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羊」有關的成語,你知道幾個?成語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十二生肖為主的成語更是應用頗多。那麼,帶「羊」字的成語,你又知道幾個呢?除了「亡羊補牢」,你還知道什麼呢?下面,和我們一起學習下吧!
多歧亡羊出自《列子·說符》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指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因情況複雜多變而迷失方 向,誤入歧途。引申為泛而不專,終無所成。
虎蕩羊群出自《三國演義》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指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衝入柔弱者中間任意橫行,以強凌弱。
鼠穴尋羊出自《隨園詩話補遺》出自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有某公課士,以賦得蜻蜓立釣絲,限『蜻』字,七排四十韻。人以為難。餘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餓虎擒羊出自《說嶽全傳》出自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麼?』」指像飢餓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樣。比喻迅猛貪婪。
舍策追羊出自《莊子·駢拇》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指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
以羊易牛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意思是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問羊知馬出自《漢書·趙廣漢傳》出處《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後以「問羊知馬」謂從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羊續懸魚出自《後漢書·羊續傳》典出《後漢書·羊續傳》。漢時官吏羊續為南陽太守時,有府丞送魚給他,他把魚掛起來,府丞再送魚時,他就把所掛的魚拿出來教育他,從而杜絕了饋贈。後用以形容為官清廉,拒受賄賂。作者:卡車車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