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66.2公裡的成灌城際快速鐵路,正從成都城區向都江堰市延伸,鋪展成一條長長的彩帶,成為川西平原最美的畫面……從破土動工到即將鋪軌,僅僅6個月。如今,每一個來到都江堰市的人們,都驚訝它「成長」的速度。
「五縱五橫一軌一帶」的市域交通路網體系,如美麗綢帶,串聯起災後恢復重建後如無數顆珍珠般的城鎮鄉村。城鄉面貌巨變背後,是城鄉恢復重建速度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居民幸福笑臉,是以人為本的精神賦予了他們強大的精神動力;文化重建最大限度地讓千年古堰的文化傳承不因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而改變,是對歷史的尊重;產業重建為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是為豐富讓世界遊客神往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的內涵。
都江堰:一個城市的創造性復興
一年來,這個城市在創造中復興,在恢復重建中復興。
「按照"兩個加快"的統一部署,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推進災後重建,抓住重建契機,探索破譯"城鄉二元結構"的科學路徑,都江堰市努力爭當全省災後重建的樣板和試驗區建設的示範。」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道出這個城市災後恢復重建的宏圖和路徑。
都江堰,正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人們:帶著「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災後恢復重建典範城市」的雄心,註定它將成為一座讓世人矚目的城市。
「災後重建典範城市」雄心背後的城鄉恢復重建之路
2009年2月17日,馬勝元家所在的2-1棟率先開工後,幸福社區其餘樓棟也在3月底陸續動工。這是「5·12」地震極重災區中,開工面積最大的城鎮住房重建片區。
在「5·12」地震受損嚴重的城市中,都江堰市是規模最大、居民結構類型最多、經濟最繁榮、自然條件最好、區位優勢最明顯的,也是利益關係最複雜的。面對錯綜複雜的利益訴求,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民主,群眾的事情交給群眾協商。
也被稱為荷花池片區的幸福社區,就位於市中心最繁華的幸福大道側,屬於「利益關係複雜」典型區域。
城鎮重建試點,荷花池片區入選。在重建辦指導下,居民以幢為單位選出業主代表,業主代表再推舉產生重建議事會,重大決定必須由一定比例的住戶和業主籤字方能生效實施。馬勝元的2-1棟得以最先開工,就是居民充分自治後「有公平也有效率」的結果。到明年6月底,一個全新的幸福社區將在荷花池片區原址重現。
災後恢復重建首先必須尊重群眾意願,做好群眾工作。都江堰市城鎮住房恢復重建探索出的城鎮住房「原址重建」、「組合式」重建等重建試點順利鋪開。目前,規劃的340萬平方米城市安居房、廉租房和拆遷安置房中,已開工133萬平方米,今年底前基本完成除高層外的城鎮住房重建,明年「5·12」前全面完成城鎮住房重建任務。
在此之前,都江堰在城鄉住房恢復重建上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創新的10大模式備受關注。
據都江堰市長徐富藝介紹,該市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等政策創造性地運用於農村災後恢復重建,吸引社會資金50多億元,發放集體建設用地抵押貸款4767戶1.84億元、鄉村旅遊抵押貸款34筆1707萬元,創造了農村住房恢復重建的「向峨模式」等10種模式,打造了大觀茶坪、蒲陽花溪、天馬向榮等農房恢復重建亮點。
目前,都江堰農房恢復重建開工38659戶,佔恢復重建總量的92.7%,205個農民集中安置點正加快建設,總投資超過13億元的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同步實施,9萬餘戶農房維修加固已全部完成,今年12月底前農村住房恢復重建將全面完成。
「國際旅遊目的地」夢想背後的產業恢復重建之路
屋美院美之後,持續發展的支撐是什麼?是產業。
「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都江堰市最響亮的名片是創造性復興中的旅遊業。
今年「五一」小長假,都江堰、青城山依然遊人如織,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恢復。都江堰旅遊業恢復重建,已經賦予這座城市全新的功能:以「都江堰-青城山」為品牌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地;以獨特「山-水-田-林-堰-城」為自然人文特色的國際休閒度假目的地城市;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區輻射與帶動的區域交通樞紐城市與服務中心城市;大成都都市圈內實現城鄉統籌的宜居宜業、生態安全的綜合型「新城」之一。
在保護好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至上榮光的同時,都江堰市創造性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成中國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典範試驗區、中國100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成為馳名中外的「天府田園」的代表,成為中國鄉村旅遊的形象之一;成為全域成都城鄉統籌改革試驗區的旅遊龍頭之一。
