找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如今,打造出的龍鱗壩成了市民追捧的清涼之所。

在龍鱗壩所處的新一村,村幹部洪婷華說,旺季時,這裡每天接待遊客超1萬人次,農家樂從原來的3家增加到24家,新增精品民宿15家,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4

現代化的味道

在富陽東洲藍郡農業創客園,名貴中藥、珍稀花卉都不足為奇,讓人意外的是頗具現代設計感的創客空間、創客會客廳、植物工廠等。

從農業園到由科技部認定、杭州地區首個專注農業創業項目的孵化器,藍郡農業創客園用5年時間在業內闖出一番天地。企業負責人陸煒強也從一名創業者,成長為浙江省首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導師。

在創客園,「植物管家」致力於為農民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幫農民從「看天吃飯」的生產方式,變為精細化、品牌化的管理。「入駐創業園的企業不再是單純的租客,而是和園內的所有企業成為一家人。」陸煒強說,2021年,藍郡將推出「0租金」,只要是好項目,就可以免租金入駐藍郡農創園。

這樣的現代農業,早年的富陽是不敢想的。那時,當地不少鄉村「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今天則是「屋外美如畫,屋內現代化」。富陽鄉村經濟、生態、民生、文化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成為杭州乃至全省鄉村的一張「金名片」,老百姓幸福感滿滿。

專家認為,富陽通過「味道山鄉」賦能了鄉村發展,提升了當地百姓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也推動了鄉村治理的創新實踐,成為一個鮮活的「鄉村振興實踐和基層治理創新」互相賦能的樣本。

富陽區龍門古鎮的金秋廟會 徐昱 攝

5

復興的味道

和面、揉面、醒面……位於富陽西部的新登鎮上山村,熹微晨光間,村民胡麗芳家早已燈火通明。富陽流行酒釀饅頭,胡麗芳家做饅頭有27年。

為什麼她一個白領從城裡回村?要從她對故鄉認知的轉變開始。

2018年3月,新登鎮半山桃花節開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胡麗芳和妹妹不到兩個小時,就賣光了500個饅頭。第二天,胡麗芳毅然辭去了年薪超20萬的IT白領工作,返鄉創業。

早些年,父母靠饅頭營生只能溫飽,胡麗芳立志要把饅頭做成大產業。她按照食品生產要求,改造了家中的饅頭加工場地,拿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網絡營銷,還申請了「戚小匠」饅頭商標。如今,胡麗芳家的饅頭最多的時候一天就出貨3萬個。

「家鄉是個回不去的地方。」這句話,曾令許多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的人感同身受。但富陽不少鄉村,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回遷潮」。

老村的舊屋成了商鋪、食肆,杭派民居裡開起了更多的民宿。村民們看到了美麗鄉村背後的無限商機,依託家鄉的文化背景與現有資源,辦起農家樂,發展民宿經濟,扭轉了鄉村凋敝的趨勢。

夏芬說,以「味道山鄉」為核心的鄉村振興平臺,架起了城鄉融合的通道,探索出了極具富陽特色的鄉村振興方略,還黃公望先生筆下的富春山水以本來面貌,讓城市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讓廣大鄉村散發出復興的味道。(刊於《半月談》2021年第1期)


 

