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0-12-01 張家界人民政府網

邱初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時,曾多次強調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慈利縣作為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經過近7年的精準扶貧,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累計脫貧134個貧困村23182戶83334人,未脫貧的882戶1910人有望在2020年底前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降至2019年的0.31%,省人民政府於2019年4月16日批覆同意慈利整縣脫貧摘帽。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結果,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在慈利縣的生動實踐。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慈利縣在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的同時,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超前思考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慈利縣的發展,主動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之路,根據階段性任務的變化,轉變工作方式,積極推進慈利縣25個鄉鎮427個村(居)走向全面振興。

乘黨建扶貧之勢促組織振興,以築牢黨建為基點,引領基層組織「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把基層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自習總書記在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以來,慈利縣抓黨建促脫貧,全縣選派各級駐村幫扶工作隊354支1088名隊員,投入3.8億元建成434個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基層組織戰鬥力得到有效提升。在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全縣要更加堅定以黨建引領的政治方向,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過硬。一要築牢支部底子。要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全面實施基層建設「1 5」工程,紮實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大力開展「漊澧紅領新村(社區)」創建,重點整治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切實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深入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整治,實行縣委巡察基層黨組織全覆蓋,把基層減負落到實處。二要抓強幹部班子。瞄準2021年「兩委」換屆,實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全面完成換屆人選準備及提名工作。重點加強村級後備幹部力量的培養,儲備一支德才兼備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持續抓好駐村幫扶,做到幫扶力度只增不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三要搭好服務臺子。抓基層黨建就是要為鄉村搭好臺、領好路,最終實現服好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型接續期,要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將基層服務平臺前置,讓基層更有壓力也更有動力。充分發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有效提升民事代辦、幫辦、包辦服務水平。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乘產業扶貧之勢促產業振興,以謀優產業為支點,撬動鄉村經濟「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近年來,全縣通過發展特色種養、光伏發電、電商、旅遊等產業扶貧方式,蹚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扶貧之路。其中,僅發展鄉村旅遊推動全縣38個貧困村出列、1.5萬名以上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當前,全縣要在現有的扶貧產業基礎上持續發力,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注重做強龍頭。目前,扶貧工作的產業發展重心是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而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是要實現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要恢復農業產業化引導資金,將產業發展的重心逐步放在培育和扶持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和競爭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效能,提升農戶專業化生產水平,促進農民穩步增收。二要注重做優特色。要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產業,綜合資源、人才、資金等因素,重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品」、「一縣一品」。在特色產業培育上,要在鞏固穩定糧油、蔬菜、生豬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著力培育發展柑桔、湘西黃牛、中藥材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在特色產品開發上,要著力研發杜仲雄花茶、黑茶、莓茶等一批特色農業產品,拓展市場空間,搶佔市場高地;在特色品牌打造上,要持續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工程,以「硒有慈利」縣域公用品牌為統領,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品牌。三要注重做好融合。要結合深入推進鄉村旅遊建設、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計劃,實現鄉村三大產業從「單一」向「融合」轉變。要拓展農業的功能屬性,穩步推進粗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等協調發展。要積極培育農村電商、物流商貿、休閒觀光農業、體驗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穩步延伸產業鏈、經濟鏈。