農業,首先演繹「全球獼猴桃產業傳奇」全球最適宜種植獼猴桃的地方,據稱就在都江堰市的向峨、虹口等山區。計劃到2010年底達到12萬畝的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將覆蓋虹口、向峨、玉堂、石羊、柳街5大鄉鎮。4個千畝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支撐起虹口、向峨、玉堂、胥家鄉鎮生態;都江堰是歷史上貢茶的重要產地之一,災後恢復重建「東」「西」共興,西:青城山鎮、中興鎮、玉堂鎮環山茶業帶;東,以向峨鄉為重點,帶動虹口、蒲陽、龍池等鄉鎮獼猴桃、茶葉、生豬、冷水魚、藥材、蔬菜和食用菌等優勢產業正在全面覆蓋都江堰市的現代農村。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胥家獼猴桃高科技園區、聚源糧蔬核心示範區、石羊川芎核心展示區等10個亮點工程為核心的10萬畝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區建設,形成獼猴桃、蔬菜、食用菌、川芎、園林花卉優勢互補的特色產業示範帶,構築起都江堰現代農業骨架。
災後恢復重建,未來都江堰力圖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聚集區、田園風光的展示區和城鄉統籌的樣板區。
工業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優化現代產業體系、聯動推進「三化」,讓這個城市有著獨特定位:國際旅遊城市的環保型工業。
通過災後恢復重建,都江堰市即將建立一個聯動推進「三化」的科學重建、科學發展體系:「一體兩翼三帶」——灌口、幸福、玉堂、聚源4鎮組成中心城區構成「一體」,中興、青城山、大觀三鎮構成旅遊「西南翼」,蒲陽、胥家、天馬三鎮正是集約環保型工業的「東北翼」。「東北翼」的蒲陽鎮,是集約環保型工業集中發展區,將以機電為主導產業,規劃建設現代化工業新城。
「城鄉統籌示範區」追求背後的精神恢復重建之路
2008年9月11日,段桂華戴起了大紅花,這一天,他成為都江堰市「爭創文明安置點、爭當文明住戶活動」首批349戶文明住戶之一。
一年中,都江堰共評選出首批文明安置點35個和2660戶首批文明住戶,營造了自強自信、謙讓平和、知恩圖報的社會新風尚。創新災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模式,開展了共建文明示範安置點活動,開創了全國受災地區共建文明示範安置點的先例。
如此巨大的災難面前,近20萬受災群眾突然失去溫暖的家園併入住集中安置點,思想感情上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現實。以人為本的精神賦予心理恢復的強大精神動力。都江堰市通過災後精神撫慰、維護穩定、安置點新生活構建、引導開展感恩活動、豐富受災群眾文化生活、開創性使用社工服務、安排受災群眾再就業、向廣大受災群眾宣傳災後恢復重建各種優惠政策等方面的工作,鼓勵受災群眾自力更生、恢復生產。
「都江堰市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李冰治水精神深刻融入都江堰人的思想、氣質之中,奠定了災後精神家園重建的深厚根基。一年來,災區群眾在災難中挺立,在困境中奮起,在艱難中前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帶領廣大災區群眾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精神家園重建的生動實踐。」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說,「爭當災後重建樣板和試驗區示範」已經成為全市幹部群眾的共同追求。
彭州:「三葉草」的幸福之城
點題
三葉草蓬勃的長勢,使它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而三葉草的花語是:幸福。傳說,誰能找到有四瓣葉片的三葉草,誰就會得到幸福。
一年中,彭州受災最嚴重的六個鎮,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成為彭州災後恢復重建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彭州民間有人點題,六鎮地域神奇構成「三葉草」形態:沿彭白公路,新興、通濟、小魚洞、龍門山四鎮「一葉」,左行磁峰鎮「一葉」,右行白鹿鎮「一葉」。
這是一片小「三葉草」。彭州全面推動災後恢復重建,確定新的「一主兩次兩帶一基地」的空間產業規劃格局。「一主」,中心城區和南部工業科技新城為核心;「兩次」,濛陽、麗春兩個重點鎮為依託,打造未來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次中心。兩翼齊飛的科學重建、科學發展思路,再次構成大「三葉草」模型。
形式上的比喻,卻寄託了這個城市災後最美好祝福。79萬彭州人正讓這座城市堅強成長,新生而成「幸福之城」。
點擊小「三葉草」
山水龍門銀廠溝將更聞名
明日,小魚洞大橋就將通車,福建援建只用了5個月,打開了龍門山鎮的「門戶」。
交通瓶頸被突破後,建材物資順利進入,全新規劃為「山水龍門、五彩鄉村」的生態旅遊名鎮龍門山鎮,重建大幕徹底打開,「彭州名片」寶山村、銀廠溝,30年致富之路寫就的實幹精神,將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一年來,寶山村依然保持「西部第一村」風採,集體經濟生命力依然旺盛。一年的不懈努力,當地經濟得以回升,7座電站已恢復運行,寶山木業項目和在越南的礦業項目將是未來寶山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根據測算,寶山木業總投資4.2億元,計劃將於2010年上半年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4.4億元;越南礦業項目2009年4月已投產,投產後年可創收1.5億元。
龍門山鎮的「一心兩區三點」的「山水龍門、五彩鄉村」全新思路,也將帶動寶山村和銀廠溝再度吸引世人眼光。近期,山水生態居住區、北緯31度鄉村酒店等項目已籤訂意向投資協議,「寶山印象」等項目正在加緊包裝。恢復寶山溫泉,興建寶山博物館、中國「紅旗村村長論壇」會址,以銀廠溝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將用3年時間修復,總投資超過14億元……恢復重建後的龍門山鎮,將在場鎮規模、功能布局、產業形態等方面超過震前水平。
