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形式呈現給網友,甚至一些微商還以此作為引流的手段。近日,有媒體記者採訪發現,「網絡算命」要價頗高,還有價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
這些「網絡算命」即使披上了AI、網際網路等高科技外衣,卻終究是毫無科學依據、徹徹底底的封建迷信活動。有的「網絡算命」一步步誘導,讓人們相信自己正遇到「大劫」,從而願意花大價錢消災降福;有的「猶抱琵琶半遮面」,以免費之名吸引流量,但需要「邀請好友」或「看廣告」,實際上是誘導分享、收割「下線」。
那為何這類封建迷信活動還有一定的市場呢?一方面,「網絡算命」抓住了一些現代人壓力大的心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一定程度上讓人們「壓力山大」,當人們找不到更好的釋放途徑時,便會「病急亂投醫」,試圖向所謂的「命運」尋求答案。一些不法分子正好瞄準了這種需求,通過一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言語描述引人上當,趁機騙取錢財。另一方面,「網絡算命」形式多樣易變,監管難度大。有的打著小遊戲的旗號吸引流量進而騙取錢財,有的隱藏在各種微信小程序中,令人防不勝防。
對此,必須對症下藥。就拿減壓來說,正確的減壓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多與親朋好友交流溝通,出門來一趟心靈旅行,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又或者是聽一聽音樂、看一本書……現實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又何必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命運」呢?而監管部門也要加大打擊力度,綜合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精確打擊,給「網絡算命」先算一算,還網際網路一個清朗的空間。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
聯繫我們:lilunbu@gzdaily.com