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2021-01-13 老馬的傳媒生活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知名的人物,他們創造出了很多燦爛的文化,同時,有的人也是悲劇人物,因為其一生的不幸,而為我們的漢語增添了新的成語,亦被後世難忘。

韓信是誰?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早年家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後來被劉邦重用,終於平定各國,打敗項羽。後來被呂后與蕭何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

韓信是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韓信一生貢獻了那些成語

胯下之辱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胯下之辱

韓信雖然瘦弱,當時一直背著一柄寶劍,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居常鞅鞅

劉邦建立漢朝後,奪去了韓信的兵權,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悶悶不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

功高震主

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當一個人功高震主時,意味著危險將不期而遇。

背水一戰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歇、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陳餘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徵,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說千裡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飢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裡,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陳餘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裡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不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背水一戰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裡,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

韓信對部下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攻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鬥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

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

全軍殊死奮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勳冠三傑

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勳冠三傑」的意思是說,功勳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

韓信劇照

語出《漢書·高帝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從此以後,張良、蕭何、韓信便被譽為「興漢三傑」。

多多益善

劉邦曾經閒暇時隨意與韓信評論各位將領是否有才能,各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這樣的人),能夠統領多少(士兵)?」韓信說:「皇上您只不過能指揮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指揮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指揮士兵)越多越好。」劉邦笑道:「(指揮士兵)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所控為我效命?」韓信說:「皇上您不(善於)指揮士兵,但善於指揮將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皇上您所控,為您效命的原因了。而且皇上您指揮將官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國士無雙】成語典故及主人公介紹

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

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為大將。

拔旗易幟

【典故】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候列傳》

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衝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指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引申意: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而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曹相國世家》以及《樊酈灌滕列傳》等記載所述,韓信兵出關中時並無"明修棧道「的描述,實際上應為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推陳出新

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這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舉。

鍾室之禍

鍾室之禍,漢語成語,比喻功臣遭忌被殺。

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後,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

後因以「鍾室之禍」指功臣遭忌被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轉庵和尚》:「今天下兵戈方始,其慢士已如此,逮夫大業既成,吾恐君家鍾室之禍復有見於今也。」

解衣推食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楚漢相爭時,漢軍大將韓信奉漢王劉邦之命,率軍攻打齊王田廣,消滅了田廣和前來增援的楚軍大將龍且。西楚霸王項羽見韓信佔領齊地,就派一名叫武涉的人去勸說韓信,讓他脫離漢王,自立為王。韓信拒絕說:「漢王不僅重用我,封我為大將軍,讓我指揮幾萬人的大軍,而且還非常關心我,『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把衣服脫給我穿,把食物讓給我吃)。我怎能背叛他呢?」

「解衣推食」即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簡化而來,用來形容對別人極為關懷。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開始,劉邦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免死後,只讓他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後,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偏狹,難以發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後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蕭何向劉邦詳細地介紹了韓信的情況,然後說:「韓信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願做一輩子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於蕭何的力薦,劉邦終於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並選擇吉日良時,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後,只封了個「淮陰侯」。韓信閒住長安,鬱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鍾室。

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引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於同一個人。

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

一飯千金

惠的人才是合理。 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徹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於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於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的。

婦人之仁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在蕭何的勸諫下,劉邦重用韓 信,設壇拜他為大將軍。

儀式結束後,劉邦把韓信邀到自己的軍帳中,坐下來後對他說:「丞相一直稱讚將軍,現在將軍有什麼良策來教我呢?"

韓信先是謙讓一番,接著便問劉邦說:「如今大王向東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不就是項王嗎?」

劉邦說:「是的。」

韓信接著又問:「大王自己估量—下,在勇敢、強悍、仁愛、剛毅等方面與項王相比,怎麼樣呢?」

劉邦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回答說:「我不如項王。」

韓信說:「我也認為大王在這些方面不如項王。我曾投在項王帳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吧。項王發怒咆哮時,上千人都會被他嚇倒,然而他不能任用賢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雖說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見有人生病,他會因同情而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然而等到屬下有了功勞應當 受賞封爵的時候,他卻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裡,直到玩弄得磨去了稜角,還捨不得封賞,這是所謂婦人的仁慈。」

接著韓信又分析了一番劉邦與項羽雙方用兵的各自短長,講得有條有理-劉邦聽後非常高興,對韓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以後對韓信幾乎言聽計從,任由他調配將領,做軍事部署。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鬥;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戰就這樣展開了。

