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好酒及色」胸無大志,可蕭何、韓信就支持他,還輔佐稱帝了

2021-01-09 說歷史那事

劉邦能從一個街頭小混混坐上一國皇帝,想來他的人生經歷很精彩了!不怪《史記》記載說道他四十多歲了還沒成親,每天喝酒玩女人的瞎晃蕩!好不容易做了個泗水亭長了還挺知足的,可以想見他沒啥人生奮鬥的大志向。

他能娶到呂雉生了孩子還是走了狗屎運,日子也就這樣過了下來,47歲時因工作失誤放走了囚犯,為了自保殺了沛縣縣令,組建了一支反抗暴秦的隊伍,自此開始他不平凡的一生。漸漸地百姓都加入此隊伍擴大到了三千人,大家全都舉薦劉邦來領導,可劉邦卻說自己不想當領導,是被逼無奈才隨了願。

劉邦既然不願意承受重任,隊伍裡有許多能人志士,蕭何、曹參等能力全在劉邦之上,可是他們不敢做領導,畢竟這支隊伍是要去造反的,萬一沒有成功就會被滅九族的!

劉邦雖然是被趕鴨子上架成了領導,即便他再沒有文化可人家好學,虛心接受教導和批評,還積極改正吸取教訓,可見也是一位當領導的好料子!

劉邦的隊伍說來所到之處是戰無不勝的,可他也漸漸露出了本性,大肆斂財沉迷後宮,樊噲還罵他早晚死在女人身上,這不難看出劉邦是毫無志向的,好在張良勸誡了多次才讓他醒悟過來!

再後來諸多勢力滅秦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人嫌棄安排在了貧瘠的關中也不發言,可見他不敢與項羽抗衡,不然韓信就差點另謀高就了,還是苦口婆心得給劉邦分析項羽的弱點,又誇讚了一番劉邦的優點,這才讓劉邦有了信心與其一爭天下!

可見劉邦的成功是離不開賢良之才的輔佐,不然他還在安逸窩裡睡著呢!

