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名句可以說是總結了韓信傳奇的一生。在韓信年輕的時候,因為家裡窮,他自己性格也是放蕩不拘細節,沒有被選為官史,也不願意從商賺錢,常常需要別人去救濟他,這也導致很多人都嫌棄他。當時的淮陰屠戶中有一個年輕人羞辱韓信,要韓信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打量了一番之後就從他的胯下鑽了過去,於是年輕人們哈哈大笑,都說韓信沒骨氣不成才,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在那之後陳勝吳廣起義,韓信歸屬項梁部隊,隨後被分配到項羽部隊,在部隊中做郎中,在做官的時候多次向項羽獻計,但是均沒有得到採用。劉邦入漢之後,韓信就跟隨劉邦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韓信一生中經歷過兩次連坐,第一次連坐中十三個人都被殺掉,就剩他一個,但是他舉頭注視著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
滕公夏侯嬰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當時韓信生的虎背熊腰、相貌堂堂,所以放了他,並進言劉邦,但是劉邦也只是將他當做一個小官沒有關注他,但是作為劉邦的宰相蕭何卻注意到這個無名小卒。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后,去往領地的途中,有數十名官員逃跑,但是當蕭何聽到韓信逃跑後,連劉邦都來不及稟報,連夜騎馬追了出去,劉邦聽說後大怒,就好像左膀右臂被切除了一樣。隔了幾天,蕭何回來了,劉邦說你為什麼要逃跑,蕭何說我不是逃跑我是在追一個叫韓信的人,劉邦說為什麼要追他,蕭何說因為韓信是一個有才能的將領,你要是想做漢王用不到他,但是想爭天下,那麼韓信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人選,但是如果不給韓信一個大將做,他還是要跑的。
於是劉邦將韓信封為大將,並且聽了蕭何的話,用正規的儀式完成了這次封賞,當全軍上下聽說是韓信的時候都非常吃驚。但是韓信在後來的無數次的戰役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害怕身邊的權臣爭奪自己的權力,於是想削弱他們的實力,其中實力最強的韓信就是最大的目標,於是劉邦用計謀將韓信生擒,在押送回京後念其功而不殺,將他削爵,封為淮陰侯。但是被削之後的韓信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功勞都白幹了,心中忿忿不平。呂后一直想殺掉韓信,但怕會治不住他,於是蕭何假傳情報說陳稀兵敗,邀請韓信進宮慶祝。韓信哪想到當年舉薦自己的人要去殺他,於是剛進宮門就被人拿下,呂后將韓信帶到長樂宮殺害了。
所以以前推薦過自己的人也有可能會反過來殺害你,在人生中無論什麼時刻都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可做逾越之舉,對他人保持防範之心。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