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裡喝酒。他—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唱起歌來,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

項羽渡過淮河,繼續跟隨他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到陰陵(在今安徽定遠縣四北),迷了路,陷進湖沼地帶,被漢軍追及。項羽領兵且戰且退,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浦),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河邊正停靠著一條小船。烏江亭長請他上船說:「江東雖小,地方千裡,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接著對亭長說:「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以賜公。」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若非吾故人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此項王也。」項羽便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說完就自刎而死了。

四面楚歌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梁啓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裡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心裡已喪失了鬥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兵仙神帥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是公認的「兵仙」「神帥」。

明代學者茅坤《史記鈔》曰:「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韓信(劇照)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為祭拜韓信,於漢中拜將臺制立「兵仙神帥」詩碑。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大將軍、左丞相、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

韓信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最後不但自身不保,而且被夷三族,也是英雄末路的悲歌。但是,他的這些不朽傳奇,匯聚進中國的歷史文化而永遠不朽!

相關焦點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獻上韓信的成語大餐。
  • 歷史上有關此人的成語最多,其中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成語的來源,一個是名作,一個是故事。故事又有編撰的故事和歷史真實故事。在真實的故事中就會有真實的人物,在那麼多歷史人物中,誰的成語會最多呢?答案是韓信。下來我們看看韓信身上都有哪些成語,讀者們看看到底有多少。這些成語從時間順序編排的話,也反映了韓信的一生。一、一飯千金。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意思。
  • 韓信是個「成語製造機」,與他相關的成語就有三十多個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秦朝末年跟隨劉邦參加反秦鬥爭,平定魏國、北伐代國、擊敗趙國、降服燕國、東打齊國、南滅楚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後世奉為「兵仙神帥」。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著有《韓信兵法》。與韓信相關的典故和成語非常多,高達三十多個,你知道哪幾個呢?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下吧。
  • 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原標題: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原標題: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韓信是漢初名將,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 韓信打仗到底有多厲害?從這9個成語就能看出,太精彩了!
    人人都知道韓信打仗厲害,就大的戰役來說,就沒有失敗過。每次看到有人搞什麼排行榜的時候,不用猜,韓信總會上榜,甚至排名不低。實在是因為他的故事充滿傳說、他的戰績太過驚人,從未領兵打仗的執戟之士,直接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獨領一軍,橫掃七國(秦、魏、代、趙、燕、齊、楚)。
  • 言語理解之有趣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博大精深。成語不但可以表現一些基本的內容,也可以傳達一些道理,有一些可以是一些啟示,而有一些則是一些故事,其中奧妙甚是有趣,今天來看看一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吧。「解衣推食」指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 韓信:堪稱歷史上成語最多的人,你知道的有幾個?
    韓信是歷史上創造成語最多的人,堪稱成語專業戶,他國士無雙、戰必勝、攻必取,被譽為略不世出的人才。能受胯下之辱,也知恩圖報,一飯千金的做法令人欽佩。他推陳出新開創出新的理念,劉邦曾為他解衣推食,他明修棧、暗渡陳倉、平定三秦,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更是讓人耳熟能詳。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韓信的成語有哪些?
  • 與韓信有關的10大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功績很大:「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下面我們一起盤點與韓信有關的十大成語典故!
