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推進鄉村振興 荒山變綠更「生金」

2021-01-1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名片

鰲山村位於廣安區石筍鎮北部,距石筍場鎮約2.5公裡,距廣安城區約30公裡。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408戶、1397人。土地面積1896畝,其中,已流轉土地1500畝。2019年該村實現脫貧摘帽。

昔日荒山坡,今日花果山。

現場故事:

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旅遊升級

5月5日一大早,鰲山村村民周正猛和其他村民一起,來到山裡紅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對基地裡的李樹、桃樹進行管護。合作社理事長劉延榮一邊安排工作,一邊示範指導。

站在基地最高處向下看,漫山遍野的李樹、桃樹沐浴在陽光裡,顯得生機勃勃。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山坡。

「以前這裡雜草叢生,草比人還高,無路通行,要爬上山頂很費勁。」鰲山村第一書記曾俊達告訴記者。

轉變,從2017年開始。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鰲山村利用山村丘陵坡地面積大、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村風民風優良等優勢,大膽開展「田園變果園、農民變股民、山區變景區」的「三變」改革活動,村裡成立了山裡紅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無人種植的閒置土地、雜草叢生荒野之地統一規劃,進行除雜、開荒,利用到戶項目種上了李樹、桃樹,套種了油牡丹、芍藥、黃精、白芨等中藥材。一年之後,荒山坡變成了花果山,成為廣恆快速通道旁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2018年,藉助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的幫扶資金,鰲山村又將產業道路進行了黑化,進一步改造產業基地,增加種植了500畝柑橘樹。同時,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發展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的經營模式,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獲取勞務收入,全面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

周正猛就是受益者之一。「年前給果樹刷白、除蟲、施肥,開春後除草、修枝、疏果,果子成熟的時候摘果、裝箱,幾乎一整年都有活幹。」周正猛樂呵呵地說。去年,他從合作社領到了9000餘元的工資。「每年除了工資、租金,還有分紅,我們的生活已經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目前,該村已種植桃樹、李樹1200餘畝,柑橘樹600畝。「下一步還將引進其他品種的果樹,對現有資源進行提質擴面,同時融合發展鄉村旅遊,修建遊步道、觀景平臺、旅遊廁所、停車場等旅遊設施,打造鄉村旅遊景點,以旅遊業為載體,帶動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效。」村黨支部書記蔣世松說。

發展路徑: 整合資源促發展

鰲山村同其他農村地區一樣,存在資源分布散、活力不足、集體經濟弱、農民收入低、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鰲山村整合荒地資源,發展土地經營,對土地面積進行清理核查、確權頒證、評估認定,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步實現產業規範化、制度化發展。

為讓增收的渠道多起來,鰲山村讓農民變「股民」,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土地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合作社,成為股權投資人,參與分紅。該村尤其注重貧困群眾的增收問題,通過「個人自助變、組織幫助變」的形式,鼓勵貧困群眾參與「三變」改革,靠自己的勞動實現脫貧。

果園豐茂了,生態變美了,該村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發展理念,充分挖掘村裡鰲山寨地勢開闊平坦、視野寬、風景美、空氣好、有古寨遺址、神話傳說的優勢,推出鰲山古寨「健康生態遊」項目,通過完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設施、修建川東民宿、開辦農家樂、恢復古寨建築等措施,提升旅遊接待服務能力和質量,建成以鰲山寨為中心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帶。

鰲山村「好田好土飽肚子,荒山荒坡爭票子」的生動實踐,是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結合的創新,建立起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記者感言:

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項目為王」,以實打實的項目帶動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鰲山村的做法可資借鑑。

「思路決定出路」,鰲山村的做法值得點讚。第一個值得點讚的是村級黨組織敢於向荒山要效益,因地制宜發展適合當地的產業。第二個值得點讚的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推行「合作社+支部+農戶」運行模式,將政府、農業合作社、村級組織、貧困農戶連為一體,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共同推進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這樣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提升了村級組織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也讓農民收入增加,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廣安日報記者 盧琴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相關焦點

