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個天生狡猾的人,很像個混混兒!為什麼他能成就大業呢?

2021-01-10 看盡人間歷史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能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劉邦也是一直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敬仰,可以說是留下了非常具有意義的一抹輝煌。歷史上關於劉邦的資料是非常齊全的,畢竟這是一個非常有才德的賢君。

劉邦是個天生狡猾的人,很像個混混兒。他的出身比較普通,提起他的名字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項羽與他不同是名將之後。從背景上看劉邦顯得黯淡,兩個人在起兵時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將自己比作"信陵君",他經常不知不覺的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這讓他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他也因此受到鄉裡人的敬重。 劉邦從信陵君那裡學到了用籠絡手段壯大力量的方法。他善於根據情勢揣摩人的心理,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有很強的凝聚力,可以吸引他人為己所用。

劉邦,是漢太祖高皇帝,(公元前256或247—前195),字為季,也有人說他的原名就是季,生於江蘇沛縣,也就是那個時候的泗水郡沛縣。就是他建立了漢朝,打下了一片江山。劉邦這個人是歷史上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指揮家。大家應該都知道,當時的社會,正處在於秦暴之下。百姓在秦朝的統治下,民不聊生,非常的痛苦。在這個時候,就是劉邦站了出來,發動了起兵,起兵的地點就是他的家鄉。

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項羽籤訂楚漢協議,決定停止戰爭各回各的領地,但正當項羽率軍打道回府時,劉邦卻毀掉協議,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同時,劉邦還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但是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自己追擊楚軍至同陵(今河南淮陽西北),被楚軍反擊,大敗而歸。看來,劉邦終究不是項羽的對手,從起兵到當時,沒有一次靠他自己打敗過項羽。沒辦法,打仗這行當還得靠韓信,於是劉邦便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又封彭越為梁王,劃雎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

這時,得到封地的韓信立即南下指揮作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出發,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同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同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那麼大家最初為什麼硬推舉他呢?他最初是個小混混,不務正業,流氓無賴黑社會小頭目,手下有一幫兄弟,而且還是個小官,說話好使一點。他也就這個本事。為什麼他最終又勝利了呢?這裡就要說他的一個優點了,從諫如流。劉邦什麼能力都沒有,這一點他自己清楚,所以就很謙虛,什麼都聽人的。誰分析得有道理,他就聽誰的。而他的對手項羽就不一樣了,傲得很,自以為文武雙全,啥都懂,所以不聽人的。最終落敗。所以劉邦最終能勝利,好就好在他什麼都不懂,而且知道自己這個缺點,給自己的定位準,願意聽人的。項羽敗就敗在自己的聰明上。

史料記載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知道後要攻打劉邦。劉邦知道自己的十萬軍打不過項羽的四十萬軍,隨後便籠絡項羽季父——項伯,最後項伯力勸項羽"善遇"劉邦,在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還用身體擋著劉邦,這讓範增殺劉邦的計劃落空。表面看,劉邦似乎沒有什麼特殊才能,但手下卻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都願意為他效命,就連張良也敬佩的對人說:"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著一大謀士將軍為他效力,不是一般的手段能辦到的。

為實現大謀,堅忍克己。 劉邦入關後,樊噲和張良說: 把秦朝的財物封在庫裡,不拿分文。還當眾宣布:鄉親父老們受秦法的迫害已經很久了,我是來為民除害的,你們不要怕!同時還派人到各縣鄉村轉告。秦人非常高興,拿酒肉糧食犒勞軍士。劉邦又推辭不受,說糧倉裡的糧食很多,就不勞煩鄉親們了。這樣秦人更高興了,劉邦做的這一切,聰明的範增看的十分清楚:劉邦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今入關沒有搶奪財物,欺負婦女,其志不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他為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克制自己。

