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東遊壓天子氣,劉邦不過是個亭長,為何就覺得是衝他劉邦?

2021-01-15 遙望燕園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曾因「東南有天子氣」而東遊,東遊的目的就是用秦始皇天子的身份來壓制「東南的天子氣」。秦始皇東遊時,當時不過是小小亭長的劉邦就覺得,秦始皇是衝他來的,於是他就躲到芒碭山的沼澤、巖石之間。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間。

為什麼秦始皇東遊,當時只是個小小亭長的劉邦就那麼自負,會認為秦始皇是衝他劉邦去的呢?

其實,《史記》中經常出現的諸如「天子氣」一類怪力亂神的記載,背後都是有著極其深刻而又複雜的背景的,並不能簡單地以封建迷信論之。

秦始皇之所以會說「東南有天子氣」,並不是說在華夏的東南方有一種叫「天子氣」的東西存在,而是說東南方向的百姓還沒有心悅誠服地當他秦始皇為真正的天子,還想著找機會作亂,推翻他秦始皇的統治,即秦始皇長子扶蘇所說的「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

東南方向是原來的楚國,楚國是六國中抗秦最為頑強的一支。楚國人在亡國前曾這樣表達自己的憤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正如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釘子一般釘在所有渴望建功立業者心上一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如釘子一般釘在了秦始皇的心上,每每想到這話,秦始皇的心就咯噔咯噔地跳。

於是,秦始皇一次次東遊,向東南方向的臣民展示自己的帝王權威和秦帝國的武力,使那些圖謀叛亂的不穩定分子受到威懾。

我們有理由相信,秦始皇東巡的途中不僅僅是展示帝王權威和炫耀武力,也一定計劃著逮捕一些不穩定分子,而劉邦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屬於秦始皇心目中的不穩定分子,所以劉邦要躲起來。

為什麼我會認為劉邦是秦始皇心目中的不穩定分子呢?

《史記》中關於夏侯嬰的記載隱約透露了,劉邦想搞事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嬰已而試補縣吏,與高祖相愛。高祖戲而傷嬰,人有告高祖。高祖時為亭長,重坐傷人,告故不傷嬰,嬰證之。後獄覆,嬰坐高祖系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

畫重點,「廄司御」、「與高祖語」、「高祖戲而傷嬰」、「終以是脫高祖」。

夏侯嬰是縣裡的馬夫,體制內的,經常四處跑,每次從外面趕車回來,都要去跟劉邦聊上很久很久,他們聊什麼?為什麼總是從外面回來聊?

夏侯嬰和劉邦關係很好,為什麼劉邦會在玩鬧中傷到夏侯嬰呢?他們到底在玩什麼?又為什麼會被人告發?

我的意見是,夏侯嬰跟劉邦聊的,都是外面的見聞,這些見聞都是沛縣以外的人對秦廷的看法,對劉邦和夏侯嬰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夏侯嬰會留心記載下來,並及時匯報給劉邦。

劉邦傷夏侯嬰那次,應當不是普通的玩鬧,很可能是在嘗試什麼武器,不小心傷到了夏侯嬰,夏侯嬰之所以保劉邦,也不僅僅是為了劉邦,更是為了自己的家族考慮,一旦他們嘗試武器的事情被沛縣縣令確認,就會以謀反罪處理他們,他們就完了,所以,寧願坐一年多監獄被打上鞭子,夏侯嬰也什麼都不說。

雖然夏侯嬰什麼都沒說,但劉邦和夏侯嬰的疑點依然會被記錄在案,而劉邦和夏侯嬰這樣有疑點的人,一定是秦始皇東巡時重點打擊的對象,沛縣縣令為了討好秦始皇,也一定會加大對劉邦一干人等的打擊力度。

劉邦害怕被打擊,自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腳底板抹油,溜了,溜到芒碭山間藏起來,藏到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去。

於是就有本文開頭所引用的那段記載:

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間。

善於宣傳的劉邦並沒有放棄對自己躲藏一事的渲染,於是又搞了下面這一出:

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明明是夫妻間有著外人所不知道的暗號,卻要說得這麼神乎其神,而沛縣的人也信這一套,真的相信劉邦與眾不同,爭先恐後地要拜劉邦做老大。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相關焦點

