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和文丑的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2021-01-10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彧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主人公是荀彧。原文如下:

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擊敗張繡,又在東面活捉呂布,平定了徐州,繼而與袁紹相對抗。孔融對荀彧說:「袁紹地盤遼闊,兵力強大。田豐、許攸非常具有謀略的才能,為袁紹出謀劃策;審配、逢紀是盡忠的臣子,為袁紹處理政務;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袁紹統率軍隊。恐怕難以戰勝他啊!」

荀彧回答說:「袁紹兵力雖多但法令不嚴。田豐性格剛直卻喜歡犯上,許攸貪婪而不約束自己。審配專橫卻無謀略,逢紀果斷卻剛愎自用。審配、逢紀這兩個人為袁紹處理後方事務,一旦許攸家族觸犯法規,一定不會被兩人放過。許攸必定叛變。顏良、文丑二人只不過的不懂策略單憑個人勇氣的莽夫而已,一戰就可以將他們捉住。」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荀彧口中的「一夫之勇」,意為懂策略單憑個人勇氣。這也是荀彧首創的一句成語,與「匹夫之勇」的意思非常接近。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著名的官渡之戰前夕。漢末朝廷有不少大臣對於曹操與強大的袁紹集團為敵非常擔憂,認為曹操不是袁紹的對手,時任少府的孔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言論在漢末朝廷引起了很大的凡響,也使得不少人對於官渡之戰的前景非常悲觀。

針對這種失敗言論,荀彧針鋒相對進行批駁。他的公開表態在曹操陣營中起到統一思想、進一步鼓舞軍心、民心、士氣,也為一年之後官渡之戰提前做了一個戰前動員的作用。而被孔融譽為勇冠三軍的顏良和文丑,其最終結局正如荀彧所預料的那樣,一戰而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顏良和文丑:皆「河北四庭柱」,都被關羽莫名其妙地斬了
    顏良、文丑,乃河北名將,東漢大將軍最強諸侯袁紹麾下赫赫有名的猛將,威震江湖的「河北四庭柱」排前兩名,另外兩員名將是張郃、高覽。白馬之戰,既是顏良的高光時刻,同時也將星隕落之時。文丑,也是一代名將,與剛出道的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敗;聽聞顏良被殺,主動要求替其報仇,沒有幾分本領,是不敢貿然前來的。河北軍潰敗時,文丑憑藉一己之力,用箭射中張遼坐騎,再射中張遼面頰,奮力殺退徐晃,穩定了河北軍心,顯示出了高超的武藝,以及臨危不懼的大將風範。
  • 三國名人墓——發掘顏良墓見顏良頭骨,文丑墓退土匪,洪水救百姓
    上一篇文章說到周瑜和孫策這一對好朋友好兄弟墓的不幸,那麼這一篇就說說同是同一時代的另一對好兄弟顏良和文丑二人的墓的遭遇。 顏良和文丑是河北名將,是袁紹麾下最勇猛的大將!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二人的關係十分要好。 只是二人之死都與關羽有關。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三合敗文丑,為何趙雲戰文丑六十回合不下?
    趙雲大戰文丑之時,公孫瓚打眼一看救他之人,是個英俊不凡的少年,這是趙雲在《三國演義》第一次登場。所以,趙雲初露面,對方一個武藝頂級的大將,並且交手了五六十回合不落下風,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公孫瓚的援軍來了,文丑便拔馬回營了,可見文丑也知戰趙雲不下,擔心對自己不利。那麼為何趙雲也不追殺文丑呢?這不是因為趙雲怕打不過文丑,而是有原因的。
  •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瞻傳》,時間是在蜀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原文如下: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 關羽為何不是呂蒙的對手,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人公是呂蒙。原文如下:(呂蒙)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閒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
  • 劉備做了件大事,為何關羽張飛不滿,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原文如下: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 原來子醜寅卯這四個字從這裡就有了,還有許多關於它們的故事
    因為古時「李」和「老」同音,再者也容易和水果「李子」混淆不是?春秋以後文人士大夫,有了名字還要起表字,如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字子長,唐代詩人杜甫字子美,宋代文學家字子瞻,等等。這個」子」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爵位有五個等級即:公,侯,伯,子,男。表字時既不用上等的」公」,也不用下等的」男」,取中等的」伯」和」子」就比較多了。
  • 成語故事-趨炎附勢
    成語解釋成語趨炎附勢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孫權為何對諸葛亮的建議猶豫不決,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芝傳》,時間是蜀漢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主人公為蜀漢尚書鄧芝和吳主孫權。原文如下:(諸葛亮)乃遣芝修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 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 如何好玩的掌握和運用成語?欣賞成語之美
    如何好玩的掌握和運用成語?在一款遊戲中,消除成語可以計分,可以給對手造成傷害,還可以是收集。網帖說,有故事的成語,是古人的心靈雞湯,值得品味欣賞,先品味一個成語故事收集:才高八鬥。才:文才,才華;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人的學問高,文才好 。
  • 言語理解之有趣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博大精深。成語不但可以表現一些基本的內容,也可以傳達一些道理,有一些可以是一些啟示,而有一些則是一些故事,其中奧妙甚是有趣,今天來看看一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吧。「解衣推食」指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 【許昌訪古】成語「長驅直入」因他而來
    這五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陳壽將五人合傳,世人稱為「五子良將」。 其中,因治軍嚴整被曹操贊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就埋葬在建安區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裡處。不過,如今此處已經變為耕地,唯一能證明徐晃墓的只有文物單位修建的文物保護標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