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愁入夢來:新田園主義唱響鄉村復興之路

2021-01-08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

作者:金凌冰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 總經理)

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鄉村的衰敗常令人扼腕嘆息。然而隨城市化而來的資源透支、生態退化和環境嚴重汙染等城市病,也使得逆城市化之風悄然來襲,鄉村的發展得以迎來新生。

國家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間鄉野去,新田園主義正在成為最新的時尚潮流。在多年來鄉村復興的實踐中,智綱智庫(王志綱工作室)廣州戰略策劃中心總結出鄉村復興之路的六大獨門心法,以饗讀者。

一、尋夢廣闊天地

田園詩鼻祖五柳先生陶潛有詩云:

《歸園田居》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對於當今社會而言,「歸園田居」是生活態度、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情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來沒有停止對「悠然棲居」、「世外桃源」的渴望,居于田園,依山傍水、簡陋、寧靜的鄉村小院生活是幾乎是現代都市人的對于田園生活的全部想像;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擁有一片綠蔭、一汪清澈、一畦菜地,田園為鄰,花鳥為伴,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

研究表明,中國城市居民旅遊和休閒出遊市場中40%以上的目的地是城市周邊的鄉村地區。

巨大的市民周末遊憩市場在近距離出行規律的作用下,鄉村度假休閒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出行首選。人們因嚮往鄉間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寧靜的環境、寬敞的空間而奔赴鄉間,靜心、懷舊、發呆、漫遊、小住、曬太陽……

在政策和資本的驅動下,多股力量開始躁動,匯聚成城市到鄉村的巨大回流,掀起了鄉村復興的熱潮。在企業、村民、政府多方合力下,教授專家、農民企業家、鄉村能人等齊參與,立足村莊的本土特色,挖掘特色文化,植入產業的力量。一時間,紅色旅遊村、村企名村、生態美麗鄉村、歷史文化名村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鄉村由寒極走向熱土。

隨著新一輪土地改革的推進,三農領域成為投資熱點。於是商界大佬們紛紛跨界當新農人,採用先理念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要在這個大蛋糕中挖掘金礦。

二、鄉村復興的政策基礎

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方針。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2015年初,新世紀以來第十二個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打造「第六產業」;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強調公共服務水平及文化建設,提出要創新鄉賢文化,傳承鄉村文明,實現由「物」到「人」的轉變,內涵更為豐富。 ——中央一號文件

政策解讀:

描藍圖、轉理念、定路徑,執政黨已經為美麗鄉村建設打出組合拳。

首先是描藍圖。

明確「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是對中國未來的城鎮化發展目標的詩意表達,其實質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文明發展新境界、新形態。鄉村是現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類共有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家園;

其二是轉理念。

經濟發展不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度。具有生態優勢的地區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建設美麗鄉村,要保留鄉村風貌,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堅持文化傳承。

其三是定路徑。

通過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合力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中國的堅實基礎。

三、鄉村重生之路的六大獨門心法

1、通過多元共治,打造鄉村全景產業鏈,營造和諧的田園生活

鄉村的重生,不是讓農民洗腳上樓,也不僅是讓農村城鎮化,而是要通過多元共治,打造鄉村全景產業鏈,實現村民就地奔向小康,實現自我的成長,過上理想舒適的生活。

鄉村全景產業鏈不是簡單的農業生產,而是藉助科技創意和資本運作的力量,通過一二三產業耦合發展,實現「四生」(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科學)、「三產」(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等產業融為一體的田園產業全景圖。

通過引入工商企業加入,並成為鄉村產業運營商的角色,協調政府進行統籌規劃,積極組織村民參與自治和生產,以鄉村社區歷史人文為布景,以當地山川田園街廊為舞臺,以鄉村社區創意工藝和商品設計為道具,以所有參與體驗過程的居民與旅客為演員,實現多元共治,營造和諧的田園生活。

2、以農旅相生理念「再造故鄉」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農,核心在體驗。

因此,鄉村旅遊發展必須要秉承「景田相依、農旅相生」的原則。保留並還原鄉村古樸生態的特色,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選擇性保留原有動植物資源,並大量使用農作物和生態工法進行景觀營造和基礎設施建設。

以傳統農業為基礎,注入旅遊休閒的功能,營造旅遊環境。

如:保護村莊原有的水體,以農業景觀代替園林景觀,以礫石路代替水泥路等等,以更生態低成本建設鄉村。

在留住「鄉愁、鄉音、鄉貌」的同時,通過產業資本的植入以實現再造故鄉。

3、以增量激活存量,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科學」四生共贏

鄉村建設要以增量激活存量,既不能破壞農村原有的生產、生活形態,又要能夠通過企業資金進駐,以旅遊開發激活鄉村的存量——包括鄉村的土地、房屋、生態環境等,以增量提升鄉村的品質和價值。