  •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 慈利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邱初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時,曾多次強調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抓基層黨建就是要為鄉村搭好臺、領好路,最終實現服好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型接續期,要充分調動基層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將基層服務平臺前置,讓基層更有壓力也更有動力。充分發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有效提升民事代辦、幫辦、包辦服務水平。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乘產業扶貧之勢促產業振興,以謀優產業為支點,撬動鄉村經濟「活」起來。
  • 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四談用科學方法推進鄉村振興
    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在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亞談及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方法時這樣強調。形象生動的表達背後,暗含著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大而化之」「紙上談兵」。  有人把鄉村振興喻為一片新藍海,要抵達新的開闊水域,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不行,誇誇其談、空喊口號更不行,必須抓住要害、精準發力,找到鄉村振興戰略行穩致遠的「橋」或「船」。
  •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鄉村振興激活中原沃土 農業發展更有競爭力 原標題:   初夏時節,穿行在中原大地鄉間,四下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應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時代大背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正邁出堅實的步伐。
  • 泉州市持續推進「綠盈鄉村」建設 打造「水清、土優、村美」的泉州...
    今年來,泉州市立足擁山攬海、地形多樣的生態優勢,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盈鄉村」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謀劃實施一批生態環境補短板項目,從初級版、中級版到高級版,梯次推動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綠盈鄉村建設,逐步提升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打造泉州特色的「綠盈鄉村」品牌。
  • 【小孟鎮】小孟鎮鄉村振興出新招
    中央提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小孟鎮黨委必須發揮好鎮村兩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帶頭人「頭雁效應」,強化政治擔當、扛起鄉村振興的大旗。成立鄉村振興專項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班子成員和各管區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形成統一力量、統一部署、統一指導的組織模式。二是注重黨委引導統籌作用。
  • 決勝2020:衡陽新階聯大走訪感受雙全新村鄉村振興的喜人景象
    「這裡以前都是荒山,根本沒有路,是用炸藥一點一點炸出來的路。」近日,衡陽市委統戰部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開展「美麗鄉村·新階視角」社會服務暨新階層代表人士談心活動。活動首站來到了市級「同心美麗鄉村」——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雙全新村舊貌變新顏的故事,讓新階層人士深有感觸。
  • 河北涉縣:環境優田園綠鄉村富人文美
    更樂鎮大窪村裡山溝客棧的老闆娘張海蘭一邊給遊客上菜一邊樂呵呵地說。大窪村位於涉縣更樂鎮張家莊片區,這裡雖然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保存完好的石頭民居文化,但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千百年來,這裡的群眾只能靠外出打工謀生。
  • 漫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矢志的腳步永不停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既能夠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能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在不忘初心中牢牢記住鄉村振興的使命。
  •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國文明網
    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矢志的腳步永不停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既能夠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能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在不忘初心中牢牢記住鄉村振興的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王俊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
  •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永嘉舉辦|鄉村振興|永嘉縣|浙江|...
    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現場。 潘沁文 攝中新網溫州11月20日電(記者 潘沁文)德行高尚、澤被鄉裡,是為鄉賢。11月20日,「賢聚鄉裡·和美滿家」2020中國·永嘉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啟幕,鄉賢齊聚一堂,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獻策。
  • 鄉村振興,村民沒收益,美麗鄉村就是做夢
    農村不是由一棟棟房子組成,而是一戶戶人家組成,要想振興鄉村,人才是關鍵。人留在村裡,一家人要吃飯,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學,這都需要錢。如何能夠讓村裡人,在家門口把錢賺到,能夠在村裡,養家餬口。這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題。
  • 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寧津實踐模式
    1月13日,"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寧津縣專場,寧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冬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寧津縣鄉村振興在農業園創新、農業生產新發展、助農就業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寧津縣圍繞保障"糧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兜子"的目標,跳出"農業發展只能在農唯農"的固有模式,以工業思維、融合思維、共享思維三種新思維賦能鄉村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德州實現率先突破探索了可借鑑、可推廣、可複製的寧津實踐
  • 山西大寨:大寨精神引領型鄉村振興|華漢文旅鄉村振興案例一
    大寨旅遊景區內的景觀(三)重返大寨·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的大寨全面振興計劃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如何在新一輪社會改革浪潮中,實現大寨的再次輝煌,為山西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探索出一條新路徑,成為大寨未來發展之重。2018 年 7 月,華漢旅受昔陽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委託,就昔陽縣全域旅遊進行全局謀劃,而大寨則是此次全域振興的突破口與主抓手。
  • 鄉村振興Rap起來!三水白坭《葡萄村長》mv發布
    鄉村振興Rap起來!何文勝說,看著葡萄園碩果纍纍,看著村民生活越變越好,他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他像不停轉的陀螺,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新活力,只為構築美美與共的鄉村畫卷,帶著對故鄉濃烈的感情,將愛灑在鄉村的每一片土地上,讓更多的村民品嘗到生活美滿的甜蜜。何文勝表示,人生下半場,錢不是首位。讓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變得美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這也是他內心深處的信念。
  • 同安區軍營村、白交祠村走出「產業生態」融合的鄉村振興路
    蘇銀坂望著屋前油綠的梯田式茶園,樂開懷。一旁來拿快遞的白交祠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福回憶道,過去山上都是光禿禿的,轉機發生在習近平兩次親臨軍營和白交祠兩村訪貧問苦,提出「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發展思路,讓村民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找到了方向。「發家致富有了清晰路子,兩村鄉親甩起膀子加油幹。」楊明福說。
  • 市土儲集團:做好「農」字文章 賦能鄉村振興
    自2016年成立以來,市土儲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振興」模式,不斷發力現代農業,「土儲引領」正成為我市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大盛景。  2020年12月8日,中國品牌農業戰略推進中心和市土儲集團就「聊·勝一籌!」品牌打造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核心提示:乘著三水打造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新機遇,樂平鎮作為三水中部片區的領頭羊,率先探索整片聯動、連片振興的鄉村振興模式,以「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拉開鄉村振興示範區新格局。
  • 「黨建+合作社」為鄉村振興添色彩
    清水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金朝芝就是通過合作社成功脫貧的。「我們家一共三個孩子在讀書,雖然都已享受教育扶貧政策,但由於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家裡的負擔還是很大。」2019年,金朝芝通過項目利益聯結成功加入該合作社,並就地就近到合作社花卉基地務工,每天有80元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