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四川省第六屆「稻香杯」優質米評選活動食味品質鑑評現場。
本報記者 張明海 文/圖
11月24日上午9時,成都市溫江區一家酒店的會議室變身臨時廚房,35個電飯煲一字排開,35種川米散發出一陣陣清香。而隔壁的會議室,則變成了臨時餐廳,打分表也一字排開。
這是四川省第六屆「稻香杯」評選活動的終評現場,獲獎名單將於本月對外公布。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在中斷11年之後,四川恢復「稻香杯」評選活動,「業界公認,『稻香杯』是評選四川好米的風向標」。
那麼,一粒四川好米是如何誕生的?記者來到「稻香杯」評選活動現場尋找答案。
A
好米是吃出來的
不輸泰國香米,川米口感獲「大咖」點讚
好米是吃出來的。一看、二聞、三吃、四回味。當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農業農村部及水稻育種、水稻栽培、糧食部門等單位的專家團成員們現場品鑑,對35種進入最終評審環節的川米,進行氣味、外觀結構、適口性、滋味和冷飯質地等指標的打分評選。
品鑑了35種四川好米之後,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遺傳育種學家謝華安仍覺得不夠過癮,「本次參評的川米,外觀、口味都很不錯,相當一部分的稻米,還有很好的香味」。
「外觀、口感、柔軟性、彈性等都很不錯,特別是口感上比泰國香米還好吃一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很驚喜。
與泰國香米的比較,不是隨便說說。「實際上,在專家團成員吃川米以前,工作人員已煮好泰國香米讓其品嘗,以便對比。」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水稻科科長周虹介紹。
不僅敢於與泰國香米「同臺競技」,為增加「稻香杯」評選結果的含金量,與上屆相比,本屆「稻香杯」評選還有兩大變化:一是「開門」評選,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等專家參與評選,不再是「省內專家自己說了算」;二是評選標準發生變化,從理化性質、產量、食味品質三方面綜合評價,調整為食味品質一項。「評價更科學更直觀,畢竟好米是吃出來的,消費者最關注的是米好不好吃。」周虹介紹,第六屆「稻香杯」評選活動自2018年10月發布品種徵集通知後,共徵集到32個單位(公司)選送的品種54個,經資格審查,符合參評標準的品種有50個,均為秈型雜交稻,經過初評選拔,35個品種進入最終評審。
B
好米是種出來的
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達2100萬畝
好米,是種出來的。「稻香杯」的影響,也正從一場評比活動傳導到四川水稻種植源頭,並成為四川優質稻米推廣種植的利器。
本屆「稻香杯」,四川綠丹種業公司董事長嶽元文帶著宜香優2115來報名了。早在2017年,第五屆「稻香杯」評選活動中,該公司選送的「旌優華珍」獲得「稻香杯」優質米獎。「有了這一金字招牌,目前,『旌優華珍』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陝西5省市的推廣面積已有20萬畝左右。」嶽元文說,「我們在向經銷商、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推介的時候,有了更足的底氣,畢竟種植戶最看重的是米的品質。」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任光俊團隊培育的川優6203,同樣在第五屆「稻香杯」評選中斬獲優質米獎,目前在四川、雲南、貴州、重慶、陝西、湖北等省市推廣種植1000萬畝以上。「在口感上,川優6203比泰國香米要好些,產量還比其高50%以上。」任光俊介紹。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小餘介紹,2018年,全省組織開展了第五屆「稻香杯」品種集中示範展示和主推品種大面積示範推廣,共建設優質稻生產基地716個,國標三級以上的優質稻面積達到2041萬畝,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72.4%,其中「稻香杯」獲獎優質稻面積超過400萬畝。
今年的形勢更好。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擴大「稻香杯」優質稻示範推廣面積,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面積達到2100萬畝,其中「稻香杯」優質稻面積突破500萬畝。「訂單生產面積持續增加,優質米供給數量和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長期以來大家認為四川雜交水稻產量高、口感差的印象大大改觀。」肖小餘介紹。
C
好米是「創」出來的
推動形成更多的四川優質稻米品牌
好米,是「創」出來的。在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看來,「創」就是創川米品牌。
本屆「稻香杯」評選中,陳友權就明確表示,四川米吃起來並不比東北大米差,「以前秈型雜交稻追求產量,確實存在不優的情況,導致整個南方稻米都不如北方稻米好吃,這次評選讓我感覺到,以川米為代表的南方秈稻種植,正從追求產量到追求品質轉變。」
「『稻香杯』評選活動有效帶動了四川優質稻發展,售價每公斤比普通稻高出1元左右。」肖小餘表示,同時,「稻香杯」也推動了四川稻米品牌的創建,目前,廣漢「錦花大米」、瀘縣「世蘭香」、三臺「臺沃香米」、西昌瑞星「鴨稻米」等大批優質大米在當地供不應求,金滿倉、福瑞喜、花中花、女皇貢米等「川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也進一步增強,「我們將在品牌創建上進一步發力,推動形成更多的四川好米品牌」。
有了自身品質過硬的底氣以及「稻香杯」的推廣,川米「優質不優價」的尷尬也正在改變。
這在瀘縣雅龍水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薛世蘭身上體現得很明顯。薛世蘭介紹,她2013年開始種植水稻,目前種植的德優4727、川優6203、宜香優2115等四川優質稻品種,已從當初的160畝擴展到現在的5000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總面積超過1萬畝。「目前,專合社生產的『世蘭香』有機大米每公斤比一般大米貴3元,普通優質稻品種比一般大米貴1元到2元,銷往重慶、成都、內江、自貢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