相關焦點

  • 劉邦身上有天子氣,範增早就看出來了,為什麼不幫劉邦成就帝業?
    當時,本在巨鹿封神的項羽,率本在巨鹿作壁上觀的諸侯奔向關中,到達函谷關時方才發現,劉邦先所有人一步,從武關挺進關中,並在關中約法三章,積累了極高的人氣。項羽大怒,派兵攻破函谷關,而後屯兵鴻門。屯兵於鴻門的項羽、範增等人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範增語出驚人,「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採,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也就是說,範增看出來,劉邦身上有天子之氣。
  • 劉邦為什麼能得天下?在戰略上,關鍵是他做到了這四個字
    劉邦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戰略得當、項羽無腦等等,而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他在戰略層次上的原因,關鍵是他做到了這四個字:正奇結合。「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是孫子兵法最為人熟悉的話,意思是說,以正兵進行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制勝,並且奇正還可以相互轉化。
  • 劉邦身邊人才濟濟,一是佔了時代的便宜,二歸功於他的遊俠生活
    劉邦是有能耐不假,但他與秦始皇不差幾歲,二位歷史大王在街人匆匆一遇時,劉邦對秦始皇發出崇拜的慨嘆:大丈夫當如是。為何在那個人才濟濟思想自由的戰國時代,劉邦沒有駕馭更多的人才呢?再者,如果讓他去西晉生活試試,也未必能駕馭多少人才。更或者把他放在清朝末年,也是在時代新舊交替的浪尖上,他能駕馭多少人才?
  • 劉邦用事實說話:機遇和能力兩者不可或缺!
    然而劉邦依舊我行我素,然而在那個秦政嚴苛的時代,遊走好閒註定一事無成。劉邦也沒有辦法,不過在蕭何的幫助和加上自己懂得一點學識,成為了一位秦朝基層官員——泗水亭長。劉邦這人上任之後也延續他的混混行徑,在《史記》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 項羽死後,劉邦想了計謀,雖未殺其族人,卻讓人羞憤難當
    關於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故事,世間流傳著諸多版本,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卻是故事的結局。在眾人眼中,劉邦不過是一個泥腿子而已,怎麼可能戰勝項羽這個貴族之後呢?然而,劉邦不但贏了,而且贏得非常漂亮,讓堂堂貴族之王死無全屍。大家以為項羽死了,劉邦與他的仇恨就算完了嗎?怎麼可能呢?
  • 劉邦個人才能一般,為什麼能打敗項羽,駕馭更多比他更強的人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電視劇以及一些記載把他描述成一個非常無賴的形象,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劉邦其實劉邦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漸實現自己價值的人,其實他手下具有非常多的人才,這些也為他打下江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他本人最大的對手就是項羽,但是項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善於用人才。項羽英勇善戰,也是由於這樣他的性格方面比較自負,從來不主動聽從別人的意見,從而錯過了最好的殺掉劉邦的時機,在早期韓信也將投奔於項羽,但是得不到項羽的重用,之後投靠劉邦。
  • 此奸臣為成就大業,拉幫結派、找保護傘,建立起他的「關係網」!
    善於將局面做大,以此為基礎成就大業的,則首推清朝的曾國藩。曾國藩在他的《雜著居業》一條中說道:「古代英雄的事業必定有其堅實的基礎,如漢高祖劉邦在關中,光武帝在河內,魏在兗州,唐在晉陽,都是先佔據根據地,然後進可以戰,退可以守。」
  • 生性狡猾,不甘平凡的3星座,未來總能去成就一番事業
    導語: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而每一個人也是獨一無二。而有一類人,往往生性狡猾,天生就非常聰明,而且不甘於平凡,總會想要去成就點什麼,不然就會認為生命沒有什麼意義。
  • 秦始皇東遊壓天子氣,劉邦不過是個亭長,為何就覺得是衝他劉邦?
    秦始皇東遊時,當時不過是小小亭長的劉邦就覺得,秦始皇是衝他來的,於是他就躲到芒碭山的沼澤、巖石之間。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間。為什麼秦始皇東遊,當時只是個小小亭長的劉邦就那麼自負,會認為秦始皇是衝他劉邦去的呢?
  • 嬴政和劉邦差不多同齡,嬴政做人質、做傀儡的時,劉邦在幹什麼?
    當秦王嬴政回到鹹陽的時候,劉邦不過才6歲。這時候的劉邦有一個好朋友叫盧綰,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並且兩家的關係非常較好。劉邦和盧綰兩個人從小一起玩到大,劉邦從小就調皮搗蛋,闖禍的時候就把責任推給盧綰,盧綰就一個人把責任扛了下來,不僅是劉邦的小跟班還是背鍋俠。他們兩個人還一起上了學堂,劉邦打小就不愛讀書,天天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 大大咧咧,最不拘小節的三個星座,實則格局開闊,最適合成就大業