相關焦點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五問上海鄉村振興:超級大都市的鄉村走向何方?
    這便是上海大都市與其鄉村的「緣分」溯源,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上海鄉村的尷尬之處:上海城市經濟發達、產業興旺,「虹吸效應」易將周邊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掏空;由此,上海鄉村振興的方向究竟應是鄉村價值再造,還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有1500餘個自然村,郊區鄉村面積佔上海陸域總面積約85%。
  • 劉彥隨:鄉村振興「四缺五弱」怎麼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認為,當前鄉村發展難題可概括為「四缺五弱」,即科學規劃、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和創業人才缺乏,以及建設主體、資源支撐、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相對弱勢。還有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基礎不牢固、「鄉村病」日益嚴重等現實問題,也對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現場。 潘沁文 攝中新網溫州11月20日電(記者 潘沁文)德行高尚、澤被鄉裡,是為鄉賢。11月20日,「賢聚鄉裡·和美滿家」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啟幕,鄉賢齊聚一堂,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獻策。
  • 「博愛商城」:為鄉村振興插上「數位化翅膀」!
    共有90家參展商帶來500餘種特色農產品,以經濟實惠的銷售價格,點燃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12月27日展銷圓滿結束,在為期3天的展會中,共吸引近1萬餘名消費者,商品銷售額達300餘萬元。據悉,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遵義市衛生健康局、市計生協利用遵義博愛聯盟公眾號搭建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博愛商城」,探索建立了「綠色電商+公益扶貧」新模式,旨在幫助貧困農戶免費上架農產品,並將每筆成交額的1%注入義海救助基金,為極貧群眾提供全免費醫療。
  • 鄉村振興,村民沒收益,美麗鄉村就是做夢
    現在的農村,平時只有些老人,小孩,只有過年熱鬧點,振興,必須振人... 鄉村要振興,產業引入是關鍵!村子存在的根本,不是修了多少條路,也不是裝了多少盞燈,刷了多少堵牆。而是在於人,這個村子裡還有多少人。人都留不住,談鄉村振興就是做夢。 如何能讓村子裡的人留下來?如何讓離開村子的人,再回流回來?無外乎一個錢字...
  • 湖北恩施市盛家壩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近年來,該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吹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這片廣袤的田野,正悄然發生著美麗蝶變。 楓香河——涅槃重生山水間 清晨,清脆的鳥叫喚醒了沉睡的村民,不久便嫋嫋炊煙升起,金燦燦的陽光傾灑在半山腰。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選取其中 15 個案例進行分享,分析了其中包含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和具體路徑,供其他項目作參考,以饗讀者。從來沒有一個鄉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的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它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中國幾代農民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
  • 鄉村振興——讓農民錢袋鼓只是鄉村發展的一部分
    其實現在很多人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總是說讓農民錢包鼓就是鄉村振興的全部,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說到一句話德不配位,鄉村振興也一樣,不但要讓他們錢包鼓起來,還要讓他們精神生活充實,如果只是讓錢包鼓起來,實際上就是暴發戶的表現,沒有精神生活的充實,可能他們會因為增收而失去太多太多。
  • 萬安獅巖村:描繪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初冬時節的萬安縣寶山鄉獅巖村,拖拉機來回穿梭在田地裡,一壟壟線條優美的油菜田與整齊劃一的村莊,共同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11月13日,獅巖村今年73歲的脫貧戶練尤先趁著好天氣,在油菜田裡忙著澆水。「我去年種了3畝多油菜,有2000多元收入,今年又種了4畝,希望明年開春有個好收成。」練尤先說。
  • 鹽城選派「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2019年4月,我市在常態化選派「第一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選任渠道,專項選派45名政治素質過硬、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熱心服務群眾、溝通協調能力較強的改任職級和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
  • 漫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而恰在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在與時俱進中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批批人走出鄉村,在城市各個崗位中耕耘,成了新的城市人,鄉村曾因人員的流失,發展面臨諸多困境。
  •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國文明網
    鄉村,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與不舍,許多人對「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若能一世安穩,誰願顛沛流離」產生了共鳴。而恰在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了鄉村振興新藍圖,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   在與時俱進中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了錦繡藍圖。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指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原標題:   初夏時節,穿行在中原大地鄉間,四下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應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時代大背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正邁出堅實的步伐。
  • 輝煌十三五·夏津|圍繞「一區兩線多點」整體布局 打造「鄉村振興...
    夏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湯慶軍回答了記者關於「十三五」時期夏津縣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典型做法的提問。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夏津縣立足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求,緊緊圍繞「一區兩線多點」的整體布局,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夏津實踐」。在產業振興方面。統籌整合全縣涉農資金3.7億元,支持鄉村振興重點項目61個。
  • 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四談用科學方法推進鄉村振興
    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  有人把鄉村振興喻為一片新藍海,要抵達新的開闊水域,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不行,誇誇其談、空喊口號更不行,必須抓住要害、精準發力,找到鄉村振興戰略行穩致遠的「橋」或「船」。
  • 中國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18—2019)|新書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在中國農業大學統籌下,我校人文與發展學院於2018年成功動員並組織了首次鄉村振興系列研究活動——「百名師生鄉村振興系列調研」。
  •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09 星期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本報11月8日訊 為進一步暢通「三農」領域表達訴求渠道,青島市近日啟動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