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寧津實踐模式

2021-01-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1月13日,"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寧津縣專場,寧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冬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寧津縣鄉村振興在農業園創新、農業生產新發展、助農就業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寧津縣圍繞保障"糧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兜子"的目標,跳出"農業發展只能在農唯農"的固有模式,以工業思維、融合思維、共享思維三種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德州實現率先突破探索了可借鑑、可推廣、可複製的寧津實踐。

工業思維——構建"一心多元"園區新格局

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園區建設,把傳統意義的田變成現代創新的園。投資13.76億元建設佔地8.1萬畝,涵蓋"一中心、兩基地、六大功能區"9個板塊的民天農谷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打造引領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和"雙招雙引"的核心平臺,創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14處鄉鎮特色產業園區,構建了"一心多元"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格局。

融合思維——推進農業生產集成式發展

一是數字引領,融"魂"。寧津縣與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籤約合作,建設全國首家以數位化為主題的縣級現代農業科創中心,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農業大數據平臺,打造引領全縣數字農業發展的"智慧大腦、神經中樞"。

二是鏈條延伸,融"形"。成功創建德州市級農業新六產示範縣,入選全省首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農立方"田園綜合體項目,融合寧津蟋蟀、雜技、美食、剪紙等特色地域文化及觀光體驗、農村電商等新型業態,帶動周邊55個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被列為省級田園綜合體創建項目。

三是政策支撐,融"力"。寧津縣出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獎補意見》,對特色農業產業技術服務、特色涉農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支持,全面激活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引擎",德州市政府領導同志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並作出重要批示。

共享思維——讓小農戶搭上大產業順風車

一方面,為解決好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土地流轉中的農民再就業問題,結合環保新需求和傳統產業升級,寧津縣在5個鄉鎮統一規劃建設65萬平方米的綠動能共享創業園,可容納100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生產,1.5萬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人均月增收3000—4000元。

另一方面,立足寧津縣小麥良種產業優勢,擦亮"中華麥·寧津種"產業品牌,建成全國第一家小麥種加工自動化企業,研發推廣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審、省審品種29個,成功獲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小麥)基地。以此為契機,寧津縣積極發揮8家良種公司和金碩、綠泰、新好等特色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發展共享大棚、合同養殖、繁育基地等富民新模式,寧津縣3萬小農戶有效銜接現代農業,搭上了產業富民"順風車"。