  • 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亭長一職,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秦漢時期被發揚光大。在戰國時期,為了抵禦外敵侵擾,加強邊關的管理,就設置亭長制,十裡為「一亭」,方便朝廷迅速募兵投入戰鬥。秦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對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縣以下是鄉、裡、亭。十裡為一亭,每個亭都設有亭長,一來負責驛站人員接待,二來負責地方治安。
  • 劉邦其實並沒有遊手好閒!你可知他當的泗水亭長相當於什麼官嗎?
    我們都知道,漢高祖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那麼他的亭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有人認為秦朝的亭長相當於如今的鄉長,也有人覺得劉邦當時的職位也就是和如今的村長差不多。那麼事實是如何呢?其實,「亭長」在古代有兩種意思的詮釋,其一是管理「亭」的官吏,而「亭」也就是古代的驛亭,由驛站所提供旅途歇宿的處所。那麼劉邦擔任的亭長就是這樣一個官職嗎?顯然不是,劉邦所擔任泗水亭長的「亭」所指的是秦朝的一種基層行政單位。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之後,就將天下實行郡縣制,而這並不意味著「縣」就是秦朝最基礎的行政單位,事實上,縣下面還設有鄉、亭、裡。
  • 劉邦曾當的「泗水亭長」,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學者:不是村支書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確是個流氓,這一點是不需要質疑的。《史記》對他的描述,可能不太相當合理,但大致是沒錯的。說白了流氓,一是不事生產加工,好逸惡勞;二是危害鄉親,挑撥是非。這兩個方面,劉邦做得很不錯。劉邦青壯年一直不從事生產,四十幾歲了連個媳婦都沒混上,前科持續,除開飲酒閒玩,便是到處遊宦,沒有什么正當性崗位,因此還曾被爸爸老趙頭痛罵。
  • 劉邦的亭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既不是鄉長,也不是派出所所長
    有歷史記載的亭長,恐怕也就只有劉邦一人。劉邦這個亭長是幹什麼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歷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人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也有的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說法似乎都不對。
  • 劉邦從秦時的亭長到大漢的皇帝,他的成功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
    影視作品中的劉邦劉邦好運的開始源於押送刑徒到驪山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影視作品中的劉邦項羽如果真心要殺他劉邦,你即使再有張良與項伯的維護也是於是無補,因為你即使逃脫了,以項羽睚眥必報的性格,會放他前往巴蜀之地就藩?
  • 從劉邦到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怎樣的異象?
    也就是說,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感孕而生」的,他的生父並非劉太公,而是蛟龍。對於劉邦的「真龍之身」,史料中還有後續記載。《史記·高祖本紀》如是記載劉邦的「斬蛇起義」:劉邦擔任沛縣泗水亭長時,奉命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墓,很多人中途逃走,劉邦度量,當下情形,即便他將剩餘農民全部送到驪山,到時候也是按律當斬。於是,劉邦乾脆把農民全部放了。
  • 三分鐘讀懂漢高祖劉邦的一生:怎樣從不務正業走向帝王寶座
    故事的開始,令天地變色的大人物也還是個混跡鄉間田野玩泥巴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喜歡追星。 劉邦從小就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名出色政客,守著家中田業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實非大丈夫所為。樸實的劉父對兒子這種「不務實」的想法十分看不起,常常呵斥其懶惰,不如其兄長會經營。
  • 楚霸王項羽是怎麼敗給泗水亭長劉邦的?草根和貴族之間的較量
    今天小編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泗水亭長劉邦是怎麼戰勝了楚霸王項羽的!其一,職場中,劉邦知人善任,項羽卻認人唯親劉邦在《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道壁,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劉邦身邊人才濟濟,一是佔了時代的便宜,二歸功於他的遊俠生活
    劉邦是有能耐不假,但他與秦始皇不差幾歲,二位歷史大王在街人匆匆一遇時,劉邦對秦始皇發出崇拜的慨嘆:大丈夫當如是。為何在那個人才濟濟思想自由的戰國時代,劉邦沒有駕馭更多的人才呢?再者,如果讓他去西晉生活試試,也未必能駕馭多少人才。更或者把他放在清朝末年,也是在時代新舊交替的浪尖上,他能駕馭多少人才?