    我們大概都聽過這樣的一類話,如果一個人連小事都做不好,那麼無論如何,他都無法把大事做好。但實際上,這對於有些人來說,完全就是無稽之談。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屬於非常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一類人。而與此同時,他們也總把自己的眼光與格局,放到更高更遠,更開闊的地方。因此到頭來,他們也總是屬於,最適合成就大業的一類人。而接下來,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劉邦「好酒及色」胸無大志,可蕭何、韓信就支持他,還輔佐稱帝了
    劉邦能從一個街頭小混混坐上一國皇帝,想來他的人生經歷很精彩了!不怪《史記》記載說道他四十多歲了還沒成親,每天喝酒玩女人的瞎晃蕩!好不容易做了個泗水亭長了還挺知足的,可以想見他沒啥人生奮鬥的大志向。他能娶到呂雉生了孩子還是走了狗屎運,日子也就這樣過了下來,47歲時因工作失誤放走了囚犯,為了自保殺了沛縣縣令,組建了一支反抗暴秦的隊伍,自此開始他不平凡的一生。漸漸地百姓都加入此隊伍擴大到了三千人,大家全都舉薦劉邦來領導,可劉邦卻說自己不想當領導,是被逼無奈才隨了願。
  • 假如劉邦和項羽當老闆,你會跟誰?職場邏輯告訴你:項羽不靠譜
    在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帝王將相的現代,我們來做個假設:劉邦和項羽同為企業的老闆,誰會經營好公司,而誰又會破產呢?按職場底層邏輯來說,劉邦還是能成為富翁,項羽還是會傾家蕩產。為什麼這麼說呢?從職場進階的規則來說,項羽至少有4大不靠譜,而劉邦深諳職場規則,可以分分鐘碾壓項羽。1:項羽不接地氣,不體恤員工的辛苦項羽是官二代,也是富二代。
  • 呂后私生活受人吐槽,那麼劉邦又是什麼樣呢?還有個男寵不為人知
    說起劉邦,大家覺得他也算得上一位雄主,克服重重阻礙建立了漢王朝,不過要說他的私生活,恐怕就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了,首先要說的就是劉邦的妻子呂雉,呂后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
  • 天生最狡猾的3個星座男!雙子季軍,射手上榜,冠軍你想都想不到
    天生最狡猾的3個星座男!雙子季軍,雙魚上榜,冠軍你想都想不到導讀:什麼動物最容易摔倒?答案是:狐狸。在人們的主觀印象中,狡猾就是壞的代名詞,就好比狐狸,人們罵人會罵狐狸精,說人狡猾也是說人不誠實、喜歡幹壞事。
  • 二八年華的呂雉,為什麼肯嫁給遊手好閒、人到中年的劉邦?
    劉邦這個人,早年確實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就連他老爹劉太公也時常埋怨他不如兩個哥哥會種地打糧食。後來晃蕩來晃蕩去,混到了一個泗水亭長的崗位。 他這一吹牛可了不得了,一萬錢!那可是個大數目。 呂公好奇心上來,就想看看這個包一萬錢紅包的,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物。結果用他相面的目光打眼往劉邦身上一瞧,啊呀,不得了啊!當真是氣度不凡。於是,就很客氣地請劉邦入堂中就座。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又問為什麼被殺,她說他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剛才變成蛇,卻在路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才如此難過。大家當時覺得是老太太說謊,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見了。劉邦聽說了,心中暗喜,以後便藉此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此後,劉邦帶著人到處逃亡,但每次呂后都能找到他,劉邦很奇怪,問妻子原因,呂后說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雲繚繞,所以很好找到。劉邦後來便讓手下人廣為傳播這種謠傳,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來投奔他。
  • 成就大業偉業的兩顆星~傷官星與七殺星
    傷官與七殺的謀略智慧不是正官正財的小謀略小智慧,是成就大業偉業的大謀略大智慧。八字月令傷官格或七殺格,都是雄才大略,成就大業偉業的偉人名人的八字格局,月令正財正官不是街頭小賣小販小商人就是普通勞動大眾上班打工族或基層幹部(村長,鄉鎮長),省部級以上高官或億萬企業家富豪基本都是傷官與七殺入格,第一代創業主企業家基本都是月令傷官格。毛澤東的八字,七殺格。
  • 為什麼狡猾的女人能降服男人
    狡猾的女人心機重,為達到她目的,不罷休的手段多多,能讓男人這麼聽她話,自誇她是個有能力幫助到男人的女人。為了爭奪男人,也是乏低競爭對手,以突出她比別人優秀。被她爭取到的男人大多沒主見的男人。身邊就有這樣一些女人,明明她得罪了很多丈夫的親人,丈夫卻毫無主見仍然護著她。
  • 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現如今,說起白手起家,我們回想到劉邦和朱元璋,這二位都是從小老百姓搖身一變成了皇帝,可劉邦比朱元璋要好多了,人家起碼還做過泗水亭長。劉邦這個亭長,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鎮派出所所長。想當年,在泗水亭報出「劉老三兒」的大名,基本上沒人惹得起,可見咱劉邦這亭長還是管點用的。秦漢時在鄉村每十裡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