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

2021-01-09 haibaraemily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去去就回的嫦娥五號歷時23天,順利從月球挖土而歸。

2020年12月17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回收嫦娥五號樣品艙 | CSNA

而就在11天前的12月6日清晨,日本JAXA的隼鳥2號探測器歷經6年的跋涉,將來自小行星「龍宮」的樣品送回了地球。

隼鳥2號返回艙再入地球大氣層形成的「火流星」 | JAXA [1]

主動前往太空採回樣品,在人類歷史上還不多見。短短半個月裡兩份來自太空的「土特產」,這無疑是2020這個坎坷之年回饋人類智慧和堅韌的一份大禮。

除了帶回星際塵埃和太陽風粒子,在人類短短六十多年的深空探測史上,迄今為止只完成過9次月球採樣返回,1次彗星採樣返回和2次小行星採樣返回。每一次,都伴隨著未知、艱險和挑戰,每一次,都是載入史冊的壯舉。

接下來幾期,讓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吧。

先驅者阿波羅號

1969年7月20日,NASA阿波羅11號登月艙帶著兩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正面的靜海基地。

這不僅是人類首次載人登陸月球,也讓月球成為了人類目前為止唯一親身探測過的地外天體。

奧爾德林走下梯子,阿姆斯特朗拍攝 | AS11-40-5866

在總計2.5個小時的月面出艙活動時間裡,兩位太空人完成了三次月面採樣,共採集了21.6公斤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並帶回地球。

阿波羅11號月球樣品匯總。數據來源:NASA,整理:haibaraemily

如今的我們依然會驚嘆,人類的第一次太空採樣居然就有如此「高規格」,不僅真人出馬,而且幾十公斤地往回帶貨——直叫後來只採了幾十克甚至幾毫克的無人採樣任務哭暈在廁所。

阿波羅11號第一次月球樣本採集(Contingency Sample)▼

阿姆斯特朗完成第一次月面採樣 | 阿波羅著陸腿上的相機拍攝

阿波羅11號第二次樣本採集(Bulk sample)▼

阿姆斯特朗完成第二次採樣所用的鏟子和採回的樣品示例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NASA

阿波羅11號第三次樣本採集(Documented Sample)▼

(左)奧爾德林用直徑2釐米的巖管採集了2管深達月表以下13釐米的巖芯樣本;(右)阿波羅11號使用的採樣管長這樣(紅色箭頭) | NASA

此後的阿波羅12、14、15、16、17號均成功實現了載人登月、月球巖石和土壤採樣和返回,而且一次比一次採得多。

風格逐漸大膽.jpg

到了1972年的阿波羅17號就更加彪悍了,這次任務的太空人們不僅在月面艙外活動了22個小時,採回了110.5公斤月球樣品(均為史上之最),更誇張的是,這次任務是直接把活的地質學家送上了月球。

阿波羅17號的登月太空人之一,哈裡森·施密特,在成為NASA太空人之前是根正苗紅的地質學家,有地質學本碩博學位。地質學家的實地考察和採樣,讓阿波羅任務真正實現了哪裡有科學價值挖哪裡,把專業挖土做到了極致。事實上,哈裡森·施密特也是登上月球的12名太空人中唯一一名科學家。

正在採集月球巖石樣本的哈裡森·施密特 | NASA

除了採集樣品,阿波羅載人任務還充分利用真人優勢,在月球表面完成了包括地震實驗、熱流探測、重力儀和雷射反射陣列安裝等一系列直到今天都無法超越的月球實地探測。這個和本篇關係不大,就不多說了。

六次阿波羅載人登月著陸點和當時著陸留下的各種設備(地震實驗裝置、上升級等)在目前最高解析度的月球影像中的樣子 | NASA / LRO

蘇聯月球號

阿波羅11號登月一年後,姍姍來遲的蘇聯月球16號才於1970年9月20日著陸在月球正面的豐富海,並採集了101克月球樣品帶回。蘇聯的三次月球採樣任務:月球16號、月球20號、月球24號均為無人採樣返回,這也是嫦娥五號之前人類唯三的無人月球採樣任務。

(左)月球16號探測器模型和前端的採樣裝置 | 維基;(右)月球16號採回的一管鑽取樣品,編號21000 | NASA/Meyer [2]

受限於火箭運力和返回方式(阿波羅返回時採用交會對接,而月球號則是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後直接返回),三次月球號任務採回的樣品都只有幾十到一百多克,相比於阿波羅任務實在不算多。

月球20號和24號鑽取採集的樣品示例。三次採樣分別帶回了101克、55克和170克月球樣品 | NASA/Meyer [3]

阿波羅和月球任務採回的樣品被接下來四十多年裡的行星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鑽研至今,幫助人們揭開了諸多月球謎題。但遺憾的是,隨著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美蘇太空競賽迅速進入了尾聲,月球採樣熱潮在鼎盛時期戛然而止——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任務之後,月球採樣沉寂了整整44年。

參考資料

[1] Image of the re-entry capsule fireball | 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201206_fireball/