乘生態扶貧之勢促生態振興,以美化環境為焦點,改變鄉村容貌「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全縣要持續擴大鞏固當前生態扶貧取得的有利戰果,堅定以美化環境為焦點,推動鄉村容貌更靚更美。一要加強修復治理。要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持續推進「碧水守護、藍天保衛、淨土攻堅、大地增綠、城鄉潔淨」五大整治行動,著重實施澧沅流域保護與治理「一號工程」,深入開展河長制、環境整治「7 2」行動,重點抓好10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和10座涉大鯢水電站治理項目,切實抓好自然生態的修復與治理。二要完善基礎設施。要加大落後地區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大力實施土家風味「穿衣戴帽」工程,推進鄉村農田、供水、供電、網絡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開展示範縣、示範鄉鎮美麗農村公路建設試點,完善農村客運網絡體系,打通農村公路的「最後一公裡」,穩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要突出持續發展。要堅持推行節約集約型發展思路,推行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加大生態經濟開發保護力度。要堅持底線思維發展思路,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堅決遏制新增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工業企業排放不達標、畜禽養殖直排等違法行為。要堅持推動全民參與的思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以美麗鄉村創建為抓手,抓好鄉村「廁所革命」,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乘就業扶貧之勢促人才振興,以返鄉創業為燃點,吸引更多人才「聚」起來。習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脫貧攻堅期間,全縣上下聚力實施小額信貸、公益擴崗、分貸統還、勞技培訓等扶貧就業幫扶舉措,吸引了大批的企業家、青年、農民工返鄉投資興業。全縣要充分借鑑運用脫貧攻堅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慈利。一要擴充培養人才的「苗圃」。建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基地、田間學校,精心開展具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積極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育一批紮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要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籤訂合作戰略協議,重點培育適合慈利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二要增強吸引人才的「磁場」。要引導外出農民工、退伍軍人、農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創新。要紮實做好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持續推進「四推四建」智匯漊澧人才行動計劃,定向選聘基層人才服務專員,做好人才引進後續工作。要繼續抓好「進校攬英才」工作,強化後期跟蹤管理和服務,全力構築人才引用的新磁場。三是打造儲備人才的「窪地」。要發揮企業、產業、園區承載優勢,不斷強化人才平臺載體建設,為高端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要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深化人才流動體制機制改革,多措並舉為人才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要做好引進人才的服務工作,健全人才考評體系,抓好人才公寓第二期建設,全面落實國家補貼政策。

乘精神扶貧之勢促文化振興,以基層治理為切點,培育文明鄉風「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發展產業、壯大經濟,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推動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結合,通過媒體宣傳、送戲下鄉、文藝創作等多種形式濃厚攻堅氛圍,率先在134個貧困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並在全縣予以推廣,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提升縣域群眾滿意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全縣要借扶志扶智之勢,將基層治理作為推動兩者接續的關鍵切點,破除歪風邪氣,讓現代文明鄉風樹立起來。一要全力推進依法治縣。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將依法治縣植根於鄉村治理體系中去。加大法律宣傳力度,著力推進《民法典》的實施。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肅清村匪村霸、幹擾基層政權的家族勢力、幹擾重點工程建設的十類人員,讓法治理念深入民心。二要全力推進德治並進。要全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有力增強輿論宣傳。樹立忠、孝、廉、勤的鄉村典型,引導群眾宣揚和傳遞鄉村「正能量」。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實施「五大創建」活動。穩步加大鄉村宣傳陣地、文娛體育、歷史建築等維護和管理,為鄉村治理不斷注入靈魂和血液,讓文化底蘊厚起來。三要全力推進村民自治。要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加強村級事務的監督、管理。要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為鄉村發展獻計出力。要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使村規民約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軟法」,引導群眾治理鄉村。要充分發揮屋場會的作用,採取重大建設事項票決制,還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切切實實走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作者系慈利縣委書記)