相關焦點

  • 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
    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史記·列傳第三十三》記載「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盧綰和漢高祖劉邦是同鄉。
  • 【名人百科】榮立一等功的「後勤部長」——蕭何
    【名人簡歷】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歷史功過】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他出六個奇計助劉邦稱帝,死前:我這一世算盡陰謀,後代將遭報應
    每當人們提起秦末漢初的風雲人物時,人們就會想起那個能夠平定天下的韓信,還有文能夠治國安邦的張良,還有那個智慧囊蕭何、悲歌四起的西楚霸王,以及歷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劉邦等等很多的風雲人物,他們一一浮現在人們的腦海當中。但是在秦末漢初之際,還有一個被人遺忘的陳平。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我們就看看在這10年間,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這些在秦末翻雲覆雨、攪動歷史、改變歷史的風雲人物,當時都在幹什麼。我們先說兩個人物,韓信和項羽。秦滅六國,是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韓信生於前231年,項羽則生於公元前232年,這個時候他們倆還是穿開襠褲的黃口小兒,六國,尤其是他們所在的楚國,那是根本指望不上的,所以那個時候他們倆是沒有存在感的。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這一年,蕭何28歲,雖然他後來當上了秦朝沛縣縣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秘書,但在秦統一六國前,蕭何在幹什麼沒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沒有人知道,沛縣在當時屬於楚國,也許蕭何是楚國一個普通的基層小吏,但這也是猜測。
  • 劉邦稱帝:封一人殺一人赦一人,天下歸心
    狼煙陣陣中,劉邦從沛縣走來,走向了天下至尊之位。與劉邦交集的人中,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身敗名裂,他們共同築起了劉邦的夢之國。雍齒封侯劉邦的將領中,除去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等名垂青史的人物外,還有個不大起眼的角色叫雍齒,也是劉邦的老鄉。雍齒這個人和劉邦的一撥死黨不一樣,他家裡有錢有勢,一直瞧不起浪蕩江湖的劉邦。
  • 韓信:堪稱歷史上成語最多的人,你知道的有幾個?
    獨當一面這個成語出自張良之口,張良作為劉邦帳下首席謀士,劉邦的很多決策都是出自張良。彭城大敗後,劉邦非常惱火,張良便給劉邦建議可以聯合各方力量來對抗項羽。九江王英布與項羽有隙可以拉攏,彭越貪得無厭,只要給足好處便可收買,韓信可獨當一面,讓他攻略北方。
  • 兵仙韓信一生欽佩的人,不是運籌帷幄的張良,而是默默無聞的他
    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事,像韓信這樣一個心高氣傲的軍師奇才,也曾佩服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對於韓信的軍師才華,是毋庸置疑的,關於韓信的軍師才能,曾經留下過兩個事跡,成為其千古談資。第一個,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將其追回之後,還力勸劉邦將韓信拜為大將軍。秦漢之際的大將軍權力極高,是君主之外擁有最高軍事指揮權的人。而在此之前,韓信只是項羽手底下一個執旗的雜兵。
  • 韓信做了階下囚,劉邦低聲下氣來問話,但答案讓劉邦很沒面子
    但劉邦這個人畢竟帶著地痞習氣,心裡還是講義氣的,從高祖六年擒獲韓信,但高祖十年韓信死,這中間有四年的時間,都是劉邦的猶豫期,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呂雉,劉邦還真下不去這個手。(01)韓信的死因韓信被殺,這個是事實,但一定要搞清楚,韓信是誰殺死的,《史記》上寫的很明確,韓信是被呂后殺死的,因為當時劉邦不在長安。
  • 劉邦從秦時的亭長到大漢的皇帝,他的成功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
    這些應該算是劉邦最最初始的老班底成員了,光有這些就行了?顯然不行!那該怎麼辦呢?於是近乎傳奇的橋段「斬白蛇起義」開始上演,經過此事件劉邦被神話,為他拉攏隊伍創造了便利,在回到沛縣之時,樊噲,蕭何,曹參等朋友積極響應,拿下沛縣之後有了初始的根據地。
  • 蕭何被重賞,眾賓客慶賀時,卻有人穿孝服對他說,你要大禍臨頭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說的是當年挖掘韓信這個人才的是蕭何,到最後把韓信弄死的也是蕭何(當然,弄死韓信,蕭何是幫兇,主兇是呂雉,可是要是沒有蕭何騙韓信進宮,呂雉也沒法弄死韓信啊,所以,蕭何應該是弄死韓信的主謀之一)。漢十一年,弄死韓信後,劉邦既高興,又有些傷感。
  • 項羽死後,劉邦想了計謀,雖未殺其族人,卻讓人羞憤難當
    在劉邦還沒有成名以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而已,連個芝麻官都算不上。但是,這個什麼都算不上的小人物,卻打敗了所有人,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如果單論個人能力,劉邦還真不算太強,不過,混混出身的劉邦也有成功寶典。他雖然是混混,可並不是那種收錢不辦事的混混,相反,他的人格魅力之高,不管是街邊被他收保護費的商販,還是他的頂頭上司,都是他的好朋友。
  • 劉邦一個「流氓」一樣的人,他是憑藉著什麼坐上皇帝寶座的?
    劉邦是流氓嗎?其實並不是。劉邦可是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別看官小,可也是公職人員,而且他還迎娶了大戶人家的閨女呂雉。可以說劉邦人生最開始就是一個上班族命運,之所以獲得天下,是因為他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
  • 雄主劉邦與戰神項羽的鬥爭,稱為楚漢之爭,細談還定三秦之戰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然而我們大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邦本處於劣勢,但為何楚漢戰爭的最大贏家是劉邦呢?接下來讓筆者細談一下楚漢之爭中還定三秦之戰。在劉邦與項羽滅秦戰爭結束之後,項羽並沒有稱帝,而是選擇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己則自稱為西楚霸王,項羽為了控制劉邦,就把劉邦分封在漢中,蜀等偏遠之地,又封秦國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王,企圖以三秦王控制關中,用來監管制衡劉邦。當劉邦知道自己被到巴蜀之地後,非常氣憤就要和項羽決裂,樊噲、周勃等也有意進攻項羽,只有蕭何勸勸誡劉邦暫時漢中稱王,劉邦接納了蕭何的意見,隨後漢中稱王。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為大將。拔旗易幟【典故】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 【成語一則】推陳出新:是金子總能發光,韓信管理糧倉也如此厲害
    推陳出新【出處】《西漢演義》大家印象中,韓信剛開始投奔劉邦時,不被重用,還差點被殺。最後韓信實在幹得不如人意,就不辭而別,還好被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這位大將軍追回來了。可能大家都認為,劉邦不如蕭何,識人不明,一個這麼厲害的大將軍放在面前,怎麼就看不到呢?其實還真不是劉邦的問題,就好現今的職場,你一個新人,沒關係,沒人推薦,面試時突然說自己如何如何了得,要做公司領導,你說你能被錄用嗎!韓信當然也是如此了,他最初投奔劉邦時,人生地不熟,誰還能重用他。蕭何賞識韓信,也是因為韓信受到牽連被殺頭時,顯露出一些才華,才被蕭何保下這條命的。
  • 劉邦為何要殺樊噲?真實原因讓人驚訝,老謀深算的他在算計誰?
    這似乎是劉邦稱帝以來唯一的一次下決定要殺嫡系功臣,此前的蕭何也僅僅只是囚禁,稍許警告後也就一切如常。而且,樊噲的地位也不一般,不但是劉邦在沛縣起家時就跟隨的嫡系元老功臣,還和劉邦是連襟,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親妹妹。劉邦和樊噲兩人之間這麼親密的關係,難道真就是因為旁人的幾言勸說,就下定決心殺掉?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什麼?
    上邊提到的這些人,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是標標準準的楚國人,張良是韓國人,韓信有可能是從韓國逃亡到楚國的人。一 我們先從年紀最大的範增說起,他出生於公元前277年,生活在現在的安徽。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的時候,他已經五六十歲了。那麼範增為什麼沒有跳出來反對秦始皇統一六國呢?那是因為楚國是封建制國家,楚王用的人都是貴族出身的。
  • 韓信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人,都對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韓信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最初布衣的時候,窮得什麼都不做。 不要選官員。 另外,也治不好商人。 從別人那裡送飯,討厭別人的人。」也就是說,韓信以前家庭條件很差,甚至很窮。 而且,在鄰居眼裡是品行不好的人,連當小官員的資格都沒有。 更嚴重的是,他不知道做生意的路,餓出生,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吃飯,很久沒有人和他交往了。
  •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得不到認同的韓信,跳槽到劉邦帳下,換了主子。誰知,劉邦也並未重視韓信,隨便給了一個官職,就把韓信打發了。韓信心灰意冷,打算另謀高就,此時,第一個認同韓信的人,追了出來,他就是蕭何。蕭何覺得,韓信帶兵打仗的本事天下無敵,如果,錯失韓信將是沛公最大的損失。當時的蕭何,在劉邦面前非常有話語權,在他的舉薦下,韓信官拜大將軍,終於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