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北京城將變得越來越「聰明」。近日,市經信局對《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徵集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北京將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杆城市。
資料圖 圖片攝影:京報集團記者 武亦彬/北晚新視覺供圖
技術布局 超前布局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
2025年北京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將體現在哪些地方?
根據徵求意見稿披露的發展目標,屆時,北京城市整體數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的智慧化應用水平大幅躍升,「一網通辦」惠民服務便捷高效,「一網統管」城市治理智能協同,開放創新的城市科技新生態基本形成,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根基強韌、高效協同、蓬勃發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機體基本建成,全面支撐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在列出的6項主要任務中,首先就是「夯實智慧基礎」。記者獲悉,本市將持續擴大5G網絡建設規模,積極推進千兆寬帶接入網絡建設,加快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部署,開展冬奧會(北京賽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的光纜建設;推動建設北京人工智慧超高速計算中心和全球領先綠色數據中心,向全市提供普惠、共性AI算力支撐服務;推動人工智慧服務賦能千行百業。
與此同時,一批前沿技術有望在未來5年布局。按照徵求意見稿,本市將加快「三城一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超前布局6G、量子通信、腦科學等前沿技術,開展5G超高清視頻直播、自動駕駛、自動化物流等典型場景的示範應用,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能力。
本市還將加快推進大數據立法,出臺大數據相關地方法規,明確各方主體在數據確權、共享、開放、應用等方面的義務和責任,確立數據安全管理規範,保護個人隱私,為數據在全社會範圍有序流動創造條件。
政務服務 線上智能客服「一網通答」
城市變得「智慧」了,政務服務也將更加便利。
徵求意見稿披露,在「一網通辦」方面,本市將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統一入口、統一預約、統一受理、統一賦碼、協同辦理、統一反饋,繼續推進「一網、一窗、一門、一次」改革。
這也將讓更多事情在網上就能辦、在手機上就能辦。據悉,本市將進一步推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更多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同時,加速落實指尖行動計劃,分批實現交管、稅務、醫療、不動產等重點服務事項移動端辦理。
此外,還將推動政務服務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市民就近辦理和身邊辦理;構建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線上智能客服體系,實現「一網通答」;打造數據同源、多端同步、千人千網的個性化政務服務,從「人找服務」轉變為「服務找人」,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完善全程監督、自助查詢、自動考核的「網際網路+12345」市民精準服務體系,解決群眾訴求,實現「接訴即辦」。
深受老百姓認可的「接訴即辦」也將納入智慧城市的建設任務中。本市將利用市大數據平臺為基層進行數據和業務賦能,加速推進基層應用與垂直業務部門系統的融合集成,推動接訴即辦、吹哨報到、未訴先辦等業務應用在街道與社區全程線上辦理,構建「市、區、街、居」四級通達網際網路協同辦公平臺。
市民生活 交通出行推行「一碼通乘」
市民生活多方面也將插上「智慧翅膀」。比如,在住的方面,實施智慧平安小區行動計劃,開展社區、樓宇安防系統智慧化改造。
吃的方面,促進食品、藥品可追溯一致性標準實施,加強進口食品冷鏈監管。
學的方面,匯聚終身教育領域資源,推動「網際網路+教育」,加快智慧教室建設,對接「學分銀行」,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認定機制。
健康方面,將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推動以社區智慧家醫為抓手的7×24小時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推動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等數據在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間的授權使用;強化重大疫情跟蹤體系,完善傳染病監測網絡,運用大數據支撐重點人群排查;推動重大疾病預防控制智能化體系建設,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
交通方面,將推動智能信號燈「綠波調節」,推廣公交信號優先系統,開展試點區域內特種車輛的「一鍵護航」,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推行「一碼通乘」,推動定製公交、預約出行、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多樣化出行模式;持續提升全市交通綜合治理水平,推動交通領域「一屏統管」。
(原標題:「『十四五』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徵求意見 2025年北京成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杆)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