通訊員:段玉峰 楊鈺婕

新聞熱線:0534——8017166

相關焦點

  • 一場重塑工農城鄉關係的大轉變,看青島如何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從城鄉二元到城鄉統籌再到城鄉融合,我們逐步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有著殷切的期許。放眼齊魯大地,有能力更有責任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的當屬青島。突破瓶頸、深挖潛力,青島在實踐探索中緊緊抓住兩個關鍵指標——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能獲得社會產業平均利潤率、農民享有的公共服務能達到社會平均水平。這不僅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更需要深入轉變農村工作方式、鄉村治理方式。在轉變中求突破,奠定了近兩年青島「三農」工作的主基調。
  • 市土儲集團:做好「農」字文章 賦能鄉村振興
    金字招牌,市土儲集團——  做好「農」字文章 賦能鄉村振興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蓓蓓  在各地農產品爭奇鬥豔的今天,聊城作為農業大市如何突圍?聚焦主責主業,市土儲集團怎樣為本市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破解聊城鄉村振興的難點、痛點和堵點,身為國企,我們有責任盡一份心、盡一份力。」市土儲集團主要負責人說。
  • 輝煌十三五·夏津|圍繞「一區兩線多點」整體布局 打造「鄉村振興...
    夏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湯慶軍回答了記者關於「十三五」時期夏津縣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典型做法的提問。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夏津縣立足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求,緊緊圍繞「一區兩線多點」的整體布局,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夏津實踐」。在產業振興方面。統籌整合全縣涉農資金3.7億元,支持鄉村振興重點項目61個。
  •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市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啟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09 星期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本報11月8日訊 為進一步暢通「三農」領域表達訴求渠道,青島市近日啟動鄉村振興「金麥穗獎」評選活動
  • 訪談|燕浩林:以鄉村振興為統領爭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要牢牢把握「五個振興」的要求,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作出東營貢獻。燕浩林說,市農業局將通過試點示範,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有序推進培養鄉村振興先進典型。
  • 激活內生動力為鄉村賦能(一線視角)
    在叢志強看來,自己做得並不多,「只是為村民賦能,激發出他們本身的創造力與積極性」。   藝術的火花點燃了葛家村的發展熱情,反映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大家對親身參與村子發展的積極反饋。這不禁讓人思考:如何為鄉村賦能,怎樣更好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展熱情?   為鄉村賦能,前提是喚起村民的主體意識。以前往往是「幹部幹、村民看」,現在是村民主動參與村子建設。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選取其中 15 個案例進行分享,分析了其中包含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和具體路徑,供其他項目作參考,以饗讀者。從來沒有一個鄉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的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它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中國幾代農民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若是4月來到富陽,能看到「鄉村百花大會」打擂正酣。農戶窗臺上、牆角籮筐內、舊單車車籃裡,鮮花草木裝點著庭院——農民爭相把春天「搬回家」。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夏芬說,百花大會包含「最美賞花勝地」「幸福花開·最美庭院」等評比,讓農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進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助力鄉村振興。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伴隨著「智慧治理」,如今數位化悄然串聯起中國農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賦能著鄉村振興。當下,在浙江,數位化改革正撬動鄉村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與和諧發展。日前,中新網記者探訪浙東古鎮餘姚泗門,見證其數位化治理下煥然一新的鄉村風貌。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核心提示:乘著三水打造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新機遇,樂平鎮作為三水中部片區的領頭羊,率先探索整片聯動、連片振興的鄉村振興模式,以「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拉開鄉村振興示範區新格局。
  • 「兩個中心」互為體用 打造文明實踐「鶴峰樣板」 「兩個中心」互...
    「兩個中心」互為體用 打造文明實踐「鶴峰樣板」 「兩個中心」互為體用 打造文明實踐「鶴峰樣板」 發布時間:2021-01-01 12:26 來源:恩施日報 編輯:劉豔
  • 《齊魯女性》電視周刊第25期丨原創歌曲唱起來,歡樂舞蹈跳起來...
    每周四11:45播出山東省婦聯和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全省首檔女性電視周刊《齊魯女性》,是全省婦聯繫統和廣大婦女姐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國婦女十二大精神,紮實推進省委「工作落實年」部署的重要陣地。10月3日,《齊魯女性》第25期播出!
  • 成都樣板:城市鄉村的重生之路
    在此之前,都江堰在城鄉住房恢復重建上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創新的10大模式備受關注。  據都江堰市長徐富藝介紹,該市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等政策創造性地運用於農村災後恢復重建,吸引社會資金50多億元,發放集體建設用地抵押貸款4767戶1.84億元、鄉村旅遊抵押貸款34筆1707萬元,創造了農村住房恢復重建的「向峨模式」等10種模式,打造了大觀茶坪、蒲陽花溪、天馬向榮等農房恢復重建亮點。
  • 鄉村振興不停歇 濟南市槐蔭區2019年至2020年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約...
    魯網8月18日訊(記者 曹戈藝)今天上午,記者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獲悉,濟南市槐蔭區鍥而不捨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僅去年、今年兩年就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約4.2億元。
  • 「紅色甲子」黨建品牌輝映鄉村振興路
    原標題:「紅色甲子」黨建品牌輝映鄉村振興路   為加快推進「慄香甲子、生態黃墩」建設,嵐山區黃墩鎮立足實際,結合全區「當好先鋒服務群眾」黨建品牌打造,在全鎮創樹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現場。 潘沁文 攝中新網溫州11月20日電(記者 潘沁文)德行高尚、澤被鄉裡,是為鄉賢。11月20日,「賢聚鄉裡·和美滿家」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啟幕,鄉賢齊聚一堂,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獻策。
  • 數位化能給鄉村振興幫上什麼忙?聽聽 7 位專家怎麼說
    為了在新發展格局下準確把握農業農村改革規劃形勢和重點,探索數位化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網際網路經濟學研究聯盟、騰訊研究院、CSIG公共戰略研究中心近期聯合舉辦了「數位化助推鄉村振興專題研討會」。
  • 王永利:《超級新農人》——高光展現新農人技能和風採,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推出的季播節目《超級新農人》近日收官,以新農人農業技能比拼為內容、以競技形式,高光展現新農人技能和風採助力鄉村振興,融媒體創作思維和傳播,成功探索出「三農」類電視節目破圈突圍的新路徑,創新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精神賦能。
  • 慈利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持續抓好駐村幫扶,做到幫扶力度只增不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三要搭好服務臺子。抓基層黨建就是要為鄉村搭好臺、領好路,最終實現服好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型接續期,要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將基層服務平臺前置,讓基層更有壓力也更有動力。充分發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有效提升民事代辦、幫辦、包辦服務水平。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 以文化賦能,用「流量」代言!浙江藝職戲劇系開展鄉村文旅公益直播
    8月10日-12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劇系「浙藝有戲」精準助農公益主播團隊赴仙居縣開展了為期3天的美麗鄉村文旅公益直播活動。此次活動創新社會實踐模式,聯合省直機關仙居縣結對幫扶組,通過直播展現仙居縣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參與活動的青年們以身臨其境、所見即所得的當下體驗感,助力鄉村宣傳和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