[2] https://curator.jsc.nasa.gov/lunar/lsc/luna16core.pdf

[3] http://www.iap.fr/vie_scientifique/ateliers/IAU_Centenary_2019/IAU100-Marov.pdf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嫦娥八號有望在月球測試3D列印房子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和之前的嫦娥四號、嫦娥三號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降落在月球上,而且還要在月球上「挖土」,並重新起飛,將2公斤月壤帶回地球。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和天象奇觀介紹
    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不久之後,也就是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抵達並著陸火星。如果成功著陸,火星車將在乾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尋找火星上曾存在生命的證據。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我國計劃於今年擇機發射嫦娥工程第三階段——「採樣返回」的首顆探測器「嫦娥五號」。嫦娥三號由月面著陸器和巡視探測器(月球車「玉兔號」)組成,總重量3780千克。其中太陽能月球車——玉兔號重量136千克,配備有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粒子激發 X 射線譜儀等科學探測儀器,玉兔號於2016年7月31日晚超額完成任務並停止工作,其共在月球上生存工作了972天。嫦娥三號的月面著陸區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為「廣寒宮」。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美國50年前就已登月,為何至今不能無人採樣?
    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土壤採樣與封裝,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月球採樣,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蘇聯後的第三個在月球採樣的國家。嫦娥五號月球無人採樣,體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大進步,全球媒體都對我國表現出高度認同,《華盛頓郵報》報導稱,這是中國一系列探月工程中最新的一次,顯示了中國作為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嫦娥五號的成功不禁讓我們想起美國航天事業,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登月取樣返回的壯舉。
  • 首次月球起飛採樣!嫦娥五號11月24號發射
    11月17最新消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於今天早晨7時40分前後,開始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並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著陸器組成,其中著陸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並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將樣品由著陸器的上升段攜帶升空進入月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 隨後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將在再入大氣層前分離,最後降落在我國北方的內蒙古草原上。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探測器著陸月面後,便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探測器著陸月面後,便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按預定程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探測器著陸月面後,便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按預定程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  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不久之後,也就是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抵達並著陸火星。如果成功著陸,火星車將在乾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尋找火星上曾存在生命的證據。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圖片來自:太空精釀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人類上次在月球上採樣帶回,還要追溯到 1976 年的蘇聯月球不過這個過程也將面臨兩大技術挑戰,一是如何讓上升器和返回器自主交匯對接,二是在樣本轉移過程中完成封裝。其實類似的空間自主交匯對接在我國過去的神舟系列已經成熟應用,但都是在地球軌道進行,地面站和人造衛星可提供精準測距、定位、導航服務,可在月球軌道上這些資源則匱乏得多。
  • 嫦娥五號回家,中美競跑太空-虎嗅網
    月球15號是嫦娥五號的先驅,它在阿波羅11號發射前三天升空,希望搶先美國人登陸月球採樣返回,好讓蘇聯人挽回一點顏面。為了避免與阿波羅11號相撞,蘇聯還把月球15號的軌道參數透露給了美國。然而天不遂人願,月球15號墜毀失事。
  • 動畫電影《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險》發先導預告
    劇照劇照劇照劇照12月3日報導將於12月14日全國上映的《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險》今日發布先導預告。這部由麥克·迪薩、羅爾夫·卡尼夫斯基聯合編劇,麥克·迪薩執導的冒險、家庭動畫電影打造一系列航天酷寵,一改往日狗狗電影的或煽情或歡脫的萌寵路線,上演一場真正刺激的太空大冒險,準備好接收這股來自月球的神秘「引力」了嗎?航天英雄為愛再次啟航 新老朋友月球碰奇遇在今日新曝光的先導預告中,新老朋友悉數登場。
  • 一周精彩太空圖片 月球黑色物質流動
    北京時間2月28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刊登了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圖片,包括好似羊毛的螺旋星系NGC 2841、色丹島周圍的海冰漩渦、大規模太陽耀斑等精彩太空圖片紛紛榜上有名
  • 「鵲橋」中繼星在月球背面架橋 選址曾是大難題
    「鵲橋」現已升空,將穿越茫茫太空奔赴屬於它的那個特殊位置,去完成它肩負的神聖使命,為什麼要在發射嫦娥四號之前先架設一座「鵲橋」?作者:蔡文清但人類對無法看到的月球背面充滿了好奇,甚至產生了很多傳說,有人甚至想像月球背面是外星人的基地,電影《變形金剛》還把這個設想寫進了劇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59年,從蘇聯的太空船「月球3號」傳送回來的照片,人類才第一次完整的看見了月球背面。
  • 月球背面有信號能做什麼?盤點「鵲橋號」的世界之最
    「鵲橋號」將飛過月球,最終到達地月拉格朗日L2點,最遠距離地球約46萬公裡。據悉,這是我國將在年底擇機實施「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的「先聲」。由於「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能同時「看到」地球和月球的「鵲橋號」,將建立「嫦娥四號」與地球間的通信和數傳通道。
  • 從火星到月球,2021年各國的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不久之後,也就是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抵達並著陸火星。如果成功著陸,火星車將在乾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尋找火星上曾存在生命的證據。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了解關於月球的知識
    人類登陸月球是人類首次對外太空進行探索並邁出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人類登月為探索月球資源及移民火星提供了參考的價值,對於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來說意義十分巨大。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介紹,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結構也更為複雜,它是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等四器組成。這四器就像「糖葫蘆」一樣,每一個都是單獨的個體,放在一起還能組合,比如著陸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組合成了「著上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就成了「軌返組合體」。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