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能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劉邦也是一直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敬仰,可以說是留下了非常具有意義的一抹輝煌。歷史上關於劉邦的資料是非常齊全的,畢竟這是一個非常有才德的賢君。
劉邦是個天生狡猾的人,很像個混混兒。他的出身比較普通,提起他的名字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項羽與他不同是名將之後。從背景上看劉邦顯得黯淡,兩個人在起兵時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將自己比作"信陵君",他經常不知不覺的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這讓他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他也因此受到鄉裡人的敬重。 劉邦從信陵君那裡學到了用籠絡手段壯大力量的方法。他善於根據情勢揣摩人的心理,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有很強的凝聚力,可以吸引他人為己所用。
劉邦,是漢太祖高皇帝,(公元前256或247—前195),字為季,也有人說他的原名就是季,生於江蘇沛縣,也就是那個時候的泗水郡沛縣。就是他建立了漢朝,打下了一片江山。劉邦這個人是歷史上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指揮家。大家應該都知道,當時的社會,正處在於秦暴之下。百姓在秦朝的統治下,民不聊生,非常的痛苦。在這個時候,就是劉邦站了出來,發動了起兵,起兵的地點就是他的家鄉。
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項羽籤訂楚漢協議,決定停止戰爭各回各的領地,但正當項羽率軍打道回府時,劉邦卻毀掉協議,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同時,劉邦還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但是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自己追擊楚軍至同陵(今河南淮陽西北),被楚軍反擊,大敗而歸。看來,劉邦終究不是項羽的對手,從起兵到當時,沒有一次靠他自己打敗過項羽。沒辦法,打仗這行當還得靠韓信,於是劉邦便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又封彭越為梁王,劃雎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
這時,得到封地的韓信立即南下指揮作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出發,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同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同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那麼大家最初為什麼硬推舉他呢?他最初是個小混混,不務正業,流氓無賴黑社會小頭目,手下有一幫兄弟,而且還是個小官,說話好使一點。他也就這個本事。為什麼他最終又勝利了呢?這裡就要說他的一個優點了,從諫如流。劉邦什麼能力都沒有,這一點他自己清楚,所以就很謙虛,什麼都聽人的。誰分析得有道理,他就聽誰的。而他的對手項羽就不一樣了,傲得很,自以為文武雙全,啥都懂,所以不聽人的。最終落敗。所以劉邦最終能勝利,好就好在他什麼都不懂,而且知道自己這個缺點,給自己的定位準,願意聽人的。項羽敗就敗在自己的聰明上。
史料記載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知道後要攻打劉邦。劉邦知道自己的十萬軍打不過項羽的四十萬軍,隨後便籠絡項羽季父——項伯,最後項伯力勸項羽"善遇"劉邦,在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還用身體擋著劉邦,這讓範增殺劉邦的計劃落空。表面看,劉邦似乎沒有什麼特殊才能,但手下卻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都願意為他效命,就連張良也敬佩的對人說:"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著一大謀士將軍為他效力,不是一般的手段能辦到的。
為實現大謀,堅忍克己。 劉邦入關後,樊噲和張良說: 把秦朝的財物封在庫裡,不拿分文。還當眾宣布:鄉親父老們受秦法的迫害已經很久了,我是來為民除害的,你們不要怕!同時還派人到各縣鄉村轉告。秦人非常高興,拿酒肉糧食犒勞軍士。劉邦又推辭不受,說糧倉裡的糧食很多,就不勞煩鄉親們了。這樣秦人更高興了,劉邦做的這一切,聰明的範增看的十分清楚:劉邦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今入關沒有搶奪財物,欺負婦女,其志不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他為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克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