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同休等戚

2021-01-10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名叫費詩。原文如下: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自封為漢中王,派遣費詩前往荊州去宣布關羽被授予前將軍的任命。關羽聽說黃忠也被授予後將軍之職,大怒道:「大丈夫決不與老兵同在一個等級上!」不肯接受這一任命。

費詩對關羽說:「大凡能夠成就王霸之業的人,手下的人才絕對不止一個。以前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劉邦年少時就是好友,而陳平、韓信只不過是在逃命期間才歸順過來的。論他們的等級和地位,韓信最高,但也沒有聽說過蕭何、曹參因此而心生怨恨。

如今大王因為黃忠一時之功而格外推崇敬重他,但在大王的心中,黃忠的地位又怎麼能與您相提並論呢?更何況您與大王一直是榮辱與共,關係密切,利害一致。我認為您不應該計較官位的高低,也不要在意爵祿的多少。我只不過是個小小的使者,奉命傳令的人而已。您不接受這一任命,我同樣可以據實復命。不過,我會對您的這種舉動非常非常惋惜,擔心您日後會後悔。」關羽大為感悟,立即表示接受前將軍這一任命。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費詩口中的「同休等戚」,意為同歡樂共憂患,比喻關係密切,利害一致。這也是由費詩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關羽為何會拒絕劉備對自己前將軍的任命?問題源自他對黃忠被授予後將軍這一任命上。在關羽的眼中,自己是劉備集團的元老,劉備闖蕩中原之初,他便不離左右,而黃忠僅僅是在劉備奪取荊州後才加盟的,並非劉備的嫡系。同時,關羽早年便聞名華夏,黃忠不過是在漢中之戰中一戰成名的,他在劉備集團的重要性也遠遠不如自己。因此,關羽打心裡就看不起黃忠。不過,這位令關羽瞧不上眼的黃忠居然被劉備任命為後將軍,與自己同在一個等級,這豈能是心高氣傲的關羽所能忍受的。故此,他非常氣憤,不願接受前將軍這一職務。

將黃忠任命為後將軍與關羽平級,這個任命剛剛出爐便引起了諸葛亮的擔憂,因為他非常清楚關羽的為人和性格,唯恐會引發蜀漢集團內部的不和。不過,顯然劉備更了解關羽,知道怎樣才能化解這一難題。因此,劉備非但沒有派遣諸葛亮前去荊州說服關羽,也沒有尋找一位與關羽關係密切的舊人前往荊州,而是派出費詩這樣一位同樣是中途加入劉備集團、官職不過是司馬的無名之輩前往。

費詩的方法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給關羽戴高帽子,奉承關羽。而關羽對這一套顯然非常受用。因此,這個連諸葛亮都非常頭疼的難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費詩解決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三國成語故事:睚眥之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華陽國志劉先主傳》,故事發生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相關人物為法正、諸葛亮和劉備。原文如下:正既臨郡,睚眥之怨、一餐之惠無不報復。或謂諸葛亮曰:「法正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
  • 三國成語故事:無所逃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陸遜傳》注引《吳錄》,時間是在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相關人物是劉備和陸遜。原文如下: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云:「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
  • 三國成語故事:言猶在耳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西晉年間,主人公為諸葛亮。原文如下: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言猶在耳」,意為說過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記憶猶新。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文公七年》中的「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自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之後,蜀漢帝國進入了諸葛亮時代。在其主政的十一年間,諸葛亮不僅使用武力平息了內部的南中之戰,還多次發動北伐戰爭,可謂戰事頻繁。但即便如此,諸葛亮卻一直沒有忘記促進蜀漢帝國的發展。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傅子》,時間大約在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前後,主人公名叫傅幹。原文如下: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 三國成語故事:以肉餵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大約在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前後,主人公是呂蒙。原文如下: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
  • 熊出沒裡的成語故事,趙琳虎口拔牙,大馬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熊出沒裡的成語故事,趙琳虎口拔牙,大馬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熊出沒》裡的成語故事之一:虎口拔牙《熊出沒》裡第一個成語是虎口拔牙。《熊出沒》裡的成語故事之二: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個成語也跟趙琳根虎妞有關,這個成語我們可以歸納成初生牛犢不怕虎。趙琳跟虎妞認識的時候是個小孩子,她卻根本就不怕老虎。事實上趙琳的膽子很小,看見小蜘蛛什麼的都會被嚇一大跳,但她因為原來年齡尚小,所以根本不知道老虎的可怕,才能那麼真心誠意的跟虎妞交上了好朋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個故事確實也反映了虎妞跟趙雲之間的友情。
  • 成語故事-趨炎附勢
    成語解釋成語趨炎附勢
  • 《雲夢四時歌》幹戚星宿如何搭配 幹戚星宿搭配技巧
    導 讀 雲夢四時歌幹戚星宿搭配攻略是玩家們想知道事情,合理搭配星宿能讓符靈更強喔,那麼雲夢四時歌幹戚星宿怎麼搭配、幹戚帶什麼星宿好呢,九遊手遊網為大家帶來介紹吧
  • 曹操軍力遠勝劉備,卻為何放棄漢中,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九州春秋》,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操和楊修。原文如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孫權為何對諸葛亮的建議猶豫不決,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芝傳》,時間是蜀漢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主人公為蜀漢尚書鄧芝和吳主孫權。原文如下:(諸葛亮)乃遣芝修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
  • 顏良和文丑的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彧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主人公是荀彧。原文如下: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荀彧口中的「一夫之勇」,意為懂策略單憑個人勇氣。這也是荀彧首創的一句成語,與「匹夫之勇」的意思非常接近。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著名的官渡之戰前夕。漢末朝廷有不少大臣對於曹操與強大的袁紹集團為敵非常擔憂,認為曹操不是袁紹的對手,時任少府的孔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言論在漢末朝廷引起了很大的凡響,也使得不少人對於官渡之戰的前景非常悲觀。
  • 魯肅為何會誇讚一個自己曾經看不起的人,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故事的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相關人物有孫權、魯肅和呂蒙。原文如下: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 對青少年十分有幫助又有趣的成語故事,多讀讀總沒錯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幾個簡單的成語故事,我們都知道,如果拿到了一篇文章,如果其中的句子裡用了很多恰當的成語,那可是非常加分的,改卷老師也可能會覺得你這篇文章比較優秀。不僅在一些尋常的考試中,即使是平時的談話中,如果你能夠蹦出幾個成語出來,也會顯得你很有文化是吧?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瞻傳》,時間是在蜀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原文如下: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 劉備做了件大事,為何關羽張飛不滿,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原文如下: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概要一隻河蚌張開蚌殼,露出白白的蚌肉,在河灘上曬太陽。有隻鷸(yù)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
  • 成語故事:談虎色變
    成語釋義 【成語】談虎色變【近義詞】聞風喪膽 杯弓蛇影【反義詞】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有兩位非常著名的理學家,他們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程顥、弟弟叫程頤。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成語湖北》一書收錄了500多則湖北成語故事,通過參閱大量文獻和成語故事集,從故事發生地、發生時間、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加以考證而來,突出了與湖北的關聯性:有的故事發生在湖北,有的故事與湖北密切相關,有的主要人物是湖北人,有的主要人物在湖北生活或工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