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寧津縣專場,寧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冬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寧津縣鄉村振興在農業園創新、農業生產新發展、助農就業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寧津縣圍繞保障"糧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兜子"的目標,跳出"農業發展只能在農唯農"的固有模式,以工業思維、融合思維、共享思維三種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德州實現率先突破探索了可借鑑、可推廣、可複製的寧津實踐。
工業思維——構建"一心多元"園區新格局
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園區建設,把傳統意義的田變成現代創新的園。投資13.76億元建設佔地8.1萬畝,涵蓋"一中心、兩基地、六大功能區"9個板塊的民天農谷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打造引領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和"雙招雙引"的核心平臺,創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14處鄉鎮特色產業園區,構建了"一心多元"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格局。
融合思維——推進農業生產集成式發展
一是數字引領,融"魂"。寧津縣與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籤約合作,建設全國首家以數位化為主題的縣級現代農業科創中心,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農業大數據平臺,打造引領全縣數字農業發展的"智慧大腦、神經中樞"。
二是鏈條延伸,融"形"。成功創建德州市級農業新六產示範縣,入選全省首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農立方"田園綜合體項目,融合寧津蟋蟀、雜技、美食、剪紙等特色地域文化及觀光體驗、農村電商等新型業態,帶動周邊55個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被列為省級田園綜合體創建項目。
三是政策支撐,融"力"。寧津縣出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獎補意見》,對特色農業產業技術服務、特色涉農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支持,全面激活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引擎",德州市政府領導同志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並作出重要批示。
共享思維——讓小農戶搭上大產業順風車
一方面,為解決好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土地流轉中的農民再就業問題,結合環保新需求和傳統產業升級,寧津縣在5個鄉鎮統一規劃建設65萬平方米的綠動能共享創業園,可容納100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生產,1.5萬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人均月增收3000—4000元。
另一方面,立足寧津縣小麥良種產業優勢,擦亮"中華麥·寧津種"產業品牌,建成全國第一家小麥種加工自動化企業,研發推廣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審、省審品種29個,成功獲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小麥)基地。以此為契機,寧津縣積極發揮8家良種公司和金碩、綠泰、新好等特色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發展共享大棚、合同養殖、繁育基地等富民新模式,寧津縣3萬小農戶有效銜接現代農業,搭上了產業富民"順風車"。
通訊員:段玉峰 楊鈺婕
新聞熱線:0534——80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