用「經營鄉村」的理念,用外部協作、專業服務模式,參與創建幸福村居,助推農民主體性實現,重建農民共同體,發展集體經濟。引入多方力量,包括政府、村兩委、村民、企業、NGO等參與到鄉村旅遊的開發經營中,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共贏的「鄉村幸福生活」。

政府以較少的資金引導,如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項目資金扶持,吸引村民和社會投資力量進入;

重視村民的自主性,以村兩委為主導成立的村社共同體,充分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共享利益分成,調動村民的自主性,比如對村環境的保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村莊旅遊配套服務等;

企業、NGO等外部力量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協助者,以現代化的商業運作模式,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挖掘鄉村的價值,激活鄉村存量。

4、明確A+B+C的運營模式

做出旅遊吸引力是鄉村旅遊商業模式成立的關鍵,因此,首先要通過打造核心吸引物做足旅遊吸引力。

通過深入挖掘每個村莊的資源特色,尊重村莊原有的有機體系,將地域本土文化融入鄉村旅遊產品設計,打造鄉村唯一性的特色產品,形成強有力的旅遊吸引力;

圍繞核心吸引物形成以休閒物業運營為核心的利潤中心,圍繞吸引核心形成以旅遊為主的產業鏈。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鄉村現代農業品牌的發展,為項目的後續發展提供動力;

圍繞核心吸引物再形成衍生發展,覆蓋田園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生產、生活、居住、休閒、娛樂……最終形成產業互融的農業休閒綜合體。

如:以休閒旅遊與休閒農業為發展基礎,可以衍生發展酒店、會議、文化演出、影視拍攝、微電影拍攝、婚紗攝影、藝術教育等等。

5、1+2+3=6的鄉村全景產業體系設計

鄉村全景產業鏈的設計是鄉村重建的重要內容,以現代農業生產和休閒鄉村旅遊為雙產業驅動核心,形成以旅遊驅動的旅遊配套產業、以農業生產驅動的農業加工科研支持產業,以及由此衍生的綜合性服務等衍生產業。

鄉村全景產業體系將涵蓋鄉村田園生活各方面,包括田園種養、田園休閒度假、田園科技、田園文化、田園養老等,構築一副鄉村田園生活產業鏈的全景圖。

6、建立政府、企業、村民的三方共贏機制

堅持政府經營環境、企業經營市場、民眾經營文化的核心理念,打造政府、企業、村民共贏的「三老滿意」機制。

即:政府明確自身在項目中的發展角色,在政策範圍內儘可能為項目提供稅收優惠、基礎設施上配套、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的支持;

企業按照統一的戰略目標和核心發展理念,統和商業利益,建立開放的項目準入機制,通過整合資源,聚集功能,不斷提高產業經營與服務能力;