  • 愛說大話讓劉邦完成了人生兩件大事
    劇照當年劉邦的老家沛縣縣令有個關係很好的鐵哥們,名字叫呂叔平,這個人是名門望族,據說是姜子牙呂尚的後人。縣令為此專門舉行了一場歡迎宴會,許多人都前往祝賀,劉邦也去了。這場歡迎宴會的主持人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蕭何,他向大家宣布:凡是賀禮不到一千文的,請在堂下就座。此時的劉邦出生寒微,無名之輩,祖上都是務農為生,他身上一文錢都沒帶,過來純粹是混吃混喝的,但他卻不甘心坐在堂下,站起身來高喊:我帶來賀錢一萬!
  • 斬白蛇起事前,48歲的劉邦經歷了怎樣的人生?不是簡單的遊手好閒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楚國沛縣豐邑中陽裡是他的出生地。這一年,以楚國的曆法計算,是楚考烈王七年;以天子所在的周朝曆法計算,是周赧王五十九年;以秦國的曆法計算,是秦昭王五十一年。就在這一年,秦國滅掉了西周,天下再無掛名的天子。這一年,秦始皇剛剛四歲,與母親趙姬一道在趙國首都邯鄲做人質。
  • 劉邦:一個被誤解千年的可憐帝王,他的晚年甚至可用「悽涼」概括
    劉邦此人行事雖然放浪,但是在對待民眾百姓卻堪稱是仁義之典範。早年劉邦曾任亭長之時,曾以亭長的身份押送百姓去驪山建墓服徭役,去驪山建墓這在當時可謂是最差的差事了,基本算的上是有去無回。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修建秦始皇墓的時候是「大事畢,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
  • 為漢高祖劉邦生下長子劉肥的曹氏,歷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網上有出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之說,但我沒找到具體出處。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率兵攻滅魏國,此後張耳遭到通緝,而劉邦應該也是於此時前後返回家鄉。
  • 用人我天下第一-劉邦
    劉邦於是回到家鄉沛縣,回家後劉邦依然不下地幹活,而且喜好酒色,好交朋結友,終日到處遊蕩混日子。 劉邦年過三十之後,隨著遊俠夢破,加上又在鹹陽遇到了自己的人生榜樣秦始皇,目睹同齡人之間的巨大反差,這一切都對他造成了劇烈的心靈衝擊。 當劉邦從鹹陽回到家鄉後,他決心不再像以前那樣生活,他開始不滿現狀,準備另謀出路。
  • 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在現代相當於多大的官?既不是鄉長,也不是局長
    亭長是戰國時期的地方鄉官,主要負責防匪防盜,維持地方治安。秦漢時期,亭長管理範圍是10裡。漢代,城市也設有亭長,也就是一個街區有一個亭長,負責治安工作。
  • 劉邦為什麼叫沛公?不只是殺了一條蛇那麼簡單
    腰斬白蛇,沛公出世 秦始皇徵調勞役的命令,有一天下達到泗水亭長劉邦的手裡。 其時,秦始皇不僅建築萬裡長城,還抽掉一部分勞役,修宮室以及驪山陵。對於了解農事的劉邦來說,這件事使他很窩心。要是換了別人,上面有命令執行就是了。但劉邦不是常人,其寬宏大量的心胸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想的更多的是百姓的生活問題。看著手裡沛縣縣令下發的編造名冊,劉邦第一次認真思索一件事。更要命的是,縣令讓在全縣很有面的劉邦作為領隊,帶隊去驪山陵,並警告劉邦,如果中途有結隊逃亡者,領隊也要連坐論罪。
  • 呂雉為啥肯嫁給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混吃混喝,已是中年的劉邦?
    從呂媼責備呂公的話來看,似乎是呂公慧眼識英才,看中了出類拔萃的劉邦。《史記》是這樣記載的: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在呂媼話裡我們看到,呂公似乎是把劉邦抬舉到了沛令之上了。
  • 劉邦為何能夠成大器?老子三個字說明原因
    劉邦、韓信這兩位影響歷史潮流的人物,在人生低谷時得到了蕭何的認可。蕭何幫助劉邦從一個逃到山上的守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韓信成了一位傳奇的軍事將領,在世界各地都是寡不敵眾的。蕭何為何眼光如此兇猛?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不要輕易相信蕭何有任何超能力。蕭何之所以能當好伯樂,無非是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謹慎的性格和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很清楚。
  • 假如秦始皇還活著,項羽和劉邦會起義嗎?三個事實揭曉答案
    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六國成為君王的皇帝。他當時做出來的一些事情,那麼到現在這個時候依然具有影響力。甚至現在連外國人,研究人類歷史100位的名人裡面,秦始皇就直接排在了18位,所以他也讓外國人感到欽佩。秦始皇費盡力氣,將六國統一形成了大秦帝國。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在他去世後的第3年,自己辛苦創立的帝國,就直接被項羽和劉備給平了。
  • 劉邦用事實說話:機遇和能力兩者不可或缺!
    然而劉邦依舊我行我素,然而在那個秦政嚴苛的時代,遊走好閒註定一事無成。劉邦也沒有辦法,不過在蕭何的幫助和加上自己懂得一點學識,成為了一位秦朝基層官員——泗水亭長。劉邦這人上任之後也延續他的混混行徑,在《史記》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