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來源,一個是名作,一個是故事。故事又有編撰的故事和歷史真實故事。
在真實的故事中就會有真實的人物,在那麼多歷史人物中,誰的成語會最多呢?答案是韓信。
下來我們看看韓信身上都有哪些成語,讀者們看看到底有多少。這些成語從時間順序編排的話,也反映了韓信的一生。
一、一飯千金。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意思。當韓信最初落魄之時,有一位老婦人曾給他飯吃,後來韓信當上楚王,給了這位老婦人千兩黃金作為報答。
二、胯下之辱。這個故事估計中國人都知道,意思是能成大事者,必須能忍受各種苦難。
三、國士無雙。意思就是國家絕無僅有的人才,這個詞是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時,蕭何對韓信的評價。從此,韓信開始創建他的偉業。
四、婦人之仁。這個詞不是來形容韓信的,而是韓信對項羽的評價。韓信認為項羽不肯封賞功臣,就像女人一樣小家子氣。
五、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成語是韓信東進中原時為迷惑敵人而採用的一個計謀。
六、背水一戰。這一招跟項羽的破釜沉舟類似,是韓信攻打趙國時採用的。
七、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個成語是跟背水一戰同時出現的,指背水一戰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八、拔旗易幟。這是韓信攻打趙國時用得另外一個計策,把敵人的旗幟拔掉,換上自己的旗幟,讓敵人以為自己一方已經戰敗了。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取而代之。
九、人心難測。韓信攻滅趙國時,曾說過:「人的欲望太多,人心難測。」
十、獨當一面。這是張良對韓信的評價。
十一、十面埋伏。這是韓信設下重重伏兵來圍剿項羽。
十二、四面楚歌。項羽帶領的是楚軍,韓信將項羽圍困之後,讓漢營中的楚人在晚上唱起楚歌,以此讓項羽的士卒生起思鄉厭戰的情緒,達到擾亂項羽軍心的目的。後來形容孤立無援的境遇。
十三、問路斬樵。有一次韓信出兵,辨不清方向,便向一個樵夫問路,樵夫指明道路後,韓信竟將樵夫給殺了,因為他擔心樵夫會洩漏了他們的行蹤。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韓信心狠的一面。
十四、解衣推食。劉邦為籠絡韓信,會把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會把自己的食物給韓信吃。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人的特別關懷。
十五、功高震主。這個成語最早其實就是評價韓信的。
十六、不賞之功。意思是功勞大到沒法封賞了,這也正是韓信的處境。所以韓信如果不反,真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了。
十七、偽遊雲夢。劉邦假裝遊覽雲夢之地,讓韓信來參見他,韓信到達後,遂被逮捕。
十八、多多益善。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越多越好。當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時,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馬?」韓信說:「十萬。」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兵馬?」韓信說:「多多益善。」意思就是無數。劉邦認為韓信太狂傲,又問:「那你為什麼被我抓了?」韓信反應過來說錯話了,便答道:「您的才能是駕馭將領。」
十九、居常鞅鞅。這個成語是描寫韓信被貶時候的心情,是悶悶不樂的意思。
二十、金石之交。此成語出自《漢書·韓信傳》,「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用來比喻交情如金石般堅硬。
二十一、兵仙神帥。這個詞出自《史記鈔》,是對韓信用兵的評價。
二十二、略不世出。指韓信的謀略天下無人能比。
二十三、勳冠三傑。劉邦打下天下,功勞最大的三個人是韓信、張良、蕭何,被稱為漢初三傑。而其中排名第一的還是韓信。
二十四、鍾室之禍。韓信最終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斬殺於長樂宮懸鐘之室。後來這個詞就被用來比喻功臣遭到猜忌被殺。
二十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也是一個成語,什麼意思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以上就是有關韓信的全部成語,你要是全知道的話也算很厲害了。最後用一副著名的對聯總結韓信的一生: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