通過建立互動機制,充分調動當地村民的積極性,盤活當地的山水、田林果、地、河等自然資源,使村民能參與商業運營,盤活資源,經營文化,切實享受項目帶來的商業利益。

以此實現自我造血,持續發展,實現三方共贏。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略星球

相關焦點

  • 上遊夜雨丨雷學剛:話鄉愁
    話鄉愁雷學剛萬千鄉愁道不盡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真可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時光改變不了思鄉模樣因為青春的夢想年少遠走他鄉當我再次回到你的身旁才發現不管人生多麼跌宕我的夢裡全是你溫暖的模樣我美麗的故鄉我敬重的爹娘最是養育我的地方你是我永恆的守望你是我記憶裡的星鬥和陽光不管在天涯海角無論身在何方多少次我頻頻的向故鄉凝望夢裡的家園啊
  • 田園鄉村 美麗富民(美麗中國)
    專業規劃,房前屋後成為新風景  「再過幾年,我們村要換個模樣——設施齊全、生活現代,不比城裡人差;風景優美、生態宜人,讓城裡人羨慕!」2017年,磨石塘村村主任楊友國在村民大會說這番話時,村民們更多的是懷疑。  為啥不信?僅在3年前,這裡還是個灰頭土臉的偏遠鄉村。楊友國介紹,此地生產的石頭粗糙又堅固,制磨的歷史可追溯到300年前。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齊心換得滿村芳 秀美田園入畫來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齊心換得滿村芳 秀美田園入畫來——綿竹「十三五」期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2021年01月14日 09:41:11 來源:四川新聞網
  •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永登縣大利村:留住最美鄉愁 助力鄉村...
    大利村生態文化旅遊服務中心  近年來,武勝驛鎮大利村發展以農耕文化為魂、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生態農業為本的鄉村旅遊,全力打造永登美麗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走好鄉村振興的新長徵路──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美麗鄉村發展紀實
    從上世紀90年代的全國「百強村」,到結對幫扶困難村,再到努力摘下「窮帽子」,第六埠村通過修復生態、綠色轉型,盤活了農田綠水,激活了一草一木,刷新了產業模式,走出了綠色產業與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的新路。  守住綠水青山,留住鄉情鄉愁,第六埠村煥發了蓬勃生機。當生態文明融入鄉間田野,將如何催化一個村莊的蝶變?或許,在第六埠村的發展之路中可以找到答案。
  • 十大景觀元素設計,讓鄉村更美麗
    十大景觀元素設計,讓鄉村更美麗 2020-06-27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新洲鳳凰古村涅盤重生,成就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山水環繞綠意盎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村容風貌整潔一新,這裡就是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毛家衝村,屬於它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夢裡原鄉·生態田園近年來,通過美麗鄉村的建設,毛家衝村72戶樓棟外立面及村灣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配套建設村民活動廣場、村灣文化中心、體育健身廣場等基礎設施,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村莊。同時,依託村域豐富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優勢,發掘鄉村紅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開發特色旅遊民宿和農耕文化體驗,結合特色種養殖產業優勢,形成了以休閒旅遊為主導、生態農業為支撐的農旅結合發展模式。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了錦繡藍圖。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指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成都樣板:城市鄉村的重生之路
    「五縱五橫一軌一帶」的市域交通路網體系,如美麗綢帶,串聯起災後恢復重建後如無數顆珍珠般的城鎮鄉村。城鄉面貌巨變背後,是城鄉恢復重建速度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居民幸福笑臉,是以人為本的精神賦予了他們強大的精神動力;文化重建最大限度地讓千年古堰的文化傳承不因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而改變,是對歷史的尊重;產業重建為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是為豐富讓世界遊客神往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的內涵。
  • 青浦又一鄉村火火火火火了,成功上榜2019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市農業農村委說,農業農村部正在公示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上海今年有8個村莊入圍。這也意味著加上已有的18處,滬上「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有望增至26處!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王俊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
  • 「最美退伍兵」王延昌和他的「美麗鄉村」夢(圖)
    「最美退伍兵」王延昌和他的「美麗鄉村」夢(圖) 2017-04-19 21:2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裡水有條星星村,紅色元素超搶眼,千畝田園勁好玩|鄉村展新顏⑤
    裡水有條星星村,紅色元素超搶眼,千畝田園勁好玩|鄉村展新顏⑤ 2020-08-28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鄉村振興,村民沒收益,美麗鄉村就是做夢
    二、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鄉村振興需要人,人在村裡生活需要錢,村民在村裡拿什麼來賺錢? 村裡最多的就是土地,土地能生萬物,怎麼就不能生錢?
  • 尋找鍾村人記憶中的老物件,「記住鄉愁,留住美麗回憶」有償...
    這些年來,鍾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社會發展,人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變遷有趣的互動來啦!鍾村街位於番禺區西北部,佔地面積25平方公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水道縱橫,農耕文化源遠流長。,鍾村街即日起開展鍾村街「記住鄉愁,留住美麗回憶」老物件徵集活動!
  • 「空心村」的重生之路
    發揮當地民營資本雄厚的優勢,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導礦山企業對礦山、林田、村莊進行統一規劃整治,促進礦山修復、生態農業、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具有休閒娛樂、科普教育、農耕文化體驗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圖片均由梁玉水提供)■記者手記留住鄉親、鄉情和鄉愁張靜將農宅內部進行了細緻的裝修。
  • 樅陽開出「負面清單」把脈美麗鄉村建設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請有關鄉鎮在編制2018年度美麗鄉村規劃和安排整治項目時,認真對照縣美麗辦下發的負面清單,堅決予以避免。」日前,樅陽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微信群裡的一條醒目通知提醒每位工作人員今年該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事項。記者日前從樅陽縣美麗辦獲悉,今年以來,該縣堅持問題導向,借鑑先進地區建設經驗,針對部分美麗鄉村建設點照搬城市模式,脫離鄉村實際,大量使用高檔飾材,破壞鄉村風貌和自然生態的問題,研究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負面清單。
  • 甘肅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的十年堅守 推動山鄉巨變的生動實踐
    康縣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堅持生態理念、傳承歷史文脈、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時代精神,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示範引領、梯次推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讓莽莽山鄉變成了全域美景……立足縣情實際的開創之策清澈的溪水從村中淌過,整潔的道路通往家門口,民居悠靜致雅、院落窗明几淨,房前屋後綠樹成蔭……看康縣的鄉村景致,分明就是一幅山水田園式的美麗畫卷;村史館賡續優良傳統
  • 【「十三五」黃陵成就巡禮】龍鄉大地織錦繡 鄉村振興踏歌來
    五年來,黃陵上下同心戮力、攻堅克難、奮鬥逐夢,努力擘畫小康新藍圖,同頻共奏時代新強音。改革開放持續深入,高質量發展如火如荼,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黃陵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推出《「十三五」黃陵成就巡禮》系列報導,充分展示"十三五"以來黃陵縣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發展成就,展現黃陵兒女的時代風貌,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以無比強大而深厚的勇氣和底氣,奮進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