點擊大「三葉草」
工業經濟3月首現正增長
災後新引進的投資5億元的中節能牆體材料第一期已投產。投資2億元的蔬菜科技博覽園加快建設。投資20億元的蘭豐水泥、投資20億元的濛陽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加緊推進。總投資128.68億元的四川盛泰工業園、成都華茂國際服裝產業園相繼動工,未來將吸納20餘萬勞動力……
「彭州始終堅持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抓住機遇,圍繞"一主兩次兩帶一基地"的城鎮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力爭把彭州建設成為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樣板。」彭州市委書記門生說。
「5·12」地震曾深深刺痛彭州的工業經濟。自去年5月起,彭州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降,到去年12月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降到最低,單月同比負增長29.8%。面對工業經濟止滑提速如此嚴峻的形勢,彭州提出以「首要抓項目,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招商,核心抓投入,突出抓質量,根本抓效益」工作思路,及時出臺系列振興和扶持工業經濟的措施和政策。重大項目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開拓、園區建設、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存量資源招商引資的六項工業振興專項行動更是在「一主」「兩次」之地加快推進。
目前,彭州工業已逐步復甦,工業逐月止跌回升。今年開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連續兩月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3月首次實現正增長,增長幅度為0.9%。
點擊「幸福之城」
「天府金盆」魅力依然
災難不改江山景,金彭常開牡丹花。素有 「天府金盆」、「蜀漢名區」的彭州市在經歷了「5·12」特大地震後,魅力依然不減。
這是災後一年彭州對外界的解說詞之一。
在小「三葉草」之上,寶山村、銀廠溝都曾是彭州炙手可熱的「代名詞」,魅力不減的還有白鹿鎮的白鹿上書院。
地震中,白鹿上書院在短短8秒鐘內全面坍塌。目前,已由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完成白鹿上書院恢復建設的概念方案設計和對上書院以及後側滑坡山體抵制勘察的方案編制工作。這一中國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天主教神學院,將在原址上進行重建,儘量使用原有建築材料,保持原有建築風格。以白鹿上書院、彭州博物館為主的文物修復項目,也將陸續進行恢復重建。
小「三葉草」上,也誕生了未來將成為彭州「代名詞」的新生命。
農房恢復重建中,按「四性」要求規劃建設,形成了磁峰鎮鹿鳴荷畔、新興鎮壽陽泉等一批災後農房恢復重建的樣板。「鹿鳴荷畔」、「壽陽泉」,都將作為新農村示範之地讓人銘記。
預計到明年9月,彭州災區將實現居家有住房、上學有校舍、治病有醫院、城鎮有功能、水電有配套、連接有道路,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同時,還將建設一批關係彭州長遠發展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災後恢復重建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機結合。
崇州:6萬戶群眾住進永久性新房
住房重建,破解重建資金難題,吸引15家業主單位,投入資金62334萬元參與災後安置點開發性重建,同時還成立蜀興農村產權流轉擔保公司,通過農村產權擔保抵押,向近2000戶農戶發放重建貸款9468.6萬元,加快住房重建速度。目前,總計62090戶群眾已住進永久性住房。
產業提升,崇州市規劃了「兩區一帶一高地」旅遊發展布局,著力打造沿山6鎮1鄉鄉村旅遊黃金走廊。其中亮點是——災後恢復重建將造就街子古鎮申請驗收4A景區。工業恢復重建項目共155個,下一步,崇州市將大力發展家具、製鞋、輕工「三大產業」,加快形成「百億產業集群」。農業恢復重建項目共18個,榿泉鎮將建成現代高新農業園區樣板。
今年是崇州市的「項目加快建設年」,目前已申報實施9大類740個省級災後重建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15.2億元。
大邑:打造世界級博物館小鎮
「中國道教發源地」、「中國博物館第一縣」、「中國南方雪山溫泉國際旅遊度假區」,是大邑縣著力災後恢復重建的三大旅遊品牌。
據介紹,中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的道源聖城項目計劃投資3.5億元,預計3年內達到國家5A級旅遊區標準。同時擁有劉氏莊園博物館和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聚落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全國獨具特色的公館資源的安仁古鎮,將計劃投資10億元,全力打造世界級博物館小鎮。中國花水灣度假小鎮項目計劃投資22億元,新建五星級酒店、溫泉水會、高端度假別墅群、山地休閒公園等。西嶺雪山滑雪場作為世界上離赤道最近、離中心城市最近的高山滑雪場,將提升成為歐式滑雪、滑草勝地。
未來四年,大邑縣旅遊重點建設項目8個,預計總投資70億元。大邑力爭用3到4年的時間打造成全國文化旅遊產業基地、中國旅遊度假目的地。而根據規劃,大邑災後恢復重建確定28個重點重建項目,總投資390億元。
本版撰寫 本報記者 鄧嗣華 方野 王懷 夏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