  • 三國成語故事:同休等戚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名叫費詩。原文如下: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 韓信做了階下囚,劉邦低聲下氣來問話,但答案讓劉邦很沒面子
    但不幸的是,歷來帝王從來不需要朋友,他們需要的是利益,是自己國家的長治久安,有時候為了自己國家的長治久安,犧牲掉戰友甚至是朋友那也是常有的事。很多人都因為陳平為劉邦設計擒獲韓信,對陳平這個人很有意見,實際上沒有必要過多的苛責陳平,作為劉邦情報部門的總負責人,這種髒活陳平沒少幹,也沒少提劉邦被黑鍋。
  • 讓成語更多趣味!聽絳縣樊麗豔講述《背水一戰》的故事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徵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裡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
  • 【成語一則】推陳出新:是金子總能發光,韓信管理糧倉也如此厲害
    其實還真不是劉邦的問題,就好現今的職場,你一個新人,沒關係,沒人推薦,面試時突然說自己如何如何了得,要做公司領導,你說你能被錄用嗎!韓信當然也是如此了,他最初投奔劉邦時,人生地不熟,誰還能重用他。蕭何賞識韓信,也是因為韓信受到牽連被殺頭時,顯露出一些才華,才被蕭何保下這條命的。但就算韓信和蕭何交談甚歡,也沒有到了直接讓韓信進入領導核心的地步。
  • 【羊年話羊】關於羊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成語故事:漢朝後期,宮廷內部腐敗,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一直不斷,兩派為了拉攏自己的勢力,對外濫授官職,所授的官職名目繁多,小商人、廚子等紛紛穿繡面官服。百姓怨聲載道並編制歌謠:「灶上養,中郎將。
  • 韓信賣友求榮,劉邦卻不領情,為何?專家:韓信這是小人之心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焦達篇幅論述了韓信的一生,前半生,韓信瀟灑自如,後半生卻落個身敗名裂。後半生的失敗,大多是因為韓信的小人之心,使得他一步錯步步錯,而小人之心,就不能不說韓信出賣好朋友鍾昧離了。《史記》記載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極其不放心韓信,於是有一次便借著」天子巡狩「來到韓信楚國的封地。韓信自然知道,這次劉邦是衝著他來的,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旁邊就有一個人給韓信出了一個餿主意:把鍾離昧砍了,送到劉邦面前,以表忠心。聰明一生的韓信這個時候卻犯起糊塗來。這個鐘離昧可是韓信的鐵哥們呀!項羽死後,鍾離昧無處可去,韓信念及情誼,就收留了他。
  • 由此看韓信憋屈的一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名句可以說是總結了韓信傳奇的一生。在韓信年輕的時候,因為家裡窮,他自己性格也是放蕩不拘細節,沒有被選為官史,也不願意從商賺錢,常常需要別人去救濟他,這也導致很多人都嫌棄他。韓信一生中經歷過兩次連坐,第一次連坐中十三個人都被殺掉,就剩他一個,但是他舉頭注視著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滕公夏侯嬰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當時韓信生的虎背熊腰、相貌堂堂,所以放了他,並進言劉邦,但是劉邦也只是將他當做一個小官沒有關注他,但是作為劉邦的宰相蕭何卻注意到這個無名小卒。
  • 玩陰的,韓信才是真正的高手
    玩陰的,韓信才是真正的高手文/孫新合在歷史上,韓信是個眾所周知的人物,而且都是給予高度讚賞。關於他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盛傳。成語背水一戰,胯下之辱,也是他帶來的。劉邦和項羽鬧翻後,趙王義無反顧地成為項羽的盟友。
  • 破釜沉舟、大器晚成、天下為公……邢臺成語故事知多少?主題廣場為...
    細心的市民發現,在市圖書館前,多了幾處有關成語故事的景觀。走近一看,嘿,這些成語還和咱邢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天下為公、大器晚成、以一當十……提起發源於邢臺的成語,你知道多少呢?這些成語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您不妨到邢臺成語故事主題廣場瞧一瞧,看一看,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領略新穎的城市景觀。
  •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四面楚歌,項羽製造了多少成語?
    有意思的是,和項羽有關的成語非常多。在楚漢相爭的風雲際會中,敢和項羽比成語數量的,估計就是置項羽於死地的韓信了。「取而代之」。秦始皇巡遊會稽郡,渡過浙江(上遊是新安江,中遊是富春江,下遊是錢塘江),來到了會稽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天子出行,這輩子可能就只能見這一回,吳中的百姓紛紛圍觀。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故事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惲 楊惲自從當上了中山郎的官職以後,用了很多的辦法,終於把這些毛病與弊端,全部都革除了,滿朝的官員都稱讚他十分廉潔,都對他十分敬佩。 但是,他因為少年得志,現在又有功勞被人稱讚,便開始驕傲自滿,結果與漢宣帝最信任的舊友長榮發生了意見。 有一次,楊惲聽見匈奴的人的聊天。
  •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原創
    /《武林外傳》「你是無中生有,暗度陳倉,你在汙言穢語,咎由自取……」幾個月前沉迷於郭老師成語小課堂的網友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如今的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自己的一字之師。就在前幾天,有網友發現一些看起來簡直像AI自動生成的詞,如「酒店猛狗」「藥店飛龍」「蛤蟆夜哭」「冬日可愛」「慘綠少年」等,不但確有其詞,甚至還都是成語,各自有其典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