相關焦點

  • 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就學習貫徹落實好怒江州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程潤宏表示,作為農業農村部門,重點要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二是重點抓好農村建設,深入開展「百千萬」工程,在全州建設4個田園綜合體,10個精品特色村和100個美麗鄉村。三是抓好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工作,著重抓好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就業培訓、素質提升培訓,通過抓好「三農」工作,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 ...縣歷壩村調研時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12月25日,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周珍花深入石臺縣橫渡鎮歷壩村走訪慰問部分困難群眾,向村「兩委」及部分黨員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漫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共同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為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提供了堅強保障。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矢志的腳步永不停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既能夠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能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在不忘初心中牢牢記住鄉村振興的使命。
  •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國文明網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大批人走出鄉村,在城市各個崗位耕耘,成了新的城市人,而鄉村也曾因人員的流失,發展面臨諸多困境。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共同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為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提供了堅強保障。
  • 每經熱評|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這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出臺的一項指向性非常明確的重要文件,是深化需求側改革釋放消費潛能的有力舉措,在改變鄉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推進鄉村振興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對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挖掘中國經濟內生增長潛力有著重要意義。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解題思維,作答新時期鄉村振興考卷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紮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 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2020年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密集召開州委常委會會議、州政府常務會議、州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全面部署。堅持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脫貧攻堅最前沿,80%以上的鄉鎮幹部下沉到村,接續選派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廣大幹部在最吃勁、最艱苦的一線摸爬滾打、揮灑汗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初心使命、擔當情懷。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我們的摘帽記
    今年以來,金陽既瞄準38個村5000餘戶2.7萬餘人「最後貧困堡壘」集中攻堅,又緊盯112個村1.1萬餘戶6萬餘人脫貧成效鞏固,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色質量。截至目前,全縣減貧5065戶28136人,退出38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
  • 廣安:推進鄉村振興 荒山變綠更「生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鰲山村利用山村丘陵坡地面積大、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村風民風優良等優勢,大膽開展「田園變果園、農民變股民、山區變景區」的「三變」改革活動,村裡成立了山裡紅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無人種植的閒置土地、雜草叢生荒野之地統一規劃,進行除雜、開荒,利用到戶項目種上了李樹、桃樹,套種了油牡丹、芍藥、黃精、白芨等中藥材。
  • 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出的重要指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殷切期望和囑託,把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快馬加鞭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啃下深度貧困硬骨頭,堅決攻克最後的堡壘、奪取最後的勝利,確保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嚴格標準規範程序嚴肅紀律選出好班子 以高質量換屆組織推進高質量...
    1月6日,市委副書記魏四新到印臺區陳爐鎮、王石凹街道調研村(社區)「兩委」換屆和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嚴格遵循組織程序,嚴把選人關口,選出有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的好班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基層有效治理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 一鼓作氣啃掉最後「硬骨頭」 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在懷化...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堅持把創新基層黨建作為破解脫貧攻堅難題的「金鑰匙」,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制定實施《懷化市激勵鄉村幹部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擔當作為幹事創業二十條措施》等,落實「五個一批」,明確實行鄉鎮幹部「兩個20%」政策、村「兩委」成員「30%、40%」績效獎勵;組織2455名村黨支部書記、386名鄉鎮黨政正職到市醫院免費體檢;提拔重用扶貧幹部1258人,其中處級幹部154人,鄉鎮黨委書記任縣市區人大政府政協副職26人。
  • 產業興旺 鄉村美麗 農民富裕
    「十三五」以來,我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發展富硒特色產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形成了農業產業興旺、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的江津「三農」發展新格局。
  • 寧夏人大:法治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及時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意見辦法,推動了全區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進入2020年,脫貧攻堅到了「衝刺撞線」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 古丈縣龍鼻嘴村:探索創新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以來,該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成效,努力走出適合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壯大黨員隊伍,推進該村制度示範管理。一是推行「互助五興」管理模式。通過結對模式進行全覆蓋,建立了以學習互助和生產互助為重點的89個互助小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二是突出新時代下的村民自治。
  • 奉新縣三舉措加速毛竹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該縣抓住發展壯大毛竹產業的「牛鼻子」,大力推進毛竹產業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導地位,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奔小康。一、落實財政扶貧資金。該縣充分利用毛竹特色產業和退耕還林後續等財政扶持資金實施毛竹林低改工作,共投入各級財政資金4200餘萬元,改造低產面積32萬畝,受益農戶1.1萬戶,毛竹產業為當地農民及貧困戶每年增收在5000元以上。
  • 石臺縣仁裡鎮人大:聚力脫貧攻堅 彰顯人大擔當
    高寶村地處深山腹地,高寒缺水,交通不便,通訊不暢,自然資源匱乏,脫貧攻堅任務異常繁重。仁裡鎮人大主席王耀曾在橫渡鎮歷壩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幫扶脫貧攻堅經驗足、工作成效高。2018年11月,經鎮黨委研究決定,王耀駐高寶村幫扶脫貧攻堅工作。「搬出不適宜居住的窮山窩,僅僅是提升貧困群眾生活質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