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初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時,曾多次強調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慈利縣作為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經過近7年的精準扶貧,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累計脫貧134個貧困村23182戶83334人,未脫貧的882戶1910人有望在2020年底前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降至2019年的0.31%,省人民政府於2019年4月16日批覆同意慈利整縣脫貧摘帽。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結果,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在慈利縣的生動實踐。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慈利縣在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的同時,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超前思考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慈利縣的發展,主動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之路,根據階段性任務的變化,轉變工作方式,積極推進慈利縣25個鄉鎮427個村(居)走向全面振興。
乘黨建扶貧之勢促組織振興,以築牢黨建為基點,引領基層組織「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把基層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自習總書記在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以來,慈利縣抓黨建促脫貧,全縣選派各級駐村幫扶工作隊354支1088名隊員,投入3.8億元建成434個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基層組織戰鬥力得到有效提升。在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全縣要更加堅定以黨建引領的政治方向,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過硬。一要築牢支部底子。要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全面實施基層建設「1 5」工程,紮實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大力開展「漊澧紅領新村(社區)」創建,重點整治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切實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深入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整治,實行縣委巡察基層黨組織全覆蓋,把基層減負落到實處。二要抓強幹部班子。瞄準2021年「兩委」換屆,實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全面完成換屆人選準備及提名工作。重點加強村級後備幹部力量的培養,儲備一支德才兼備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持續抓好駐村幫扶,做到幫扶力度只增不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三要搭好服務臺子。抓基層黨建就是要為鄉村搭好臺、領好路,最終實現服好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型接續期,要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將基層服務平臺前置,讓基層更有壓力也更有動力。充分發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有效提升民事代辦、幫辦、包辦服務水平。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乘產業扶貧之勢促產業振興,以謀優產業為支點,撬動鄉村經濟「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近年來,全縣通過發展特色種養、光伏發電、電商、旅遊等產業扶貧方式,蹚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扶貧之路。其中,僅發展鄉村旅遊推動全縣38個貧困村出列、1.5萬名以上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當前,全縣要在現有的扶貧產業基礎上持續發力,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注重做強龍頭。目前,扶貧工作的產業發展重心是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而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是要實現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要恢復農業產業化引導資金,將產業發展的重心逐步放在培育和扶持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和競爭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效能,提升農戶專業化生產水平,促進農民穩步增收。二要注重做優特色。要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產業,綜合資源、人才、資金等因素,重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品」、「一縣一品」。在特色產業培育上,要在鞏固穩定糧油、蔬菜、生豬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著力培育發展柑桔、湘西黃牛、中藥材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在特色產品開發上,要著力研發杜仲雄花茶、黑茶、莓茶等一批特色農業產品,拓展市場空間,搶佔市場高地;在特色品牌打造上,要持續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工程,以「硒有慈利」縣域公用品牌為統領,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品牌。三要注重做好融合。要結合深入推進鄉村旅遊建設、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計劃,實現鄉村三大產業從「單一」向「融合」轉變。要拓展農業的功能屬性,穩步推進粗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等協調發展。要積極培育農村電商、物流商貿、休閒觀光農業、體驗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穩步延伸產業鏈、經濟鏈。
乘生態扶貧之勢促生態振興,以美化環境為焦點,改變鄉村容貌「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全縣要持續擴大鞏固當前生態扶貧取得的有利戰果,堅定以美化環境為焦點,推動鄉村容貌更靚更美。一要加強修復治理。要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持續推進「碧水守護、藍天保衛、淨土攻堅、大地增綠、城鄉潔淨」五大整治行動,著重實施澧沅流域保護與治理「一號工程」,深入開展河長制、環境整治「7 2」行動,重點抓好10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和10座涉大鯢水電站治理項目,切實抓好自然生態的修復與治理。二要完善基礎設施。要加大落後地區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大力實施土家風味「穿衣戴帽」工程,推進鄉村農田、供水、供電、網絡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開展示範縣、示範鄉鎮美麗農村公路建設試點,完善農村客運網絡體系,打通農村公路的「最後一公裡」,穩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要突出持續發展。要堅持推行節約集約型發展思路,推行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加大生態經濟開發保護力度。要堅持底線思維發展思路,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堅決遏制新增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工業企業排放不達標、畜禽養殖直排等違法行為。要堅持推動全民參與的思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以美麗鄉村創建為抓手,抓好鄉村「廁所革命」,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乘就業扶貧之勢促人才振興,以返鄉創業為燃點,吸引更多人才「聚」起來。習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脫貧攻堅期間,全縣上下聚力實施小額信貸、公益擴崗、分貸統還、勞技培訓等扶貧就業幫扶舉措,吸引了大批的企業家、青年、農民工返鄉投資興業。全縣要充分借鑑運用脫貧攻堅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慈利。一要擴充培養人才的「苗圃」。建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基地、田間學校,精心開展具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積極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育一批紮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要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籤訂合作戰略協議,重點培育適合慈利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二要增強吸引人才的「磁場」。要引導外出農民工、退伍軍人、農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創新。要紮實做好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持續推進「四推四建」智匯漊澧人才行動計劃,定向選聘基層人才服務專員,做好人才引進後續工作。要繼續抓好「進校攬英才」工作,強化後期跟蹤管理和服務,全力構築人才引用的新磁場。三是打造儲備人才的「窪地」。要發揮企業、產業、園區承載優勢,不斷強化人才平臺載體建設,為高端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要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深化人才流動體制機制改革,多措並舉為人才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要做好引進人才的服務工作,健全人才考評體系,抓好人才公寓第二期建設,全面落實國家補貼政策。
乘精神扶貧之勢促文化振興,以基層治理為切點,培育文明鄉風「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發展產業、壯大經濟,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推動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結合,通過媒體宣傳、送戲下鄉、文藝創作等多種形式濃厚攻堅氛圍,率先在134個貧困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並在全縣予以推廣,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提升縣域群眾滿意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全縣要借扶志扶智之勢,將基層治理作為推動兩者接續的關鍵切點,破除歪風邪氣,讓現代文明鄉風樹立起來。一要全力推進依法治縣。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將依法治縣植根於鄉村治理體系中去。加大法律宣傳力度,著力推進《民法典》的實施。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肅清村匪村霸、幹擾基層政權的家族勢力、幹擾重點工程建設的十類人員,讓法治理念深入民心。二要全力推進德治並進。要全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有力增強輿論宣傳。樹立忠、孝、廉、勤的鄉村典型,引導群眾宣揚和傳遞鄉村「正能量」。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實施「五大創建」活動。穩步加大鄉村宣傳陣地、文娛體育、歷史建築等維護和管理,為鄉村治理不斷注入靈魂和血液,讓文化底蘊厚起來。三要全力推進村民自治。要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加強村級事務的監督、管理。要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為鄉村發展獻計出力。要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使村規民約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軟法」,引導群眾治理鄉村。要充分發揮屋場會的作用,採取重大建設事項票決制,還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切切實實走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作者系慈利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