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劉邦喝醉了酒,思前想後做出的決定,從此命運開始改變!
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下,縣令點名命劉邦帶領刑徒去驪山修墓,出發前劉邦便預感到氣氛與往常不同,前景不妙。然而他多年來自告奮勇地「常徭鹹陽」,人們又無不讚揚他帶隊有方,他此次怎好意思藉故推辭,心中確實有難言之處。
果不出劉邦所料,剛剛離開沛縣縣城不遠,隊伍中便有人逃亡。逃亡的原因,當然是不甘受苦,擔心難以活著回來,不如現在逃亡,也許會有一條生路。況且,當時的破產農民,還有在驪山修墓的刑徒「亡逃山林」者大有人在,因而劉邦所帶領的刑徒一離開縣城便有多 人逃亡,是不足為怪的。
面對著刑徒出發後的逃亡,劉邦大傷腦筋。他估計,照此下去,不待到達驪山,刑徒豈不是要逃光了麼?當隊伍行至豐邑西面的澤中亭,劉邦已從刑徒的逃亡中受到啟發,找到了自己不容選擇的唯一條生路。按照秦法,他所帶領刑徒到達驪山時如果逃亡大半,是要依法問斬的。與其到驪山伏法就刑,莫如現在就逃亡山林,也許還能活下去。想到這裡,劉邦主意已定。在澤中亭劉邦下令就地休息,拿出自己的旅費,派人到附近買來酒肉,請大家開懷暢飲。以往劉邦也同帶領的民夫們於途中飲酒,但作為隊長他總是節制自己,因為前面還有路程。這次不同了,他前面的路程,不是西行人關,而是從此去他也不知道的去處,自己也從此不再是什麼隊長,還節制什麼?在酒肉麵前,劉邦第次如此地與他所帶領的徒眾們開懷痛飲。
從表面上看,劉邦是那樣高興地大口飲酒,大聲呼喊,其實,在場的人,誰也沒有像劉邦的心情是那樣的複雜和痛楚。痛飲之中劉邦思念自父母生下自己以來,已有四十餘載。如今,父母健在,家有喬妻愛子,自己也曾多次帶隊去鹹陽風光過,不止一次地做過當皇帝的美夢,而今日卻落得個上不能孝養父母、下不能撫養妻子兒女的悲慘地步。
此時此刻,他想的不是什麼理想王國、皇帝美夢,而是必須正視的冷酷現實:逃亡山林。在這種心情下飲酒,怎能不醉?待到夜幕降臨後,刑徒中有不少人也都喝得大醉了。以劉邦的酒量,他雖然今日飲得大醉,但頭腦尚且清醒。劉邦見天色已黑,便起身向刑徒們高聲說道:「諸位父老鄉親們,你們就此各奔他鄉去吧!我也要從此離開這裡,遠走他方了。」刑徒們明白劉邦這番話的意思,是當場釋放他們,各謀生路。刑徒們趁著酒興,紛紛砸壞刑具,霎時間便亡匿不見了!
劉邦為此舉付出了代價:由泗水亭長一變而 為逃亡的犯人。他獲得的好處是贏得了被遣散的民夫的一 片歡呼聲,為他日後舉事打下了群眾基礎。
《劉邦全傳》詳細記載了劉邦的一生。存在即合理,無賴成為皇帝,肯定也有其中的道理吧。你說呢?
《劉邦全傳》,《曹操全傳》,《和珅全傳》現價只需89元,一次性買回家,也就是平時一頓快餐錢,非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